
2025/09/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851111541
南韓便利商店不只是賣飲料與零食,而是融合餐飲、金融、文化與社群的新型態生活空間。從泡麵吧到高價威士忌,甚至連電視、金條都能買到,每週上架70種新品,更衍生出節目、網紅與韓流文化輸出。如今,CU與Emart24積極布局海外,便利商店正從城市街角走向全球市場,成為「韓式生活方式」的縮影。
2025/09/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591113777
全家便利商店響應少子化與雙薪家庭需求,於台北市總部斥資1,500萬元成立「全家托嬰中心」,成為零售業首創。中心規劃百坪空間、專業托育團隊,並提供尿布免費、免註冊費等福利,月費更享政府補助。全家以「親職支持、彈性共融職場、健康關懷、學習發展」四大體系,打造友善生養環境,推動「全家就是你家」的精神。
2025/09/1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231113503
台灣電商正迎來「變形電商」時代,Uber Eats憑藉會員基礎與外送網絡,將即時配送滲透至民生必需品購物,成為新電商浪潮代表;酷澎則靠資金力大舉搶市,全聯整合線上線下,蝦皮店到店改變取貨習慣。多元模式共同塑造2025台灣電商新生態,競爭核心從價格轉向「速度、便利與融合」。
2025/09/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6611111165
創新植物性起司品牌RIND推出首款Bleu Crumbles,採用真正的roqueforti黴菌文化,帶出逼真布魯起司風味與可融化的質感,已於北美市場上架,並計劃於2025秋季取得Kosher Pareve認證。這款兼具彈性與風味的產品,預計震撼沙拉、漢堡、烘焙與現代美食界!
2025/09/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611107368
英國新創Plant Heads的純植物液態蛋品牌Crackd正式登陸美國市場,首站布局芝加哥與德州。這款以豌豆蛋白打造、稱為「No‑Egg Egg」的替代品,挑戰已有市場領導地位的Just Egg,掀起植物蛋領域的新一輪競爭。
2025/09/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112189
開心果口味正席捲全球甜點與飲品市場,從杜拜巧克力引爆話題,到哈根達斯、好市多、7-ELEVEN等品牌紛紛推出霜淇淋、蛋糕與奶茶,成功在2024~2025年掀起-「開心果風潮」。
2025/09/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6591111577
全球每年有逾2兆隻魚蝦蟹被捕撈或養殖,卻長期缺乏動物福利保障。2025年,八大動保組織共同推出「海鮮福利標準模型」(MSWS),首度為海鮮供應鏈建立最低標準,涵蓋環境管理、疾病防控、人道屠宰與禁止殘割等規範。Costco、永旺、Espresso House等國際企業已承諾導入,顯示海鮮福利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全球食品產業邁向人道與永續的新常態。
2025/09/0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6851110646
2025年8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第8條,新增「無添加糖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期望消費者減少攝取精緻糖,降低其所帶來的風險。然而,市面上部分「無糖」飲品含有許多「人工添加劑」,導致新血館、代謝疾病與面稅品項。董示基金會呼籲:「專家呼籲政府設立免稅排除條款,避免誤導消費者並加強推廣天然健康飲品。」
2025/09/0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6471104382
植物性海鮮進入全新階段!Juicy Marbles與Revo Foods合作推出「Kinda Salmon」,這是全球首款外觀與質地逼近真魚的植物性鮭魚片,不同於市面多見的魚塊或裹粉製品。消費者可像料理真鮭魚般自由煎、烤、炸或入湯。每片含13克蛋白質,還提供微藻來源的Omega-3,是結合美味、健康與永續的新選擇,目前已率先於美國上架,未來將拓展至歐洲市場。
2025/08/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111105518
AWAKE Caffeinated Chocolate宣布正式進駐美國Costco,鎖定2025年8月8日至10月31日於美國東南部52家門市推出會員獨家32入黑巧克力綜合包,包含海鹽焦糖黑巧克力與海鹽杏仁黑巧克力兩款熱銷口味。每塊巧克力含5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半杯咖啡,結合Fairtrade巧克力與健康認證,主打快速能量補給。品牌同時規劃9月登陸洛杉磯,並進軍加拿大西部Costco市場。
2025/08/2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109687
Worldpanel最新《2025年第二季台灣民生消費品市場趨勢報告》顯示,FMCG銷額年增7.8%,食品飲料年增7.2%,居家與個人用品年增9.2%,但成長力道較前一季趨緩。展望下半年,中元、中秋、電商購物節及美妝週年慶將是市場關鍵,但消費信心成敗仍受國際經濟影響。
2025/08/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971104437
儘管9成台灣消費者希望有更多永續產品選項,實際購買行為卻受資訊不足、價格高與品牌落差影響,形成「價值行動差」。尤其包裝餅乾與蛋糕類別在永續表現落後,遭遇過度包裝與漂綠質疑。品牌若能以誠實溝通、包裝創新與供應鏈透明度回應消費者期待,將更具競爭力。
2025/08/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471106582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美食商貿博覽(Food Expo PRO)盛大登場,結合美食博覽、國際茶展、美與健生活博覽、家電家居博覽四大同期展覽,預計吸引約50萬人次、1,890家來自36國與地區的展商參與。今年以「得閒品茶」「非遺滋味」「亞洲食力」「身心靈健康」「港識港食」五大主題,串聯B2B與B2C雙模式,不僅為品牌創造即時銷售與曝光,更在經濟低迷下提振消費信心。
2025/08/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611097965
在數位化浪潮席捲零售業的同時,美國Trader Joe’s超市卻選擇低科技策略:不設自助結帳、不蒐集顧客資料,堅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經營理念以「小寫m的行銷」為核心,強調有溫度的顧客體驗。
2025/08/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091102225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舉辦的美食商貿博覽及香港國際茶展於2025年8月14至16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同期舉行。兩大商貿展雲集環球特色食品及飲料、茶葉及相關產品,為餐飲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餐廳、超級市場、電商等業內人士提供一站式專業商貿平台。
2025/07/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111103318
順天堂推動漢方創新推出24小時漢方智能販賣機,設立於局醫院、園區與社區等場域,提供即飲凍飲等多元保健商品,滿足各族群健康需求。結合數據分析,順天堂更進一步打造個人化健康管理服務,從傳統藥廠轉型為全方位漢方醫養方案提供者。
2025/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111102518
美國食品科技新創公司Friends & Family Pet Food Company宣布,其為犬貓開發的培養肉產品已獲新加坡動物與獸醫服務局(AVS)的監管批准。這是亞洲市場首個獲得此類批准的培養肉寵物食品,預計於2025年夏末秋初開始生產,並迅速登陸線上平台及指定商店,為亞洲的寵物帶來了顛覆性的永續且高品質營養選擇。
2025/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471102687
2025年8月,全聯完成對大潤發的整併,正式更名為「大全聯」,不只是品牌名稱的轉換,更標誌台灣零售權力結構的重組。從市占提升到制度重整,這場併購背後牽動的不僅是通路版圖,更深刻改變品牌的生存環境與供應鏈遊戲規則。
2025/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231102706
在台灣零售通路快速整併之際,全聯與大潤發全面採用「寄售制」,成為品牌商無法忽視的制度風險。這種看似合理的銷貨付款方式,實則將現金流風險全面轉嫁給供應商,形成壓倒性的結構失衡。《食力》帶你一探寄售制度如何扭曲市場關係,以及品牌在不公平條件下仍被迫妥協的真實處境。
2025/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091102720
在台灣零售體系中,「後扣費用」指的是並非在商品進貨時就直接從貨款中扣除,而是在銷售行為發生後,通路商再向供應商收取。這種制度並非全聯獨有。然而,當寄售制度與系統化收費同步發生,品牌所面對的經營壓力被大幅放大。從讓利毛利、負擔冷鏈與退貨成本,這套傾斜的合作結構正演變為品牌難以掌控的制度性風險。
2025/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851102744
當全聯併購大潤發、成為橫跨超市與量販的「大全聯」之際,台灣零售市場不僅走向空前集中,更揭開一場制度權力的轉移。表面上消費者享受低價促銷,背後卻是品牌利潤遭壓縮、商品品質與創新空間逐步萎縮,最終形成品牌與消費者雙輸的局面。
2025/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611102768
在零售通路快速集中、通路話語權高漲的當下,食品品牌不再只是面對價格壓力,更陷入制度性風險與合作不對等的處境。寄售制度、合作費用、罰款機制層層堆疊,品牌被迫退出或削價求生。為了讓市場平衡,公平會應如何介入制度重設,以及品牌如何從被動配合走向策略主導,重新思考品牌、通路與消費者三方共存的可能。
2025/07/2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6111096515
全球農產品與食品原料巨頭嘉吉(Cargill)正以創新策略改造其可可供應鏈,從西非可可莊園到歐洲加工中心全面減碳。透過太陽能倉儲、電動內河船、生物質鍋爐與液化天然氣運輸,年減碳超過31,000噸,距離2030年「每噸產品減碳30%」的宏願持續靠攏,彰顯農業領域達成氣候目標的可行路徑。
2025/07/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611100263
作為日本最大、最具產業策展經驗的展覽主辦單位,RX Japan憑藉其在食品領域的深厚專業,打造出出口導向的旗艦展會「日本食品輸出展(JAPAN’S FOOD EXPORT FAIR)」。該展不僅聚焦國際買家媒合,更結合政府支援與數位系統,成為日本食品走向全球的重要推手。
2025/07/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971096539
在通膨與消費壓力持續影響下,越來越多食品大廠選擇推出小包裝產品應對市場變化。從餅乾、洋芋片到巧克力,多品牌紛紛以更低單價、更多尺寸選項吸引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這場「小包裝戰爭」背後,不只是價格策略,更牽動品牌定位、通路配置與未來成長動能。
2025/07/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471094484
在寵物人性化趨勢推動下,美國寵物食品市場快速成長,通用磨坊旗下Blue Buffalo正式進軍新鮮寵糧領域,推出冷藏系列「Love Made Fresh」,並引進歐洲天然品牌Edgard & Cooper搶攻年輕飼主市場。面對主食品類銷售疲軟,通用磨坊積極以高毛利寵物品項為成長引擎,展現透過創新與精準定位逆勢突圍的轉型決心。
2025/07/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351098791
橄欖油因健康形象深受歡迎,卻因氣候變遷導致產量驟減、價格飆升,食品詐欺日益嚴重,常見手法包括摻雜廉價油、標示不實與產地造假。歐盟透過監管法規、跨國情報平台與AI技術建構防詐體系,企業端則強化供應鏈透明、推廣再生農業,共同守護橄欖油品質與市場誠信。
2025/07/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971098434
川普政府自2025年7月起上調一系列進口關稅,涵蓋香料、咖啡、罐頭食品和鋼材,使全球食品成本進一步攀升。從香料巨頭飆升至數千萬美元的成本影響,到咖啡、牛肉與罐頭食品面臨漲價壓力,消費者將直接感受通膨壓縮荷包的威力。
2025/07/1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351096191
在全球對永續關注日益高漲下,麥肯錫最新跨11國、逾1.1萬人調查揭示關鍵現實:即使環保意識持續提升,價格與品質仍是消費者最看重的決策因素。尤其在美國,只有33%民眾將環境影響視為購買關鍵。可回收性最具吸引力,但對碳足跡與生質材料仍理解有限,顯示永續包裝在市場突圍仍面臨不小挑戰。
2025/07/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111097315
瑞士2025年正式實施動物保護新法,規定肉品、乳製品、蛋及青蛙腿包裝須揭露是否涉及無麻醉去角、閹割、強迫餵食等「痛苦程序」,鵝肝醬進口也需標示製程。此舉不僅強化消費者知情權,也衝擊中小業者與國際貿易,掀起全球動保立法效應。
2025/07/0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231096703
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在日本商社丸紅的操盤下進軍東南亞市場,背後不只是連鎖咖啡的擴張,更是丸紅從貿易商轉型為全球消費者平台的實踐案例。透過垂直整合供應鏈、本地化策略與與RBI的深度合作,展現日本商社進軍B2C的野心與實力。
2025/07/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851096246
隨著全球可可價格飆升、氣候變遷影響供應,日本零售巨頭Aeon宣布與德國食品科技新創Planet A Foods合作,正式將其研發的「ChoViva無可可巧克力」導入亞洲市場,推出Topvalu品牌首款含ChoViva餅乾。這不僅為可可產業帶來革命性變革,也標誌著永續食品科技進入亞洲主流零售通路的新里程碑。
2025/07/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231096808
被譽為「飲食產業奧斯卡獎」的「食創獎」,2025年以「破框出擊!創造飲食新邊界」為主題正式啟動徵件,報名至9月1日止。九大組別橫跨食品研發、包裝設計、行銷策略、產業服務與飲食教育,廣邀產業與校園創新行動者挑戰既有框架,共同打造飲食產業的未來版圖。
2025/07/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111096315
日本高齡化社會加劇,購物不便成為許多長者面臨的日常難題,移動超市「とくし丸」以輕型貨車深入社區,提供不只是商品,更是情感連結與社區陪伴。它結合總部、在地超市與銷售夥伴的三方合作,打造出一套可持續且有溫度的商業模式。
2025/07/0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091093927
面對全球減塑浪潮,芬蘭Metsä Group攜手國際包裝大廠Amcor,共同打造以紙漿壓製成型、兼具防潮防油、可回收且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紙餐盒。這項Muoto™創新材料,結合高阻隔技術,讓紙製容器不再只是環保象徵,而成為能取代塑膠與鋁製包裝的實用方案,預計最快2025年底在歐洲市場推出。
2025/07/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851095341
2025年瑞典正式完成蛋雞無籠飼養制度轉型,成為全球首個以立法與市場共同推動並全面實施無籠化的國家。歷經30多年,瑞典在無需新增設備的情況下,透過政策引導、產業合作與消費者共識,成功建立高動物福利、高品質的蛋品供應鏈。
2025/06/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851094141
美國「無合成色素」浪潮加速蔓延!在白宮與FDA推動「讓美國更健康」運動下,雀巢宣布2026年中全面淘汰合成色素,通用磨坊與卡夫亨氏也訂下2027年前轉型目標。雖FDA核准新天然色素助攻,但高成本與顏色穩定性挑戰,成為食品業不得不面對的下一場革命。
2025/06/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731095153
2025年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聚焦精準營養、ESG永續、品牌敘事力與冷凍餐飲四大趨勢。展場不僅展示先進食品科技,也成為城市品牌再造的舞台,16縣市以地方農產、食農教育與故事行銷搶攻消費者目光。從銀髮營養到地方創生,台灣食品產業正以創新與永續並行,描繪未來市場版圖。
2025/06/2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culture/paper/6591095072
英國零售巨頭 Marks & Spencer(M&S)於2025年6月25日推出限量「紅鑽草莓奶油三明治」,以粉嫩外觀和日本水果三明治概念引爆社群話題。然而,這款甜點式三明治雖在社群上掀起熱潮,卻也挑戰了英國人對「三明治必是鹹食」的文化堅持。是M&S的創新突破,還是曇花一現的話題商品,引發市場熱烈討論。
2025/06/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471091189
無乳奶油市場正乘著植物性飲食浪潮高速成長,預計2035年規模將逼近10億美元。從健康到永續,再到多元文化接受度上升,無乳奶油正在全球食品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亞太市場潛力驚人。
2025/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851093941
Uber Eats攜手與好市多合作,於2025年6月26日起,全台 14 間好市多門市熱銷商品陸續上架Uber Eats平台,包括科克蘭品牌、零食與民生用品等,免排隊、快速送達。
2025/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971094034
2025台北國際食品展於6月26日至28日登場,大成集團聚焦「高蛋白、無添加、植物系、永續飲食」4大趨勢,展示從創新雞胸肉、無抗生素雞精,到植物肉牛若麵與熟食家宴菜等多元產品。
2025/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611094060
2025年台北國際食品展「台灣館」以「食力升級,串聯世界」為主題登場,展出93家廠商及五大主題展區,展現台灣農產品多樣、優質與安全的特色。
2025/06/2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111091115
根據Worldpanel發布報告,2025年第一季台灣FMCG市場銷額年增8.8%。成長動能來自客單價提高,非購買頻率增加。食品與個人用品表現最亮眼,包裝食品與保健類商品成長強勁。展望未來,國際局勢與季節檔期將成關鍵變數。
2025/06/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471091789
全球跨境電商快速成長,台灣成為國際平台必爭市場。根據2024Q4~2025Q1最新調查,。Coupang月流量達478萬人次,居海外平台首位;淘寶海外站與亞馬遜分別達441萬與403萬人次。蝦皮穩居台灣第一,本土月流量突破6030萬。
2025/06/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971091139
在美國等地合法的大麻素飲品,正快速從娛樂用途轉型為健康與放鬆導向的日常飲品。加拿大品牌Tilray調整產品策略,推出低劑量THC與CBD機能飲料,訴求無酒精替代方案並擴展千家通路。雖然此類產品在台灣仍屬違法,但其於北美的發展趨勢,正凸顯全球飲品市場對功能性與法規創新的高度關注。
2025/06/1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351090391
エームサービス(AIM Services)是三井物產旗下負責團膳與餐飲服務的子公司,服務範圍涵蓋企業、醫療、校園與體育場館等多元場域。近年來,隨著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該公司積極拓展健康照護領域,並透過整合式經營模式與母公司支援,從單純的供餐者轉型為能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基礎設施。
2025/06/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851080744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在2024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中,「開立電子發票」、「導入POS系統」和「信用卡支付」等線上服務普及率達7成以上,線上服務已成餐飲業主流。然而,實體服務也持續受到消費者關注,包含櫃台角色的重要性、環境衛生、桌邊服務等。
2025/06/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culture/paper/6611089768
三色豆由豌豆、紅蘿蔔與玉米組成,起初是冷凍蔬菜外銷產品,後來逐步進入台灣家庭與營養午餐系統。不僅是台灣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不少人童年營養午餐的難忘回憶。
2025/06/1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971089837
近年美國消費者面對疫情、高物價與地緣動盪影響,對永續包裝的期待也隨之改變。根據2025年3月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儘管環保意識上升,消費者仍將價格、品質與便利性放在首位;回收性成為最重要的永續指標,而玻璃與紙材最具環保形象。
2025/06/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971089932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首次通過細胞培育海鮮安全審查!新創公司Wildtype以不捕撈、不養殖的方式製造鮭魚,成功登上餐廳餐桌。這項技術被視為未來蛋白供應解方,Wildtype更計畫2030年建置淨零排放工廠,正式邁向規模化量產。
2025/06/1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6731089451
Eat Just新推出的「Just One」蛋白粉,每份高達30克純蛋白,不僅無人工添加,更可凝固、乳化,適合廣泛烹調應用。主打健康潔食趨勢,已上架Whole Foods,並提供風味選擇,於植物蛋白市場掀起新風潮。
2025/06/1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231089001
從養豬戶到連鎖便利店Lawson社長,竹增貞信的職涯轉變,正是巴菲特慧眼識英雄的關鍵!這篇文章深入剖析日本「總合商社」的獨特魅力,特別是龍頭三菱商事。不只看財報數字,更揭開其培育跨界頂尖經理人的獨門秘術。透過頻繁的職位輪調與實戰歷練,商社打造出能駕馭全球多元事業的「超斜槓人才」,這正是它們能在變動市場中永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025/06/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591089075
Walmart宣布,將於未來一年內在亞特蘭大、夏洛特、休士頓、奧蘭多和坦帕等5座城市擴大無人機送貨服務,覆蓋100間店鋪。消費者可在店面6英里範圍內以30分鐘內快速收到日常用品,成為美國最大規模的商業無人機送貨網路之一。
2025/06/1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851089249
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展現強勁動能,不僅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更成為支撐國內經濟的關鍵力量。根據「2024台灣連鎖店年鑑」統計,全台連鎖品牌總部家數近3,000家,總店數更突破12萬大關。在國內市場日益飽和的同時,許多台灣品牌已不再滿足於現狀,正積極將其成功的經營模式與獨特魅力複製到海外。
2025/06/1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6591089275
雀巢與星巴克聯手推出家享咖啡系列,新增經典拿鐵等熱銷風味,並限量發售夏日禮盒,讓消費者在家輕鬆沖泡,享受門市般的冰飲體驗。
2025/06/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731089156
2025年6月10日,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賴惠員、郭昱晴與伍麗華召開記者會,質疑手搖飲、超商咖啡使用的「業務用奶」來源與標示不清,恐讓消費者誤認為是鮮乳。對此,食藥署回應將自2026年起實施乳品標示新制,2027年起還原乳不得再標示為「牛乳」,明確區隔乳品名稱與來源。
2025/06/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6731086251
全球食物浪費問題日益嚴重,但你知道嗎?這些被丟棄的「剩食」,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美味又健康的零食!由知名冰淇淋品牌創辦人 Jeni Britton所創立的新品牌Floura,將農產品加工廠的食材廢料,升級再造成高纖能量棒Fruit Crush。不僅解決了食物浪費的難題,更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兼顧美味與健康的零食新選擇。
2025/06/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731087756
7-Eleven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正式任命美籍高層Stephen Dacus為首位外籍執行長,將帶領企業進行重組,強化食品服務、拓展北美與國際市場,同時應對來自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的併購威脅。
2025/06/0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6231086306
為解決全球食品浪費問題,MIT與新加坡SMART聯盟開發出一項創新技術,透過可生物分解的絲蛋白微針將褪黑激素注入蔬菜體內,顯著延長青江菜的保鮮期。實驗顯示,該技術在室溫下可延長4天、冷藏下可延長10天,未來有望取代冷鏈設備,提升作物商品價值並減少資源浪費。
2025/05/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611087463
德國知名糖果品牌哈瑞寶(Haribo)在荷蘭爆發食安危機,旗下可樂風味軟糖疑遭混入大麻成分THC,已造成多名消費者不適送醫。問題產品由代工廠生產,約13000包被緊急召回,事件已進入刑事調查階段,並引發對代工製程與食品添加物監管的高度關注。
2025/05/2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231085906
自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影響世界的關稅措施後,全球貿易掀起劇烈震盪。根據Worldpanel研究,2025年台灣FMCG市場受到關稅政策影響,預計跌至0.7%,其中包裝食品與家用品將受到較大衝擊。
2025/05/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111086118
全球矚目的日本食品輸出展夏季展即將於2025年7月9日至11日,在東京Big Sight國際展覽中心盛大舉行。展會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與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的大力支持下,致力於推動日本食品走向世界,是亞洲地區最具專業性的日本食品出口平台之一。
2025/05/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611085463
可口可樂公司近期宣布推出限時新品「Sprite + Tea」,結合清新檸檬萊姆氣泡水與茶香,並隨瓶附上可浸泡的茶包,瞄準Z世代喜愛的TikTok泡茶梗,進行社群話題行銷。
2025/05/2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084982
當便利商店不再只是販售商品,而開始關心你的健康,會發生什麼事?全家便利商店APP除了有「食在購安心」可依個人飲食需求查詢餐點資訊,還推出「全家健康功能」,不只能記錄身高、體重與每日攝取熱量,還能根據個人健康目標,主動推薦符合需求的餐點組合。從早餐麥片到低醣便當,這套系統結合商品資料庫、營養標示與用戶偏好,以數據驅動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建議。這不只是一次數位升級,更是便利商店通路邁向健康導向與顧客關係深化的關鍵一步。
2025/05/1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111083213
英國與蘇格蘭食品安全機構近日聯合發布建議,呼籲業者避免在食品包裝中使用「海洋塑膠」(Ocean-Bound Plastics, OBP),即可能進入海洋的開放環境回收塑膠。專家指出,目前缺乏足夠證據證明OBP經機械回收後可達食品級安全標準,恐存在潛在污染風險。即使有助減塑,當局仍強調保障消費者健康應為優先。
2025/05/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091082320
2019~2024年台灣零售次產業中,便利商店成為全台門店數密度最高零售通路,寵物專賣店增長強勁。超市、量販店穩定增長,提升都會區滲透率和提供多元化服務。
2025/05/1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731082556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2025年台灣國定假日將達16天,再創歷年新高。對餐飲與零售業來說,看似迎來更多人潮與消費力,卻也同時面臨排班困難、營運成本上升與淡旺季錯置等挑戰。到底假期擴張背後對產業產生哪些實質影響?假期經濟的三大新變局,業者如何化挑戰為轉機,走出屬於自己的淡季生機。
2025/05/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611080663
隨著全球對永續包裝的需求升高,美國能量棒品牌KIND Snacks於2025年5月1日在美國推出首款可回收紙包裝能量棒試點計畫。選用人氣產品「黑巧克力堅果與海鹽」作為試點對象,並與包裝商Printpack共同研發。這款使用How2Recycle認證紙材的包裝,標榜能直接投入家庭回收系統,預計於2025年5月至10月在美國指定Whole Foods門市限量販售。
2025/05/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111080013
2025年初,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益生元汽水」市場展開新一輪競爭,瞄準健康訴求及年輕消費者,引爆飲料創新風潮。
2025/05/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611080168
每年4月30日是「國際珍奶日」,將台灣發明的珍珠奶茶推上世界舞台,成為文化外交與品牌行銷的新利器。然而面對高關稅與品牌辨識等困境,需結合台灣珍奶文化推廣、玩創感管產品再升級與海外發展銷售策略,才能鞏固全球領導地位。
2025/05/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091079123
咖啡廳、飲料店所使用的乳品因為是商業業務用途,所以稱為「業務用奶」,從數據來看,紐西蘭冰磚奶進口6年暴增破萬噸,台灣業務用乳市場結構正悄悄改變!面對成本低、可大量還原的進口乳品,國產鮮乳要如何守住手搖飲與咖啡通路?一起看清真實戰場。
2025/04/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611078066
隨著消費者縮減開支,沃瑪爾以平價形象持續擴大市占率,並且開始吸收高收入客群。沃瑪爾如何翻轉低價品牌形象,將高收入族群納入客群?
2025/04/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351078397
面對多元社會的快速變遷,全家便利商店以行動落實多元、平等、共融(DEI)理念,讓便利商店成為樂齡族、身心障礙者的友善職場,從重新設計溝通友善墊板、標示無豬肉成分商品,到推動移工文化交流,讓移工能安心自在使用的「第三生活空間」。這不僅是一場空泛口號的變革,而是每一個細節都體現理解與尊重的實踐,此計劃也榮獲2024食創獎「產業服務創新類」最高等級三星榮耀。讓我們一起走進全家的DEI計畫,了解如何從一間便利商店,改變更多人的日常。
2025/04/2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591077278
英國包裝公司Frugalpac推出的紙製酒瓶「Frugal Bottle(節儉瓶)」成功進軍美國大型通路Target,包裝相較玻璃瓶減碳84%,為葡萄酒業注入環保創新,掀起永續包裝新風潮。
2025/04/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611077866
台灣鮮乳售價高,生乳收購價約30元,市售卻達85至120元,近4成成本流向通路商。相比德國48%利潤歸農民,台灣分配明顯不均。消基會呼籲政府應介入調查、調整結構,讓價格回歸合理,保障農民與消費者權益。
2025/04/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231078309
因應日本稻米短缺與需求上升,農業部積極拓展外銷通路,與日方團膳業者合作推廣台灣米,具品質優勢與市場潛力,盼成日本重要供應來源。
2025/04/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351077292
農業部修正寵物食品安全標準,增列5種黴菌毒素容許量,並調整汞標準,自2025年4月26日起適用,以保障寵物健康。
2025/04/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231076004
中國檸檬茶飲品牌「檸檬向右」從小眾茶飲市場中崛起,以「慢就是快」的經營策略穩健成長,在4年間開出260家店、售出4億杯檸檬茶。品牌創辦人徐柏鶴強調品質、創新與標準化管理,拒絕盲目擴張,也坦言出海不如想像簡單,寧願深耕本土市場,打造可長可久的品牌實力。
2025/04/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731076054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16日將對中國的關稅調升至245%,而對其他多數國家則暫緩90天。在全球供應鏈變動的背景下,台灣企業不僅需調整成本與價格,更該思考如何強化品牌信任力,因此透過強化ESG行動,將其內化為品牌核心溝通語言,才能真正站穩國際市場。
2025/04/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851075747
卡夫亨氏(Kraft Heinz)旗下Jell-O推出首款植物基布丁,採燕麥奶打造無乳巧克力風味,主打健康與永續,瞄準乳糖不耐與植物性飲食族群,正式進軍植物性甜點市場。
2025/04/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231073309
「まいばすけっと」以小型超市形式在日本都會區崛起,透過生鮮策略、自有品牌與高密度展店,有效滿足都會居民日常採買需求。
2025/04/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091072323
全聯併購大潤發成立「大全聯」,關注O2O物流深化、數據整合與數位轉型。消費者體驗與競爭格局變化成市場關鍵,未來零售產業將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2025/04/08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6111073416
全家便利商店開賣8款全新初夏果茶系新品,食品飲品全系列率先取得Clean Label潔淨標章驗證之品牌。於此同時,「全家」初夏冰品大賞同步開跑,集結國內外人氣品牌,獨家開賣8款沁涼新品,2025年4月29日前指定冰品享2件8折、3件75折優惠。
2025/04/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231072804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2025年4月3日宣布將對所有國家課徵10%的關稅政策,預計將於台灣4月5日12時(美國時間4月5日0時)開徵,而針對60個對美貿易逆差大的國家,分別課徵17%至49%的「對等關稅」,其中台灣稅率為32%,則預期將在台灣4月9日12時(美國時間4月9日0時)開徵。台灣受到影響的輸美產品類別也涵蓋食品和農產品。
2025/04/0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6611071761
7-ELEVEN攜手「雪淋霜」、「酷聖霜」雙品牌與雲林縣政府、青年社企「三小市集」合作開發新品,推出兩款甜蜜冰品「酷聖霜鹹花生奶油霜淇淋」和「香濃花生餅杯」。此外,7-ELEVEN亦攜手雲林縣政府合作,主打「虎霸王」花生系列產品,精選多款優質花生農產加工品,讓更多消費者品嚐雲林的獨特風味。
2025/03/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351070692
近年來,永續發展與環保議題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關注,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飲食對環境的影響。無肉的植物性飲食因其對健康、動物福利與減少碳足跡的潛在益處,逐漸發展成現代飲食的潮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5各家食品大廠推出哪些令人驚喜的產品吧!
2025/03/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111068514
2024年台灣餐飲產業年增7.6%,市場回歸穩健成長。便當、自助餐、團膳業成長強勁,飲料店突破千億規模。桃園市產業擴張最快,台南受南科帶動。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成業者最大挑戰。
2025/03/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471068483
大武山牧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全國最大蛋雞牧場,2025年3月24日董事會決議通過以3.825億元取得福記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及2席董事,透過上下游整合,為蛋雞產業加值,且可望有效降低市場生鮮蛋價波動對公司獲利的影響。
2025/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611067964
便利商店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種種日常所需皆少不了它。對於東南亞移工而言,便利商店更成為在台灣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生活空間」,全家便利商店如何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
2025/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091068021
藍靛果(haskapa、honey berry)號稱「第三代小漿果之王」,不僅有高含量的抗氧化成分,花青素含量是藍莓的10倍,也具有富含維生素B1、B2、B3、維生素C、鋅、硒、鈣等營養素,因為果皮薄、出汁率高,具有高商業潛力。目前在中國東北、日本北海道有較大規模種植,歐美等國在1950年代才引進日本品種栽培。相對於其他莓果,藍靛果樹種的人工培育起步較晚,也因種植環境所限,每年的產量並不高,未能在全球範圍得到推廣。
2025/03/1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971064633
銷售全球的美國知名保鮮盒品牌Tupperware(特百惠),2024年9月宣布破產震驚市場,揭示其在數位轉型、社群媒體行銷投入不足、價格定位與環境永續性上的失誤。該品牌的早期成功依賴創新的直銷模式,但隨著消費者行為的變化,未能適應現代購物趨勢,最終導致衰退。
2025/03/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231062807
哪些零售企業能夠持續繁榮?它們擁有哪些成功的秘訣?又解決了哪些行業內的難題?為了深入探討這些問題,本文解析美國德州H-E-B的策略,探討區域本土零售超市如何培養顧客忠誠度。
2025/03/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091062221
公平會於2024年12月底決議禁止Uber Eats與foodpanda合併案,替2024年延燒超過半年的外送併購攻防戰畫上暫時的逗號,但外送市場版圖的競爭、用戶爭奪賽仍持續上演。
2025/03/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061988
王品集團旗下韓式料理品牌「初瓦韓式料理」開幕2年半,全台共3間門市,即使有韓國五星主廚孫榮助攻,全台門市將於2025年3月3日正式結束營運,王品集團證實:「為汰弱留強、提升營運效,各門店將由集團內的其他品牌進駐,並媒合同仁轉入集團其他品牌繼續服務,相關福利、年資、權益,不受任何影響。」
2025/0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731059555
全家便利商店啟動「全家一起友善移工計畫」,並於2025年進一步推動「走出店外、深入社會」策略。7-ELEVEN積極拓展「旅居商機」,提供針對外籍移工及國際觀光客的多元化服務。打造「共融友好商店」。
2025/02/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851057743
2025年2月13日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封閉施工的12樓美食街發生氣爆案,造成4死35人輕重傷,消防局初步研判為瓦斯氣爆。在百貨商場有越來越多美食街和餐廳進駐同時,消防公安的相關作業更須依法執行。
2025/02/1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111057012
2024年,各大產業持續轉型與成長,從電子商務到婚慶產業,都有潛力創造更高獲利。本文調查50位創業家與企業高層,揭示八大有潛力的獲利領域,讓從業者把握商機,提升薪資收入與業績,迎接新一年的成功。
2025/02/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851055448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3年結果統計,餐飲業的缺工問題與營收皆創歷史新高,而為了解決缺工問題,自2022年起大型連鎖餐飲集團開始調漲薪資與提供津貼,至2024年調薪率為10.9%,但仍是產業後端班,若想改善,即必須放下以往「傳統思維」,才有機會翻轉缺工宿命。
2025/01/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971050836
印度線上餐飲與雜貨配送平台Swiggy於2024年11月13日正式掛牌,憑藉「Instamart」結合「暗店」與AI技術,以多樣化餐飲和雜貨配送、城市覆蓋率廣等特色,登上快電商市場排第2名。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611049665
本文探討台灣農牧業碳排放與全球差異,分析肉蛋奶的高碳排放及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指出台灣依賴進口高碳產品未計入排放,呼籲推動低碳飲食以減少碳足跡。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611051567
電子商務發展至今,不僅限B2B、B2C的消費模式,更衍生出C2B消費者反向對商家提出的消費需求,對品牌方來說,有更多管道可以接觸到消費者也是一大轉機;而團購合作中,品牌方需篩選出適合品牌調性的團購主及團購主適合銷售的品項,相反地,團購主也需挑選符合個人特質的品牌與產品。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471051686
根據《食力》2024「團購經驗大調查」,88.7%的人曾有過團購經驗,但是當團購主從親朋好友擴大到知名網紅KOL、團媽KOC,連超市超商通路都借力社群平台來開團時,消費者跟團的來源越多、各團之間競爭就越激烈,對品牌來說,團購帶來的銷售紅利是擴增還是被瓜分?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971051731
現今的團購市場進入細分賽道的階段,不只有大型網紅團購主、社區團媽,更有團購經銷商進入、成為品牌和團購主之間的橋樑。品牌在開團時該如何選擇合作夥伴?一次性開多團的大量曝光是好還是壞呢?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091052624
根據《食力》2024「團購經驗大調查」,有過團購經驗的人近9成會跟團買食品。跟團誘因不外乎價格、便利性、滿足新鮮感。在社群平台興起下,團購市場更加熱烈,食品更是團購的入門款。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591052674
能夠直接接觸消費者的團購管道,在如今廣告費用高昂、傳統通路壓力增大之外成為品牌新的銷售選擇,而飲食是剛性需求,食品在團購市場中持續占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身為食品品牌該如何對接市場開拓團購商機?第一步的選品和定價很重要!
2025/01/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046089
日本「大阪王將」與「餃子の王將」同屬日本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兩者創始人為親戚關係卻為了「王將」兩字對簿公堂!從兩者經營模式、差異化策略及市場佔有率,來看大阪王將在冷凍食品與海外市場的發展佈局。
2025/01/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971045039
乾拌麵紅海競爭激烈,「大拙匠人」作為新創品牌,如何找出獨特的定位特色?從市調到產品研發,為何選定「鵝油」來調味,對原料口味有何堅持?上市後如何能短期在各大零售量販通路脫穎而出、甚至上架到台灣到美國好市多!
2024/12/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971042534
三商家購(2945)整合旗下品牌美廉社、心樸市集及寵物好事資源,搶攻快速增長的「貓經濟」市場;截至目前,美廉社累計65家門市設立寵物貨架專區,包含萌寵所需生活用品、零食與罐頭等,2025年更計劃全門市導入專屬貨架,引進原寵物好事獨賣商品,強化整合效益,實現「有美廉社就能滿足養貓的基本需求」,進一步擴大寵物零售生態圈。
2024/12/2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971040839
美國環保局統計,2019年共產生了6600萬噸的食物垃圾,且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副局長Jim Jones估計表示,美國食物浪費中約有20%來自食品多種不同日期標籤造成民眾混淆。而為了因應拜登推出的《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以及回收有機物國家戰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環保署(USEPA)發布聯合資訊請求,於2024年12月4日至2025年2月3日向公民搜集意見,探討是否變更食品標籤以改善食物浪費問題。
2024/12/2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731041158
台灣冬季的濕冷特性,讓消費者對於能讓身體變暖的食品,有較高的偏好,火鍋、熱飲、沖泡飲在冬季具有極大的商機,因此如何做出差才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將會是一大挑戰。
2024/12/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111041615
高雄市知名連鎖零售企業「有利海鮮肉品有限公司」所販售產品疑竄改效期、進口海鮮產地與報關不符、部分產品標示不明等問題,高雄市衛生局已預防性下架封存問題商品,且建議有疑慮的消費者可撥打消費者專線1950,高雄市府消保官可協助洽業者進行退換貨事宜。
2024/12/16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6111030418
準備邁向2025新年及農曆春節,各家廠商嗅出商機,紛紛推出新年禮盒的預購優惠及折扣活動,主打「蛇」麼都有,是全家大小都能享用的熱門選擇。
2024/12/1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351039799
保溫杯品牌Stanley透過稀缺策略、精準市場鎖定與強調價值,成功將水瓶從日用品轉化為時尚收藏品,創造高度品牌忠誠與市場熱潮。
2024/12/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091032125
面對塑膠污染日益嚴重,全球非營利組織Repurpose Global 成立了「再利用成果基金」,透過成果導向融資模式,支持在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的新創公司,期望減少塑膠廢棄物,促進永續發展。
2024/12/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6611036363
日本UCC上島咖啡於2022年3月宣布開發「氫能烘焙咖啡(水素焙煎コーヒー)」,如今宣布新進展,預計在2025年春季量產並上市,目前更已推出首波氫能烘焙咖啡產品。在全球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永續發展的此刻,氫能烘焙咖啡的商業化將提供消費者另一新的選擇,以實際行動支持環境保護。
2024/12/0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6111035618
環境永續議題已從宣導發展落實,生活中可以看見許多消費者端的改變,美國市場調查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IQ)《2024消費者趨勢》報告中顯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已經會有意識地選擇有標示再生、可重複利用、減碳標籤等產品,因此業者也將隨之因應、給予消費者符合期待的產品需求,並逐漸精進、研發出更創新的包裝技術與材質。
2024/11/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091033020
鑑於耕作時產生大量碳排放,美國非營利組織土地研究所(The Land Institute)推出「Perennial Percent」標章計畫,鼓勵業者增加使用多年生作物取代短年生作物耕種時產生的碳排量,利用標章的認證鼓勵業者,同時讓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購買其認證產品,共同實行永續的目標。
2024/1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091031420
美國每年約製造8千萬頓的食物浪費,在垃圾掩埋的過程中產生的甲烷排放相當於5000萬輛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儘管多州陸續實施食物浪費禁令,但研究顯示,僅有堆肥基礎設施較完善的麻州成效顯著。美國食品浪費非營利組織ReFED則批評這份研究未涵蓋政策最新進展,強調食物浪費禁令能讓地方發展基礎設施並提升食物回收率,呼籲不應否定現有政策,接下來應強化執行力道以改善剩食減量。
2024/11/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591029073
2020年起台灣過去單一零售產業不再穩坐江山,在疫情與純電商業者的快速滲透下,綜合零售產業地殼發生劇烈的變動,未來流通所彙整15年來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經營數據,結合產業重要事件,觀測台灣零售產業長期趨勢變化。
2024/11/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111029116
伊藤忠商社與創業家一族聯手,提出9兆日圓(約580億美元)共同參與收購日本7-Eleven的Seven & i Holdings,計畫重塑7-Eleven版圖,挑戰零售市場獨佔禁止法與資金效率問題。
2024/1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731027954
西式休閒餐飲領導品牌開展餐飲集團(股票代號7789)將於2024年11月20日登錄興櫃,日前亦正式啟動加州時尚料理品牌「Salt & Stone」的併購事宜,2025年更將加速自有品牌的拓點腳步,台北東區、信義區等重要商場都將能夠看見開展餐飲集團的身影。
2024/11/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231027904
隸屬於麻布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引客數據(簡稱引客)於2024年11月14日主辦「2025破解零售增長密碼」論壇活動,探討社交媒體如何結合實購數據,幫助品牌洞察制定更高效的行銷策略、帶動品牌成長;其中邀請鮮乳坊、Meta、台灣森永、桂格完膳、聯合利華等合作品牌分享實際應用案例。
2024/11/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231025209
新創公司Keychain由Oisin Hanrahan和Umang Dua在2023年8月共同創立,提供消費性民生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CPG)的品牌和製造商媒合平台,在製造商欄位標明產能、有機、在地、環境友善的工廠,協助企業實際落實ESG,讓品牌在幾分鐘到幾個小時內,就能需求媒合製造商;目前Keychain的服務僅限邀請,並針對美國的食品和飲料品牌,而未來則計畫擴展到其他品類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區。
2024/11/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6731026554
大成集團引領台灣無抗飼養新潮流,推出首個無抗生素益活雞品牌,以全程無抗生素的NAE飼養模式,提升環境永續及食品安全,開拓國際市場潛力。
2024/11/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091025423
2024「crEATe未來」創新策展創業年會「食創之星Demo Day」徵件至11月18日,報名最後倒數中!快來展現你的「飲食創新創業」提案,除了增加與業界合作交流空間,更有機會獲得開店平台資源甚至是創投資金!
2024/11/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611025566
「2025破解零售增長密碼」論壇將於2024年11月14日登場,聚焦實購數據、通路銷售及會員經營策略,協助品牌精準掌握消費行為,提升品牌競爭力,並展示品牌在行銷、產品開發和供應鏈上的實戰經驗。
2024/11/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111024811
雞蛋價格逐年漸漸變成金雞蛋,消費者減少吃蛋的飲食習慣改變成為「吃蛋宣傳」最大阻力,增加民眾消費動機或是消除高蛋價的負面形象,才能打破剩蛋窘境。
2024/1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731011852
「crEATe未來」創新策展創業年會,目的是引領飲食產業未來趨勢的創新創業,涵蓋「新創攤位」、「主題講座」、「飲食市集」、「食創獎策展」以及「食創之星Demo Day」五大亮點活動,目前「新創攤位」招商和「食創之星Demo Day」報名正在開跑中,絕對要把握這難得的飲食產業交流盛會!
2024/1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111016414
想增加業界交流與合作機會、發掘潛在的產業需求,好多創新想法沒有地方發揮?「crEATe未來」創新策展創業年會「食創之星Demo Day」將在2024年12月1日以「飲食創新創業」為主題,提供企業、團隊舞台展現意想不到的發想提案,徵件至11月18日,快來報名與業界產業們能獲得更深的連結,還有機會獲得開店平台資源甚至是創投資金!
2024/10/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611020766
統一集團入股PChome及收購Yahoo電商,透過本身零售網絡、多元化的產品線及服務,以及完善的物流和冷鏈系統,結合PChome深厚的電商經營基礎,可以導入電商經營思維以及加快數位轉型,且Yahoo電商有穩定的消費客群,與PChome的結合,可以擁有更龐大的消費客群。
2024/10/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971020930
日本因勞動基準法改革產生「2024問題」,新法對加班及假日工作的限制更加嚴格,促使物流業等人力資源短缺、工作時間長的行業紛紛採取相關對策。日本飲料大廠三得利(suntory)控股公司就急切推動各項創新,以解決物流問題。
2024/10/2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851019745
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在2024年10月22日舉辦網路研討會,探討台灣民生快速消費品(FMCG)市場的網購發展趨勢,指出電商是現在極具潛力的商機,不僅在網購族群逐年上升,而線上購物的商品類型並非只限縮在美妝保健類,更帶動家用及飲食類的發展。
2024/10/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611021261
為促進國產牛肉產業的發展,並滿足市場需求,農業部畜牧司攜手農業科技研究院主辦「國產牛肉商機媒合行銷推廣活動」,希望讓國產牛肉成為現代餐桌上的美味首選,更為本土食材的創新應用開創新篇章,展現出台灣在地食材的無限可能。
2024/10/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851020847
全家便利商店因作為國際「Earth Hour 關燈一小時」台灣官方授權單位O'right歐萊德的合作倡議夥伴,而促成聯名契機,雙方將永續精神延伸,運用Let’s Café產生的廢棄物作為循環再生原料,合作開發共5款「Bio咖啡萃永續美妝」全新洗沐系列產品。
2024/10/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611013169
德國平價連鎖超市品牌ALDI,與荷蘭巧克力品牌Tony’s Chocolonely(台灣譯名為「東尼的寂寞巧克力」)聯手,推出自有品牌並重新定義,便宜的商品也能做好事,使每一塊錢變得更有力量。
2024/10/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351013690
過去,吉野家一直是日本牛丼的代名詞,但其店鋪數量在2008年被すき家超越,痛失龍頭寶座。在如此寡占的市場中,吉野家選擇另闢戰場,看準了拉麵產業,試著從分散的競爭對手中,取得一定市佔率。
2024/10/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231014307
為響應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全家」聯手「SUNMAI金色三麥」,針對雙方生產鏈中土司邊、麥芽粕等剩食餘料賦予第二生命,升級再造聯名開發出「永續啤酒」、「香檸蜂蜜滿餡」及「麥麥椪柑乳酪小土司」。此外更運用多元活動方式,邀請消費者從日常消費共同支持惜食行動,期待能共同將零浪費的精神落實於生活。
2024/10/0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culture/paper/6611006362
特帕切是一種在墨西哥常見的傳統街頭飲料,以鳳梨等在地水果發酵成低酒精飲品,並添加肉桂等辛香料,不僅好喝、還對腸胃有益。特帕切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複雜性,也是在美國的商品化引起爭議的原因之一。特帕切近年來在美國某些地區吸引了市場的注意,不僅作為調酒的原料,也以RTD的形式出現。由康普茶所帶起的健康發酵飲品的流行,也讓特帕切的討論度再更上一層樓。
2024/09/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611004762
好市多(Costco)業績持續成長,台灣門市也打下好成績。背後是透過減低裝潢費用、大份量銷售壓低價格,吸引消費者繳年費入會,但低價策略為何難複製?
2024/09/2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995255
颱風天特別想要和家人團聚吃些好吃的?不只泡麵或乾糧,其實不同家庭型態在颱風天會準備的食品也不同,這時便是業者能搶攻颱風餐商機的機會。另外,代客料理、冷凍食品或炸雞漢堡也能因應不同的族群成為颱風天的選擇之一。
2024/09/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6471001186
法規對酒吧不友善的規範展現層面非常廣泛,舉凡土地利用限制、外帶酒限制、新冠疫情時的營業限制、調酒/再製酒爭議,酒吧產業幾乎從選址開店、調製酒品到營業維持生計無一處不被受限,根本原因即是出在立法者將酒業視為亂源的預設,種種規範的立意實際上是限制多於保護,並未為產業整體發展著想。
2024/09/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231000100
飲食產業創新權威評鑑「食創獎」被譽為飲食產業奧斯卡獎,共有3大組別、9項獎項可報名,報名倒數一週、只到2024年9月20日截止,敬請把握一年一度展現你創新能量的最佳機會!
2024/09/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997398
日本從2024年7月3日睽違20年推出日圓新鈔,不但視覺辨識度更高,防偽技術也同步升級,但卻成為自動販賣機業者更大的負擔。
2024/09/0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997443
加拿大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ATD)有意收購日本7-Eleven品牌的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 Co,但大多人認為這筆交易很難成功,未來會有什麼影響及發展呢?
2024/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993312
從2016年開始,全聯開始佈局烘焙產業到2023年業績就已經達到了12億!在初期就與日本最大冷凍麵團供應商阪急麵包技術合作、引進獨家授權的冷凍麵團,但麵包保存期限短又賣不出去,導致麵包是賣一個賠一個,直到培養了忠實顧客,才慢慢開始轉虧為盈。
2024/09/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995748
2024年第六屆、飲食產業創新權威評鑑「食創獎」報名時間到2024年9月20日截止,共有3大組別、9項獎項可報名,將由業界實力最堅強的黃金評審團為你的創新加值,獲獎者務必把握爭取金錢無法取代的最高榮譽!
2024/08/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990255
日本傳統麵包店慢慢消失,面臨的各種困境,至今也仍在變化中,希望透過新的技術或產品研發,創造更多收益,讓傳統麵包店展現不同面貌。
2024/08/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988496
量販業龍頭「家樂福」吹起永續轉型風,70%營收來自食品家樂福變先從食物永續著手。採取4大策略,包含關注動物福利、產地直採、有機與生態農業和友善土地,更設定2025年將全面販售非籠飼雞蛋。家樂福也努力讓消費者和員工破除價格迷思,讓永續價值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2024/08/1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985939
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2024凱度台灣品牌足跡報告》,揭曉台灣FMCG民生消費市場三大關鍵趨勢,品牌也將持續注入新能量,讓市場穩健成長。
2024/08/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985496
被稱為「飲食產業奧斯卡獎」的飲食產業創新權威評鑑「食創獎」邁入第六屆,現已開放徵件報名至2024年9月13日,共有3大組別「產業組、大學組、學生組」以及9項創新獎項等你來角逐,產業組更有總價值200萬元行銷資源宣傳送給你!
2024/08/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984577
台菜始祖「欣葉」於2021年跨足食品加工業,推出零售品牌「欣葉・生活・廚房」,並以「值得信賴的風味指揮家」為核心精神,目前已發展出近50支冷凍調理食品,客群分布以女性(占7成以上)、家庭採買為主。如今,除了冷凍調理包,更推出第一支常溫即食系列產品——「古早味糙米芋仔粥」、「蕈菇藜麥雞粥」及「無添加清粥」。
2024/08/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983660
全家積極推廣綠色飲食,匠土司通過「全穀標章」驗證,為市場上第一款獲證全穀含量25%以上的麵包。「FMC紫斑蝶土芒果青」,運用高雄茂林自然無毒農法所種植的芒果製成果乾,友善土地、農民、守護台灣在地物種。
2024/08/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979570
餐飲品牌肯德基、塔可鐘等陸續引進一套AI系統「Riley」,透過它能評斷員工表現,依績效給予獎金和,還能找出需外額外訓練的員工,讓業者整體銷售額能提升。但透過AI監控員工,也可能造成壓榨勞動力、言論自由等風險。
2024/08/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357980096
沃爾瑪對戰亞馬遜,拿出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就用過的招——吸引更多高收入消費者。但與16年前不同的是,這次沃爾瑪對消費者行為、偏好有更精準且全面的數據掌握。
2024/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980408
沒有任何媒介對於表達創意來說是太小的,即使像是水果貼紙這樣使用了數十年、技術含量低的東西也可以被重新利用。荷蘭跨國連鎖超市品牌萬客隆(Makro)與哥倫比亞廣告公司Grey Colombia合作,創造出了能延長蔬果食用壽命的「熟度辨色貼紙」,更獲得了有「廣告界的奧斯卡」之稱的Clio Awards金獎肯定。
2024/07/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980484
2024年7月26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2024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舉辦「零售數據賦能:解析線下消費行為,實現新客成長翻倍!」研討會,一一分析建構從實購數據了解消費者輪廓的具體方式與重要性。
2024/07/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970437
你覺得缺乏完整的數據支持,難以接觸消費者嗎?「2024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首次引入導入專業實購數據分析,原訂於2024年7月25日 (四)舉辦的「零售數據賦能:解析線下消費行為,實現新客成長翻倍!」研討會,因颱風停班停課而延至7月26日(五)召開,研討會將解析數據缺口引起的經營難題,透過實際應用案例逐一解答!
2024/07/2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980165
颱風來臨時人人都有防颱儲糧需求,也使得天然氣候的變化成為品牌可以掌握行銷契機的時間點。到底品牌該如何掌握住上班族和家庭客群呢?
2024/07/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972825
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根據台灣人口與家庭結構變化、零售通路板塊位移、疫後消費重心移轉,歸納出4項消費者日益重視的價值:便利性、健康、美妝護理以及寵物陪伴。並建議品牌方能推出小包裝貼合現今小家庭型態,或是根據時下生活型態提供創新產品訴求等等。
2024/07/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969804
凱度發佈最新台灣民生快速消費品(FMCG)市場趨勢報告「2024年第一季台灣民生消費品市場趨勢報告」,受惠春節假期,國內購物及旅遊人潮湧現,2024年第一季零售業及餐飲業業績有所成長,2024年第一季整體FMCG市場回推一年銷額較去年同期上漲2.5%,其中包裝食飲品止跌回升0.7%,用品則受益於社交生活重啟、實體通路人潮回流,需求延續成長,年對年銷額大幅增加6.8%。
2024/07/0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357967492
開元食品推出「戀奶精球」和「戀職人牛奶球」作為仙草冰等冰品的必備配料。且奶精球和牛奶球皆無添加人工反式脂肪,符合現代食安標準,也在市場上展現長期穩定的銷售表現和消費者口碑。
2024/06/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966911
2024台北國際食品展設置「未來食品區」及「銀髮友善區」,因應植物基飲食潮流與2025年的超高齡化社會永續趨勢,食品產業不僅積極投入低碳食材與替代性食材的開發、運用「可回收、循環利用、可生物分解材質」的環境友善包材,並積極導入數位化製程,維持食品的穩定風味與質地,力求減碳。
2024/06/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967092
餐飲業的缺工問題持續,為了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提供快速、高品質的餐點及服務,餐飲業已有許多對策,包含導入點餐、送餐、結帳等自動化科技,而從食材方面下手提升備餐效率也成為現今趨勢,《食力》帶你由此角度切入,看「2024台北國際食品展」。
2024/06/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964016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輸入規模成長幅度較高的商品類別包括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等。2023年疫情後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恢復常態,亦帶動部分商品進口規模強勁成長,例如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唇部化妝品等。此外,本次調查中,南韓多項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展現亮眼成長力道。
2024/06/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965254
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TQF協會)成立30週年,宣布不再只是驗證機構,朝「多元化的技術服務機構」發展。和日本品安全管理協會合作升級,簽署食品產業永續供應鏈發展評量平台,帶領食品產業共同朝向永續發展邁進。
2024/06/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962911
2024年邁入44年的烘焙品牌一之軒,董事長暨總經理廖明堅表示在轉型前應該先考慮轉型時該解決什麼問題,而且「員工教育」是數位化的關鍵,如何在數位化的過程中讓員工也同時進步也是重要的一環。
2024/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963985
根據2024年4月的調查,日本7大連鎖便利商店業者除了Daily YAMAZAKI超商之外,其餘6大超商包含日本規模前三大的7-ELEVEN、LAWSON和全家都開始取消24小時營業制。由於人手不足、夜間需求減少等社會變遷,各大企業也不得不做出調整。
2024/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964654
2024年6月19日~6月21日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展出的「第八屆日本食品輸出展」,讓國際買家不僅能接觸日本在地中小企業的創新產品、有代理進口的商談機會,若想在地生產也有許多OEM廠商可選擇。《食力》獨家專訪RX Japan日本食品輸出展事務局局長斎藤広顕,帶你了解此展覽對於拓展日本業務合作可能性的機會點。
2024/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959045
美國新創Afresh運用AI技術打造「AI店長」,成功管理超市的批貨數量、訂單、商品庫存,減少生鮮食品浪費,目前已成功和3000多家業者合作。另外也有許多新創公司從農民、盤商、物流等面向下手,透過AI管理提高效率、減少浪費。
2024/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962759
於2024年6月13日上市掛牌、正式進入台灣證券市場的「大武山牧場」與具有百年飼養經驗的日本最大的蛋雞牧場「TAMAGO&COMPANY株式會社」合作,於6月19日正式發表推出生食級雞蛋「幸せ鮮蛋」,期待將風靡日本的生食雞蛋文化帶入台灣。
2024/06/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961804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越南——世界最大的羅布斯塔豆生産國咖啡豆歉收、供不應求,以及日圓疲軟的影響之下,咖啡豆的採購價格持續飆升,2024年6月日本許多主要食品製造商包含「雀巢」、「UCC上島珈琲」及「味之素AGF」等品牌皆陸續宣布將提高咖啡產品價格。
2024/06/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954045
寵物食品通路包括寵物店、超市、大賣場和電商平台等,儘管當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實體寵物店消費通路依然是許多飼主的習慣。而超商近年的寵物食品也越來越多樣,像是萊爾富在2021年5月將店內部分雜誌陳列架改為寵物專架;全家則除了設有寵物食品專架外,2022年12月攜手東森集團,在新北市中和區設立「全家東森1號店」。
2024/06/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954483
人工智慧在餐飲零售的應用並不是為了取代人力,而是要在缺工的大環境下,協助企業減輕人力負擔,釋放人力做更有價的服務、並提高門市及總部的人均產值。因此,缺工危機其實同時是餐飲產業升級的轉機,重新定義了市場中的人力需求樣態。
2024/05/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947181
日本連鎖超市品牌LOPIA,類似於日本版的Costco。主要販售食品類商品,尤其以肉類為主打,也透過「整頭、多部位採購」和後台工廠結合產品開發的方式,成功降低成本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2024/05/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946224
電子支付與純網銀使用率逐年翻倍成長,儼然已成為流通產業與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的新戰場。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台灣電支與純網銀業者營運數據與競合脈絡,繪製產業地圖,做為觀測整體產業走向的重要基礎。
2024/05/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943555
日本全家於萬物皆漲的2024年4月宣布將調降超過40種商品價格。其實不只全家,日本各家零售業紛紛祭出調降策略,為的就是與商品愈發多元齊全的藥局與超市抗衡。
2024/05/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940850
隨著台灣火鍋產業持續蓬勃發展,逐漸成為餐飲市場的焦點,商機與挑戰同時湧現,面對市場的擴張與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餐飲業者面臨著提升品質、創新菜品、缺工等多重挑戰。為了協助業者掌握市場商機,聯合利華飲食策劃於2024年舉辦「火鍋菁英高峰會」,匯集業界專家共同探討經營行銷布局策略,開創未來商機,為火鍋產業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2024/05/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938546
隨著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美妝與藥局相關企業業績規模年年成長,業者也紛紛因應趨勢做出回應。像是日本藥妝店以平價食品搶商機、建立自有品牌;台灣藥妝藥局則朝多元化發展。此外,企業併購與擴點、數位科技導入也是美妝產業發展趨勢。
2024/05/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939089
2024年5月2日foodpanda證實熊貓超市完成階段性任務,將於2024年5月底前終止服務。在家樂福「家速配」及全聯「小時達」都在培養自己的外送平台的情況下,此時平台可以思考如何在外送市場中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可能包含傳統市場,小規模的超市/量販店與其他蔬果店業者等,以強化自身的區隔與競爭力。
2024/05/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936384
年營收35億元的比菲多,旗下品牌包含「活益比菲多」、「植物の優」、「純萃喝」咖啡以及「質立」等。董事長梁家銘表示,行銷要訣為「回歸人性、經營認知,近10年比菲多也開發生活用品,例如旗下生活用品品牌「澡享」,透過多角化經營分散風險,同時也轉投資非常多相關事業,重視資源整合。
2024/04/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935508
台灣食安由民眾與政府層層把關,同為家人的毛孩食品相關法規卻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隨著飼養寵物比例上升,寵物食品安全應更受到重視。飼主可善加利用「寵物食品申報網」,確認飼料登錄資訊,守護自家毛孩的健康。
2024/04/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931641
市場趨勢研究機構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表示,2024年台灣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飲食市場銷售趨勢放緩,但2023年仍有超過7000個食品新品進入市場,品牌須不斷創新以招攬更多消費者,譬如關注永續議題是品牌廠商是可以借鏡方向。
2024/04/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932558
三小市集為國家發展委全會支持的地方創生與青年培力計畫,在地耕耘已邁入第12年,並與超過120位農家職人合作。2024年4月18日至4月21日集結了23家農家職人與百年品牌,攜手各地夥伴跨過濁水溪以北,於SOGO復興館舉辦「地方野食力:春季地域物產展」,推廣地方老產業的創新技藝。
2024/04/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932584
大數據、AI人工智慧相關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等技術快速發展,協助食品製造與零售業做出更多以資料科學為依據的未來規劃與決策,優化企業在製造、管理及服務之效率與創新,發展「智慧商業模式與全通路服務」來強化企業競爭力與市場商機。
2024/04/1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470932984
統一企業集團於台南永康設立新世代複合商場「Par K* Avenue」,將於2024年4月20日登場。集結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及統一精工攜手相伴,嚴選生鮮肉品、居家調理、起司專區、全球精品巧克力、紅酒專區等,有半數以上商品均為超商首度引進。
2024/04/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357931091
日本因勞動基準法改革產生「2024問題」,其中對物流業工作時數限制更加嚴格,促使各企業採取相關對策。日本全家與LAWSON則自2024年4月11日起,針對冰淇淋及各種冷凍商品,實行日本東北地方部分區域的共同配送。
2024/04/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930158
因應現在寵物市場的蓬勃發展,英國的培植肉公司Mealty與新蛋白質寵物食品公司Omni研發出了使用培植雞肉製成的貓咪罐頭,並希望能讓寵物食品也開始永續的行動。
2024/04/1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lunch/paper/5739929351
2024年4月14日全家將於大安森林公園響應參與開齋節歡慶活動,行動服務車將到場化為穆斯林友善商店販售穆斯林可食用之南洋酸辣燙「馬尚煮」、「維也納奶油麵包」等友善餐食。此外即日起至2024年4月30日前,購買「庫瑪雞肉佐泰米飯」、「印度咖哩魚佐香料飯」與「雞肉餅佐薑黃飯」清真認證冷凍餐盒享88折優惠。
2024/04/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914059
近年媒體紛紛踏入保健食品市場搶佔商機,相較於其他品牌投放廣告,媒體握有自身頻道的行銷優勢可運用,電視台常見的行銷手法之一便是運用節目置入產品。面對變化快速的消費市場,傳統電視台媒體不只跨業經營,在行銷手法上也須隨著市場趨勢做改變,唯有與時俱進抓住消費者生活樣貌,拓展電視外的新客群,才能持續保有媒體的優勢以及資源的妥善運用。
2024/04/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926587
有些食物只是因為外觀有缺損或不符合要求尺寸,便慘遭市場淘汰、滯銷進而導致食物浪費。其實外觀不佳的食物依然擁有相同的風味與營養成分,若能賦予醜食新的價值與意義,也能讓消費者在選購時放開心胸、更加接納醜食。
2024/04/0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357927999
一粒米在來到餐桌前,經過哪些階段?從發芽、育苗、插秧,還要經歷除草、施肥及灌溉,熬過乾旱日曬、風吹雨淋的100多個日子後,才結成金黃色稻穗。農人辛苦地收割,稻米從農場移動到超市貨架上、被放入購物車帶回家、用水清洗、放入電鍋中蒸煮,最後終於能上桌。一粒米從發芽到上桌的漫長旅程,或許就是我們得珍惜享用的理由。
2024/03/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916116
隨著市場擴大、消費者行為改變、非傳統食品廠的新品牌加入,保健品的賣法也不斷推陳出新,從直銷、藥師推薦、節目置入、網紅試吃口碑等花招百出。不論採用何種行銷手段,保健品牌若想穩住客群,還是得鞏固好自身產品品質。
2024/03/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923070
從前澳洲常見「MILK BAR牛奶吧」,販賣許多生活雜貨及食品,是人們聚集的好去處。隨著時間過去,在街角的牛奶吧一間間不同了,有些不敵時光的便駐足在人們的回憶中,有些幸運的則由新生代經營者接手後展開了新的風貌。
2024/03/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923218
根據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2023年第4季台灣民生消費品市場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整體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市場銷額較2022年微幅下跌,凱度資深研究專員黃毓棻認為,在消費者降低購買頻率的情況下,不論是食品、用品廠商或通路商,都須持續提醒消費者需求以帶動成長。不論是創造更多產品消費情境、或溝通新的產品訴求以擴大買者群,都是廠商可以嘗試的方向。
2024/03/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923432
清明節與假期即將來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共計抽驗49件產品,其中2件豆干類產品及1件花生粉產品不符合規定。
2024/03/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921901
台北國際連鎖加盟春季展將在2024年3月22日至3月25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開展,除了參展商產業多元,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也聯合世界連鎖加盟組織46個成員國,協力推動產官學界專家嚴格審核的「總部認證」機制,建議民眾在選擇加盟總部時,能認明「總部認證」核可廠商,使民眾創業時多一分保障。
2024/03/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915980
香港每天丟棄超過3200噸剩食,許多食物雖然標示為「過期」,卻依然有食用價值。為此,4位香港大學生成立了第一家剩食超市「GreenPrice」,致力拯救食物,並推廣食物零浪費理念。
2024/03/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918316
拉麵其實並非日本原生,而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中國麵食文化,再歷經千年的演變與普及而成。如今日本全國拉麵店數量已高達2萬多間,但是2023年日本破產與倒閉的拉麵店家創下15年新高,在國內市場趨近飽和的情況下,日本拉麵開始向外展店,地緣相近且親日的台灣便成為海外首選。而目前全台1千多間的日式拉麵專門店中,約1成為國際品牌,其餘9成皆為台灣自創,即使店家整體風格仍十分日式,但日本拉麵在台灣已成為「日皮台骨」的業態。
2024/03/1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917528
2024年2月日本傳出LAWSON便利商店、肯德基KFC即將迎接新股東的消息,而日本的三菱商事原持有這兩家公司大量股份,為何選擇讓手股份?背後原因可能是期望透過引進不同的企業文化來提升品牌價值、突破綜效極限,讓放手後的全新格局帶企業走得更遠。
2024/03/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912661
現在隨處可見的三養辣火雞麵,是由三養集團的媳婦金庭修投住大量心血才研發出的產品,此商品推出至今已賣出超過50億份,不僅救活當初一度破產的三養集團,更收服了大批嗜辣消費者的胃。
2024/03/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916304
台北市衛生局查出保欣下游商之「統隆企業有限公司」及「濟生股份有限公司」受檢出含有蘇丹色素產品。其中統隆公司使用保欣不合格原料製成的「F0108優-白胡椒粉」已全數售出,相關業者已逐一通知下游店家下架。
2024/03/0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910928
過去常見日本企業來台展店多半都是餐飲業者,但最近愈來愈多超市業也跨足台灣。就以LOPIA來說,即使市場規模在日本排不上前20名,但仍選擇插旗台灣市場。這是因為在日本國內超市店舖數量仍在增加,高度競爭下又面臨少子化。而LOPIA握有店鋪個性能產出特殊且多元的商品,同時組織又十分靈活,是台灣本土業者很難模仿的。未來如果日本超市享有有一定的店鋪數,收購相關的上下游企業是關鍵。
2024/02/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908771
DAISO大創創辦人矢野博丈被譽為「百元商店」推手,從經營漁業破產到開著卡車到處兜售各種商品,起初只是為了節省貼價錢標籤時間而選擇訂定均一價格一百元,沒想到卻創造新型的商業模式。而DAISO靠著「高CP值與多元產品」,成為消費者走進大創就想衝動購物的秘訣。
2024/02/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906757
成立42年的如記食品加工廠,能在各大量販超商看見它的蹤影。從賣米血糕的家庭工廠出發,經歷一次次的轉型,產線愈增愈多條、產品也逐漸多元且通路廣泛,多元多角化的經營使如記能夠持續研發多樣的鮮食食品,甚至展望海外市場。
2024/02/0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905333
團購是耳熟能詳的一種商業模式,若從開團角色區分,可以歸納出有「企業自開團」、「平台開團」以及「團購主開團」三種開團型態。不過,近年也有不少團購交易衍伸的糾紛,因此慎選平台及團購主不但重要,提供團購產品的品牌也要更謹慎的評估。
2024/02/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906319
「安永鮮物」以「食補」為核心理念,公司由半導體轉型的過程,強調了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性。安永鮮物行銷副總陳利澤分享了從海鮮加工到推出食補產品的發展歷程,強調了與新零售平台CYBERBIZ的合作以及線上線下整合服務的趨勢。
2024/01/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901438
為解決全球勞動力匱乏危機,物流產業近年積極將產業推進至結合尖端技術應用的智慧化領域,智慧倉儲、自主移動機器人等各項解決方案不斷推陳出新,為現代物流業帶來進步。未來流通研究所繪製「台灣物流數位科技產業地圖」,呈現主要業者經營數據與競合關聯,歸納3項重點,做為觀測物流數位科技產業的參考基礎。
2024/01/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900907
農曆新年是華人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時刻,而龍年對視龍為神獸的華人來說更是意義非凡。年節禮盒的包裝設計與命名多融合龍的元素,除了能更吸引消費者目光,也能讓收禮人更加感受過年氣氛。
2024/01/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899659
旗下有美廉社、Tomod’s特美事及心樸市集的三商家購,截至2023年11月合併營收已突破128億元。在面對疫情與缺工的嚴峻挑戰之下,三商家購將策略聚焦在販售高毛利商品、善用自家社區店的優勢,使獲利穩定成長。未來也將持續著重在零售產業發展,並且持續力推展店計畫。
2024/01/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899247
餐飲&觀光娛樂業於2023年迎來強勁復甦浪潮,各業別營業規模均大幅攀升。未來流通研究所觀察2018~2023年期間各業別規模中期變動幅度與2023年單年度短期變化率,發現吃到飽餐廳、一般餐廳、外燴&辦桌業為2023年單年度規模年增率前三大餐飲業別,分別達42.6%、32.8%及31.55%。
2023/12/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894073
近期超市的生鮮品類販售取代了不少傳統市場的功能,而在獲利的情況下,生鮮產品的價格與新鮮度將會成為市場競爭決勝的關鍵。在會員方面,超市與量販店針對商店定位,分別鎖定不同客群,採取不同措施,才能運用會員經濟帶來最大的效益。
2023/12/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894378
面對2025年台灣開放紐西蘭乳品零關稅進口的挑戰,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阿嘉)分享,台灣酪農業對於營養自給率與轉型至關重要。
2023/1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892035
2022年中小企業資本額在10萬元以下的家數占整體中小型服務業的47%,顯見服務業的資本額門檻低。而隨著科技發展,使得飲食產業不再受實體店面限制而有更多發展機會,因此,餐飲創業仍是許多人嚮往的選擇。
2023/12/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892178
疫情結束後,日本外食業者為了找回顧客,在新業態開發和配合新業態開發的組織上的行動上有了幾個重要趨勢,包含打造只能在餐廳享受的「非日常」 氛圍、建立新品牌打造高價業態、適當人才輪替及導入外部人才資源。
2023/1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893061
統一超商2023年啟動「永續農場」計畫,耕作期間使用門市回收的報廢食品,透過農業生技轉化為有機肥料施做於田間,2023年12月推出第二波農作物黃金甜玉米,強調兼顧永續循環及優良品質,創造綠色商機。
2023/12/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892592
抓緊聖誕商機,7-ELEVEN與全家分別推出與烈酒威士忌品牌聯名合作的飲品組合,消基會指出超商節慶促銷以「咖啡+酒」的組合販售,有可能已違反相關法律;以調和咖啡的名義販售內含高濃度酒精之飲品,亦極有可能誤導消費者。消基會更指出,超商向來是未成年青少年非法購買酒精的管道,呼籲超商在販售酒精相關商品時,應更嚴格驗證消費者身分,以發揮良好的企業責任。
2023/12/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891154
Innova市場洞察發布2024年全球食品飲料10大趨勢。儘管全球消費市場仍受到食品價格上漲、消費者縮減開支的影響,但到了2024年,消費者將為吸引眼球或深受喜愛的食品原料、有益環境的產品宣稱以及健康益處支付更多的費用。
2023/12/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891304
Uber Eats舉辦「2023Uber Eats商家合作夥伴頒獎典禮」,頒發14個獎項表揚64間傑出合作商家品牌。Uber Eats分享疫後「隨點即送」需求不減反增,平台上訂單成長超過2倍。此外,更進一步分享2024商家趨勢,在面臨諸多大環境挑戰下,協助商家掌握消費數據規模化、Uber One會員經濟力、綠色消費潮流、Uber數位廣告、優物流等5大助力開創新局,獲得外送佳績!
2023/1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890459
後疫情時代下,受消費力道回流實體通路、民眾生活型態轉變等因素影響,2022年服飾鞋襪、餐飲服務的銷售占比顯著增長,3C商品、汽機車、食品占比則下滑;進一步觀察各零售通路的銷售趨勢,可發現百貨、超市、便利商店銷售結構相對穩固,不過有趣的是,百貨業餐飲銷售占比與便利商店食品銷售占比雙雙突破了歷史新高。
2023/12/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889321
全家便利商店推ESG行動解方社區落地、組建跨產業循環杯大聯盟、FamiSuper永續選品超市、植覺生活蔬食倡議低碳生活,獲頒2023年食創獎共六項大獎。全家致力推動永續發展,以企業角度提供消費者響應多種永續服務,期望共創永續未來。
2023/12/0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888838
進入後疫情時代的零售領域,大型食品製造、零售批發、餐飲服務等業者紛紛擴大自有物流建制,建設物流倉庫、系統和提升運輸能力。然而這一趨勢卻顯示出用戶們選擇回歸自建主義的現象。從日本的零售外送動態來看,大型食品製造商和零售業對物流業者的併購,或許將成為消費流通產業新時代的轉捩點。
2023/12/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887652
平價串燒王「焦糖楓」從通化夜市的小攤販起家,如今是年營收破億元的連鎖平價串燒龍頭,焦糖楓執行長陳妍霖是如何優化食材處理時間,翻轉辛苦又費時的串燒生意?
2023/11/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887464
萊爾富在全台擁有1550間門市,擁有500萬數位會員,雖相較同業門市數量較少,但藉由多元的異業合作,以及數位平台的經營整合等方式,以此創造一條彈性、靈活的經營道路。
2023/11/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886183
零售通路陸續加入年產值600億的烘焙市場。全家便利商店自2004年向日本全家取經,引進原料、設備和技術,並投入5、6千萬元成立甜點工廠。經歷將近20年的努力,從1年賠上千萬元的低朝走出,至今預估2024年全年營收有機會挑戰10億元。
2023/11/2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098880026
雜貨商把農產品與肉品銷售加入商店內,用各種技術展示「新鮮」的商品。關鍵是將新鮮的象徵展示給顧客看,食物的排列方式和照明設備,使商店在整體視覺上更具吸引力,掌握陳列方式的顏色對比、使用具有鏡面的展示櫃,皆能有效吸引消費者購買。
2023/11/0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111879512
香蕉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人們一眼就能認出香蕉的黃色和彎曲的形狀。然而香蕉其實不只黃色這1種「天然」顏色,當時市場也能看到紅香蕉,然而黃香蕉更為皮厚、易於運送、價格低廉,另外加尚廣告宣傳,使得消費者逐漸認知香蕉的天然顏色便屬於黃色。
2023/11/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881995
7、8年前曾有款主打常溫保存的調理包牛肉麵在全聯上架卻銷量不佳,未曾想見的是,當牛肉麵放進冷凍櫃販售銷量卻突增3倍,原來,當時多數民眾並不信賴能放在室溫的調理包。民眾不願意敞開心胸接納、嘗試新產品的態度,恐成餐飲廠商開發新產品這條路上的絆腳石。
2023/11/0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877893
市場趨勢研究機構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2023年第一季研究指出,保健食品市場之消費者普及率達56%,且消費者對保健品功效更加講究,每人投入保健食品的平均花費較疫情前增加54%,廠商定位也轉攻中高價精緻化產品。
2023/11/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881638
「全家」自有品牌FamiCollection創立10週年,推出超過250款商品,著眼消費需求對應與市場趨勢的「價值戰」,並瞄準民眾對食品安全安心的剛性需求,樹立「發現生活的原味」品牌精神,以簡單、少添加為準則,推出市場缺口的差異化商品,過去以食品為大宗,10年創造超過300億元的銷售額。2023年11月1日全家宣布將從食品跨足日用品、同步推出洗沐與香氛商品,瞄準家戶需求。
2023/10/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881438
2023年3月美國爆發好市多冷凍有機草莓驗出A型肝炎病毒事件,該事件於當月便在美國發出通報,然而台灣的好市多公司卻未能及時處理此事,導致同一批莓果早已在全台好市多上架,消基會表示此舉明顯有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因此提出團體訴訟,向好市多求償1107萬元。
2023/10/2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inner/paper/5593877174
全球最大鮭魚專家Supreme Salmon美威鮭魚歡慶10週年,湧現新莊生活圈!美威鮭魚專賣店首度進駐新莊宏匯廣場,開設全台最大的第1家直營旗艦店,不僅端上獨家限定「味噌牛奶鮭魚石狩鍋」、「焦糖鮭蜜披薩」等多樣美饌及甜食酒款 ,為歡慶開幕更獻上「松露嫩鮭野菇燉飯」等人氣料理近半價限時優惠、全餐點享9折和消費滿額贈嫩鮭蓋飯等多項超值優惠!邀您這個秋季一起品嘗最棒的鮭魚料理!
2023/10/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875805
食藥署公告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已超過3年,豬肉及牛肉原產地標示納管範圍包含「包裝食品、散裝食品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換句話說就是不論超市賣場、餐廳及夜市小吃攤,皆須標示牛肉、豬肉原產地,讓消費者有知道與選擇的權利。
2023/10/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874293
2023年10月12日大成集團與日本昭和產業花費5年、斥資10億元打造的全台灣最先進蛋品加工廠舉行落成儀式,正式端出突破產業天花板的生食級雞蛋產品。為了打造真正生食級雞蛋,以科學化管理溯源概念打造一條龍生產運送流程,這背後所花費的心血有哪些?《食力》帶你第一線直擊!
2023/10/0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470872081
藝康集團聯手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將於2023年11月推出生物膜檢測與清潔消毒方案SEECTM,能夠安全、有效且快速瓦解微生物的生物膜,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
2023/10/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870693
金車集團除了銷售全球38國的伯朗咖啡,以及國際奪獎無數的噶瑪蘭威士忌,過去在食品市場的投注相對較少,如今在疫後重整食品生產線,除了重新生產停產20年的漢寶杯麵,還推出全新調理包系列「my料理所」,大動作佈局即食事業版圖。
2023/09/2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866515
隨著民眾生活逐漸脫離疫情的限制,外食與社交活動也漸漸恢復以往。市場趨勢研究機構「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日前發布《2023年第2季台灣民生消費品市場趨勢報告》,反映出疫情過後的銷售市場新樣貌。
2023/09/0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860339
疫情過後,消費者對於開架式彩妝的需求回到以往,帶動了藥妝店的業績。反觀特別上藥局的需求就漸趨緩,除了長輩因為需要會持處方籤到健保特約藥局領藥,另外一些身體健康的保健品或復健助行等器材,更多時候卻還是考慮到藥妝店,以及量販店的藥妝區比較一下價格。
2023/09/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861115
行政院自2022年2月8日即宣布開放日本福島等5縣食品進口,而日本政府於2023年8月24日開始排核廢水,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受任中央指定「檢驗專責局」,截至2023年8月30日止抽檢包含日本進口食品、高雄市及鄰近南部縣市共1277件食品,放射性核種結果均符合規定。
2023/08/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859213
2023食創獎創新美味新品票選中,你心目中最棒的創新食品是什麼?現在參與投票,由你來決定!在2023年8月21日至10月15日於「2023食創獎」官網上每天上網投票,就有機會獲得總價值超過10萬元神秘大獎!
2023/08/2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975857437
永續食品成風潮!全家2023年起以「便利永續 你也+1」的ESG核心精神,積極打造永續食品生態圈,透過「Clean Label食品少添加」、「挺在地農產減少碳足跡」、「友善食光全民減剩食」3大行動,邀請消費者輕鬆響應。攜手冠軍麵包師傅陳耀訓,推出2款「100%無添加食品潔淨標章」麵包—紫薯紅豆麵包、茉窨香柚包,皆無添加衛福部公告之食品添加物;並與農糧署攜手,推出使用有機驗證石虎友善耕作米入料製成的鹽麴雞肉烤飯糰。
2023/08/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857013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3年6月至7月份執行市售中元祭祀食品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共計30件,包含素三牲、糕粿、臘肉類、泡麵、罐頭及水果各5件,其中2件檢驗結果不符規定,不合格率6.7%。共1件芒果檢出殘留農藥殺蟲劑陶斯松(Chlorpyrifos)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1件草仔粿檢出防腐劑己二烯酸超出使用限量,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2023/08/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856213
全家便利商店2023年8月18日正式邁入35週年,上半年營業額470億,創下歷史新高,董事長葉榮廷表示自有鮮食業績已突破營收占比3成,將擴大佈局投資,擴建啟用新台中物流中心與新稼動的花蓮物流中心,同時加速導入店鋪冷凍冷藏設備與調理機台,透由強化鮮食產業鏈,為下一階段成長蓄積動能。
2023/08/1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470855382
橄欖和橄欖油在多種文化與宗教中具有象徵意義,且具有悠久的貿易歷史。在古羅馬時代橄欖油已是象徵社會發達的指標,而在現代社會仍是時尚趨勢且備受名廚推崇,可見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橄欖油的喜好並未減少。然而橄欖油產業中存在的詐欺現象卻也是層出不窮,以低價油混充高品質橄欖油所帶來的利益早已混淆消費者對於好油的認知。
2023/08/1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616853968
2021年台灣的海洋廢棄物有高達92.8%為塑膠製品,其中更有78.9%來自飲食用一次性包材。這些塑膠需花百年才能被分解,燃燒塑膠也會產生有毒物質戴奧辛,塑膠微粒對整體生態造成影響,在在都讓減塑行動刻不容緩。
2023/08/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854768
被譽為「台灣飲食產業奧斯卡獎」的「食創獎」,由《食力foodNEXT》自2019年首次舉辦,累積至今已超過400個品牌、500件方案參賽,「2023食創獎」評審團再續黃金陣容,集結7大初審單位和橫跨多項領域的32位專家跨專業合作,客觀嚴謹地評選出在韌性時代下永續、創新的飲食產業典範。「2023食創獎」報名時間為2023年7月21日~9月20日,飲食產業創新典範等你來角逐!
2023/08/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853106
台灣每年平均浪費近62萬噸的廚餘,相當於堆滿1萬座台北101大樓。廚餘來自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天災損害、人為分級、餐廚剩餘、商店未售完食物和家庭剩食等,這些廚餘釋放的氣體和汙染物加速全球暖化並影響生態環境,解決剩食問題的方法需要產銷供應鏈共同努力才得以實現永續的食品系統。
2023/08/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852956
2023年,馬來西亞餐飲在不斷變化的趨勢中持續發展,5大趨勢包括有機食品、植物性飲食、低熱量食品、即食食品和環保包裝,尤其以綠色飲食討論聲量最為高漲。
2023/08/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853413
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3年6月共計抽驗52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0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19.2%。
2023/08/0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470850687
倫敦的啤酒廠「Gipsy Hill Brewery 」,於2023年7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負碳排啤酒,他們所使用的原料是再生大麥和再利用的啤酒花,讓他們的啤酒從原料種植到釀造、包裝,從大氣中消除的溫室氣體,都多過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
2023/08/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357850899
歐盟提出要求2030年人均食物浪費減少30%,然而此項目標低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而遭受批評。儘管外界傳來失望的聲音,但歐盟計劃在2027年底重新檢視執行狀況,並有可能將目標提高到50%。對於減少食物浪費,需要在生產、運送、包裝、儲存、零售和消費者等環節上共同努力。
2023/07/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848080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執行112年度市售麵製品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本市賣場、傳統市場、麵攤(店)、製麵店(館)、餐廳、百貨公司美食街及早餐店等,共計抽驗80件,品質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
2023/07/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846804
首間無母店相鄰的無人超商「X-STORE 7」現身新竹,10坪空間容納15台IOT智能貨架,超過300款商品供消費者選擇,目前試營運1個月已服務超過2000人,更引進AI模型打造虛擬店員滿足顧客需求,加速AIoT產業改革的腳步。
2023/07/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846373
隨著疫情回溫,飲食產業開始思考如何做出新的樣貌,除了線上和線下的整合外,發展品牌力、留住顧客也成了同等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起來看春一枝、禾發堂、林聰明沙鍋魚頭和CYBERBIZ的分享,看他們如何轉換在地元素為品牌特色。
2023/07/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843404
在大型企業的引領,加上疫情墊高中間通路及供應鏈運作成本、消費者自主意識提高、行銷溝通管道多元化等因素影響,不透過中間商、轉而藉由品牌官網、APP、直營門市、Line官方帳號、品牌社群媒體等渠道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Direct-to-Consumer(D2C)模式近年在全球受到大量關注。
2023/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837057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2023年6月8日正式宣布,聖嬰現象已正式出現。多家外媒報導警示聖嬰現象造成的糧食影響,柳橙汁、可可、咖啡期貨價竟創下新高!食物生產系統全球化下,考驗著各國對分散氣候衝擊與風險的決策能力。
2023/06/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836940
匯集來自日本各地、展品種類超過3000種的「2023日本食品輸出展」已於2023年6月21日開幕,有別於一般綜合食品展,是專為國際進口商與買家設計的展會,展現日本最新食品飲料和研發技術,《食力》精選出三大特色趨勢,帶你一探日本食品產業疫後最新動態。
2023/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836176
亞洲食品產業重要專業展覽之一的「2023年台北國際食品展」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舉辦,2023年6月14日~6月17日的4天展期間共吸引來自超過93個不同國家,國內外共計有46539人參觀,貿協展覽業務處處長施玉霞表示4天的展覽僅是實體策展的一部分,但貿協要做的是協助台灣產業做365天的行銷,因此在策展規劃上每年都在精進。
2023/06/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834445
第8屆銀髮友善食品頒獎典禮於2023年6月15日在台北國際食品展舉行,金饌獎得主包含鮮湧公司的珍好食系列產品(松露百菇粥、栗米滑蛋粥)、聯夏食品公司的馬上好-軟排系列產品(雞肉、豬肉)、悅旺食品公司的一米特-米享樂營養補給系列產品(黑芝麻堅果口味、銀耳花生露口味)
2023/06/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739832457
台北市衛生局2023年4月共計抽驗45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1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24.4%,此次抽驗不符規定產品,違規原因為「迷迭香」、「芥蘭菜」、「白蘿蔔」、「百香果」、「敏豆」、「小白菜」、「韭菜」各1件各檢出1~6項殘留農藥;「韭菜花」、「茄子」各2件各檢出1~3項殘留農藥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
2023/06/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829781
隨著經歷疫情影響、人力調整以及品牌的數位升級,大坪數及開店年限時間較長的店面就會面臨關店的挑戰,從近年麥當勞的店型調整,可分析出五大原因。
2023/06/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829248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30件米濕製品,包含米苔目、米粉、粄條、糕粿糬類製品、澱粉炊粉,檢驗結果皆符合規定。
2023/06/0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098826929
超商的三角飯糰是趕時間之人必備的裹腹好幫手,而近年來超商也不斷推陳出新,更透過聯名等方式持續推出多元化的選擇。《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18日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超商飯糰口味。
2023/05/3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lunch/paper/5111826412
挪威海產推廣協會來台10週年!2023年的挪威海產季,協會攜手名廚李哲松及調味品牌李錦記、味好美,針對挪威鮭魚及鯖魚開發「香檸椒鹽」、「蜜汁烤肉醬」兩款調味醬包,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料理選擇!
2023/05/3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852826648
為了實踐永續價值,聯合國將每年6月5日訂為「世界環境日」。對此,「全家」不但宣布循環杯免費借用店預計拓展至千家,更推出6月27日前借用循環杯享大杯特濃拿鐵半價、6月5日借用循環杯購買經典拿鐵享10元優惠!
2023/05/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821593
飲食產業從業者該如何從心出發,堅持初衷與初心只為做好一件事?一同了解芳茲生技、祥記Shangi和起士公爵這些品牌,如何從體現職人的精神,創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價值!
2023/05/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819722
全在地生產太浪漫?豆漿要做到「全在地生產」有多困難?傳統農業結構難以撼動,元初豆坊的創辦人蔡明儒與在地的合作社、相關社會企業合作,於全聯推出使用本土黃豆製作的黑豆漿、白豆漿,讓消費者在通路有更多元的「價值」可以選擇。
2023/05/0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817360
蔬果要怎麼保鮮與減塑,一直是零售通路的痛點,推廣減塑已久的里仁竟然選擇走一條最難的路:自行開發可堆肥生質包材!這個過程並不順遂,里仁是如何克服困難開發出奪下2022食創獎企業永續創新類二星榮譽的可堆肥生質包材呢?
2023/05/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817453
2020年先是家樂福收購惠康百貨,成為量販通路龍頭,而2022年7月19日統一集團以290億元金額,成功收購台灣家樂福,2大公司的併購案引起了通路產業的擔憂。而公平會於2023年5月5日公布不禁止其結合,但在有附加的但書條件下,通過統一集團與家樂福的併購案。
2023/04/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812403
中國星巴克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與高德地圖合作打造「沿街取」服務。不僅擁有傳統汽車餐廳免下車的便捷,也得益於高德地圖在地理上的精準定位與時間上的精確預估,讓顧客可以不需要等待,在3分鐘內就取走自己的咖啡。
2023/04/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814865
好市多股份有限公司輸入之「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經衛生單位抽驗檢出A型肝炎病毒陽性,已有9427包、共1.7萬公斤的產品已賣出,目前好市多僅依一般流程接受退貨,消基會於2023年4月29日晚間發布聲明呼籲業者依法賠償、主管機關應依法禁止輸入。
2023/04/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807363
超商鮮切水果盒夠新鮮美味嗎?福和生鮮以品質為第一優先,不但遵守半導體廠規格的衛生規範,更樂於投資新興設備。嚴加管理截切水果與冷凍水果的產地與加工過程,成為台灣最大的生鮮蔬果加工廠。
2023/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806232
全球每年約浪費13億噸食物,在工業化國家中,更有超過4成糧食在零售與消費者端被耗損,為了減少食物浪費問題,以色列新創公司Silo製作了一款智慧真空保鮮盒,結合亞馬遜公司的智慧語音助理Amazon Alexa(簡稱Alexa)與手機App功能,除了讓使用者更清楚掌握家中存放哪些食物,還可提醒食物即將超過保鮮期。
2023/04/1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806656
FSSC22000(食物安全管理系統)是在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GFSI)認可標準中,國內發證張數最多的系統。2023年4月1日公告了最新的第6版,其依據現有的ISO標準重新調整食物鏈類別,且修改了部分條文。
2023/04/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805313
大賣場賣不完的食物該怎麼處理?法國家樂福建立了反食物浪費專區,將快過期的產品在該區以更便宜的價格促銷,使食物浪費的量減少8%,並獲得法國政府的反食物浪費三星標章,該集團也與「我們反浪費」(NOUS anti-gaspi)超市聯手合作,持續減少糧食浪費。
2023/04/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802975
受到疫情與科技影響,O2O的虛實整合行銷已經越來越盛行,要如何讓消費者從體驗中感受到品牌價值,抓住Z世代甚至是Alpha世代消費者的心?一起來看看2022食創獎「社群行銷創新」組獲獎者的成功案例吧!
2023/04/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804220
因應疫情變化,無接觸商機帶動了智慧化服務的演進,強化體驗與注重永續的需求也改變餐飲業的經營模式。從2022食創獎「餐飲服務創新」組的獲獎方案可一窺餐飲產業面對市場挑戰所做的創新突破。
2023/04/0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803082
年輪蛋糕是日本人喜愛的經典蛋糕之一,現在不只經典款,還延伸了很多獨特的造型出來。但我們常見的扇形切片年輪蛋糕其實不是最美味的切法,還有一種方法更能品嘗到年輪蛋糕的風味。
2023/03/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802068
有著「品嚐『小小一口』全家甜點,就能獲得『大大幸福』的滿足感」意義的全家甜點品牌「minimore」,推出泡芙、塔類、蛋糕、布丁等10款高人氣產品,追求日本嚴謹SOP生產流程,線上線下整合取貨,讓消費者隨時都能用甜點療癒生活中的每一刻!
2023/03/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802549
台灣豬肉供給吃緊,業界急欲擴大進口肉品來源,英國豬肉近年積極將台灣視為推廣重點,2022年英國出口至台灣的英國豬肉約莫1700噸,較2021年成長超過200%,目前在台灣進口冷凍豬肉排名第七。
2023/03/30 https://www.foodnext.net/lab/goods/paper/3975312434
台灣群眾募資總金額在2022年達到33億元規模,其中飲食類群募更是群眾募資中的閃亮之星!此外,飲食群募不只有新進業者上架,連老牌業者都爭相投入,究竟群眾募資平台對飲食產業有哪些誘因,讓它成為飲食類新品上市的新興宣傳平台呢?
2023/03/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739801656
行政院農委會為解決缺蛋問題,自2023年3月起專案開放菲律賓、巴西、土耳其等國的雞蛋進口,3月底前進口約700萬顆雞蛋,並向國內加工業者調度280萬顆,於3月29日起陸續供應各大通路,提供消費者採購。
2023/03/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801701
隨著疫情趨緩,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23年3月27日公告廢止「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回歸餐飲業者自主管理。
2023/03/2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5975800232
《營養與營養學學會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美國人日常購買的包裝食品中,添加劑的平均數量在2001年約有3.7種,到了2019年則增加至4.5種,就連嬰兒食品的超加工和添加劑比例也增加22%,顯見19年間,有越來越多包裝食品的添加劑數量比以往還要多,這也讓學者替人類健康感到憂心。
2023/03/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800870
台北市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清明祭祀食品的安全,於潤餅皮專賣店、市場及連鎖超市等地抽驗35件應節食品,檢出3件過氧化氫殘留,以及1件苯甲酸超標,共4件不合格商品皆為豆干製品。
2023/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798665
台灣受禽流感影響,雞蛋產銷供不應求之下導致蛋價上漲、民眾搶購,同時也因產銷調度出現蛋商待價而沽,造成暫時缺貨,缺蛋聲量不斷傳播、放大蛋荒現象,讓消費者陷入不理性的「交易效用偏誤」現象,導致搶購與囤貨,市場資源將更加不均。
2023/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798853
台灣咖啡人均杯數2021年已達186杯、高出全球平均,國內連鎖咖啡品牌也持續拓展!當其他台灣咖啡品牌仍在國內蹲點,黑沃咖啡卻率先吹起咖啡國際戰役的號角!台灣咖啡市場是否太過競爭,導致台灣連鎖精品咖啡品牌必須邁向國際戰場?在打這場國際角力戰之前,品牌業者們又該如何策略避免出征失利,創造雙贏的局面?
2023/03/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794346
市場景氣回溫加上政府管制措施的放寬,使消費模式與偏好受疫後經濟而改變,讓零售業自2004年以來,2022年產業成長突破4兆元大關,刷新18年以來的成長紀錄。
2023/02/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89894
欣臨企業在2009年時明明幫原廠做到5年內業績成長3倍,卻還是被原廠收回代理權,公司超過5成的營收直接蒸發。年僅32歲的欣臨企業總經理陳德仁到底是怎麼做到不但不解雇任何一名員工,還成為年收150億的代理商霸主呢?
2023/02/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791160
台北市衛生局不定期抽驗市面上的生鮮蔬果,2023年1月農藥殘留檢測名單結果出爐,除了零售市場之外,全聯、微風超市、築間等通路共有12項不符標準的蔬果產品,其中「草莓」不合格的占比最高。
2023/02/2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739790158
雲林縣水林鄉主要種植地瓜,且以台農57號的黃金地瓜為大宗,更是連鎖超商及速食業者採購的主要品種。在2000年以前,地瓜價格低落、也是老少世代都不愛的食材,卻因近幾年隨著健康飲食風潮,成為年輕世代選擇正餐或主食熱門選項。在地農場從生產管理、食品加工,甚至組成產業聯盟的方式運作,讓地瓜價格終於不再崩落,水林的農民生計也開始有保障。
2023/02/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788399
現代人晚婚、不戀愛比例上升,獨居成為常見的生活型態,「一個人也能好好吃上一餐」成為現下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論是中國、日本等,許多品牌都嗅出了新商機,開發「一人食」產品,從包裝改良到食品烹調方式,都回應了消費市場的需求。
2023/02/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784363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台灣生鮮食品電商產業出現驚人成長,到了2022下半年,疫情趨於穩定後,產業整體成長率卻大幅下降,轉而朝利基化發展,全聯、好市多、家樂福等實體通路也在2022年加入線上銷售戰場,意外獲得亮眼成績。
2023/02/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783963
為能培育更多全方位食品領域採購與供應管理基礎人才,「HACCP食品安全與冷鏈管理師認證班」台中場將於2023年5月20日開課,現正網路報名中!首波早鳥優惠,只要於2023年3月31日前報名,即可享6900元優惠!
2023/02/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783044
2023年消費市場會出現哪些改變呢?歐睿國際公布最新的《2023全球十大消費者趨勢》,透過數據分析,洞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全球趨勢,統整出10大趨勢,並點出品牌與企業掌握商機的關鍵。
2023/01/2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780137
台灣每年的飲料市場龐大,價錢相對便宜、存放便利且容易購買的包裝飲料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首選,知名廠牌也持續不斷推出新品搶攻市場。但近年受到健康與環保意識影響的包裝飲料,必須以更進步的技術、製程鞏固國內外市場
2023/01/2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779073
《時代雜誌》每年選出200項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最佳發明,2022年有9項食品創新上榜,其中3分之1由植物肉品佔位,且主原料由大豆轉向蠶豆和菌類,避開亞洲人的過敏原——大豆,呈現食品業顧及永續發展與開發新興市場的趨勢。
2023/01/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777461
為了讓民眾在農曆春節食得安心,新北市衛生局針對年節食品進行抽驗,共計9件食品不合格,已命其下架回收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或移請所轄衛生局追辦。此外新北市各區衛生所從2023年1月10日起也發送簡易試劑,讓民眾可簡易判斷食品安全性,安心過好年。
2023/01/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777273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脫水蔬果、醃漬產品及蜜餞之食品安全,抽驗共計40件食品,結果「醃漬烏梨」、「黃金酸白菜」、「酸菜」及「酸菜葉」共4件品質不符規定,不合格率10% ,另有2件標示不符規定。
2023/0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776904
全家便利商店從2016年就開始布局以會員App深耕顧客黏著度,並以隨買跨店取、友善時光地圖等功能大幅增加消費者的使用率,帶動會員數字翻倍成長,達到「讓一個客人買更多商品」的效果。
2022/12/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73497
疫情自煮需求與上班族忙碌生活型態催生出了「下廚懶人包(Meal Kits)」的新興市場,全家便利商店為台灣第一個進軍此市場的零售業者,率先推出全新「時短」料理懶人包品牌「Fami煮煮」,主打「零備料、不動刀、免砧板」,且可以今天訂後天取,從研發、生產到門市取貨一條龍,而背後更有消費大數據支撐,精準解構與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自煮需求。
2022/12/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71497
2020年後,台灣零售業出現巨大變動,以大型零售集團間的資本併購及策略結盟為核心,規模更大、涵蓋範圍更廣參與業態也更豐富多元的「零售生態圈」出現。統一與全聯兩大集團未來也將在OMO全通路、電子支付、自有品牌等項目繼續競爭,爭取更高的營收成長。
2022/12/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772504
台北市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含穀豆類)檢驗殘留農藥,2022年11月共計抽驗49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2件產品不符規定,其中包含「百香果」、「白蘿蔔」、「芥藍菜」、「絲瓜」、「大陸妹」、「茼蒿」、「蘿美生菜」、「香菜」、「青江白菜」、「綠豆」,不合格率為24.5%。
2022/12/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767240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含穀豆類)檢驗殘留農,並於2022年10月抽檢共50件蔬菜產品,結果12件不符規定,有百香果、白蘿蔔、龍眼、芹菜、豌豆、青蔥、青江菜、木瓜,不合格率為24%。
2022/12/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767402
「永續」是近年最熱門的關鍵字,但是到底該如何實踐呢?「2022FIA飲食創新大論壇」齊聚電通集團企業永續發展合夥人王馥蓓、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台灣奧特奇行銷經理張鈺雯、真芳碳烤土司創辦人張文哲,從產業永續四大創新洞察、零售通路從內而外實踐惜食革命的產銷生態、生物科技解決動物飼料產生的剩食議題、小型早餐店也能從事的SDGs,多面向探討永續從產地、通路到中小型業者,無論產業規模,都能共創永續新未來。
2022/12/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766438
疫情期間,台灣水產業者因為餐廳歇業,業績腰斬,然而透過穩健的內部管理、風險控管機制,便能穩坐國內同業龍頭。去年,元家營收近50億元,客戶逾2,000家,包含好市多、家樂福等大賣場,都能買到元家的海鮮。
2022/12/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765452
聯合國正聚焦針對排碳量占近3成的食品產業制訂減碳目標,環保署早在2009年就推動碳足跡標籤,至今13年期間卻僅有核發1200多件產品,顯見台灣企業對產品供應鏈減碳投入程度還待加強。
2022/12/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761638
近20年間,手搖飲、早餐店與超商咖啡等B2B事業擴大了台灣人飲用牛奶的習慣,更間接導致小農鮮乳與植物奶等不同乳飲品的新勢力崛起。目前台灣鮮乳約有4成會流入業務用市場,可說是台灣乳品業銷售上升背後最重要的推手。
2022/11/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762838
年底的雙12購物節即將到來,有些消費者會藉此從國外購買便宜或稀有的動植物產品,或是遭到網路詐騙而不小心購入違禁商品。防檢局特別提醒民眾切勿因貪小便宜以身試法,對於訂單的內容與出貨地點必須更加小心!
2022/11/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739758950
食品包裝不僅是帶來美觀,也顧及良好的保存效果,而「牛乳」的包裝不斷地在演進,從最早期無包裝使用各式容器盛裝,到現今可經殺菌後封裝。而不同的包材也影響著牛乳的保存溫度與方式。
2022/11/1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758693
近2年的疫情讓國內的零食市場蓬勃發展,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也帶動消費理念的轉變,各大品牌需要思考與精進什麼部分才能搶占每年約130億元產值的休閒零食市場呢?
2022/1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757217
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進軍台灣1年多後,在2022年10月26日決定將生鮮電商10分鐘快速到貨服務下架,轉攻跨境電商「火箭跨境」和隔日到貨「火箭速配」2大服務。希望能拓展全台業務覆蓋率,以更在地化經營的方式搶占電商市佔率。
2022/11/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56398
YouTuber滴妹的手搖品牌「再睡5分鐘」、古娃娃聯名作品WA!COOKIES雪糕已在市場上達到高聲量與好成績,網紅經紀公司PressPlay創立於2016年,目標就是為了將網紅的「影響力變現」。
2022/11/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754974
為什麼小農鮮乳總是比較貴?獨立酪農從收購鮮乳、委託加工廠、冷鏈配送,再到通路與市場行銷,每個環節都沒有大廠的既有生產工具與規模優勢,難以壓低成本,才會導致最終售價與大廠相差高達5%以上。
2022/11/0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975755736
2022年國際食品龍頭雀巢攜手星巴克帶來8款聖誕限定商品,包含熱銷的「星巴克太妃核果風味拿鐵」與聖誕話題新品「星巴克白巧克力風味摩卡」、「星巴克海鹽焦糖可可」,讓你將溫暖帶回家!
2022/10/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753455
前Netflix創意總監Mike Cessario創立礦泉水品牌「Liquid Death」,「叛逆」與「瘋狂」正是品牌理念,也同為行銷核心,此創新之舉也造就1.3億美元的收益。
2022/10/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753362
過往台灣的快消品市場痛點就是對於銷售數字沒辦法更精準分析,以至於從開發新品到行銷與通路佈點策略沒有有力的決策基準。「引客數據」手握17億筆發票消費數據,精準分析出消費者輪廓,結盟食品、保健品與化妝品原料進口商「遠景股份有限公司」及化妝與保養品製造商「益美化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產品開發到生產製造,甚至是後續的上市分析都能有一整套服務,能更靈活地推出市場所需的產品,讓打造熱銷爆品不是靠運氣。
2022/10/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752055
近年在歐美竄起、在蔬食界備受關注的植物奶,主張環保效益、營養價值都更勝動物奶。其中,燕麥奶更是在2019年起的發展就來勢洶洶,直搗過往由鮮乳獨佔的咖啡市場,從業務用通路來踢館動物奶。從市場需求、營養價值來看,植物奶真的能替代動物奶嗎?
2022/10/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751879
塑膠,在生產與使用上有極大的便利性,但對環境卻會帶來嚴重的污染,各大食品廠商已開始著手改變包裝,朝「紙包裝」和「單一材料材質」前進。
2022/10/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38431
世界糧食日即將於10月16日到來,連續3年透過以糧食計畫響應的家樂福,2021年以「食際555行動」擴大展開,擴張成一個月的糧食月活動。
2022/09/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748210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重創了全球光觀產業。來台遊客人數自2019年1186.4萬人次驟減至2021年14萬人次,旅遊觀光業者紛紛將目光轉向本土旅遊。
2022/09/28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111746315
吃蔬食減碳是現代人最in 的飲食方式,跟著世界潮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阻止地球暖化,建構永續、美好的生活環境。
2022/09/2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852747141
市面上的牛乳產品百百種,從冷藏到常溫,口感和風味都不同,而這一切都靠加工技術所掌控。到底從殺菌到包裝每個環節有多重要?加工過程中哪些眉角需要注意,才能生產出品質穩定又安全的牛乳產品?而產品包材又擔任什麼重責大任呢?
2022/09/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746446
冰涼的冰淇淋是夏季消暑首選,全球各地為了讓民眾吃上更低碳的冰淇淋,從原料牛奶、產品包裝到保存方式,正進行著不一樣的改變。
2022/09/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098746527
面對全球不穩定的供應鏈之下,有不少葡萄酒商為了無法即時監控葡萄酒的溫濕度狀況而感到憂心,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一家來自日本的NGK Insulators,發明了一種薄如紙片的溫度傳感器,一舉解決這樣的問題。
2022/09/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745727
隨著全家主導的全盈支付,以及全聯獨資的全支付上線,正式宣告零售金融的時代來臨,「生態圈策略」就是決勝關鍵,兩家零售巨頭各有那些優勢?
2022/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744703
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健康又促進永續」的植物性食品關注度提升,世界第一大食品廠雀巢推出素食版KitKat(KitKat V),搶攻市值破5億美元的純素巧克力市場。素食版KitKat用糙米奶代替原本的牛奶,因此產品碳足跡比一般KitKat少18%。目前歐洲已有15個國家有販售素食版KitKat。
2022/09/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700498
超商該如何應對消費者瞬息萬變的需求,還得仰賴店員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找出他們的需求,才是品牌吸引和留住顧客的關鍵。
2022/09/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742341
Uber Eats 是國內第一個為道路安全成立跨領域合作團隊的平台,其「安全協力小組」成員包含專家學者、產業工會、資深外送合作夥伴與外送平台,在小組中開啟溝通對話,共同為交通安全努力。
2022/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742141
統一超商作為消費者生活之中方便的存在,在2022年9月5日正式公布將以選品店概念推出新店型「OPEN!MART」,讓消費者在生活上能有更儀式感的生活選擇。
2022/09/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741927
為突破小農受限於果菜拍賣市場、盤商浮動收購價格的低獲利模式,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於2022年9月2日邀集蝦皮、黑貓探險隊、無毒農、太金嚴選及新北市真情食品館與30多名高雄小農,媒合上架資訊與產品需求。
2022/08/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740577
日本人口減少的問題隨疫情影響又更加劇,勞動力嚴重短缺,故日本全家開始使用數位轉型策略,引進智慧冷飲上架機器人並擬定2024無人商店計畫。
2022/08/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739568
2022年8月韓國植物肉品牌Unlimeat宣布將要推出植物基義式臘腸與植物基義式熟火腿,並計畫再度進軍美國。為了解決植物基臘腸因脂肪含量低,加熱時水分流失而乾柴的問題,Unlimeat添加了15%植物性脂肪,使得義大利臘腸可以在烤箱中烹調,能保有水分,而另一產品則是含有25克的植物性蛋白的植物基義式熟火腿,該公司稱比市售豬肉製成的熟火腿蛋白質還多。
2022/08/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739932
全聯投資的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全支付」宣布將於2022年9月1日正式上線,將能跨通路支付,範圍涵蓋連鎖餐飲、遊樂園、電影院、交通、商圈、夜市等,並包含百大品牌,全國電子、台灣大車隊、環球購物中心、秀泰影城、錢櫃、義大世界、嘟嘟房等,並且透過「全支付」的點數的兌換活動,讓PX Pay用戶,可以使用全聯福利點作為現金折抵。
2022/08/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738570
全家於2022年上半年分別與知名KOL滴妹、古娃娃、金針菇推出聯名美食,設計出完整的系列產品,有別於單品上市,更強調主題性,並透過網路上各大社群平台增加討論度。
2022/08/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737968
西班牙政府祭出避免食物浪費的新法,預計2023年正式上路。該法規範餐廳有義務提供外帶餐盒,讓消費者將食物外帶回家,減少餐廳剩食。超商也被要求將即期品降價銷售,且超過保存期限但仍可食用的食物要捐贈給慈善機構,至於過熟的農產品則被要求要製作成果汁、果醬,甚至是動物飼料。未遵守法律規定的業者,恐面臨最高6萬歐元的罰款。
2022/08/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737344
連鎖型產業地域分布結構變化,反映出各項內需服務業於不同城市的發展差異及多元的在地消費偏好,同時也是連鎖企業展店拓點與資源配置的重要參考指標。2021年台灣主要連鎖產業中,雖然多項業別營運結構高度集中於北台灣市場,但有部分連鎖業別則展現出迥然不同的區域營收結構。
2022/08/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735320
人工作業真的比自動化生產還不好嗎?了解產業特性才是重要的。知道自己公司有無足夠的資本以及考量到每筆訂單成本與效益之後,思考公司應該要(半)自動化還是人工作業就不是難事。
2022/08/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34394
「再睡5分鐘」開店初期,從找店點、商品開發、菜單設計,滴妹都參與其中,於2020年在台北市南陽街開出第一間門市,2022年已在全台開出7間門市,另也與全家便利商店推出的聯名飲料、霜淇淋創下銷售佳績。
2022/08/0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inner/paper/5098734520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中秋節要吃什麼還沒有頭緒嗎?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中秋節在家團聚烤肉已成為趨勢,不少品牌紛紛投入居家燒肉的市場,推出不少創意組合,讓消費者在家烤肉也能充滿儀式感。
2022/07/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730356
近年受疫情影響,結合社群平台的電商購物模式蓬勃發展,許多個人小賣家應運而生,「全家」因此瞄準商機將於2022年7月27日正式推出全新開店平台——「超級好賣」,提供賣家常溫、冷凍的多溫層店到店、團購折扣自動結單、賣家聊聊等服務。
2022/07/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730570
萊爾富攜手漢堡王、千葉火鍋等知名品牌打造聯名電子票券,更透過與LINE購物於數位商務領域的深度合作,完整打通萊爾富線上線下通路,自2022年7月26日起,更正式開放全銀行信用卡支付,成為超商業界唯一,實現消費支付零阻力。
2022/07/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729816
中元節是台灣民間重要的節日,為保障民眾食品衛生安全,台北市於2022年6月~7月至民眾購買中元節祭祀食品之通路進行稽查。於2022年7月25日公布抽驗15件中檢出1件臘肉不符規定,其己二烯酸超出使用限量標準。
2022/07/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729892
2022年6月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7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14%,統計不符合規定產品國產為6件 、進口1件。
2022/07/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28797
全聯自有品牌「美味堂」於2017年成立,旗下商品主要為立即可食、復熱即食兩大類,共40多種品項。近2年疫情催生自煮商機,一向鼓勵人們買菜回家開伙的全聯,卻賣起拆封就能吃的熟食調理食品,背後的盤算,得從一手催生美味堂、全聯商品部的生鮮中心採購課揭秘。
2022/07/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728323
近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的生活習慣產生不少改變,因於居家隔離人數眾多,帶動「居家自煮」需求明顯提升。萊爾富瞄準後疫情的消費購物型態轉變,以及純電商廠商所面臨的難題,推出創新的「萊鮮生Mr.Hi」超市型複合店,分別於萊爾富的平鎮復梅店、淡水新洲店、土城哲青店,重磅推出3家以生鮮需求為主的「萊鮮生Mr.Hi」全新門市。
2022/07/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728478
《食力foodNEXT》自2019年創辦台灣唯一飲食產業創新專業評鑑「食創獎」,被譽為「台灣飲食產業奧斯卡獎」。「2022食創獎」評審團,集結7大合作初審單位和橫跨多重領域32位專家,希望能客觀嚴謹地選出在全球情勢變動之下仍努力永續、創新的飲食產業典範。
2022/07/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728004
台畜T-HAM旗下植物肉品牌〈NO MEATING一植肉〉與台灣指標性零售通路全聯合作,最新開發的3款植物肉產品「全植日式炸排」、「全植漢堡排附日式照燒醬」與「全植絞肉」,於2022年7月18日起於百家全聯上架,提供更方便的植物肉購買通路,也邀請大家體驗新世代蛋白質的美好,享受無肉日的美味提案!
2022/07/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726959
在社群時代中,各行各業都仰賴各類平台做廣告曝光,食品業也不例外。然而當眾多企業都在競爭流量時,每家能透過廣告分到的流量就會減少,廣告效益降低。現在正屬於流量紅利不復以往的時期。食品產業依然有諸多案例,從「原料」、「應用技術」、「概念」等面向,持續推陳出新,抓住審美疲勞的消費者的心。
2022/07/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727173
「農糧科研成果發表記者會」於2022年7月15日,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辦,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高雄科技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共同進行產學合作,將具有將農產作物開發成多元加工產品型態以及創造農產作物高價值化的發展機會。
2022/07/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726361
美國新創食品公司Eclipse Foods以獨家植物配方和專利技術讓植物模擬出動物奶中的酪蛋白膠束的結構,使植物奶獲得與動物奶相近的味道,以取代乳製品中的牛奶。並推出和傳統乳製品味道接近的植物基食品,提供消費者更多元卻不會感到陌生的選擇,在疫情時代消費者更追求永續的風潮中,銷售成長21倍。
2022/07/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724311
美國量販巨頭好市多宣布,以10.5億美金收購在台灣的合資股東大統集團手中台灣好市多45%股權,完成收購後,美國好市多將全資持有台灣好市多,成為集團直營子公司,預計將影響全球營收約1~1.5個百分點,究竟好市多是如何在全球擁有1.1億會員?原來與其強大的自有品牌以及疫情下的應變有關。
2022/07/0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723359
養樂多產品一直以來以預防醫學為主要訴求,主打藉由腸道保健來實踐維持健康的目的,而日本養樂多公司自從推出「養樂多1000」產品後,營業額一路成長到破4千億日幣,預估2023年還會持續成長,主要是因為其主打的健康價值恰好符合日本成人需求且品名設計與前一代相比馬上就能看出區別。
2022/07/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721204
momo購物網推出雙北3小時快速到貨,冷藏生鮮也能在站上買到,正式進攻生鮮電商市場。
2022/06/29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470721785
可口可樂在2022年6月29日推出台灣首個可以單獨販售的無標籤瓶裝水品牌「bonaqua怡漾」,透過將產品資訊以雷射的方式刻印於瓶身、條碼印在瓶蓋上,在符合食品標示法規的同時,也能減少回收流程和垃圾量,希望帶動瓶裝水市場的永續發展。
2022/06/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717457
統一在台灣的泡麵市佔率超過5成,加上疫情和通膨的助長,2021年單年就賣掉逾1893萬箱泡麵,產值高達54.6億元,創歷年新高。雖然靠著集團的整合和通路密集的佈建,統一為自己打造了穩固的泡麵帝國根基,但面臨原料價格波動、超商鮮食產業持續成長等壓力,加強供應鏈管理、產品附加價值,才能延續泡麵商機。
2022/06/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717245
餐飲業與食品業之間環環相扣,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同時也為產業帶來更多不同的挑戰需要克服。番茄醬,大家印象中的速食配角角色,卻在疫情下有明顯的需求提升,主因來自於外食、速熟產業的崛起。產業成長是好事,但背後最大的問題就是產生相當大量的包裝廢棄物,對此,番茄醬龍頭品牌亨氏(Heinz)對外聲明將投入紙類包裝的研發,希望為產業進步的同時盡一份社會責任的心。
2022/06/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713764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近年台灣超市業者,開始提升消費便利性及客群黏著度,帶動營業額屢創新高。
2022/06/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717190
2022年5月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46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5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10.9%,統計不符合規定產品國產為4件 、進口1件。
2022/06/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714083
巧克力市場雖龐大,但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很少將巧克力作為常備零食。巧克力本身市場有限,不過巧克力風味的產品卻深受消費者喜愛,看準這個趨勢,德芙近年在中國推出巧克力捲心餅、巧克力冰淇淋、巧克力牛奶等產品,開發多種不同品項巧克力產品,突破市場限制。
2022/06/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13295
在熱播韓劇《鬼怪》、《愛的迫降》、《永遠的君主》中曾出現的韓式炸雞品牌bb.q CHICKEN,在2018年由全家國際餐飲引進台灣。bb.q CHICKEN品牌長林宜徵表示,韓國總部將100多個食品研發相關背景的碩博士,組織成韓國唯一一家炸雞大學,不只做口味上的研發,也做現有餐點的精進,以及全球加盟業者的培訓,因此全家國際餐飲才能在台灣100%還原道地韓式炸雞風味與口感。
2022/05/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707367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在2022年5月23日發布最新的食品衛生抽驗結果,於傳統市場、麵攤、餐飲業及雜貨行等地點,抽驗米苔目、米粉、米濕製品共30件產品,其中,只有1件「港式蘿蔔糕」不符規定。
2022/05/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704743
2022年5月11日,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宣佈,前後斥資5.6億元的新花蓮多溫層物流中心於花蓮縣吉安鄉開工動土,預計於2023年啟用。
2022/05/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703593
受到新冠肺炎和烏俄戰爭的影響,全球葵花油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在市場價格和需求居高不下的情況,給了油品詐欺者最佳的時機,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Chris Elliott警告,在食品公司缺油製造食品的困境下,油品摻假或混充的食品詐欺事件可能會增加。
2022/05/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702743
丹麥政府於2022年4月16日宣布將投資900萬丹麥克朗(約120萬歐元)開發「食品氣候標籤系統」,成為全球第一個由政府統一制定、管理食品氣候標籤的國家,預計2022年底將進一步推動。
2022/05/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700193
未來流通研究所篩選6項在台已獲得多數零售領導企業正式採用並進入規模化應用的技術類別進行綜整分析,包括第3&4代POS系統、自助結帳機/KIOSK、數位電子看板、電子標籤/多媒體貨架、能源管理系統以及OMO雲端整合平台,同時盤點在門店技術應用上具指標性的超商、超市、量販與專賣業者導入現況、採用動向、主要技術供應商脈絡等資訊。
2022/05/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701931
全球餐飲訂單系統Deliverect對全球7000名消費者進行飲食調查後發現,環保與永續意識正影響消費者對飲食的需求,因此對餐廳提出4點建議:增加永續意義食材、包材簡化與環保、分享你的努力,及減少食物浪費。
2022/04/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701836
歐盟委員會於2022年4月,批准綠豆(vigna radiata)可以作為替代性蛋白質使用,這意味著未來的替代性蛋白質使用原料上多了一種全新的選擇,提交申請的JUST Egg同時擁有5年的專利時間,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於歐盟國內自由發揮市場價值,無人能敵擋。
2022/04/29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470700686
有鑑於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美國海鮮公司Bumble Bee宣布將100%可回收的紙板取代原本鮪魚罐頭多件組使用的收縮塑膠包裝,該公司表示,這項改革每年將可減少2300萬件。
2022/04/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698695
簡訊實聯制自2021年5月19日實施至今,截至2022年4月26日止,一共發送了47.7億則簡訊,因應疫情發展將於28日零時起退場,民眾外出不需掃實聯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鼓勵民眾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自主防疫,且目前還不能全面解封不戴口罩。
2022/04/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690376
近幾年植物肉產品越來越多樣,與傳統台灣素食不一樣之處是植物肉具有和真肉相似的口感和外觀,並結合環保、健康等多種生活型態的倡議。
2022/04/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95219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發現台灣有72%消費者曾使用過外送服務,未來外送服務使用率將高達8成,其中已有31%消費者訂閱會員,為外送平台消費主力,而四大消費主要客群則分別為女性、18~35歲族群、家長及中北部消費者。
2022/04/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695883
台北市衛生局2022年4月21日發布3月蔬果農藥抽驗結果,檢出2件進口高風險農產品產品不符規定,草莓檢出3項殘留農藥,金桔檢出1項殘留農藥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不合格率為4.3%。
2022/04/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695295
永續智庫CSRone於2022年3月發布《2022 臺灣暨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台灣企業在永續方面的表現,其中食品業雖然在提及或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方面有顯著進步,但若提升至是否提出氣候環境情境分析則差強人意,究竟台灣食品業可以如何在永續方面更進一步呢?從全球最大食品品牌雀巢來看,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如何發揮自身影響力推動永續。
2022/04/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694590
在烏俄戰爭爆發後,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農業生產被迫中斷,其中烏克蘭生產的葵花籽為全球最多,在供應短缺下,嚴重打擊以葵花籽油作為原料的食品、油品,而需改以棕櫚油、基改飼料取代葵花種子的短缺。
2022/04/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95021
隨著疫情再度升溫,7-ELEVEN也推出「防疫O2O物資補給網絡」,結合自家的外送業者入口平台「OPEN NOW」、網購平台「i預購」、智能團購平台「i划算」,並推出多款防疫物品,讓消費者在防疫期間能更輕鬆獲得防疫物資及生活用品。
2022/04/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94514
看準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重視,再加上疫情讓消費者對保健營養意識抬頭,全家自有品牌FamilyMart Collection與中天生技獨家合作,推出B群錠、順暢益生菌、金盞花葉黃素膠囊、活力高鐵錠及蔓越莓益生菌膠囊五款保健食品,成便利超商推出自有品牌保健食品的開路先鋒!
2022/04/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693714
植物性肉類的銷售在2021年踢到鐵板,銷售表現幾乎與2020年持平。根據跨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Kearney的調查發現,有25%的消費者不想消費植物肉產品,其中,有超過一半(53%)的人表示價格是原因之一。因此,兩大植物肉企業Impossible Foods與Beyond Meat都在努力採取策略降低售價。
2022/04/1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691895
吸收實體業客戶、電商化、強化顧客連結等商業模式是近年來,實體通路成功併購的關鍵。而統一集團擁有加工食品製造商資源、跨平台支付工具、產品開發人才、生鮮產品經驗等資源,是接手家樂福經營的優勢。
2022/04/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692976
經《食力》獨家調查,發現110學年度(2021年9月~2022年6月),全國校園午餐的平均一餐費用只有40元,比一杯連鎖超商的拿鐵價格還要低。其中,許多縣市更是長達5至10年從未漲價,面對長年難漲、凍漲的校園午餐價格,民營業者與學校廚房只好勒緊腰帶、開源節流,利用農委會的3章1Q溯源食材獎勵機制,補貼食材支出、壓低成本。而家長,卻始終對餐費用途充滿質疑,使「餐費調漲」成為敏感話題,校園午餐的餐費用途需做出什麼變革,才能重新洗白?
2022/04/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687955
日本實戰派企業家桶谷功在《洞察》一書中,認為畫出產品的消費者群體畫像;研究消費趨勢,挖掘消費者隱形需求;生產/改變產品 是日本品牌經常進行「洞察」的重要3步驟。
2022/03/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87993
零售業近期吹起一陣「什麼都賣」的風潮,不僅超商龍頭7-ELEVEN開始賣生鮮,就連全聯也與無印良品合作賣起家具、服飾,它們究竟有什麼盤算呢?原來是透過提供新的服務及商品,來理解哪些服務會創造出消費者新的需求。
2022/03/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87517
統一欲併購家樂福,加上全聯吃下大潤發,量販通路頓時成為搶手貨,業者盤算的不只是全通路布局,而是瞄準momo、PChome等綜合型電商的軟肋之處——生鮮。
2022/03/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687767
台北市衛生局在清明節連假前,針對潤餅皮專賣店、知名商圈、廟宇周邊祭祀食品販售店、市場、超市及素食批發零售業等場所進行食品抽驗,共計抽驗35件項目、4件食品違規。其中,潤餅餡料中的豆類製品,抽驗5件中就有3件不合格,消費者若需購買相關食品需提高警覺。
2022/03/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85105
從全國三級警戒到疫情逐漸趨緩,台灣生活產業及服務業在遭受重重打擊後又面臨解封後強力的經濟反彈,使2021年不論在消費或是產業上都經歷了重大的變動。未來流通研究所依據營業額及成長率,整理出消費及生活產業的TOP20成長、衰退產業類型及2018至2021年成長趨勢產業,以協助掌握產業趨勢。
2022/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79039
4大超商在紛紛積極開發「自由品牌」,除了可以節省上架、促銷等近3成的成本,也能讓消費選擇增加,藉此打造品牌形象與其他通路做出區隔,養成品牌忠誠度。
2022/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098685729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2022年3月18日緊急公告,來自台灣彰化的「尚旺農場」所供應出口至美國的金針菇(200克/7.05 盎司規格包裝)檢測到李斯特菌,被加州當地衛生機關於零售端Jan Fruits Inc查驗到不符法規,目前正在全面進行回收作業並將銷毀處理。然而為何美國檢驗此病原菌,台灣卻沒有訂定?主因來自飲食習慣差異不同。
2022/03/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679241
饗賓透過電子仕樣書,達到人員管理最大效益化;而聯華食品則靠ERP系統邁向企業轉型的理念、進而把數位化理念融入至做事方式。
2022/03/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684543
為了推廣英國豬肉,英國農業與園藝發展委員會與台北市英僑商務協會於2022年3月15日首度在台舉辦大型品鑑會,強調豬肉的高品質、採用高標準的動物福利、全程可溯源的安全控管,預計第三季舉辦媒合會,加大對台銷售推廣力道。
2022/03/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80331
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彙整實體零售業導入快商務模式關聯數據情報,繪製2022台灣「實體零售快商務」產業地圖,並結合全球快商務新創企業融資金額關鍵數據,進一步歸納3項趨勢重點,做為觀測快商務模式發展脈絡的重要參考佐證。
2022/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680624
隨著紅肉、白肉替代品持續推出植物基新品,海鮮作為重要蛋白質來源,為了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在2021年末起也陸續出現越來越多產品,例如美國植物性海鮮公司Aqua Cultured Foods以微生物發酵打造魷魚替代品,不僅口感與魷魚相近,營養素也更豐富。
2022/03/0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681062
台灣的手搖飲文化極具代表性,近10年市場成長3倍,因此成為許多人的創業首選,但在激烈競爭下,業者如何求新求變、脫穎而出,甚至打進國際市場,成為新世代的台灣之光呢?
2022/03/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678853
台灣Outlet若想擠進百貨年度前10名,營業額至少需破百億,而三井Outlet在日本公司以不動產業務聞名,其市場動態可供台灣未來做參考。
2022/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77291
植物牛肉在亞洲不像海鮮、豬肉有龐大的消費量,也因此植物肉廠商正計劃在中國投入更多關於雞、豬肉的生產計畫。
2022/02/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676984
台北市衛生局2022年2月22日發布1月蔬果農藥抽驗結果,檢出12件違規,草莓違規件數最多共4件,知名餐飲火鍋築間則檢出茼蒿3項農藥超標。
2022/0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676158
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認為飲食需要與地方文化、傳統習慣契合,因此推出訴求針對亞洲市場設計的絞肉,活用於腸粉、春捲甚至於打拋燴飯等各國料理,短短2年內,銷售成績更多次打敗Beyond Meat,於家樂福、微風、JASONS超市長居銷售排行前三名。
2022/02/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674289
台灣冷鏈物流產業在疫苗及低溫食品需求激增後,使得業者開始拉高資本投入經營,預計未來將帶出更多物流商機。
2022/0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674677
台灣最大素食產品製造商弘陽,以一條龍生產素食零嘴、素海鮮、素肉鬆等素食產品,銷售至全球聞名。2020年5月以品牌VVeat上架,期望藉漢堡排融入消費者生活中。
2022/02/1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673265
全球迎來漲價潮、高端餐飲人氣暴增、捲土重來的疫情、餐廳多角化成經營重點、革新不斷的科技應用是2022年餐飲界最新的5大趨勢。
2022/02/0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470673889
法國於2022年1月起正式實施對塑料包裝的禁令,主要的範圍落在零售超市的蔬果包裝,目前有30多種不同的蔬果受此禁令管轄,如番茄、馬鈴薯、蘋果等,目標每年要減少10億件塑膠垃圾。
2022/02/0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616672865
美國Sunions,透過品種雜交的方式,讓刺激性較低的品種與甜味較高的品種結合,誕生出一種甜味高卻一點都不辣眼的新洋蔥品種,這類型的洋蔥在儲存過程中與過往的洋蔥不太一樣,這種品種基因甚至會使得其儲存時間越長,風味越甜。
2022/01/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72003
2022年消費者更注重健康、產品功能、環境議題。將眼光放至全球,永續包裝、品牌透明度和升級不良食品已成為重要趨勢。
2022/0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68901
位於台北車站商圈的京站百貨,被譽為「最具設計感」的百貨美食街,而一手打造出這個立足於台北西區的百貨商場美食街的推手,就是「百貨女王」、京站總經理柯愫吟。
2022/0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098672027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2年1月27日公布「蕈菇類」抽驗結果,發現5件重金屬超標,違規率達33.3%,主要違規品項為「巴西蘑菇」。
2022/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63501
百年餅舖舊振南玩轉電商新潮流!在五代接班人、總經理李立元率領下,2013年舊振南開始投入電商營運,為這個百年品牌創下有史以來最快的營收成長速度,2019年營收創下4.3億元新高,關鍵就在於舊振南一開始投入電商,就是以「全通路」的概念來操作。
2022/01/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70334
「DON DON DONKI」宣布於2022年1月20日(四)插旗有台灣秋葉原之稱的忠孝新生商圈,期盼透過供應日本的農、畜、水產品,以及獨特的24小時購物體驗,將DON DON DONKI的魅力分享給更廣大的台灣消費者!
2022/01/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668670
北市政府衛生局基於消費者採購衛生安全,針對台北市批發零售攤商販售之醃漬及脫水蔬果、蜜餞食品共30件產品進行抽驗,檢驗結果共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6.67%。
2022/01/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67806
2022年1月13日超市龍頭全聯宣布與foodpanda攜手合作生鮮外送,上看年營收15億、第一季上線350家門市,配送超過3000家品項。對全聯來說,能夠拓展年輕客層、擁有24小時配送人力,以及累積下單數據是主要吸引力。而foodpanda也看好台灣生鮮外送的發展潛力。
2022/01/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666763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消基會)於2022年1月11日發布「市售豬肉樣品檢測結果發布 豬肉萊劑標示仍有改進必要」新聞,內容提及消費者關心的豬肉含萊克多巴胺(以下簡稱萊劑)議題,稽查市面上18件火鍋豬肉片產品,發現6件標示不明確,但萊劑檢出均合格,消基會呼籲政府應加強萊劑標示,但是標示不明確也不代表有安全疑慮,消基會應清楚說明以避免造成民眾群起恐慌。
2022/01/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663949
空間設計與應用、商品多樣化、線上線下外加體驗等3大改革方式在日本東京都澀谷區惠比壽悄悄登場,其中「豆富食堂」正是此次賦予豆腐店新意義的主要角色。
2022/01/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664563
全家便利商店在2021食創獎以「友善食光地圖」榮獲產業服務創新特優獎項,以高CP值、永續消費、快速查詢3大點顛覆台灣Z世代對便利商店的印象。全家結合銷售和庫存資料,推出友善食光地圖,解決消費者欲購買即期商品卻找不到的問題,在推出後3個月就達到370萬使用人次。
2022/01/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63618
2022年台灣家樂福以非籠飼雞蛋,獲長期關注經濟動物福利的英國知名「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IWF(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金蛋獎」(Good Egg Award),並預定於今(2022)年六月赴倫敦領獎。
2021/12/2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661125
疫情變化下,在家料理的需求大幅提高,而冷凍食品因方便保存、口味多元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此外,受創傷較深的餐飲業、上下游業者,更直接投入冷凍食品產業,為產品找尋更高的附加價值。
2021/1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661056
餐飲品牌進攻百貨的第一步,就是挑對戰場:從大範圍的商圈、百貨、店型到櫃位精準位置,瞄準客群、決定餐飲型態,是想開創天時地利人和的美食街商機所需要跨過的第一道門檻!
2021/12/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36998
在過去數十年來,「綜合商品零售業」中營收佔比始終位居老二的便利商店業,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下,卻首度超越百貨公司,而關鍵就在於便利商店的營業時間、分店密度、商品多元性與便捷的生活服務。
2021/12/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47333
面對科技日新月異,超商零售行為不只是單純販賣商品,便利商店透過大數據統計,讓民眾消費習慣、收視喜好等消費行為皆被記錄。而這些數據統計最終將慢慢累積起來,成為推出新商品與服務的基石。
2021/12/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58635
根據未來流通研所調查,台灣整體零售業銷售商品結構與各次產業別核心銷售品類在2015至2020年出現劇變,商品銷售金額佔比最高的新任冠軍由「食品類商品」轉變為「汽機車、零件」。
2021/12/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657873
根據《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2年內「年輪蛋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發現元樂、C'est si bon幸福頌、無印良品為人氣年輪蛋糕的前3名;咖啡、巧克力、抹茶則榮登年輪但口味前3名。
2021/12/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57409
疫情下,「數位化」已經不只是企業創新的入口,更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百事可樂、星巴克等公司皆擁抱數位科技,以帶動公司業績。
2021/12/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655447
根據《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調查,可樂果獲台灣網友熱議成為討論度最高的國民零食,此外,可樂、奶茶、啤酒也都是吃零食必配的飲料冠軍。
2021/12/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657716
2021年尾將近,美國《福布斯》在2021年12月1日發布2022年5大飲食趨勢預測,從飲食產業科技智能化、蔬食市場穩定成長到餐飲業往「外」移動,可見飲食產業依然受疫情所困。
2021/12/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658073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於2021年12月15日宣布,歷時10年育成「桃園5號-金豐」山藥新品種,期待能取代日本進口山藥,滿足消費市場對頂級山藥的需求,成為山藥界「新黃金」。
2021/12/1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655023
根據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顯示,有道德或環境主張的咖啡新品相較10年前成長近1倍。而英敏特食品與飲料副總監則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新冠疫情限制消費者外出飲食的需求,導致「罐裝咖啡」需求銳減,「自製咖啡」週邊商品需求激增。
2021/12/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47121
便利商店突破傳統通路模式,如何製造、包裝已變成超商所關注的一環,每日接觸百萬人次消費者的便利商店,讓便利商店成為整條供應鏈中最具有話語權的關鍵終端角色,不僅反向影響食品業的產品開發,其商業策略甚至可能關乎整個飲食產業的未來發展
2021/12/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54530
根據《食力》網路問卷調查,分別有72.5%、90.6%、85.6%的民眾表示包裝食品、生鮮食材、餐飲餐點漲價有感,究竟是什麼導致飲食產業漲價漲翻天呢?
2021/12/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654966
碁富食品KKLife於2020年12月展開與食驗室合作,本希望了解消費者對新品「 蜂蜜蘋果醬烤豬肋排 」的肉質口感與覆熱難易度有何反應,結果竟意外發現新賣點,以及往後醬汁改良的方向。
2021/12/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654259
2020、2021年全球籠罩在疫情陰影下,隨著疫情逐漸趨緩,飲食消費市場將在2022年迎來什麼趨勢呢?凱度集團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郭雅芳認為是「永續」,但永續該怎麼做呢?百年餅店舊振南透過自我審視找到品牌目標,不只要做好糕餅,更要獲得碳足跡標章,而雀巢則將永續與商業模式結合,以產品減塑來落實永續。
2021/1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51609
從2015年推電商、2019年推外送服務,家樂福在數位化上一直是跑最快的零售業者之一,疫情使家樂福佈了5年的數位轉型工程提前發酵,也促使家樂福再疫情期間帶出超市業績成長50%、電商則成長178%的優秀成績。
2021/11/2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652073
「安靜購物時光」於2016年英國ASDA連鎖超市誕生,關掉音響、調低光線、減少收銀台的噪音,以保障自閉症及高敏感的消費族群的一項活動,也在近五年內迅速流向全球零售業。
2021/11/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739651954
台北市衛生局抽驗20件即食截切水果的過氧化氫、甜味劑含量,及49件生鮮蔬果殘留農藥含量,發現共2件「白蘿蔔」與1件「茄子」不符規定。
2021/11/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46890
2021年10月21日,全家獲頒IDC 2021年「亞太區未來企業大獎」之數據智慧創新獎,在全新OMO虛實融合策略下,線上營收在半年內成長90%,轉換率提升了350%,顯然已成零售業轉型典範。然而,擔任重要推手的黃士杰卻表示「轉型還在路上」,全家的下個戰略布局又是什麼?
2021/1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651011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1年11月22日公布「素食摻混動物性原料」抽驗結果,30件素食食品中,1件位於桃園市的食品商行所販售的獅子頭因檢出「蒜成分」,標示「蛋素」不符。
2021/11/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50530
疫情使購物習慣轉線上,導致今年雙11買氣比往年更熱絡,也讓萊爾富於2021年11月推動「萊到店服務大聯盟」共20餘家業者響應,其中包含愛國超市、中聯百貨等知名業者。萊爾富期望透過「服務模組化」與在地商家合作,帶給民眾更便利的服務。
2021/11/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50392
2021年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評比結果出爐,統一超商為食品零售產業唯一受邀的台灣企業,從70多家參與的國際企業中脫穎而出,連續三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名列世界標竿企業。
2021/11/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649945
《名廚 MINGCHU》與《食力》於2021年11月17日共同舉辦的餐飲產業升級論壇中,法餐南霸天簡天才、桂冠副總王振宇、家樂福社會溝通總監蘇小真,各自分享餐飲業跨入食品研發時,從心態調整、客群分析、推廣方式都需要如何應變。
2021/11/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975650235
以人工清除蒜頭殘根,對手腕負擔非常大!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因此研發推出國產第一台「大蒜磨根機」,操作輕鬆、安全又省工,可以說是蒜農手腕健康的救星,預計未來推廣至大蒜多元產品的生產應用,將可大幅提升效率與大蒜的農產價值。
2021/11/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650366
飲食產業年度盛會「FIA 2021飲食創新大論壇:以萬變應萬變.破解飲食消費新密碼」將於2021年12月2日強勢登場!路易莎、台灣雀巢、舊振南、山海樓、饗賓餐旅等台灣飲食產業重要品牌將分享獨到產業觀察與經營祕訣。現在報名即贈食力最新季刊1本,兩人以上同行更有票價折扣優惠!
2021/11/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645052
台灣的零售業不論是集團品牌的發展規模,或是業種業態的豐富性,都曾經是在世界上有很特別的表現,但卻很少人注意看似繁花盛開的背後,門市經營的形態已經產生劇變,集團品牌的較勁以及資源的整合成了下一場決鬥的贏家關鍵。
2021/1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46638
COVID-19疫情期間,台灣電商產業規模超越超市與量販,而進一步觀察台灣大型零售與電商集團過去10年佈局策略可發現,零售與電商產業在大型企業集團的積極布局下,逐步打破各類型零售業態及虛實通路間的界線,形成多角化跨業布局。
2021/1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47521
台灣在經歷2020、2021年的疫情後,民眾逐漸培養線上訂生鮮的習慣,也吸引如momo、PChome等電商巨頭跨足生鮮電商領域。作為全台賣生鮮的先驅者,全聯可以說是實體生鮮零售的霸主,但轉到線上後,全聯靠什麼武器跟電商二大龍頭在新戰場競爭呢?
2021/1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647771
全球知名的零售業者家樂福於2021年11月15日與META合作,同時宣布他們轉型數位零售業者的4大戰略:加快電商發展、增加數據和零售媒體活動、金融服務數位化、傳統零售營運數位化轉型。
2021/11/1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644038
在過去,快煮餐被認為是能改變飲食界的新興產業,巔峰時期在美國曾經高達150間快煮餐業者。然而近期因Amazon投入、經營成本提高、供應鏈風險控管等難題逐一浮現,致使快煮餐產業在美國產生巨大變動。本文以新創公司Blue Apron為例,帶你深入了解快煮餐的市場變化及業者面臨之挑戰。
2021/11/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647183
由《食力》舉辦的台灣唯一飲食產業創新專業評鑑「食創獎」,2021年第三屆入圍名單於2021年11月11日公布,並將在2021年12月2日舉辦食創獎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得獎名單,同日下午也將舉行「FIA2021飲食創新大論壇」,邀請台灣雀巢、路易莎咖啡、饗賓餐旅等重量級講者分享,飲食產業年度盛事即將盛大展開,不容錯過!
2021/11/1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645402
英國馬莎百貨以「2025A計畫」為出發點,期許透過童書《農場到食物區:神奇食材》讓孩子與他們的家人積極關心永續農法和健康的食物生產,達成生態永續經營的企業宗旨。
2021/1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34693
素食深耕在亞太國家多年,消費者對它及它的衍生產品再熟悉不過,理應對性質相近的植物肉也有很高的接受程度,但這些品牌暫時在亞太區的零售及餐飲發展受限,究竟這些植物肉品牌在亞太區市場遇到什麼障礙?
2021/11/0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739644652
邁入冬天,星巴克節日限定系列將於2021年11月4日起正式販售 在家沖泡就能享受太妃核果拿鐵、咖啡膠囊等6款商品,輕鬆享用高品質咖啡!
2021/11/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09864352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於近日抽驗各類生鮮蔬果,共抽驗50件產品,其中1件香菜檢出2項農藥殘藥殘留。
2021/10/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643438
東元集團領軍13家餐飲品牌,在疫情期間積極採用台灣本土食材,從米、洋蔥、蓮霧、烏魚子、石斑魚、和鰻魚等,支持在地特產。而旗下摩斯漢堡,在屏東建置的食品加工廠,將於2022年完工。
2021/10/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628165
食品所ITIS團隊則分析推估,隨著健康、動物福利、環保等理念風潮興起,2020年台灣植物肉潛在消費者預估將達664萬人,約佔台灣總人口28%。
2021/10/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42319
全聯福利中心近年來開始拓展大型店面及導入智慧科技服務,加大與超商及其他流通業者的差異,打造獨樹一幟的營運風格。
2021/10/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633867
當鋪設門市無法再成為營收成長的主要來源時,日本7-11喊出2026年全面推出外送服務,將日本全國上下2萬多間門市化為一間間的倉庫,提供快速、便利的送貨到府服務
2021/10/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641371
2021年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應用圖像化方式說明電商業者在無店面零售、生鮮電商、數位支付、物流服務、社群商務以及實體據點等關鍵領域的涉入程度與競合脈絡,並進一步歸納3項關鍵趨勢,來呈現台灣「OMO電商全通路」布局風貌。
2021/10/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641438
台灣超市龍頭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10月22日突然宣布將收購台灣僅次於家樂福的量販店大潤發,積極朝量販經營型態佈局。
2021/10/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637067
從瞄準年輕客群、不自我框限的創新(超商設置ATM、電子錢包、黑貓宅急便)等策略,統一超商在徐重仁35年的帶領下,成功成為全球7-ELEVEN第三大連鎖體系。
2021/10/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40107
荷蘭合作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在近期公佈2021年全球乳品企業20強。該機構依據年營收發布的全球乳品企業20強排行榜,為目前全球乳品企業最權威的排行榜單之一,FBIF為您帶來獨家報導。
2021/10/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40521
外送平台foodpanda於2021年10月19日分享,攜手新創環保團體 RE-THINK 以及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推動「環境友善店家」計畫,首創9大環保審查標準,推廣綠色外送。同時,宣布「循環容器外送」正式拓點台北,與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及「好盒器」展開合作,鼓勵店家提供循環容器,在生活中漸進式取代免洗餐具,消費者可輕鬆響應環保。
2021/10/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638150
受到英國脫歐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英國許多依賴外籍勞力的行業均人手不足,而在政府宣布發放臨時簽證紓緩物流業司機不足的問題後,更顯得屠宰業的困境。在當局對屠宰業持續無作為的情況下,數十萬頭養在農場的豬隻,可能會為了要節省成本而面臨「浪費」。
2021/10/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593637279
據外媒報導,全球有36%的海鮮有產地誤標的情況,尤其蝦是水產國際貿易的重要產品,產地詐欺的情況更是層出不窮,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許多研究都開始投入產地溯源技術,而最新研究就指出,透過比較蝦肉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分析出產地究竟來自哪裡。
2021/10/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638281
你印象中的販賣機還是需要投幣的那種嗎?受到疫情推波助瀾,除了外送、網購受惠外,智能販賣機由於能夠無接觸購買,又方便省時,連餐飲業者也開始跨足,究竟販賣機有哪些商機呢?
2021/10/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638550
放眼全世界販賣機發展最完善的日本、咖啡販賣機百花齊放的韓國,以及近年開始普及線上訂餐、線下取餐即食食品的中國,台灣餐飲業要加入販賣機戰場,應小心現做鮮食恐怕只是噱頭,而現泡咖啡,以及即食食品販賣機可能更有搞頭。
2021/10/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36798
台灣最專業的飲食產業創新評鑑「2021食創獎」公開完整評審名單,集結了橫跨多重領域的專業單位與28位專家,希望能選出在疫情變動時代下仍努力持續創新的飲食企業典範。開放報名徵件至2021年10月18日,敬請把握最後報名機會。
2021/10/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636348
由《食力foodNEXT》發起的「食創獎」是台灣最專業的飲食產業創新評鑑,攜手INNOVA市場諮詢公司共同遴選出符合食創獎精神的新品共40件,交由消費者選出「最受消費者喜愛大獎」,投票時間為即日起至2021年11月1日,每天3票、可以天天投,選出你心目中最棒的創意飲食新品,還可參加價值超過10萬元的抽獎,投越多中獎機率越大!
2021/10/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634174
根據非營利組織Good Food Institute(GFI)於2021年9月發表的「素海鮮產業報告」,美國2020年零售素海鮮營收成長23%,近4年食品研發商成長將近3倍。GFI建議,業者應多思考細胞培養海鮮有哪些發展可能,且進軍冷藏櫃讓消費者看到。
2021/10/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635031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葡萄酒生產雖然遭遇極端氣候的打擊,如歐洲霜害和美國野火,導致傳統主要產地產量下降,不過卻也讓許多以往較少被關注的產地如英國備受重視,換句話說,氣候變遷正在改變葡萄酒生產版圖。
2021/09/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627660
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Chiapas)民眾的飲用水和可口可樂公司的商業用水正在進行拉鋸戰,當地居民需要乾淨的飲用水,而不是可樂。
2021/09/2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632748
根據《食力》調查,超過6成消費者樂觀認為,餐飲業一年內能恢復疫情前常態,但卻有超過6成業者及顧問表示要一年以上、甚至永不?消費者與餐飲業業者、顧問認知相差甚遠,到底落差出自哪?
2021/09/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357628791
科技進步驚人,現今不管是從植物、實驗室中,或是利用3D列印出來的人造肉,這些肉類替代品的外觀、味道都與一般真肉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還能夠仿造出像是真肉一樣的紅色肉汁。
2021/09/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630336
2019年底上線的熊貓超市pandamart是台灣最早的雲端超市。2021年8月,Uber Eats與韓國電商Coupang才剛加入生鮮外送戰場,pandamart已經擁有累積2年的大數據,針對消費者需求推出3大產品,包括年節送禮、名店在家吃、在地話化生鮮。
2021/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28315
台灣素食產業一直以來仰賴素食人口、發展穩當,但從2019年「OmniPork新豬肉」、「Beyond Meat」等植物肉品牌引進台灣後,台灣廠商憑藉既有技術優勢,讓素食供應鏈起了化學變化。
2021/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628408
疫情下,業者不得不推出線上零接觸交易、販售調理包、推出外帶餐盒應變新需求,而消費者也因此回不去了!《食力》調查得出,消費者預測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將加速、自有產品比例提升,獨食商機也將升溫,將餐飲業定位更推進數位化的半零售快餐店。
2021/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628953
根據《食力》調查,超過6成消費者看好餐飲業一年恢復疫情前常態,卻有超過6成業者表示要一年以上。兩者視角落差出自3處:消費者更樂觀,因為他們比業者替代方案更多。同時,從2020年台灣迅速掌控疫情的經驗過度樂觀看待2021年。而對業者來說,從國外疫情反反覆覆的慘況則悲觀認為,台灣疫情要恢復也沒那麼快!
2021/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629046
新冠疫情在台灣接連爆發,疫情尚未平息之下餐廳重啟內用,吃到飽、合菜、夜市等為大眾最擔心的餐飲型態,若餐廳桌距保持1.5公尺安全防疫距離、員工做到洗手或酒精消毒最能提升消費者內用意願。
2021/09/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629341
疫情讓餐廳,然而,消費者會漸漸懷念餐廳內Live的五感體驗,時機一到,自然會走回這無可取代的美食舞台。餐飲界現仍處於實驗階段,採快速彈性的短期策略行進。
2021/09/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amendments/paper/5098627622
植物肉為了像真肉,製程不外乎會視各種不同需求使用添加物,除了常在一般包裝食品成份表看到的椰子油、鹽、維生素等,調味劑、粘稠劑、著色劑都是必要的。
2021/09/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620660
台灣電子商務的營業額正快速在零售業成長,各家企業也從過往較被動的輔助型營業策略,轉為主動型的營業策略,並拉高在電商領域所投入的資源比例以應付未來趨勢。
2021/09/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620903
根據Innova市場調察顯示,過去一年裡消費者認為產品信任越來越重要,也有部分受訪者提到透明度的重要性,這些資訊對於企業在建立品牌與產品信任度上有一定的幫助。
2021/09/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625896
Coupang酷澎於2021年9月7日在台北市信義區設立第二個據點,擴大急速到貨服務範圍。
2021/09/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470625484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Freedonia Group在2021年3月公布市調報告,有近50%的消費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選擇購買更多的冷凍食品,39%的消費者開始尋找一人份的包裝食品,但一人份的包裝也代表會產生更多垃圾,因此有許多食品公司開發出具可回收性質或是循環利用性質的包裝,希望藉此減緩環境汙染。
2021/09/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624422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英國連鎖超市龍頭特易購於2021年7月發表的報告中指出,由於忽略了農業生產端的浪費,全球糧食浪費遠比聯合國農糧組織估算的還多。面對糧食浪費,我們應該從生產端就開始降低每個環節的浪費。
2021/09/0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739624258
英國非營利組織地球基金會(Foundation Earth)即將在2021年9月,於23間合作企業的食品包裝上標上生態評分(eco scores)標籤,方便消費者識別該產品的碳足跡。
2021/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623884
在疫情爆發後,72%的企業數位化轉型至少比預期提早了1年,73%的企業有進行數位技術相關的投資,58%的企業有新科技相關產品誕生公佈於世。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整個零售產業數位轉型的速度。除了升級線上服務以外,零售商們也開始在實體店面投資數位設備,創造出零接觸體驗,而根據專家分析發現,這樣的轉變與疫情之間有著絕對的相關性,從產品本身到交到消費者的手中,虛擬體驗、智能化技術等都將成為最新趨勢。
2021/09/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14920
2020年台灣民生消費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實體門店消費快速向線上移動,未來流通研究所歸納出3項觀察重點:1、2020年台灣生鮮&食品電商市場規模大漲21.5%。2、實體零售、外送平台、製造貿易商參戰。3、低溫店取、衛星倉儲、短鏈配送崛起。
2021/09/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623741
飲食產業盛事、台灣唯一飲食產業創新評鑑「食創獎」第三屆正式開跑,2021年9月1日起開放報名至10月18日止。本屆共分為「社群行銷創新」、「企業永續創新」、「包裝技術創新」、「設計美學創新」、「食品飲料創新」、「餐飲服務創新」及本屆新增的「產業服務創新」等共七大創新類別,主產品為飲食產品或服務的公司皆可參賽,敬請踴躍報名!
2021/08/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612649
日本政府2013年公布6個自由經濟示範區,其中有2處農業特區,分別是新潟縣新潟市和兵庫縣養父市,做為大規模農業改革的據點。日本政府欲藉兩處農業特區解決農業人口老化、休耕面積過多及農業規模過小的問題,並達到3大目標:增加農林水產和食品出口額、增加農地利用面積、減少稻米生產成本。
2021/08/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21915
摩斯漢堡串聯四大電子支付系統為基礎,拓展自家APP多元服務,並推動「產品溯源、生產履歷、綠色三合一採購、廢棄物源頭管理」等創新經營政策,積極在疫情間拓展數位轉型。
2021/08/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21222
歐睿國際預測,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以及科技普及率提高,加工過的包裝食品將被新鮮的隨選食品取代,食物的主要取得通路也從零售移駕到線上線下的餐飲業者。
2021/08/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619863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2021年7月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共計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0%。
2021/08/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618875
英國《衛報》與華盛頓食品非營利組織調查發現,美國食品業由少數幾家大廠佔據市場,且過度參與政治。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7月下令改善市場公平性,但目前消費者只能除了只能自發性多支持在地小廠,否則市售產品的選擇權仍掌握在大廠手中。
2021/08/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617463
疫情把電商推到市場需求的另一波高峰,但實體店鋪還是透過不同的方式接近消費者。日本的「移動超市德島丸」與「Office Glico」打造出創意實體零售模式,把店鋪搬到你身邊。
2021/08/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18413
2020年,新冠肺炎導致全球餐飲產業大受打擊,不僅營收大減26.2%,也讓全球意識到傳統經營方式或許已不合時宜,使得如何轉型、導入餐飲科技成為趨勢,以餐飲科技為主的新創事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竄起。
2021/08/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617306
疫情衝擊下,各大量販店在實體通路的表現不盡理想,紛紛轉向電商銷售開始發展;深耕台灣5年的外送平台foodpanda也看準電商超市的市場,憑藉擁有數萬名外送夥伴的優勢,逐步擴大新型態的電商熊貓超市供應全台生鮮雜貨。
2021/08/1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613449
亞太區各國政府紛紛鼓勵母乳餵哺,增設公共育嬰間及立法禁止歧視母乳餵哺,帶動了母乳餵哺的風氣。而出生率下降,削弱了嬰幼兒奶粉的需求,非奶粉嬰幼兒食品也形成強力競爭。台灣奶粉品牌若要衝破這需求瓶頸,產品創新有助台灣嬰幼兒奶粉增值。
2021/08/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617182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1年6月份執行市售中元祭祀食品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超市、大賣場、傳統市場及中元節祭祀食品販售店等,抽驗各式祭祀、普渡貢品共計23件(包裝15件、散裝8件),檢驗及標示查核,結果均符合規定。
2021/08/1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613425
中元節為每年食品飲料類大檔,以往消費者習慣到超市或量販等實體通路進行大量採買。2021年適逢疫情衝擊,食品飲料在電商網購也吸引大量客流,食品業者留意慎選主打商品,需找出同時符合拜拜與居家需求的致勝品項,有機會再衝出一波業績,而快消品牌端可佈署網購操作提升能見度。
2021/08/1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616013
成立5年的法國「CQLP消費者品牌」,帶動消費者參與商品生產,消費者只需要用1歐元就可以成為合作社會員,用投票主導生產線的相關決定,實行消費民主主義。
2021/08/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611451
2021年6月份台灣籠罩在疫情三級警戒之下,這一整個月在疫情影響下,3C家電零售持續爆發、百貨賣場營收跌幅擴大;多數電商再創成長高峰,少數專賣電商受到衝擊;餐飲業中,宴會廳和高價餐廳營收跌幅擴大,外帶型業者逆勢成長;而物流業部分,陸海空營收則全面成長。
2021/07/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611025
從每天通勤工作到天天待在家,這樣的新興型態為食品業者提供創新的機會,也成為新挑戰。而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消費者對於健康、永續食品的需求量提高。零時、電商發展也在疫情中逆勢成長。
2021/07/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609347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2021年6月共計抽驗40件蔬果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結果荷蘭豆和大蒜各1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5%,其違規產品已下架並令相關業者停止供應。台北市衛生局也提醒農友和業者注意農藥使用和殘留問題,違者依法最高可罰到2億元;而民眾在家食用蔬果前也應先浸泡沖洗,以減少及降低農藥殘留。
2021/07/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605311
近年民間和政府無不提倡減塑議題,零售通路也提出各自的減塑行動,從環保包裝到使用再生材質的展架,甚至使用雷射來取代蔬果標籤貼紙,然而減塑這條路上仍有許多困難待解,有賴企業持續研擬方案和持續減塑行動,消費者也需從自身做起,支持並響應通路的減塑行動,才能一起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2021/07/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604828
尼爾森(Nielsen)調查顯示2019年台灣零售通路冰品市場規模約新台幣50億元,而根據《食力》2017年的調查發現,受訪者最常買冰的地點為超商,而冰品也成為超商通路夏季銷售的重要商品。夏日已到,為了搶奪冰品商機,7-Eleven主打引進國外獨特技術冰品;全家則注重自行研發的產品,如酷冰沙和Fami霜淇淋。
2021/07/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603711
Just Kitchen看準宅趨勢,與6間餐飲品牌合作,同時推出14個自有品牌,打造的衛星廚房能跨越地域限制,餐廳不需開設實體店鋪及人力訓練成本,就能推出外送餐點。另一方面,Just Kitchen承擔所有開設廚房、人事訓練、外送服務、以及與當地食品供應鏈溝通的成本,提高餐飲品牌合作意願。Just Kitchen也將陸續在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美國等地設立衛星廚房,將上述的經驗帶到海外,讓國外的消費者也能品嘗台灣美食。
2021/07/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605066
永續智庫CSRone分析2020年31份食品業提出的企業永續報告,發現「氣候變遷風險」首度成為食品業最關注的風險議題之一,有90.32%的企業於永續報告中揭露其執行節能減碳的方案,83.87%的企業提出水資源管理政策。
2021/07/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603280
居家辦公與學生停課成為新常態,消費者長期居家自理生活,出現新型態的消費行為:實施通路分流民生快消品客流量僅小幅回升5%、超市型通路的客流維持在相對高點、食品飲料仍是主要帶動網購客流的品類。
2021/07/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603573
7-ELEVEN期盼以「我的永續、你的日常」的綠色思維與消費者一起從生活實踐日常公益、減塑、減碳等永續行動,領先業界採用「可分解材質」的歐盟等級Cycle+環保包材,期望能透過減量使用、可分解材質應用等作法,一次性塑膠使用量逐年減少10%,更朝向2050年100%無使用的目標邁進。
2021/07/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603892
為了減少染疫風險兼顧購物需求,許多民眾轉而透過網購來消費,然而,堆積如山的訂單儘管對業者來說是商機,但前提也得要有辦法消化並達到客戶要求。供應鏈技術公司FourKites與零售流通業專業媒體Retail Dive就針對全球零售商進行調查,發現包含供應中斷、產品短缺、無法準時交付都是目前普遍遇到的問題,必先解決痛點、流通業才能再升級。
2021/06/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601628
每當有一種新的食品技術誕生的時候,無非是想要更優化產品的製作過程或是品質,但是當這樣的技術發展不受到消費者所理解時,即使產品正式生產,也不會被市場所接受,而為了解決肉類市場供需不平衡與環境議題所誕生的養殖肉,目前就是面臨這樣的困境。
2021/06/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601911
台灣自2021年7月1日起有4項食安新制上路!其中包括「包裝食品」標示「不甜」、「微甜」,均要符合《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的「無糖」、「微糖」之規範;嬰兒奶粉添加植物油「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之限量標準等新制;農藥購買實施實名制登記;「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新增「生鮮與生熟混和即食品」菌量限制,而同時也有新版的「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上路。
2021/06/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601004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1年5月共計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0%。
2021/06/2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600004
據Good Food Institute(GFI,推廣植物性食品的非營利組織)指出,2020年素海鮮食品儘管只佔素肉市場的1%,然而GFI預測素魚的市場將會大幅成長,理由是滋味與口感的變化空間比素牛、素雞更廣,而各個食品公司如雀巢,也都加速開發素海鮮的產品和市場。
2021/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599487
台灣在2021年5月遭遇另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全台餐廳隨即停止內用,也有不少餐廳因此暫停營業,然而,對於提供海鮮食材的養殖業者而言,卻面臨到養殖水產持續成長,但是銷售時間拉長、養殖成本增加的問題,而因為台灣養殖業者登記比例也不高,更難申請紓困補助。
2021/06/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597213
為了解決嚴重的零售業有機廢棄物如食物的浪費問題,美國連鎖超市Dillons與回收公司Quest合作開發能有效減少廢棄物的處理程序,最終目標則是達到零浪費。
2021/06/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97918
統一超商於2021年3月底率先其他零售通路企業,宣布最新減塑承諾,以「一次性塑膠使用量逐年減少10%」為目標,預計2050年100%無塑,並強調將以重複使用、減量優先作為減塑原則。反觀超市龍頭全聯,曾於綠色和平執行減塑評比期間表示,將規劃中長期減塑目標、研擬多項重複使用措施,至今不見蹤影,嚴重落後。
2021/06/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95087
根據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公開財報,沃爾瑪(Walmart)依舊位居全球最大零售業者的寶座;亞馬遜(Amazon)擠下好市多(Costco)成為全球第2大零售商。台灣零售龍頭仍然是「統一超商」,已連續7年進榜;全聯福利中心透過長年對生鮮產品和持續展店的布局,及PX Pay的行動支付規畫,以總營收達40.7億美元首次進榜,排名247名。
2021/06/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597518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執行2021年市售麵製品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北市賣場、傳統市場、麵攤(店)、製麵店(館)、餐廳、百貨公司美食街及早餐店等,共計抽驗80件,品質檢驗結果2件不符合規定。
2021/06/2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98025
凱度研究分析全台15億次消費決策選擇,公布2021年台灣品牌足跡榜,義美蟬聯快消市場品牌選擇第一名,品牌足跡榜前3名皆為乳飲品牌,顯見台灣家庭購買乳飲習慣根深蒂固,選購特定品牌並回購的行為模式相當穩定。
2021/06/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597063
消基會針對疫情爆發以來市場與賣場的防疫管理提出建議,認為可以參考英國的防疫指引,提出增加動線管控、開闢敬老時段、加強宣導不觸摸商品等面向讓業者參考,並呼籲消費者應做好出門採買規劃,減少外出暴露風險;另外可設置家中消毒區域處理落實將購回的商品消毒。
2021/06/1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95025
疫情之下讓不少消費者重新認識到「食材BtoC」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日本食材BtoC市場正處戰國發展時代,從社會生活型態變化到日本領導品牌的觀察,台灣業者若要在這波疫情後投入生鮮食材產業,可得好好思考在短暫滿足消費者需求之後,如何創造差異化價值。
2021/06/1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594370
蝴蝶、蜜蜂這些蔬果、巧克力的授粉者因農藥、環境污染,有40%面臨滅絕危機,如果他們消失了會發生什麼事?美國各大食品零售商又做了哪些事來力挽狂瀾?
2021/06/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594063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於2020年底制定疫苗施打順序,把食品業者放在「高感染風險的必要非醫療工作者」的必要工作者類別,與警察、消防員、教職人員同等順位。雖美國疫苗供應狀況與台灣大不同,但同時也能借鏡道出飲食業者作為維繫國民維生系統的重要性。
2021/06/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592625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造成全球大流行,雖然英國從2021年5月起開始逐漸解封、美國也預計在7月4日前可以達到70%疫苗施打率,世界疫情看似逐漸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卻迎來整體食物可能通貨膨脹的時刻。
2021/06/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592013
餐飲業掀起一股雲端廚房熱潮,在僅開放自取與外送的情況下,不僅能降低成本,也能透過網路訂購拓展客源,甚至連零售龍頭沃爾瑪超市都對此倍感興趣,積極展開合作。
2021/05/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591144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1年4月執行米濕製品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傳統市場、麵攤、餐飲業及雜貨行等地點,抽驗米苔目、米粉、米濕製品,共計抽驗36件產品,檢驗結果家鄉越式美食館2件產品不符規定。
2021/05/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591194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1年4月6日至4月8日共計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0%。
2021/05/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90687
疫情持續影響下,防疫政策限制強化和民眾消費習慣改變,餐飲業首當其衝,餐飲集團龍頭如王品、饗賓紛紛設立線上購物平台,並透過提供會員優惠和外送合作等方式,希望用更多元的商業模式來應對疫情的衝擊。
2021/05/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588404
2012年歐盟全面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截至2021年4月,歐盟18國已有近140萬人加入「End the Cage Age(結束籠飼世代)」連署。根據新加坡國際食品顧問公司分析,疫情使消費者更關注畜禽來源,再加上國際企業提倡動物權益,預估非籠飼雞蛋在2025年也可望成為亞洲市場主流。
2021/05/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586430
2019年CNN報導曾指出,每日進食的加工食品本身就難以避免食用到昆蟲軀體和穢物,而隨著環保意識和健康需求,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投入開發昆蟲食品,從2017年芬蘭推出世界上第一個昆蟲麵包,到後來東京多家餐飲店紛紛推出昆蟲咖啡、昆蟲醬油、蠶糞茶等等昆蟲產品,也有專家提出若人類遲遲不敢食用,或許能將昆蟲製成飼料提供畜牧業使用,以利環境發展。
2021/05/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587185
國內疫情爆發,從雙北升級為三級警戒開始,各大通路就湧現採購人潮,卻徒增接觸風險。難道生鮮一定只能實體採購嗎?其實國內生鮮電商的發展已經漸趨成熟,許多通路都可外送生鮮,農委會、各地漁會、漁業署也架設國內農產、禽畜肉品和漁獲電商平台,都可以讓大家在家防疫、也能安心採購生鮮,讓「自煮管理」更便利!
2021/05/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584478
台隆集團董事長黃教漳從顧客需求開發新品,參考先進國家的經濟軌跡,再根據市場觀察提前部署,從機車製造,再到養樂多、冰品,最後是台隆手創館、松本清等零售服務業,台隆集團觸角包山包海,但實際上經營原理、本質是一致的。
2021/05/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582323
《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抹茶」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整理出網友人氣討論的5大抹茶專賣店,以及受網友歡迎的抹茶甜點,發現品牌聯名帶動抹茶討論聲量,而網友最愛的產品則是抹茶千層蛋糕。
2021/04/2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580404
亞太區的植物奶(Milk Alternatives)零售市場規模冠居全球,而與其他區域相比,亞洲的植物奶品牌多主打「健康」及「美味」,較少以植物奶對環境可持續性的益處作推廣。而中國、日本、泰國及南韓四大亞洲植物奶市場又各有注重的特點,其中台灣植物奶市場取向和日本最接近,對於植物奶的健康與美味都有所要求。
2021/04/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580711
受農藥、環境污染的影響,讓我們得以吃到蔬果的大功臣——授粉者如蜜蜂、蝴蝶正面臨滅絕的危機,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美國各大食品公司紛紛祭出對策來保護授粉者。
2021/04/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580947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1年2~3月共計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4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8%。
2021/04/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79269
凱度消費者指數公布2020全年度台灣民生消費零售通路排行榜,超市型態全聯已擁1.84億次消費者觸及數,「PX GO!全聯線上購」也是消費者觸及率成長最快的通路、成長率高達723%。根據凱度觀察,當實體通路開始跨足經營網路,加速數位轉型,如影隨形的行銷或為消費者帶來便利性,也將扭轉快消市場通路版圖。
2021/04/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578314
2020年度「企業農場動物福利指標」檢視全球150家飲食企業的動物福祉行為,發現其中59家缺少動物福利政策,31家無系統性規劃,其中亞太企業表現甚差,且全球關注議題不均,經常忽略養殖魚類的權益、動物長途運輸受到的迫害問題。
2021/04/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577633
2021年元旦起豬肉產地標示法規上路,地方衛生局積極稽查,都市商家密集、查核不完,不同種類業者也需不同程度追蹤,再加上各縣市稽查進度回報算法、頻率都不同,恐怕還需更統一、透明,讓民眾安心。
2021/04/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577702
《食力》調查發現,2021年元旦至今,豬肉產地標示新法上路已一季,卻有不到一半的消費者在小吃攤、便當店、早餐店以及傳統市場等小型零售攤商與餐飲業者看過標示。在業者與稽查員繁忙標示同時,卻因整體政策缺乏宣導與教育,就連自覺會注意標示的消費者都看不到產地來源標示。
2021/04/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575869
近年,餐飲業掀起一股雲端廚房熱潮,在僅開放自取與外送的情況下,不僅能降低成本,也能透過網路訂購拓展客源,甚至連零售龍頭沃爾瑪超市都對這樣的營運模式倍感興趣,積極展開合作。
2021/04/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576295
第二屆「台灣罐頭產品創新大賽新品發表會」於2021年3月24日結果出爐,獲勝的6組罐頭食品可望成為正式的上市商品。此次競賽聯合6家罐頭廠商,與世新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提供學生發揮創意及學習商品企劃的活動平台。
2021/04/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574833
隨著人們有意識地迴避只關注減重、不關心健康均衡的「受苦」減肥法,整體營養和直覺飲食進入主流趨勢,正念飲食的技巧有助於人們管理對食物的罪惡感和焦慮,幫助他們吃得更愉快,同時紓解控制食量所造成的掙扎。美國零售商Whole Foods 攜手靜心APP Headspace,共同推出「正念飲食」,引導消費者帶著正念買菜、下廚、用餐。
2021/04/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575821
疫情籠罩,日本販賣機業績大跌35%,也讓日本可口可樂出新招,推出飲料訂閱制,只要先在App上訂一個月份的飲料,每天就可以用不到25元台幣的價格,從全國34萬台可口可樂販賣機裡取一瓶飲料。
2021/04/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572221
王品集團將用了近8年的舊款App全面刪除,並砸下兩億推動新款App「王品瘋美食」,除了增加行動支付等功能外,更添增點數回饋等促銷活動,使新款App在不到半年內便成功拉回8成以上過百萬的會員數。
2021/04/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573514
近年隨著各種新興品牌挾帶創意襲來,許多經典品牌不僅備受打擊,甚至有些因此倒閉,反觀以醬油聞名的日本企業龜甲萬至今已有360年歷史,推出近300種產品,即使有眾多競爭者,龜甲萬藉著維持優勢並創造新的可能,仍於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2021/03/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572619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備受關注,隨著食安法規標準越趨嚴格,除針對產品安全進行規範,更擴及到風險的預防;業者也應具備新的思維,食安不光是靠清潔消毒,而是建立管理體系,形塑食安文化。
2021/03/2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69929
日本啤酒市場受到主力消費人口數量衰退、日本飲酒消費習慣變化、低價啤酒崛起等原因,出貨箱數年年衰退,爲了彌補日本國内啤酒的營業額,KIRIN麒麟與ASAHI朝日採取不同策略,KIRIN麒麟投入醫藥事業,旗下的KYOWA KIRIN成長到KIRIN麒麟整體利益的27% ,接近整體30%的利益規模。ASAHI朝日透過了併購,從歐洲的高級啤酒、大洋洲的碳酸飲料,到東南亞的乳品等,開發其他國家的啤酒飲料顧客,增加集團整體的來客數。
2021/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569600
北市衛生局於清明節前至北市潤餅皮專賣店、知名廟宇周邊祭祀食品販售店、市場、超市及素食批發零售業者等地點抽驗35件應節食品,其中4件豆干(絲)檢出過氧化氫為陽性,不合格率為11.4%。
2021/03/19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739569450
在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之下,農業因此面臨人力短缺的情況,因為機器不會感染生物病毒,因此機器人與AI智能的導入,成為一線曙光,能為這樣的窘境提供了解方,且目前已經有成功的案例誕生。
2021/03/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568917
日本市場餐飲店的餐券機有快6萬台,餐券入場券的販賣機則高達4萬3千台,對餐飲業者來說餐券機的優點是在餐期間可減少點餐人力負擔、提升交易品質以及記錄的精確度、大幅降低店鋪衛生風險。缺點則有可能為:金額不小的初期投資費用、人事費用不高效果不明顯、客單價比較難提高。
2021/03/1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593568579
疫情擾動了消費市場,造成許多衝擊與改變,但是台灣的農漁業者仍持續追求進步,以透明資訊、友善環境與動物的農業方法,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與地球資源的永續盡最大的努力。
2021/03/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567331
欣臨是台灣快消品代理的霸主,代理多項如阿華田、亨氏番茄醬、勁量電池等知名外國品牌,其公司的核心人物陳海天、陳德仁父子帶著對自家產品的熱愛,打造台灣代理商的精采故事。
2021/03/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67981
近年來國內掀起了一股蛋捲狂潮,根據Mintel全球新品資料庫顯示,2021年2月新品中烘焙餅乾類有44項,而其中有13項為蛋捲商品,佔了30%。
2021/03/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565462
百貨業雖然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營收,但自2020年7月起連續4個月正成長,百貨恢復成長動能、重新吸引消費者回到百貨,餐飲是一大重點。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逛百貨是為了用餐,而餐點甚至還能帶動零售業績,面對電商與外送雙重壓力夾擊,百貨藉由提升餐飲服務比重,也重新調整美食街環境氛圍,以提升用餐體驗、吸引消費者回流。
2021/03/1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66167
台灣百貨美食街相較過去從裝潢到餐廳組合等都有進步,但面對電商衝擊實體零售、外送平台興起等,打造「美食街品牌」才能持續吸引消費者。以國外代表性的美食街品牌為例,從經營理念、主題規劃、設計風格等角度切入,不僅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甚至向世界輸出飲食文化及生活方式,成為另類的民間外交。
2021/03/1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566286
台灣的零售一向和日本有緊密連結,面對日本百貨市場萎縮的前車之鑑,台灣百貨若要避免步上後塵,可藉由增加可提高到店頻率的餐飲服務、將餐飲與超市結合、擴增空間設計及發展自有品牌等來因應。
2021/03/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564898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DTC(Direct-to-Consumer) 是電商發展的一個趨勢,意即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銷售模式。美國知名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以及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2020年在電子商務上的表現較2019年同期分別成長了97%以及200%。許多品牌也跟上這波趨勢,打造自己的DTC電商平台。
2021/03/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565298
「升級再造(upcycling)」意指利用原本不再使用的食物原料製成新食品。全球永續意識升溫下,食品「升級再造」不僅能減緩食物浪費,也為食物廠商找到處理剩食的新出路,更帶出新商機。
2021/03/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565779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1年1月共計抽驗54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9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6.7%。
2021/03/08 https://www.foodnext.net/tv/tvmovie/tvpublish/paper/5739564955
讓《食力》獨家帶你直擊食物模型工作室,解密不用「炸」的豬排、不用「採集」的鮭魚卵,是怎麼做出來的吧!
2021/03/0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563848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帶來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市場亦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亞太區消費者對食用油的選擇也趨向兩極:收入及開支緊縮,部分消費者的選擇更趨經濟實惠,而煮食機會增加及抗疫需要,則使部分消費者衍生出較強的健康意識、而願意購買高端化的油品。
2021/03/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562236
美國新創公司「Zero Grocery」推出「零塑外送」的服務,使用重複性容器裝食物取代一次性包裝,並有專人回收並清洗食物容器,讓購買的食物不會產生額外垃圾,更透過科技技術串聯上下游廠商一同加入減塑行列。
2021/02/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562117
全球海鮮供應鏈正受疫情嚴重威脅。經濟低迷造就鮮魚需求減少,加上種種防疫措施,正擠壓到攸關2億人口生計的全球海鮮產業。除了延長庫存保存時間,開發冷凍、罐頭商機,業者要對付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更需要跨國合作。
2021/02/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59510
根據Mintel全球新品資料庫與Innova市場諮詢公司的數據資料顯示,2021年1月推出的飲食新品,草莓口味的新品佔比分別為6%與5%,其中又以草莓飲品化為新品開展重點,不管是手搖飲還是啤酒都要參一腳。
2021/02/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616557865
隨著可持續發展成為許多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飲料公司正在考慮如何將這些可能的解決方案結合到它們的飲料包裝之中。FoodBev發布了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飲料包裝5大創新趨勢:鋁罐、紙吸管、環保設計、互動式包裝及透明度。
2021/02/0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56760
日本的食品市場最近掀起了一波美祿風潮,起因就是2020年7月開始在Twitter出現一連串美祿MILO可以補充鐵質相關的的發文,導致美祿MILO在日本食品市場供不應求,日本雀巢在大賣的狀況之下,卻做出販賣中止的決定,原因是為了避免不符消費者的期待導致負面形象、以及避免影響不同通路間的信賴關係。
2021/01/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556253
你知道你的帳戶有多少存款,但是你知道扣掉每一天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在你的「生態存摺」中還剩下多少儲蓄嗎?餐飲業者與量販通路都在嘗試減塑。只不過,產業的改變有什麼進展,仍取決於消費者最終的選擇。唯有每一位消費者真正對環境友善的每一步都斤斤計較,世界才能改變。
2021/01/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54910
家樂福預告2021年將進駐逾500人規模的公司企業推出無人商店,目前已進駐一家金控企業,還在建置測試階段;而深耕社區超市的美廉社2019年起陸續進駐企業辦公室推無人貨架(OFFICE Mart),2021年將正式擴大經營。從家樂福到美廉社,各大量販、超市都紛紛想搶進辦公室商機,除了是增加App會員數,拓展新客群外,甚至是透過如辦公室等封閉型場域,進行新科技體驗、新商品的開發測試。
2021/0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54415
全家便利商店2020年6月開始在台北總公司辦公大樓測試無人簡配店,其中導入了智能咖啡機、自助結帳機、影像辨識偵測貨架、以及人流分析攝影機,未來全家便利商店預期讓各種智慧販賣機以及簡配店,依照不同商圈特性,打造各種效益最大的組合。
2021/0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554439
食品大廠百事近年越來越關注環保與健康,2018年推出零熱量、無人工香料的氣泡水品牌Bubly,也在同年底收購知名氣泡水機品牌Sodastream。2021年初,百事推出氣泡水滴劑,讓消費者在家使用Sodastream氣泡水機就能製造出Bubly氣泡水,鎖定時下注重熱量攝取、關心地球的年輕族群。
2021/01/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554108
「唐吉訶德」因日本少子化、老年化、網路購物等,影響實體商店的營業額之外,開始到海外開發新市場。 台灣唐吉訶德受到進口關稅影響,日本商品的價格設定較高、可能無法滿足台灣消費者期待,但是可以先從「本土食品的SPA化」開始可以拉近消費者距離,抓到當地消費文化的律動,做好跟既有業者的差別化等。再過1到2年,唐吉訶德應該就會有不同風貌呈現在台灣消費者的面前。
2021/01/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739554253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至台北市便利商店、大賣場、傳統市場、迪化街商圈等批發零售地點,共計抽驗醃漬及脫水蔬果、蜜餞食品共40件,檢驗防腐劑、漂白劑、著色劑及甜味劑等項目,同時進行標示查核,檢驗結果5件品質不符規定,不合格率12.5%。
2021/01/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549832
寶雅2019年8月初在屏東潮州開設全新連鎖通路品牌「POYA HOME寶家」門市,定位為五金生活百貨,搶攻全台近600億五金百貨零售商機。品牌成立已滿週年,透過導入數位工具、服務體驗來培養顧客忠誠度。
2021/01/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52122
零售業者結合外送業者可以帶來5大加分效果:大數據收集消費市場資料、控制外送的網頁内容、擴大品牌鮮食版圖、打造多樣服務的超級APP提高消費者使用頻率、強化既有事業競爭力。
2021/01/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551877
2020年以來日本受到新冠肺炎影響,食品飲料界受到嚴重衝擊,而「鬼滅之刃」除了本身電影、漫畫的銷售量極好,對其他商品也產生外溢的效果,與它聯名代言的產品也都創下意想不到的佳績。其中最經典的就是2020年10月推出的DyDo鬼滅之刃罐裝咖啡,上市時就創下單週銷售高於平均15倍的紀錄。
2021/01/1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550241
外送業者結合零售業可以帶來5大加分效果:市場占有率提升、服務往上游發展、改善外送員的尖峰調配、有利行銷推廣、獲得大量資本提升競爭力。
2021/01/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550265
響應獨食文化、小家庭用餐、少量多餐趨勢,正餐縮小包裝成一大飲食新品動向。根據Mintel全球新品資料庫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12月213件的包裝食品飲料新品中,有15項即時餐點,而其中只有一項適合3人以上共享。而零售通路的一人份年菜、湯鍋與杯裝食品等也都即時上桌。
2021/0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549575
新冠疫情肆虐英國,嚴厲對抗變種病毒同時,首相強森宣布,2022年4月起,超市和飲食零售通路不准舉辦不健康食品的促銷活動。據統計,肥胖為新冠肺炎高危險因子,過重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強森親身經歷後,力推全民減重。
2021/0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548220
2015年戲劇一哥陳昭榮專心投入直播平台,2017年開始賣海鮮,後來轉多元化銷售,並分享直播3心法。陳昭榮觀察最近的趨勢是零售業開始做「新聞聯播網」,掌握消費者5~8秒關鍵注意力時間,透過社群推播,串連自家的客戶資料庫,一樣能線上線下促銷。台灣2大美食外送平台之一已經找上陳昭榮談合作,打算開發一套新聞聯播網,上架短影音促銷美食。
2021/01/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548975
台灣對食品業者的追溯追蹤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新增「應使用電子發票」與「應電子申報食品追溯追蹤系統」之業別規定。
2021/01/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357548399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FDA)於2020年12月15日批准「基因改造豬GalSafe Pigs(半乳糖安全豬)」可用於製藥和食品,為史上第一個能吃又能製藥的基改動物,FDA稱其為:「科學創新的巨大里程碑」。 基改爭議從標示到進口管理,尚沒有國際統一標準,現在肉品加入戰局,如何把關,將是當局最新挑戰。
2020/12/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46820
Innova市場洞察發布對2021食品飲料市場創新趨勢的預測,為行業內企業指明未來發展方向,10大趨勢分別為以知取勝、植物基躍進、量身定制、全景食尚、免疫同行、成分當道、情緒就位、碰撞交融、摩登復古、網紅時代。
2020/12/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547151
日本商社與便利商店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資本關係,2020年11月,伊藤忠商社把上市33年的日本全家便利商店股票上場廢止,背後考量的原因可能為避免公開相關訊息義務、為了能快速的執行政策及長期政策的影響。
2020/12/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545632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11月共計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30%,九層塔、茼蒿、青江菜都驗出農藥殘留超標!
2020/12/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544301
以前阜杭豆漿只有老店一家,總是大排長龍,但是第二代徐立耀認為,市場正在巨變、品牌淘汰率也比以前高,老店不應該為了「偶像包袱」畫地自限,也不必抱有排隊迷思,而得從消費者需求去思考,提供新服務。「一家店面,總要有一點起落,不然會覺得沒什麼朝氣。」
2020/12/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852540549
電子鼻的應用範圍在辨別食品詐欺、食品品質等。相較於傳統需要花費大量人力時間的破壞性量測方式,電子鼻因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感測操作可重複性與無破壞等優點,被認為是一種具有開發遠景的檢測設備。
2020/12/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541894
家樂福集團將成為全台第2大超市,公平會提出4大附加負擔核准與頂好和JASONS結合,以維護整體經濟利益和中小型供應商權益。
2020/12/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541549
不二製油是日本首家加入「良心黃豆圓桌會議(RTRS)」的企業,推動「良心黃豆」從製造、運輸、到買家使用,皆符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友善。
2020/12/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538754
FSSC22000是「GFSI(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全球食品安全倡議)」認可標準中在國內發證張數最多的系統,2020年11月公告了5.1版,其最主要差異即依照不同的產業別作不同程度之要求。
2020/12/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539835
無論是米其林主廚江振誠,或是小農鮮乳品牌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他們的成功之道的核心道理都一樣,就是打破框架、創新思考,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
2020/12/0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39261
數位轉型可說是近年產業趨勢,但是並不是導入數位科技工具或建置網站等就算是轉型成功,最重要的其實是組織思維和執行策略也得跟著轉型。
2020/12/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38085
新冠肺炎疫情使消費者從實體通路轉向網路購物平台購買食品,其中即食雞肉商品、調理雞肉商品銷售增長幅度相當明顯。
2020/12/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538166
近年來台灣人對於白肉雞的需求持續高漲,2019年全年國產白肉雞供應量已達2.4億隻,即平均每週供應量為460.3萬隻。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第一季因餐飲市場低迷所以供應量少,但到了第三季發現疫情對需求的影響已明顯減弱,市場對於白肉雞的需求後勢力道強勁。
2020/12/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538978
台灣食品類別產品在電商通路的銷售,雖然佔總銷售額的比重還不到10%,那為什麼大家都這麼重視食品網購市場?答案就是食品網購正在快速成長,過去2年,食品電商銷售額成長率達8成,遠超實體通路。
2020/12/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39011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策劃超過3年的數位轉型策略,終於在2020年看到了成果,整合從後端生產到前端銷售一條龍供應鏈,他們要藉由數位化,打造旗下包括可樂果、萬歲牌等品牌萬年不墜。
2020/11/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537342
和好市多、麥當勞合作超過30年的雞塊大王「碁富」,接受《食力》專訪,首度揭露自有品牌策略,他們要用國際速食龍頭認可的標準,來做冷凍調理食品自有品牌,在價格、品質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
2020/11/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535328
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產業,而對食品產業來說,更透明的食品安全環境,正是未來的趨勢,這不僅是政府、業者的責任,也需要所有消費者一起參與,一起建立更正確的食安素養與認知。
2020/11/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34061
模內貼標(IML)近年在台灣得到廣泛使用,技術成熟成本低,多應用於民生消費產品,並具有防仿冒、耐長時間儲放及可保持衛生安全等多項優點。
2020/11/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532647
由飲食專業媒體《食力》連續2年舉辦的「食創獎」為台灣唯一的飲食產業創新評鑑,本屆的入圍名單在19位專業評審團嚴謹的討論後於2020年11月11日出爐,即將在2020年12月3日舉辦頒獎典禮,當天下午也將邀請國際名廚江振誠、凱度集團亞洲區執行長郭雅芳等重量級嘉賓齊聚「FIA2020飲食創新大論壇」,此創新交流平台為飲食產業的年度盛事,大家一起推動飲食產業持續創新進步。
2020/11/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532354
台灣蔬食商機正蓬勃發展,《CNN》評選台灣為全球十大素食之都,整體素食佔比排名全球第二,便利商店龍頭統一超日前宣佈要搶攻這塊市場之外,台灣的10月食品產品新品數據也顯示,有6分之1的食品都是素食者可食用,顯示蔬食風潮正當道。
2020/11/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30611
簡化生產不代表會淘汰任何旗下品牌,而是會評估各品牌下的不同商品的受歡迎程度而刪去部分口味。此次疫情對於製造商來說,他們沒有心力顧及所有的產品,必須想辦法滿足大量需求,若還要搭上線上購物的熱潮,其訂貨、物流量大,簡化生產的計畫成為必然。
2020/11/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098530423
葡萄酒是全球重要農產加工產業之一,但你有想過釀造葡萄酒過程中的果皮、果肉、葡萄莖都去哪裡了嗎?過往廢棄的這些廢料,透過研究發現其實可以達到更好的利用,變成保健產品,同時也能解決廢料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2020/10/2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528476
目前日本的環境對便利商店產業越來越不利,勞動人口下降、其他業者來搶地盤,以及綜合以上因素,造成加盟意願降低,使日本便利商店市場開始進入衰退期。
2020/10/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525707
亞馬遜開始在美國洛杉磯伍德蘭山地區的實體商店內,測試新款智慧購物車Dash Cart,Dash Cart的外觀與一般商店常見購物車類似,但是推車內裝載大量的感測元件與鏡頭設備,可以大幅減少結帳人力成本,以利商店將人力資源集中在貨品整理等需求。
2020/10/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26719
2021年元旦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屆時任何含豬肉及可供食用部位的食品,都要清楚標示豬原料原產地,但也有民眾擔心標示不實在,為此,家樂福2020年10月22日宣布門市的嚴選豬肉將率先導入「區塊鏈技術」,以其獨立性、可追溯性、透明度,搭配牧場、飼養管理、肉品加工及店面販售的優化,打造一個更完善的溯源依據。
2020/10/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524919
美國加州城市「柏克萊(Berkeley)」市議會於2020年9月下旬通過了一項《健康結帳條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結帳區域擺放含糖超過5克或鈉250毫克「垃圾食物」的城市。
2020/10/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523076
根據非營利組織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2020年9月公布的「2020國際沿海淨攤報告」,糖果、洋芋片等塑膠食品包裝首次超過煙蒂,成為海灘上最常見的垃圾。
2020/10/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518336
希臘優格巨頭Chobani在大力推廣自家招牌優格的同時,也不忘順應趨勢、拓展新品類市場,其中最新推出的益生菌飲料就是一例,Chobani的總裁Peter McGuinness表示,將保持創新的原則,繼續開發更多產品。
2020/10/10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098510429
現代人喜愛吃點心零食來彌補餐與餐之間的空虛感,有些點心零食製造商打著「健康」的招牌推出各式各樣的零食,但其功效不明確,含糖量有些更是高得嚇人,當人們以為買下這些高單價的健康零食,能對身體帶來好處,卻是在攝取正餐之外更可觀的熱量。
2020/10/0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616522464
Green Monday攜手美國植物奶大廠Califia Farms,推出燕麥奶咖啡師配方、杏仁奶咖啡師配方、無糖杏仁奶和無糖杏仁奶香草風味,在多家通路販售,並與咖啡廳合作提供民眾植物奶限定優惠或免費升級,搶先品嘗Califia Farms植物奶的絕佳風味。
2020/10/0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616521969
「GoShare Select 挑剔指南」首個系列 ——「Top 25 Urban Dining」將於2020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開跑,涵蓋5大美食風格:「Exotic Mood 世界餐桌」、「Healthy Living樂活好食」、「Lazy Souls慵懶食刻」、「Local Delicacy風格台味」、「Luxury Vibe奢華夜宴」,總共25家台北人氣餐廳品牌、43家分店,並聯手深耕在地創新支付的永豐銀行,透過SCAN&PAY結帳功能,打造業界首個移動、用餐和付款的整合。
2020/10/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21983
由《食力foodNEXT》發起的「食創獎」是台灣首次針對飲食產業的產業創新評鑑,攜手INNOVA市場諮詢公司從台灣年度上市近3000件包裝飲食新品中,共同遴選出符合食創獎精神的新品共40件,交由消費者選出「最受消費者喜愛大獎」,投票時間為即日起至2020年11月1日,民眾可至「2020FIA食創獎」官網網站(https://2020fia.foodnext.net/index.php) 選出心目中2020台灣最棒的創意飲食新品,還可參加價值超過10萬元的抽獎,投越多中獎機率越大!
2020/10/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17481
麥味登早餐店從傳統早餐店,到近年來轉變成店面新穎舒適的網美早餐店。有些分店改成從早營業到晚,推出預約點餐、外袋專門保溫櫃等,讓麥味登搖身一變,成功跳脫傳統早餐店的框架甚至在這次疫情能不受影響,還仍有12%的小幅成長。麥味登也推出麥味登Pay,搶攻行動支付市場。
2020/09/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521488
為了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至各大銷售通路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0年8月共計抽驗46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7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5.2%。
2020/09/2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19524
因為新冠疫情,持續性社交疏離措施和新冠病毒的存在,意味著消費者必須適應不同於日常的生活,不同行業的期望也在發生改變。
2020/09/2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520640
2019年第74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9月29日被定為「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IDAFLW)」,2020年則是全球首次迎來這個日子,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這一年,更凸顯糧食供應鏈斷層、產量受影響的糧食危機提早到來,並提醒我們應及時因應。
2020/09/2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470518481
萊爾富便利商店推出「萊購物」平台,以「未來零售深化虛實整合」新模式,將商品透過QRCode掃碼方式,讓門市貨架再延伸,接單、提貨整日無休,打破實體與虛擬舊有框架限制,邁向「零界限」銷售,並於有限空間下,無限擴增商品種類及差異化商品,讓消費者在店內透過手機掃描門市吊牌卡上的QRCode,就能選購超過數百項店外商品。為歡慶上線,萊爾富自即日起至2020年10月20日前,享全館免運費服務,消費滿指定金額還可抽電動二輪車及贈送Hi點、購物金等多項好康,好禮優惠獎不完,既滿足消費者多元購物慾,還能買得經濟實惠又划算。
2020/09/2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516831
日本第3大便利商店LAWSON的PB(自有品牌)一口氣把680種PB自有品牌的外包裝做了文青風格的新設計,在日本引起熱烈討論。討論熱度從2020年3月一直升溫,直到9月連LAWSON社長也現身媒體護盤。此次事件討論度之高,反映的就是食品包裝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2020/09/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514324
金寶湯為美國知名罐頭食品公司,隨著餐飲產業的服務越加多元,年輕世代的口味與傳統不同,加上罐頭食品潛藏的健康疑慮,金寶湯公司在轉型有機健康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們將維持有機健康的企業願景及理念,並將業務重心回歸到北美核心市場。
2020/09/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515617
中醫為相當古老的醫學療法,老一輩的人對於中藥十分的信任,但近幾年中藥重金屬驗出超標的食安問題頻傳,讓人越來越擔憂,年輕一代的人對中藥則相當陌生。中醫藥產業面臨許多的問題包括中藥行經營問題、調劑權爭議、國家推動不善、缺乏相關中醫教育等,都導致中醫藥產業定位不清。
2020/09/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16067
凱度消費者指數公布2020年第二季台灣民生消費零售通路排行榜,數據顯示全聯超市擁有最高消費者觸及數,其次為7–ELEVEN、家樂福集團,整體快消市場排名來看,好市多逐年往前,蝦皮更首次進入前10名。因受到疫情影響,全球消費者的消費頻率皆下降,而上半年零售通路觸及數成長率高者皆來自於網路,其中以社群電商(LINE購物、Facebook)成長最快速。
2020/09/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515548
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美國豬肉2021年元旦將開放進口,衛生福利部雖有公布萊克多巴胺限量標準及豬肉原產地標示新規定,但消費者仍深存疑慮。2020年9月17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到迪化商圈推動豬肉標示示範區,實際訪視蒐集業者意見。
2020/09/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515598
農糧署為推廣國產好米及農特產品,舉辦第二屆「台灣炒飯王競賽」,其冠軍炒飯更有機會與知名冷凍調理食品業者或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聯名冠軍炒飯」上市銷售。競賽自即日起至2020年10月30日截止報名,歡迎業界踴躍報名!
2020/09/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512879
全家2018年起以自有品牌FamilyMart collection的國產品項開始執行Clean Label計劃, 榮獲「2019食創獎食品與飲料創新類優勝」的肯定,如今一步步擴及至鮮食外,更串連起上游供應商擴大開發少添加產品,短短一年餘,通過Clean Label標示認證的產品已逾13個品類、230件品項,期待從「食品安全」走向「食品安心」的後食安時代。
2020/09/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514017
「2020食創獎」公開完整評審名單,此次評審團隊陣容堅強,集結了橫跨多重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19位評審團的盛大陣容,歡迎主產品為飲食產品或服務的公司,無論是知名品牌或者是新創企業,一起共襄盛舉!開放報名徵件至2020年10月30日,若有意願角逐獎項,可至「2020食創獎」官方網站(https://2020fia.foodnext.net/)詳閱活動辦法。
2020/09/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512700
為使民眾安心食用月餅和開心烤肉,北市衛生局於2020年8月初針對台北市月餅產品及烤肉用食材進行抽驗,共計抽驗116件產品,檢驗結果1件農藥殘留殺蟲劑賽滅寧不符規定,標示查核結果3件不符規定。
2020/09/1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lunch/paper/5098511524
雀巢(Nestlé)為了迎合台灣人的口味,引進卡布奇諾和焦糖瑪奇朵兩款熱銷風味,夠「韓」的包裝拿著就是時尚icon。即日起獨家在7-ELEVEN限量上市,另有嘗鮮優惠價,用咖啡帶你品味韓式浪漫。
2020/09/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511055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發現,從美國線上與實體零售通路購買的22件酪梨油產品中,有6件混入大豆、葵花籽等其他油脂,15件在有效日期結束前就已經氧化、酸敗。這都是因為酪梨油尚未有明確的標準定義,也因此缺乏監管,研究建議唯有建立酪梨油的「食品身分標準」,才能杜絕此類現象再發生。
2020/09/1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511362
這次疫情的擴散,促使企業面臨很大的挑戰,雖然申請破產的公司透過資本市場的支援,或許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但我認為導致公司破產的原因,電子商務的影響只是其中之一,一般企業規模擴大,很容易讓大家抱著安逸的心態,加上內部組織的僵化,促使整體效率下降。
2020/09/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512100
根據Mintel全球新品資料庫統計,2020年6月~8月全台食品飲料新品中,植物性乳製品佔整體乳製品新品31.8%,且產品多為「全新新品」及「新品種/系列延伸」,顯示植物性乳製品的創新能量持續攀高。
2020/09/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510950
為了解決糧食浪費問題,全球組織「消費品論壇」成立「食品浪費行動聯盟」,並得到雀巢、特易購、沃爾瑪、通用磨坊、家樂氏等14家食品巨頭的支持,共同承諾要在2030年前將自身的糧食浪費量減少一半。
2020/09/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510881
巴菲特吸納日本5大商社的股份,包括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以及丸紅商事,至今已買入了總股數的5%,而日本商社涉略領域極廣,從銀行、地產、通訊、貿易等都含括在內,而巴菲特選擇購入商社股份目的就是為了疫情時代下能夠穩定投資、分散風險。
2020/09/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506858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平凡的2020年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有哪些機遇?從功能性飲料的興起,到亞太風味逐漸流行,Kerry Digest市場研究團隊洞察團隊發佈了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發展的7大趨勢,反應了飲料研發創新值得關注的要點。
2020/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509472
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美國豬肉2021年元旦將開放進口,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於2020年9月5日公布美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分別為肌肉及脂肪(含皮)0.01 ppm、肝臟0.04 ppm、腎臟0.04 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如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等部位則是0.01 ppm。
2020/09/0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975505939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預估,2050年住在城市人口比率可能高達68.4%,等於全世界3分之2的人口皆住在城市中。如何有效運用城市空間創造價值,韓國「Metro Farm」或許是其中一個解方,透過建置在捷運站的農場,減少糧食生產與運輸成本,也是未來農業的新型態之一。
2020/09/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593770071
每逢國內開始討論是否要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的議題,國內豬農便會群起抗議,認為進口的低價豬肉會衝擊到國產豬肉的市場。但是,
2020/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507610
基於植物原料製成的「植物肉」被視為解決氣候變遷、未來糧食危機、動物福利、畜牧業危害等議題的關鍵,在「Beyond Meat」與「Impossible Foods」2家植物肉公司為首的帶動下,其全球市場不斷擴大,亞洲第二大市調公司「MarketsandMarkets」更預測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2020/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507672
《食力》問卷調查統計發現,在台灣,素食者對植物肉的知曉程度高過非素食者,不僅有95%素食者聽過,更有半數以上已初嚐過相關植物肉產品!反觀植物肉原先瞄準的非素食族群,雖然有87%受訪者表示曾聽過,但僅有27.3%吃過。
2020/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507791
根據《食力》問卷調查結果,葷素兩大族群皆有6成以上民眾為「好奇嚐鮮」而一試植物肉,其迴響遠大於植物肉品牌極力推動的環境永續、動物福利等訴求,可見產品主訴求的溝通還沒能成為驅動消費者長期食用的動力。
2020/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507822
根據《食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若要將植物肉作為替代動物肉品或傳統素肉的選擇,素食者最在意的前三大因素,依序為則是價格、營養成分、口感,非素食者則是口感、價格、風味。
2020/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507903
目前植物肉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的居高不下,讓消費者的接受度降低。但現階段全球植物肉市場尚在發展的早期階段,進入台灣市場也才不到兩年,若想擴大消費客群並增加消費頻次,成本及定價也將是重要的因素。
2020/09/0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508072
要使植物肉成為亞太區飲食常態,如何迎合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創造更多樣化、在地化的產品,並善用亞太區多元及多產的農業優勢,以降低植物肉價格,將是植物肉成為亞太地區新世代日常的關鍵!
2020/09/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507084
台灣唯一飲食產業創新評鑑「食創獎」自2019年開辦後,吸引台灣各大飲食相關產業業者報名,2020年第二屆「食創獎」即日起開放報名至10月15日止,本屆共分為「行銷與社群」、「公益與永續」、「包裝與技術」、「設計與美學」、「食品與飲料」、「餐飲與服務」等六大創新領域,主產品為飲食產品或服務的公司皆可參賽,敬請踴躍報名!
2020/08/2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593503577
隨著中秋節腳步靠近,民眾也開始尋覓適合送禮、品嚐的特色月餅,並同步挑選家人團聚過節的烤肉組合。全家即日起至2020年10月6日展開中秋節檔期預購,為滿足消費者喜愛嚐鮮的口味需求,特別規劃口感獨特的爆漿流心系、健康需求的低醣養生系,以及傳統與創意兼具的名家飯店系3大主題月餅,平均售價為399至699元,總計有近百款特色月餅,藉此滿足不同消費者挑剔味蕾。
2020/08/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504903
為了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北市衛生局於2020年8月28日公告7月抽查結果,共計抽驗54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4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7.4%。
2020/08/2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739504153
為推廣南台灣3大縣市在地農漁特產,東元集團旗下餐飲品牌邀請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農漁會24處代表,共同於南港軟體工業園區舉辦「台日農漁產品企業及地方交流會」論壇及展售會,推廣在地農漁特產產品。東元集團旗下餐飲品牌帶頭拋磚引玉,透過與在地農漁會直接採購,讓各通路彼此以透明、合理、穩定、長期的模式發展,用最優惠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品質,不僅幫助農漁民也振興經濟。。
2020/08/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502789
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顯示,2018年底,無酒精飲料全球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00億美元。 亞太地區低酒精飲料市場預計將在2019年~2025年期間增長8.5%以上。
2020/08/2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503539
近年的無印良品開始出現獲利衰退,從最近公佈的年報發現,無印良品營業額雖然屢創新高,但營業利益率卻從2018年的高峰12%,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8.3%。為此無印良品做出大膽改變,希望藉由導入生鮮超市使顧客每天踏入店裡,而在購買生鮮的同時順便再購買寢具、衣料、雜貨等產品。
2020/08/2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975501634
立於2018年的「自由食間」是款智慧型鮮食販賣機,標榜更便利、更聰明的新零售微型無人商店,採非現金支付、自助購餐、自動結帳的方式,讓消費者隨時從容購餐。選品上找來許多知名排隊美食,例如:金葉紅廚、春美冰菓室、不要對我尖叫、洪瑞珍、京盛宇、二吉軒、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等,為上班族省下排隊找吃的功夫,省下更多寶貴的自由時間,目前設置於10座台北市辦公大樓內,讓上班族們更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享受美味食光。
2020/08/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502165
北市衛生局於2020年7月份執行市售中元祭祀食品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超市、大賣場、傳統市場及中元節祭祀食品販售店。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及著色劑、殺菌劑、亞硝酸鹽、多重殘留農藥、衛生標準等項目,其中1件「桂味荔枝」檢出2項殘留農藥及1件「百香果」檢出1項殘留農藥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
2020/08/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502189
北市衛生局2020年8月24日公布米濕製品抽驗結果,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北市衛生局也提醒民眾烹調時將鍋蓋打開使其揮發,以減少防腐劑的殘留量。
2020/08/19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739500953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生產的食物中有3分之1遭到丟棄,每年大約有13億噸的食物浪費,並且每年全球糧食浪費更造成約94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為改善食物浪費的現況,印度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型食品塗層以減少蔬果損失,無需冷藏即可將許多產品的保質期延長到3倍。
2020/08/1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498398
近年來亞太地區市場因應生活型態與家庭組成的改變,時間的可貴性逐漸受到現代人重視,也讓「正餐零食化(Snackification)」趨勢快速崛起。其中,包裝零食、代餐式零食最受到消費者歡迎,目標就是瞄準亞太區消費者追求便利的心理。
2020/08/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498681
日本連鎖超商巨頭7-11母公司7&I控股宣佈以210億美元(約台幣6,170億元)的價格,收購當地第三大超商品牌Speedway。日本的超商市場已經幾近飽和,全國上下分佈著超過5.5萬家便利商店,7-11則擁有其中超過2萬家。因此7&I控股開始將目光放眼海外,具有極大開發潛力的美國,便成為7-11繼續成長的下一站。
2020/08/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490629
2019中國十大創新食品公司出爐,本次評選從「產品創新」、「包裝與技術創新」、「營銷創新」以及「管理創新」、「公司總體業績表現」5個角度對企業的創新成果進行評估。獲獎的領先食品企業在不斷構建系統性創新能力,也發現了他們創新的三大特徵:1、構建系統性創新能力,不斷拓展品類與業務界限。2、突破傳統產品界限,創新業務模式。3、擁抱數位化,擁抱新世代。
2020/08/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488884
2020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於2020年8月2日圓滿落幕,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此次展會仍創下多項指標性紀錄,據主辦單位統計,預估4天加總參觀人次超過15萬人。烘焙展也因應後疫情消費趨勢而作出調整,外送新零售、宅家經濟與零接觸商機成熱門轉型契機。
2020/07/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488541
根據「西雅圖極品咖啡」2020年7月底發出的新品上市公關新聞稿指出,2019年遭指稱部分咖啡豆商品混豆之後,「在第一時間便出面道歉,並從各大通路下架咖啡豆商品」,但事實上,從事發後到2020年3月13日士林地院開庭,西雅圖咖啡始終否認犯行,如今卻在新品上市新聞稿中形塑「調整、沈潛、重新出發」的形象,消費者是否仍願意買單?
2020/07/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488153
2020全球首發的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於2020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南港展覽館二館正式開幕,「振興+宅家經濟」為此次烘焙展最大亮點,包含了首度規劃的「中秋主題活動區」與「後疫情時代」商機。此次共有290個廠商、916個攤位共襄盛舉,歡迎民眾至會場參觀選購。
2020/07/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487139
Youtube不知何時已經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透過多人的觀看點擊使網紅經濟大爆發!現在許多廠商不再找藝人代言,反而轉向Youtuber等自媒體頻道經營者,看準的就是網紅背後所自帶的流量商機,尤其外送平台及健康飲食的理念興起,許多年輕人已鮮少吃泡麵,但藉由網紅合作,讓泡麵重新進入年輕族群眼簾。
2020/07/2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098487527
面對「植物肉」這樣的新興食品,你的看法是什麼?又是否會把它當作取代動物肉的「未來肉品」呢?快來填寫問卷告訴我們,並成為《食力》會員,就有機會獲得Chef Topf薔薇系列20公分不沾湯鍋、德國Nachmann 維諾瓦紅酒杯、食力最新季刊vol.20 等多項好禮!
2020/07/28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098485022
乾杯集團進軍線上零售市場,推出自有電商平台「乾杯超市」,集結乾杯旗下品牌出品,與日本肉品進口公司「日鉄物産株式会社」合作,強勢進軍線上生鮮市場;並誒2020年8月15日前祭出開站三重優惠。
2020/07/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486846
為了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至各大銷售通路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0年6月共計抽驗5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2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4%。
2020/07/2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483296
7-Eleven在2020年第1季的淨利比去年少了快7%,而FamilyMart反而在2020年第1季的淨利比去年多了快24%,媒體不斷討論之後台灣的便利商店市場之品牌占有率會有新的變化呢?但重點還是在店舖數與營業額,店鋪數上的差異,推測還是讓第1名7-Eleven非常好做事的一個關鍵因素。
2020/07/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478449
人造肉巨頭業者Beyond Meat公布的第1季財報中,營收達到9,710萬美元,Beyond Meat的零售額增長233%。Impossible Foods也在2020年6月宣布旗下產品無肉香腸將供應全美餐廳,在疫情期間反而擴大了市場占比。且各人造肉品牌也陸續宣布擴大中國市場的營運。
2020/07/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477613
面對像是新冠肺炎如此不可預期的風暴,要如何給予消費者信心踏入餐廳用餐,業者平時投入的努力及資源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速食產業的超前部署,除了保障員工及顧客的健康,同時,也守護著品牌,穩健前行。
2020/07/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476063
共享物流業者LaLamove自2019年新增四輪貨車服務,搭配原有的二輪機車快遞,做到彈性運用, 加上替消費者的代買服務,滿足了外送平台無法提供的微需求,訂單成長幅度高,特別是在餐飲業。
2020/07/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475306
2020年6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糧食展望》報告,針對2020~2021年間全球貿易量最大的糧食作物,包含穀物、油料作物、肉、奶製品、魚、糖的生產與市場供需趨勢進行初步預測。整體而言,FAO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僅糧食生產量相對穩定樂觀、整體庫存高、國際食品價格低廉、各國貿易基礎也相對穩健
2020/07/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474863
2020年6月16日下午4點(英國夏令時),一年一度的世界乳品創新獎正式公布,從口味到原料,從包裝到工藝,彙集了乳品業各領域的創新產品。
2020/07/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475318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2020年5月共計抽驗47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6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2.8%,其中「黃秋葵」檢出於國內未核准登記作為農藥使用之「Nitenpyram」藥劑。
2020/07/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473768
凱度消費者指數2020年6月發布的《2020亞洲品牌足跡》揭露,在台灣、中國、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8個亞洲國家最受歡迎的品牌未必會是知名的國際品牌,反而仍然是「原生品牌」引領。從各國前3名品牌中可得知,最受消費歡迎的品牌幾乎都是食品品牌,尤其以乳製品、速食麵品牌為最大眾。
2020/06/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472532
因應全球化浪潮與消費型態改變,餐飲業也產生許多變革如新興科技驅動外送商機、美食評鑑機制影響餐飲質變等,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使得業者積極思考從根本轉型創新的途徑,用大數據解析餐飲消費概況、拉抬餐飲服務水準,以及運用政府資源協助紓困等。
2020/06/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471825
市調公司歐睿國際認為,新冠肺炎改變了全球經濟與消費市場的格局,並且出現了6種變化趨勢,分別是「永續發展目標的調整」、「創造新體驗」、「消費場域與時間改變」、「健康重新定義」、「創新新思維」與「新常態誕生」。
2020/06/2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471182
鮮為人知的「不二製油」是日本巧克力產業鏈中最大供應商與全世界巧克力的第三大供應商,其中他們最厲害的技術就是製作根據需求控制巧克力融化溫度的免調溫巧克力(Compound Chocolate);同時,植物肉也是不二製油在觀察社會問題後,結合未來公司走向所發行的產品。
2020/06/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471332
飛機上的餐飲,也是航空公司獲利的重要來源之一。對於創下連續31年獲利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更是如此。每項食材都需要經過X光機檢測,並且附上詳細的產銷履歷,如此高標準的規格,只為了讓顧客能夠「食的安心,飛的安心。」
2020/06/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472025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肆虐下,成立於1935年的全球最大保健食品公司「健安喜(GNC)」也難逃一劫,因來客數大幅下降,營運壓力導致融資不及,於2020年6月23日發布公告指出已聲請破產保護,並計畫出售公司及關閉部分門市。
2020/06/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470132
由「利原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全台首支互動式健康管理app「HealthBuy」於2020年6月上市。該app結合了營養師團隊與AI演算法,可依照不同用戶的身體數值狀況提供個人化建議,讓每個人都有「智慧AI營養師」隨行,從最根本的「食品購買」開始把關。
2020/06/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466709
還沒發生的問題是「風險」,發生了就是「危機」。食物的選擇攸關身體健康的未來,手機APP加上食品大數據分析,HealthBuy協助民眾意識到飲食風險,進而遠離健康危機。
2020/06/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466842
Innova Market Insights與Packaging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全球包裝趨勢,「環境持續性表達」、「塑膠全面循環」、「新奇電商包裝」、「包裝的網路互聯」和「植物基包裝」成為2020年度5大趨勢,顯示產品包裝是否影響地球環境已成為全球大多數消費者購物時考慮的關鍵因素。
2020/06/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468054
玻璃瓶裝「國農牛乳」是許多人熟悉的老味道,「天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5年起就取得了「金玉時股份有限公司」授與的「國農」商標,專門生產國農牛乳並銷售。然而,2019年金玉時家族內部爆發股東糾紛,導致商標被雙重授權給「萬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出現另一版本的「國農牛乳」,讓消費者相當混淆。
2020/06/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5975466535
日前北京再次爆發上百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中國開始流傳「新冠肺炎病毒是隨著進口鮭魚自歐洲傳入」的消息。但自疫情爆發之後,各國專家都曾說過新冠肺炎並不會透過食物傳染,挪威海產推廣協會也發出強烈聲明指出,勿將鮭魚或其他相關食品與疫情做不必要的聯結與臆測。
2020/06/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461854
自動販賣機是許多食品業者開發零售商機的目標之一,但要經營得好也是門學問。除了準確定位目標消費者群體、選擇適合的地點與商品種類,打好營運的基本外,也要思考如何降低機台的能源成本、完善售後服務,甚至創新消費者的購買體驗,讓自動販賣機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2020/06/04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462547
家樂福於2020年6月2日宣布將併購頂好及Jason’s兩大超市,據凱度消費者指數預估,此舉將為零售通路帶來重大變化,不僅家樂福業績大幅成長、擴增40萬消費家庭,超市通路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2020/06/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460747
面對食物浪費的議題,7-ELEVEN在2020年6月3日起將「i珍食專案」擴大導入到7-ELEVEN全台5700間門市,且表示將從「生產端原物料控管」、「完善的冷鏈物流」、「門市預測系統精準訂貨」及「i珍食專案」等面向著手,目標在2030年之前達成剩食減半的目標。
2020/06/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460028
即使以全球範圍來看,台灣便利商店的服務也是數一數二多元的,根據《食力》問卷調查結果,有45%的受訪者每週會有5~7天會去便利商店,更有高達98.7%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的家附近就有便利商店。但便利極大化的結果,也造成另一個現象,讓28%的民眾養成每天去便利商店的習慣,形成另類「便利商店上癮症候群」。
2020/06/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460204
根據《食力》調查,有74.4%受訪者最常去超商做的事就是「買鮮食」,回顧便利商店的鮮食發展史,從最初的自助式熱食,如茶葉蛋、包子、關東煮,再到三明治、飯糰、平價便當。走到一定的規模後,開始推出各種不同口味的飯類商品,例如咖哩飯、燴飯,意味著打開消費者的接受度後,從「平價」走向「質感」,不只一日三餐,下午茶和宵夜也能在便利商店解決。
2020/06/0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460404
近年台灣超商透過科技、物流與實體店面的高效率整合,除了深化超商的便利性,更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根據歐睿國際的調查,至2020年,由於市場逐漸飽和,成長率預期趨緩,各大超商皆會放緩開店速度,而將資源放在升級顧客的消費體驗。
2020/06/0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460654
爲了要維持經營效率,未來便利商店產業應該會推動對客單價有貢獻,並且是能滿足消費者更多元需求的服務。從「商品、服務、數位、地點」四個提供便利性的面向,以日本超商的作為,可以作為台灣便利商店未來可能升級之服務預測。
2020/05/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459390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轄內進行得2020年4月份「生鮮蔬果農藥殘留抽驗」結果出爐,共計抽驗48項,其中有5件蔬果產品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0.4%。
2020/05/2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458471
日本流通業近來因人手不足、競爭激烈,使便利商店業者重新擬定對加盟店的策略,並給予補助金支援;同時,多元支付與無人商店順勢成長。日本各界產業面臨著市場的激烈變化,唯有合作才能共榮。
2020/05/2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098456021
星巴克推出由「星蕨餅」及「星冰粽」搭配而成的2020端午禮盒,2020年6月18日前預購可享9折價並送咖啡分享券,星禮程會員更有專屬優惠。
2020/05/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454140
正當疫情造成產業低迷,鮮乳坊借力使力改變消費者習慣,以奶製食品、捐防疫包回饋客戶,更提前上市「A2鮮乳」,並全面採取長期訂閱制以拉開市場區隔,抓住更多長期需求,讓酪農收入更穩定。
2020/05/1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inner/paper/5852454740
Green Monday集團旗下的食物科研公司OmniFoods研發出新款植物肉,不含膽固醇與防腐劑硝酸鹽,且低脂肪、低熱量。香港已有3家餐廳結合新產品推出高檔蔬食料理,而新產品的零售包裝預計於2020年下半年內在台灣上市。
2020/05/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453619
Panasonic是間產品從上游銷售到下游的「垂直製造商」,最開始因為自家產品需求,而開發了不同型態的產品及業務。近年來,Panasonic也從單一產品的銷售變成顧問式組合產品銷售,還為了2017年發表的咖啡豆烘焙機「the Roast」,而賣起了專用咖啡豆,透過Panasonic的網站訂購,每個月用戶可以收到2包Panasonic嚴選的咖啡豆跟烘焙APP的配方。
2020/05/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434227
飲食產業是支撐防疫維生系統最基礎的產業,《食力》透過號召「食安國家隊」的成立,希望飲食產業業者能遵從防疫的三大行動方針,一起為民眾持續提供安心安全的食品。
2020/04/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442917
隨著消費者對飲食健康的意識提升,全球乳製品市場逐漸多元化,如植物奶、益生菌發酵乳等產品成為了取代傳統乳製品的新選擇。而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帶動起司零食與甜品的銷售成長。在未來,科技的導入也可能帶來下一波乳製品革命。
2020/04/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441298
「食」是我們生活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佳世達集團旗下的益欣資訊運用了AI科技「自助點餐機」讓餐飲業節省人力,使顧客能清楚了解菜單,達到省時省力還能提高客單價的目標。
2020/04/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442062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各大產業陸續受到嚴重衝擊,經濟部統計處2020年4月23日公布2020年3月批發、零售業及餐飲業動態調查結果,餐飲業的3月營業額僅519億元、年減已達21%,是20年來最大減幅,與1月營業額828億元相較,更落差了309億元。
2020/04/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439603
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自動販賣機市場,從生鮮到熟食通通都有,還有逗趣的小巧思,讓你拿到不喜歡的飲料也會想再玩一次!根據日本自動販賣機系統工業協會2018年末的統計,日本自動販賣機的數量為293萬7800台,約每43人就有1台自動販賣機,年銷售總額甚至超過600億美元!
2020/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436596
新冠肺炎疫情風暴依然持續當中,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表示餐飲業需超前部屬,保護顧客同時考驗品牌應變能力。疫情期間,鬍鬚張針對中央廚房、開會模式進行調整。另外,除了推出聯名活動之外,看準「自煮」商機與豆府集團、莫凡彼等8個品牌共同推出7日冷凍料理包。
2020/04/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436584
根據日本的帝國Data Bank在2019年4月的調查,日本餐飲業非正職人力人手不足的情況達 78.6%、飲料食品零售業者則約 63.9%。日本在面對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運用科技發展出自助結帳、自助點餐等以減少人事成本,並且能持續經營。
2020/04/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435439
近日中國大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爆出高達2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94億)偽造業績,股價隨之崩盤,與此同時,讓人不由得想起另一個差不多時期突然爆紅的手搖飲品牌「喜茶」。但是相較之下可以發現,「喜茶」以「產品」為起點,「品牌」是核心,「運營」是基礎,雖然跟瑞幸一樣爆紅,但走的其實是不一樣的路。
2020/04/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429420
日本便利商店近年開始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在日本業界造成震撼話題的就是烘焙、炸雞、咖啡這3個品項,面對便利商店的強勢攻擊,餐飲業者更需認真思考如何跟便利商店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2020/04/0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434241
Fine Dining指的是「精緻餐飲」,講究食材、烹飪、擺盤呈現及顧客的現場體驗等細節,但是在目前疫情持續蔓延的階段,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此類餐廳勢必面臨營業困境,須要重新思考如何因應甚至轉型。
2020/04/0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616433465
「棕櫚油」自過去就被普遍使用於許多食品、生活用品中,然而其原料作物「棕櫚樹」種植破壞環境的問題卻也被詬病許久。美國新創公司「C16 Biosciences」為此投入以微生物發酵合成油脂以取代棕櫚油。在2020年3月初,更成功獲得比爾蓋茲旗下基金投資!
2020/04/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4324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擴散,民眾對於新型病毒充滿著擔憂和恐懼,與此同時也影響了整個飲食產業、進一步扼殺了全球許多經濟活動。台灣2月餐飲業營業額年減高達17%,食品、飲料及菸草製品零售業則是年減5.2%!《食力》透過號召「食安國家隊」的成立,共同向政府與民眾傳達飲食產業防疫的三大行動方針!
2020/03/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431758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0年2月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381項殘留農藥含量,共計抽驗54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8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4.8%。
2020/03/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429644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各大產業,其中食產業更是面臨嚴峻考驗。因此,在目前買氣低迷的食產業中,《食力》身為華文世界第一家飲食專業媒體,邀請食產業業者共襄盛舉,一同宣誓防疫決心,為食產業加油打氣!
2020/03/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425587
根據觀察銷售品項發現,長年銷售的品項不再受到歡迎,銷量的成長來自於新穎、包裝更有質感的產品。美國7-ELEVEN資深品項經理安德魯‧李(Andrew Lee)接受專訪,提到期待以比利時巧克力出發,高檔巧克力與平價商品間的結合,刺激顧客購買意願。
2020/03/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425844
為了減少食物浪費,比利時與法國科學家團隊共同開啟「Terafood」計畫,要開發出一種可以置於食品包裝內的感測器,藉由檢測食物分解時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去判斷食物是否還能食用,以避免受限於有效期限標示而造成的浪費。
2020/03/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423856
純素肉最近成為近年來熱潮,而來自南韓的食品製造公司Zikooin,研發推出純素肉Unlimeat,有別於市面上的純素肉,Unlimeat以適合拌炒及燒烤的純素「肉片」,企圖打入美國市場。
2020/03/1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424820
澳洲自1月底開始關注與警戒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部分民眾陷入恐慌,追著長期保存食品與衛生紙跑,出口外銷與在地餐飲業也受到衝擊。此外,疫情促使宅配盛行,但零售、物流防疫仍難以相互配套。
2020/03/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421456
美國最大連鎖超市「克羅格」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試點推出新服務,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當地醫生處取得飲食建議,並到克羅格門市,請駐店營養師根據醫師建議,量身定製食品購物清單,以協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2020/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420244
2020年2月5日德國iF設計獎公佈2020年度獲獎名單,在食品飲料獲獎作品中,2019年共有81件,2020年成長至91件,獲獎作品將於2020年5月2日至10日間於柏林Moskau咖啡廳(Café Moskau)展示。本文解析食品飲料包裝得獎作品第1~45件。
2020/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420820
2020年2月5日德國iF設計獎公佈2020年度獲獎名單,在食品飲料獲獎作品中,2019年共有81件,2020年成長至91件,獲獎作品將於2020年5月2日至10日間於柏林Moskau咖啡廳(Café Moskau)展示。本文解析食品飲料包裝得獎作品第46~91件。
2020/03/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419611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以下簡稱北市衛生局)執行監測計畫,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381項殘留農藥含量,2020年1月共計抽驗5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7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3.7%。
2020/03/06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234419904
在潮網科技電商代運營團隊統籌下,結合亞洲第一個設計師IP平台「未來市」、台灣最具影響力群眾募資平台之一「flyingV」力量而生的「Takumi Next 2020」匠藝展,於2020年3月6日至22日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未來市」展出,帶來具日本文化深厚底蘊的匠人手工藝品,並藉此測試在台灣市場的發展潛力。
2020/03/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417354
美國麥當勞為了慶祝「四盎司牛肉漢堡」上市近50年,近期推出一款6個一組分別是「牛肉、醃黃瓜、蕃茄醬、起司、洋蔥、麵包」口味的香氛精油蠟燭,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上架後立刻銷售一空。
2020/03/0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416623
近年來,日本啤酒在國內的銷售額呈現不可逆的衰退之勢,啤酒業者們因應這樣的局勢,紛紛開起餐廳販售自家啤酒,更專業的技術以及更優質的啤酒品質也因此打響了品牌知名度。日本啤酒業者同時橫跨製造業與服務業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跨領域的產業趨勢如今勢不可擋,正是這波轉型潮帶給我們的啟示。
2020/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416661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指出,全世界每年生產的食物有3分之1、約13億噸被浪費掉,而食物的過度浪費,往往增加了環境的負擔。日本透過《食品回收法》,讓業者們在致力於發展和促進食品工業的同時,也得考慮廢棄物造成的環境問題,如此從源頭開始減少食品廢棄物的產生,才能夠減少環境的負荷。
2020/02/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416647
潮網科技提供商品上架出貨、電商網站平台經營、促銷活動規劃等一站式代管服務,預計於2020年擴大招商,除了成立電商代運營團隊,潮網也合作家樂福線上商城、整合集團資源,盼為顧客提供更多樣體驗,並協助台灣品牌邁向智慧新零售時代。
2020/0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412409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中國持續擴大,許多民眾不敢出門,讓網購鮮食店商商機因此興起,除此之外,許多大企業也以貸款等途徑挹注資金於生產防疫物資,2020年這場疫病導致許多中小企業一蹶不振,卻也有許多企業因此嶄露頭角。
2020/02/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410378
數據科技戰時代正式來臨,鑑於產業對於新品研發與消費者市場調查的需求,食品業更是早早加入了大數據分析使用者的行列,對於這場數據科技之戰,食品業者們也各有見解。
2020/02/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410928
2019年12月19日雀巢宣布將其肉製品業務Herta的60%股份出售給西班牙食品公司Casa Tarradellas,近3年來雀巢持續在將自身業務做買賣的調整,除了抑止淨利潤下滑的趨勢,取捨的背後更帶來利潤的提升。
2020/02/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410485
隨著近年來,全球消費者們對於健康、環保、永續議題的關注,全球食品業者們也紛紛加入了這場「動物食品替身」之戰,致力於製造出更友善環境、友善動物同時能增進身體健康的純素食品,2019年12月11日,Perfect Day獲得了1.4億美元第3輪融資,總資金已達2億美元,成為當今資金最雄厚的乳製品替代公司之一。
2020/02/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411459
近期韓國電影《寄生上流》獲得國際多項大獎,甚至打破歷史紀錄勇奪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而片中父親角色所提到的「古早味蛋糕」,其背後原因不僅與台灣相關,更在韓國紅極一時!
2020/02/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409288
食品產業因為基於衛生安全要求,本來就需要佩戴口罩,由於目前國內並無新冠肺炎社區傳染之虞,食品餐飲相關從業人員可佩戴「一般口罩」以進行自主管理即可,不需使用醫療用口罩。但在整體口罩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食品業也逐漸面臨口罩不足的窘境,經濟部表示,已儘速在研擬方案因應每日50萬片的產業需求。
2020/01/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357407395
美國最大乳品企業Dean Foods於2019年11月1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將原因歸因於植物奶的興起,雖然植物奶造成風潮,但企業龍頭倒下的原因不僅如此,上下游的產業變動以及自身產品發展不利都是企業走向臨頭的變因。
2020/0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406640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除了無可避免的應酬場合外,「酒精」就是現在年輕人、社會人士放鬆壓力、調劑身心的最佳夥伴!因應現代人對於酒精的需要和依賴,「含酒精飲料」成為飲品市場中的一股全新趨勢,正在逐漸攻陷各大飲品大品牌業者與消費者們的心!
2020/01/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404402
2014年受到黑心油風暴衝擊而熄燈的超市品牌,二代自創品牌將產品打入大通路統一超商,光是上架一周就衝上熱銷排行榜前三名,打著本土黃豆的招牌重挽老品牌榮光,這是以豆奶紅茶聞名的品牌「榮町」的故事。
2020/01/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lunch/paper/5593404171
八方雲集推出以OMNIPORK新豬肉製成的「新蔬食鍋貼、水餃」,即日起正式在八方雲集全台灣近千家門市販售,響應綠色飲食、友善地球趨勢,以銅版價格造福蔬食主義者!
2020/01/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404145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便利商店、傳統市場、大賣場、迪化街商圈等批發零售場所之醃漬(含蜜餞)、脫水蔬果食品共51件,其中驗出1件標示不實產品、3件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之產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產品中更有1項同為標示不實之產品,食用後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過敏反應。
2020/01/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401240
中國的食品產業垂直媒體「Foodaily每日食品」研究2019年全球食品飲料產業動態,發布了2020年食品飲料行業10大熱點,解析2020年該產業的市場趨勢,其中包含一些新興經濟,如懶人經濟、他經濟、療癒經濟等,試著分析、探索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2020/01/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400690
對於利用徵收糖稅的方法以限制消費者攝取糖量,支持者認為能有效降低民眾購買含糖飲料,並迫使食品業重新制定配方以避免被多徵收稅務,並且為政府增加稅收。反對者則認為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有效,且消費者可能轉向購買其他垃圾食品,對於經濟也會造成影響。
2019/12/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399766
Innova Market Insights 發現2019年有「探索」之趨勢後,經過這一整年的市場調查研究後,創新、可再生、營養、品牌形象等都成為一大熱潮,一起來看看2020年食品飲料業將掀起的10大趨勢。
2019/12/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398742
利用行銷策略刻意標榜是來自於義大利,紅遍全球,甚至成為非洲居民最愛的「吉諾番茄糊」,原料其實是從「世界各地」而來!一直以來,它們靠著極佳的行銷手段以及規避責任的文字遊戲,成功地在國際番茄加工製品產業中打下一片天,成為在國際知名的罐頭品牌。
2019/12/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398766
你有想過你掏錢買下的東西背後所隱藏的意涵嗎?對於一個「正常」的企業來說,「盈利」是主要的目的,但是一旦有越多消費者開始考慮「社會倫理」、背後所犧牲掉的資源,意識到「正常」品牌並不符合他們心中所支持的價值,也許就能夠有越多的企業轉而變得「不正常」,因此改變了這個社會!
2019/12/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400002
2019年12月19日起,菲律賓呂宋島的拉古納(Laguna)與奎松(Quezon)省陸續發生多起飲用傳統椰子酒「蘭班諾(Lambanóg)」後引發的中毒事件,截止12月24日共造成至少14人死亡、494人送醫治療。這起大規模中毒事件,歸根究底是民眾購買到沒有通過政府認證、含有大量「甲醇」的椰子酒。
2019/12/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398085
全球總產量60%的可可,都來自於非洲迦納與象牙海岸2個地方,當地種植可可豆的農業家庭有250萬個,估計約有210萬名兒童持續在極端惡劣的勞動條件下被剝削、從事奴隸般的工作!而來自荷蘭的Tony’s Chocolonely(中譯為「東尼的寂寞巧克力」)則要藉由「100%無奴隸巧克力」,改變這個血汗產業。
2019/12/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396966
理應要服務旅客達到盡善盡美的五星級飯店,卻有多家食材出包!根據食藥署「108年旅館內餐飲業HACCP稽查專案」結果顯示,有多家知名飯店因為獲逾期產品到HACCP以及GHP複查不合格、食材不合格皆各別違規!
2019/12/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739393754
專注於物聯網系統開發的寬緯科技,開發智慧養殖監測系統「水聚寶(Aquadlink)」,將「人工智慧」與「魚塭」這兩個看似毫無交集的名詞,透過物聯網運用結合在一起,於2018年取得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的肯定,目前已在全台導入多達300池,為消費者、生產者與我們共同擁有的環境,創造三贏。
2019/12/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392954
全聯福利中心於2019年10月28日推出新的App服務「PXGo! 全聯線上購」,主打分批取貨、箱購宅配、預購商品3大功能。有別於2019年5月推出的PXPay,將提供消費者一個全新購物電商平台。
2019/12/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392009
全家便利商店透過「友善食光」運用時控條碼與時間定價,配合科技與大數據的整合,拉近生產與供應之間的距離。從供應鏈各個環節下手,為食品浪費議題找到解決良方,獲得「2019食創獎公益與環保創新類特優」。
2019/12/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391504
農業和食品業看似不同產業,實為密不可分的產業鏈,為追求更高的產業價值,「食品鏈」即為將食、農串聯的代表名詞,而從荷蘭的新產銷模式也能看出食、農逐漸融合的現象。
2019/12/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389876
為提升食安管理機制,新北市衛生局聯手經發局市場處循序推出配套措施,至今已有效改善當地公有市場衛生安全問題。
2019/11/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386288
台灣首次針對飲食產業發起的產業創新評鑑「2019FIA食創獎」,即將於2019年12月5日舉辦頒獎典禮,本屆共有123個品牌廠商、172件報名作品熱烈參與,最終入圍名單經由13位跨食品研發、企業社會責任、餐飲管理、行銷廣告、與設計美學等行業專家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審慎評估後,於11月21日發佈最終入圍名單,名單包括跨國品牌到台灣在地中小型業者,可見台灣飲食創新能量正蓄勢待發!
2019/11/2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breakfast/paper/535738639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推廣台灣雜糧,將早餐習慣喝的豆奶以台灣產銷履歷黃豆製成並加入紅茶調味,推出「榮町豆奶紅茶」,將於2019年11月20日在統一超商全台通路開賣。
2019/11/13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lunch/paper/5470383983
為了滿足愛好健康的台灣外食族們,OKmart繼2019年推出OKCOOK自煮安心系列便利鮮食,更在2019年推出導入Clean Label認證的OK choice鮮食產品,每一項商品皆經過90天研發、實驗、質測階段,再送到消費者手中!
2019/11/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384452
看準台灣人受食安風暴、人口熟齡化的影響,更加看重標榜健康、無添加的飲食訴求,2018年,全家首先導入Clean Label潔淨標示認證的大型連鎖業,並用一年來的成績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而2019年年末,全家將再乘勝追擊,聯名日本屯京拉麵推出第一支通過Clean Label標章認證的少添加拉麵!
2019/11/0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381321
天氣轉涼,想泡杯熱飲因普遍認為沖泡飲品較健康及養身,但不了解手中的熱飲,卻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掌握「安全」、「健康」原則來選購適合自己的飲品,也能暖身又安心!
2019/10/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379748
全家便利商店繼2018年設立科技概念1號店,有效減少超商店員日常工作量,使店員能撥出更多心力服務顧客、應付緊急狀況後,2019年再度砸下1000萬重金,開設全家「科技概念2號店」!
2019/10/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374324
台灣兩大超商7-Eleven和全家便利商店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不僅在「咖啡」品項上拚寄杯、比精緻,店面選址也屢有新消息,針對這兩家超商的激烈競爭,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認為,7-Eleven門市數量最多,相對的包袱也比較大,排行第二的全家手法在近年顯得更為靈活!
2019/10/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375255
早於星巴克來台前就於1997年創立的「西雅圖極品咖啡」咖啡館,原本是被譽為可與國際品牌對打的本土品牌,並在2002年跨足包裝咖啡市場,多年來市佔率居高不下。但《食力》於2019年8~10月抽驗市售包裝咖啡豆,卻發現西雅圖有3款標示為「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產品疑似不是100%阿拉比卡豆,欺騙消費者!試問西雅圖,自砸多年老招牌,值得嗎?
2019/10/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375267
2019年8~9月,《食力》編輯團隊追查國內咖啡豆市場供應鏈、共抽驗國內12個品牌共22件樣品,想了解台灣國內是否有發生跟歐洲一樣標示「100%阿拉比卡豆」卻摻混羅布斯塔豆或其他豆種的案例,沒想到真的驗出了唯一可能摻混的業者:成立22年的台灣老品牌「西雅圖極品咖啡」。
2019/10/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371724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2019年8月共計抽驗88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9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21.6%。驗出的19件中,以北農的9件佔最多,依據「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針對違規供應商停止供應10天,第2次廢止供應人資格,並加強進場交易蔬果及不合格產品供應業者查驗。
2019/09/2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234368008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歷經5年研發,推出香草莢加工新技術:研發香草莢發酵機,因此縮短加工製程。改良後可提升香草莢中的香草醛含量達2.5%以上,高於進口香草莢,使國產香草莢品質提升、期望促進外銷!
2019/09/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367872
「2019FIA食創獎」公開了完整評審團名單!超強的評審陣容,期待能齊力發掘台灣不斷挑戰自我、具備創新精神的飲食產業業者,徵件至2019年10月18日,歡迎飲食相關業者踴躍報名!
2019/09/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366472
2019年雪碧在中國市場可謂大動作頻頻:時隔5年更換LOGO、創立58年以來第一次更換瓶子、研發首款椰子水汽水......著實在汽水界刷了一波存在感。
2019/09/1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098365822
有害生物對於食品安全的危害相當巨大!老鼠及其排泄物會直接或間接傳播可怕的疾病,包括漢他病毒出血熱、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及地方性斑疹傷寒等,被感染者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嚴重肌肉痛、頭痛、嘔吐、腹部不適等現象,嚴重者會呼吸衰竭與休克,重症之死亡率還高達30~50%!因此,被汙染的麵粉都不能食用,只能丟棄。
2019/09/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365608
2019年以來,送餐平台在台灣大爆發。Uber Eats、foodpanda業務量都預期達到驚人的3倍成長。無座位、無招牌、全靠外送的「幽靈廚房」、「虛擬餐廳」順勢而起。這個在歐美正火紅的最新商業模式,將為台灣餐飲市場帶來怎樣的變革?
2019/09/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365177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於2019年8月23日舉辦以「科技x創新x食品安全」為題的食品安全論壇,探討如何善用創新科技,鞏固食品可追溯性以達致食品安全,吸引約300位業界人士參與。食物安全中心代表亦於會論壇中重申將於2019年底推出「食物貿易商入門網站」(Food Trader Portal),加強進口監管之餘亦便利業界貿易。
2019/09/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363834
只要動動手指,當日快訂快取,「天和鮮物」讓你一站購足,新鮮到貨、新鮮上菜,盡情享受新鮮生活!
2019/09/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364727
近年來品牌體驗的趨勢興起,零售商為增加顧客人流紛紛於商店內開餐廳,如加拿大運動服裝品牌Lululemon其芝加哥旗艦店和美國家居品牌Crate & Barrel設立之「The Table at Crate」,試圖將餐飲帶動實體零售。
2019/09/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363622
亞尼克在2018年7月正式布點台北捷運,建置54台「自動蛋糕提領機」(YTM),消費者不只可以領取線上訂購的生乳捲,也可以現場購買。這個籌備近一年的計畫,光是軟硬體建設就耗資近 6000萬,還未計入捷運站租金、巡檢人事支出等費用。
2019/09/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363660
日本企業Integriculture正在開發一種不需要任何動物參與、基於細胞培養的人造肥肝,有望成為充滿爭議的肥肝之替代品。
2019/09/0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593361777
以平均壽命80歲計算,如果把早餐、中餐、晚餐與三次點心都算進去,每個人的一生大約用餐 175,000 次,而每一餐都是社會與文化的縮影。食物可以表達我們的價值觀、生活目標以及當前的流行趨勢。每個人喜愛的食物不盡相同,而我們的偏好也塑造了我們的個人特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觀察餐盤中的食物,即可看出用餐者的個人主張,以及所熱愛的事物。
2019/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363377
True Food Innovations2019年於旗下料理包品牌True Chef和Chef’d推出專為零售商設計的新型料理包,採用無添加防腐劑、人工香料和色素的新鮮食材,可以保存長達55天,經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USDA美國農業部認證,不使用防腐劑或高溫處理也能達到食材保鮮和殺菌效果。
2019/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363503
台灣首次針對飲食產業發起的產業創新評鑑「2019FIA食創獎」自即日起開始徵件至2019年10月15日,歡迎各大飲食相關產業業者報名。
2019/09/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362153
根據美國的商業不動產及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rvices,CBRE)針對食品雜貨店的最新報告,雜貨業的電子商務在未來5年內不會有驚人突破,然而,科技仍會在重新定義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上發揮關鍵作用。
2019/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362022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2019年7月底至8月初共計抽驗11件月餅產品及烤肉用食材,檢驗結果1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0.9%。
2019/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362058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2019年共計抽驗100件麵製品,檢驗結果1件不符合規定。
2019/08/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359063
Pod Foods為一創立於美國舊金山的食品分銷新創平台,作為連結製造商與零售商的橋樑,致力於幫助新創品牌能在大型零售商店通路販售商品,同時讓消費者能以較低廉的價格買到合適的商品。
2019/08/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357899
全家便利商店從2016年4月開始推動新的APP綁定手機的會員機制,至2018年12月已累積800萬會員,主力客群中甚至每兩個人中有一人即為全家會員,帶動2018年前三季累積營收達650億,較2017年同期成長11.17%,成為全家新的成長動能。
2019/08/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358613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2019年7月共計抽驗82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7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8.5%。
2019/08/1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593355970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歐洲推出環保的紙質吸管後,全球食品業開始著重在環保化包裝上,試圖減少塑料使用,而在成本、技術、設計等考量下,企業以不同的方式推出環保包裝,進而推動包裝環保行動。
2019/08/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356594
農委會於2019年8月21日至22日率領專業出口業者、青農及農民團體代表共赴俄羅斯莫斯科,舉辦「台灣農產品推廣會與媒合會」,將台灣精緻、優質農產食品,介紹給俄羅斯政要、進口商及專業買家。
2019/08/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352970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各式祭祀、普渡貢品共計28件,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提供選購原則供民眾參考。
2019/08/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35120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2019年6月共計抽驗90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2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3.3%,其中1件「百香果」檢出4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2019/07/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098347523
「好食好事基金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舉辦的「好食好事食農創新領袖營」──MIT PE 專業提升教育,以「數位轉型-智能科技驅動食農創新」為題,與60餘位台灣食農領域產官學界菁英共同研討未來台灣跨產業的數位轉型因應之道。
2019/07/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347480
日本環境省於2019年公佈,2016年(平成28年)日本的食品廢棄物共產生2,759萬公噸,其中可以食用卻被丟棄的「剩食、廚餘」高達643萬公噸!浪費食物數一數二的日本,政府、企業又會怎麼做才能減少食物浪費?
2019/07/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347654
在糧食供應鏈中,約有3分之2的食物浪費發生在零售端,這類食物浪費透過掩埋方式處理後,成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全球近4成人口居住在亞太區域,若能有效降低糧食損失與浪費,對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將有莫大助益。
2019/07/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336233
民以食為天,一天三餐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事,現代人不只要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安全。為了讓市民吃得安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以柯P新政「食安•10安」為政策目標,率先全國推動《臺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讓執行於法有據,有效杜絕黑心廠商。
2019/06/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335388
現代人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在工作或學習忙碌之餘,更講求多元的舒壓途徑。在大睡一場、旅遊、運動、購物等方式外,最經濟快速的療癒妙方,莫過於品嚐美食了!
2019/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334645
根據IKEA內部的說法,IKEA其實早已是全球第6大的餐飲集團。自1959年開設了第一家餐廳至今,每年有超過6.8億的人在IKEA享用美食。 2018時,IKEA食品業務的營業額為24.6億美元,佔總營業額總額的5%左右。
2019/06/1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111331914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中有3分之1,約有13億噸食物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被丟棄或浪費掉!當中包括這些明明就可以上桌享受,卻因為不符合傳統審美價值而滯銷的「醜陋蔬果」。
2019/06/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331483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優先選購當季蔬果,於食用或烹調蔬果前,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處,再以水浸泡10-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烹煮蔬菜時,將鍋蓋打開等方式,來減少及降低農藥的殘留。
2019/06/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330588
全聯廣告不只有素人演出和製造話題的能力,還透過不斷彰顯企業價值、性格和理念,讓品牌猶如充滿魅力的意見領袖,吸引人親近並跟隨。以獨特的風格引導了消費態度,獲得真正的顧客認同。
2019/06/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329086
「剩食」,其實一直是各大便利商店最棘手的問題,也是各個超商店長訂貨的時候最苦惱的事情。為了貨架上陳列豐富亦或是活動檔期的緣故,勢必得多進貨一些,那賣不出去的怎麼辦呢?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說道,當「進貨」與「銷售」的數據能夠更為趨近,就能減少大量報廢的剩食!
2019/06/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329517
賣場如同一場博覽會,全聯整合資源、策劃購物主題,從商品促銷改為主題行銷、從生活中發覺靈感、為消費者創造樂趣,也為自己帶來商機。
2019/06/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327705
「下廚懶人包」可以說是來自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下的產物,是一種「沒時間」下廚的生活型態,日本稱之為「時短」,於是把洗淨、截切處理後的食材、調味料、食譜,直接包裝成箱、宅配到府的「下廚懶人包」應運而生。
2019/06/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324593
聯合國宣佈2019年開始,每年的6月7日為「世界食品安全日」!安全、營養的食品對於我們來說是日常中的必需品,食品從生產製造到供應販售,每個環節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食品安全」即是每個人的責任!
2019/06/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325436
餐飲超市(Grocerant)結合日用雜貨(Grocery)與餐廳(Restaurant)這種跨業複合式經營帶起了產業新浪朝,如永旺集團AEONSTYLE率先以「生活提案」的角度規劃出結合超市與餐飲功能活化商機。
2019/06/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325505
美國一年的食物垃圾達13億公噸,其中15%是蔬果皮。2018年3月創業於紐約的Rind Snacks推出「帶皮果乾」,就是志在貢獻一份力減輕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同時把老祖母的全食智慧融入新產品中。
2019/05/3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616324367
農委會2018年舉辦「臺灣第一碗-最強碗粿爭霸賽」拿下全國總冠軍的富山碗粿,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自2019年5月29日起於全家便利商店正式開賣,銅版價格49元就能吃到冠軍平民米食。
2019/05/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324143
你知道網路消費已經滲透你的生活了嗎?根據統計,10次購物行為中,約有4.5次是透過網購通路,其中21~45歲族群網購頻率又高於整體平均。現今社會,網購已然深深植入人們的消費行為中,然而食品業者又該如何應對進退?讓《食力》帶你一探究竟!
2019/05/2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616323367
為了掌握變動愈趨快速的市場,許多企業開始思考並且引進智慧供應鏈管理系統作為產業優化的解決方案。科技軟體服務新創公司「奧丁丁集團」的「區塊鏈應用服務OwlTing Blockchain Services(OBS)」下一步計劃是導入農藥食品產業,使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被記錄。
2019/05/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316158
2018中國十大創新食品公司出爐,本次評選從「產品創新」、「包裝與技術創新」、「營銷創新」以及「管理創新」四個角度對企業的創新成果進行評估。這10家獲獎企業,有已經成熟的公司尋求創新突破,也有雖成立不久但已經有了現象級產品的新公司探尋差異化道路。不同的公司有著自己不同的創新方法與模式。
2019/05/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319039
因陸續有客訴反應表示,在美式大賣場好市多(Costco)購買的義美鮮奶,在保存期限內就發生酸敗結塊問題,對此,好市多證實因為對於產品有疑慮 ,所以已採取自主性下架。
2019/05/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317372
在資訊量爆表的大數據時代,許多傳統產業也漸漸面臨轉型,而當數位網路進入餐飲業,對餐飲業來說同時是挑戰也是新的契機點!
2019/05/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315891
「創新」是現今各個產業追求的指標之一,但對於食品飲料行業而言,創新意味著對消費者口味習慣的挑戰,有可能躍升空前絕後的熱門商品,也可能慘遭罵聲一片,就像是一場無法預知結果的賭博。
2019/05/0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852315641
冷壓果汁賣得貴,一瓶250毫升賣價就高達100~200元,到底真的貴得有道理嗎?
2019/05/0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5975314639
在美國超市的冷藏貨架上能看到盒裝的、袋裝的截切蔬果產品,而通常保存期限能到7天~10天以上都有!原因之一是他們會使用特殊的包材來包裝產品,稱為MA包裝(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在歐美已被廣泛應用。
2019/04/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313972
薑黃中活性成分薑黃素的廣泛研究在現代研究人員和更廣泛的主流觀眾中具有可信度,不僅應用多元化,許多特定用途的薑黃產品也很受歡迎,甚至在腦健康薑黃配方產品上也有成長的趨勢。
2019/04/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311758
國內肉品老字號台灣農畜產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斥資10億,在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打造了全新廠房,除了招牌主力豬肉產品,還加碼量產其他新口味肉品。另外現代化廠區內還附設了對外營業的餐廳迎接來訪的消費者。
2019/04/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312334
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於2019年4月23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正式召開,本屆論壇以「啟動開放式創新,重獲增長勢能」為主題,聚焦食品行業的新業態。
2019/04/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310108
美國政府在2018年10月展開了「減少食物浪費制勝計劃(Winning on Reducing Food Waste Federal Interagency Strategy)」,而美國農業部(USDA)、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2019年4月9日公佈了計畫的最新進度,側重於6個關鍵領域,包括加強機構間協調及與企業合作,減少整個供應鏈的糧食損失和浪費等。
2019/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308468
全球植物奶市場中話題口碑領先的「網紅品牌」Oatly,1994年就成立、卻在25年後翻身全球爆紅,更甫於2019年3月被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雜誌之一的《Fast Company》評選為「2019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Top 50」品牌力排行的第2名。
2019/04/1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852303549
「快公司」(Fast Company)於近日公佈了2019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Top 50。FBIF食品飲料創新選取了食品分榜單Top10,其中2019年的榜單中有多家農業公司入榜,快來看看有那些公司吧!
2019/04/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307018
隨著純素需求看漲,也受到千禧世代的歡迎,因此越來越多大型食品或餐飲企業投入生產相關產品,包含零食、披薩、冰淇淋、漢堡等食品。
2019/04/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299215
2019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FBIC),將於2019年4月10日至12日在中國上海阿纳迪酒店舉辦,主辦單位每日食品網Foodaily與食力傳媒、FBIC台灣區總召遠景貿易共同合作,在台灣同步分享最創新、最深度的食品行業觀點與解析。
2019/04/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301656
2018年中國咖啡零售市場總銷售額約163.04億元人民幣,預計2023年將達到291.59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12.3%。到底中國的即飲咖啡市場未來還有哪些開發點?
2019/04/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302501
全聯收購老字號麵包品牌「白木屋」攜手日本零售業霸主H2O集團,合資成立「全聯阪急麵包公司」,引進冷凍麵糰和烘焙技術,並透過創立自有甜點品牌、聯名合作,積極耕耘烘焙市場,進一步打入早餐和烘焙坊的市場。
2019/03/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299889
2019年3月18日晚間,由FoodBev舉辦的第17屆世界食品創新獎最終獲獎作品在英國倫敦的國際食品與飲料展覽會(International Food and Drink Event )揭曉,評審團從380個參賽作品中評選出獲獎作品,這些作品來自於33個國家,涵蓋27個類別。
2019/03/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299015
全家便利商店成為首家開通自有支付工具線上付款功能的便利商店,打破購買時間地點的限制,另外還有各式會員優惠及公益活動。
2019/03/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299089
台灣上市企業70%為家族企業,企業老闆平均年齡偏高,安排接班人為重要而嚴肅的課題。
2019/03/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299160
2019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FBIC),將於2019年4月10日至12日在中國上海阿纳迪酒店舉辦,主辦單位每日食品網Foodaily與食力傳媒、FBIC台灣區總召遠景貿易共同合作,在台灣同步分享最創新、最深度的食品行業觀點與解析。
2019/03/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297172
7-ELEVEN與可口可樂、海尼根及瑪莎拉蒂跨界合作,打造全新形態的便利商店。
2019/03/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616292760
中國正在迅速發展電商與實體店面的線上與線下整合,負責舉辦亞洲最大食品與飲料創新展「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的北京愛博西雅展覽有限公司市場主管李拓甚至提到,在2019年中國食品市場已經發展到線上與線下從對立走向雙贏的局面!
2019/02/20 https://www.foodnext.net/life/recipes/dessert/paper/5234287406
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迎接今年邁入台灣星巴克的第21周年,星巴克於2019年2月20日全台門市推出季節限定飲品,令人期待的全新旅程即將展開!
2019/0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286032
歐洲是減塑環保政策的先行者,丹麥在1993年便實施塑膠袋徵稅政策,2018年5月歐盟更正式宣佈將在2030年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製品。然而丹麥指出棉袋未必比塑膠袋更環保,因而政策著重全民參與及重複利用兩大方向。
2019/01/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279704
天和鮮物創辦人劉天和在成功抗癌後,便以無毒有機食材的產銷事業為天職,2008年遭遇百年最嚴重寒害損失超過5億元,但他只給自己一天的時間便振作,以正向的態度對抗迎面而來的所有挑戰。
2019/0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273485
對於食品安全管理的重新檢視是全世界的趨勢,不管是修訂新法、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重組、還是食品安全相關認驗證標準推出等變化,再加上各國家或區域結盟,簽訂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議等,都使得台灣的食品出口業者必須面對這些現象。
2018/1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127696
食品檢驗分析人員的技術素質非常重要,即使擁有高階分析程序方法與儀器,若任由未經訓練與認證的分析人員照著SOP操作,也有可能在分析過程判讀錯誤或產生無效數據,因此要執行政府規定之強制性檢驗時,建議優先委託官方認證具備標準品質的實驗室。
2018/12/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253912
王能宏、陳秋霞夫婦憑藉著「乞丐也可以做皇帝!」這個信念,從路邊小攤打拚,現今打造出近百間加盟店的「丐幫滷味」。
2018/12/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5616254267
方便食品已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允許我們充分享受生活,拒絕方便食品,是不合實際的。把罪惡及羞恥附加到方便食品上,把價值觀歸咎於這些選擇方便食品的人身上,是非常危險的事。在最好情況下,它會形成罪惡的循環,將人們推向消極行為。在最壞情況下,它會永久傷害人們與食物的關係。
2018/12/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255986
家樂福Act For Food食物轉型計畫2018年正式上路,強調有善土地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民眾有機且平價的商品,2018年一次推出6項新商品,並且舉辦廚神大賽,未來將持續與農民合作推動有機農產品發展。
2018/12/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253974
根據Mintel市調公司的調查,2019年的飲食趨勢包括永續發展、健康老化,以及便利飲食等三大主題。
2018/12/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254843
根據資策會進一步調查,最受台灣網購族偏愛的運送方式即為超商取貨,達8成以上網購族使用。為搶攻電商經濟最後一哩路,「全家」持續佈建物流系統。由於相較於常溫包裹寄送服務,冷凍電商物流因投入成本高,市場服務提供者稀少,全家冷凍店取可望以差異化服務,成為下一階段電商經濟中的小金雞。
2018/1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252586
英國脫歐後前景不明,英國各行業開始大量囤積進口物資,擔心脫歐談判破裂影響食品原料供應鏈。
2018/11/2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248884
BENCHMARK的行政主廚和餐飲專家團隊以獨特的見解,分享2019年他們將著重於哪些面向來提供難忘的用餐體驗。
2018/11/1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470248189
滷味攤子裡,火鍋料熱量最高的是丸類、最低是雞胗、梅花牛肉片,魚豆腐是魚、芙蓉豆腐是蛋,而作主食的任何麵都一樣鹹,冬粉也包含在內。
2018/11/07 https://www.foodnext.net/tv/tvlectures/tvchat/paper/5616247765
2018/10/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246434
IBM所開發的區塊鏈「食品產銷履歷 」於2018年10月8日正式上線。並與零售巨頭家樂福合作,試圖連接食品業從上游到下游的所有業者,因而能在供應鏈中追溯所有產品。
2018/10/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141919
傳統滷味最重要眉角是老滷,師傅們會將一鍋老滷養得很仔細,筆記上都是滿滿的時間點、味道、色澤等,希望用火侯養出天地精華。
2018/10/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975245339
Fi Asia 2018(Food-Ingredients Asia 2018, 又稱東南亞食品原料展,簡稱Fi Asia)2018年10月3~5日在印尼雅加達盛大舉行,展出過去10年來,亞洲地區在全球貿易市場中的表現,優異的銷售增長以及各廠商亮麗的產品令人目不暇給。
2018/10/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5111143319
食品添加物在加工食品中有其必要性,要做到無添加、少添加,可不只是拿掉添加物這麼簡單而已,其中的技術難度和生產研發成本,真的很高!
2018/10/0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111140214
SQF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不僅是「生產過程認證」,同時也是「末端產品品質認證」。但標章的有效性是食品企業對標準的尊重跟實施,至於說是鑽石級還是白金級,這些都只是商業語言,想要讓這個認證系統產生差異化。
2018/10/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140052
對世間的變化具敏感度,並彈性的面對需求模式,或許才是超市這個業態求生存的重大關鍵。
2018/09/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136998
2018年9月11日食工所舉辦「食品製造與餐飲零售營運內在精進行動研討會」,分別對價值鏈中的4大元素「安心、潔淨、綠色、共好」作探討,其中最關鍵的核心便是「共好」,未來食品業的發展是既競爭又合作,多種業態結合、找出獨特的商業價值,才能讓消費者買單!
2018/09/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136550
老虎牙子的包裝將「虎牙」兩字遮住後,就會出現林志隆的有氧哲學——「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的「老子、老莊哲學」!
2018/09/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136855
北市衛生局統計2018年1至8月以來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就有602件,以食品廣告違規最多,販售逾期食品位居第2、標示違規則是第3名。
2018/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135386
許多人會直覺地認為無人商店會大幅降低日益高漲的人力成本。但據統計,目前無人商店還是需要至少10~15%的人力成本,因此無人服務不是重點,數據才是!
2018/09/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135500
2018年9月號《食力》季刊「沒落王國的診斷證明」,從「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危機處理、包裝美學、國際化、通路發展、專業人才」7大面向,剖析台灣食品業美食王國之名沒落之病因、並對症下藥。救回台灣美食王國名聲,不能不看!
2018/09/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470135281
米濕製品除年糕、蘿蔔糕及粉粿等可允許限量添加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外,其餘米濕製品,如米粉、米苔目、粄條,由於是台灣人常接觸的主食,因此規定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劑。
2018/09/0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5593134479
紅藜酥、紅藜漢堡、紅藜蛋捲等加工食品,2018年台東紅藜創造出來的產值約15億元,敢以紅藜為主訴求,發展伴手禮,現在看來似乎理所當然,畢竟紅藜當紅;可是時間回到2015年,這樣的發展策略需要極大的勇氣。
2018/08/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134186
通路和品牌的聯名策略是擺脫規格品、讓顧客為了價值感而購買, 「怎麼跳脫比便宜的價格戰」思維下的產物。
2018/08/17 https://www.foodnext.net/tv/tvlectures/tvchat/paper/5593133679
台灣食品業者想要改進自主管理品質,必須僱用食科背景的專業人士,或者接受相關訓練,但在學術界中,相關科系的老師愈來愈少,基本人才教育不足,現在有青黃不接的問題。
2018/08/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5470132386
商人賺錢天經地義,農民用心栽種、養殖的產品,經由驗證單位檢驗通過,在市場賣出較高價錢本是雙贏的美事一樁,可惜現況常並不如此,市面上多的是利用販賣恐懼與惡意中傷產業,甚至是欺騙消費者的話術來牟取暴利的業者,久而久之,市場上就會產生劣幣逐良幣的情況,成為消費者與產業雙輸的局面。
2018/07/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130067
2018年7月20日台灣首屆的零食展熱鬧登場,開創台灣食產業新里程碑,透過社群及實體互動遊戲,滿足消費者血拼慾,消費者更藉由近距離與食品廠商互動,提升品牌好感度及指名度。
2018/07/16 https://www.foodnext.net/tv/tvlectures/tvchat/paper/5593129177
全球食安事件頻生,我們必須落實食品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監管制度,建立起全國性的食安文化。
2018/07/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126284
「日清杯麵變身炒飯!」,名稱俗卻可以讓大眾立刻聯想到日清拉麵味道的炒飯。而剛上市時卻因熱銷而供應不及,日清快速調整生產排程後,日清杯麵風味米飯因此成為2011年的代表性熱銷商品。
2018/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125622
OK超商發現比起傳統販賣機,新型的OK mini 平均業績可以高出 5 倍以上,且預估OK mini 的設置,能為 OK 超商整體業績帶動15%以上的成長。
2018/06/2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470125989
當食安問題發生時,除了快速解決問題,也要考慮到避免造成民眾的恐慌。食品安全風險的控制,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溝通這三者都是必須具備的。
2018/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126008
衛生福利部2018年6月26日公告,新增3類食品業者列入強制實施追溯追蹤管理範圍,並依規定分段實施「建立食品追溯追蹤制度」、「強制上傳非追不可(電子申報)」、「強制使用電子發票」。
2018/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125577
全家想像中的未來超商,對內是運用科技輔助日常工作,讓員工事半功倍。對外,打破既定框架,讓「逛」超商變得有趣又好玩。
2018/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125777
年年吸引海內外逾6萬5千名參觀者的「台北食品五展」是國內規模最大食品產業專業展,五展縝密結合食品、食品加工機械、包裝、餐飲設備和清真產品,五大產業聯合展出為國內指標盛會。
2018/06/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125808
年年吸引海內外逾6萬5千名參觀者的「台北食品五展」是國內規模最大食品產業專業展,五展縝密結合食品、食品加工機械、包裝、餐飲設備和清真產品,五大產業聯合展出為國內指標盛會。
2018/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234123703
乖乖自西元1974年成立至今,旗下的經典產品已是台灣人的集體回憶,為了延續這份「乖乖回憶」,乖乖銳意創新,自2015年多次發起異業合作計劃,從包裝聯名到口味跨界,運用話題行銷,再度成為年輕世代的寵兒!
2018/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123777
1960年代,相對豬肉來說,魚肉容易取得,而且營養價值高,只可惜孩子怕被魚刺噎到而不願食用,於是大田海洋食品公司創辦人田旺欉靈機一動,想到用魚肉來製作可口的休閒零食,就是你我熟悉的「大豬公」的由來。
2018/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123872
王子麵自西元1970年推出,當時的國中小學生將王子麵當成是零食直接食用,味王減少份量至60公克,微調麵體以及調味料,成為世界上第1款專用來乾吃的速食麵!
2018/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123939
喜年來蛋捲曾在西元1981~1985年間,連續5年勇奪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Monde Selection)金牌獎,1986年獲得最優金牌獎,由於產品永久享有該項榮耀,毋須再每年參展。
2018/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124127
工業技術的革新、零售通路以至消費模式的轉變,都對台灣的零食製造業造成深遠的影響,台灣休閒食品的興起,與台灣20世紀後半葉經濟起飛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2018/06/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123010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3億噸食物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被丟棄或浪費,佔糧食供應給消費者數量的3分之1,這些被浪費的量足夠解決30億人的飢餓問題。
2018/06/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098121822
PLU碼印製成防水小貼紙,可貼在進口水果上,除了方便零售業者進退貨與庫存管理,為生鮮產品訂出符合實質價值的價位外,消費者也可以透過辨認PLU碼來得知其水果的栽種方式、產地、品種等。
2018/05/26 https://www.foodnext.net/tv/tvlectures/tvchat/paper/5111121610
擁有20多年業務及行銷經驗的梁可婷,如何短短半年多,即帶領哈根達斯奪得2018年初韓台港冰淇淋市佔第1?
2018/05/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121103
中國第1家生鮮電商「易果生鮮」從垂直電商轉型為新一代全供應鏈的生鮮營運平台,致力於搭建一條以消費需求為驅動、供應鏈為推手、冷鏈物流為載體的全鏈條高速公路。
2018/05/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098121127
目前中國的冷鏈技術雖然才正在起步,但是中國政府對冷鏈的關注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中國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已正式提出食品冷鏈國家強制性標準《食品冷鏈衛生規範》,預計2018年底擬出草案,2019年公告上路。
2018/05/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121141
冷鏈宅配市場看似前景明朗,想盡情暢遊卻並不容易,面對生鮮食材具時效的特性,即便是深諳冷鏈之道的物流公司,想成為獨佔鰲頭的「獨角獸」也並非易事,如何保證生鮮冷凍食品最後一哩路的食品安全,成為零售端最重要的課題!
2018/05/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120565
「貼體包裝」有如食品的第二層皮膚,指的是將產品密封於一片塑膠薄膜和一張紙卡或一張瓦楞紙板中間的包裝方式,用作包裝可增加吸睛力。
2018/05/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120072
瑞士咖啡品牌Nespresso,2018年起開始與台灣郵局合作,提供膠囊郵寄回收服務,消費者不需支付郵資,即可以郵寄方式回收Nespresso咖啡膠囊,目標希望2020年,將郵局回收服務推廣至全台上千家郵局。
2018/05/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119899
自2014起由NGO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推行的「再生能源100%」(Renewable Energy100%,簡稱RE100)全球計劃,加盟企業達131名,包括可口可樂、Kellogg’s (家樂氏)、BMW、BURBERRY等,共同努力透過投資方針重新整頓全球能量市場,以及加速發展「零排碳量」的經濟型態。
2018/04/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118368
Halo Top 主打低熱量、高蛋白,「健康甜點」的概念來自於一位有健身習慣的律師賈斯汀 ‧ 伍爾弗頓(Justin Woolverton)。為了保持體態和精神,他會限制自己攝入的卡路里,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但卻止不住想吃甜點的欲望。於是,他動手製作低卡冰淇淋,終於研發出1品脫(冰淇淋容量單位,約473 毫升)不到 300 大卡、蛋白質高達20克的冰淇淋。食品與飲料創投家吳韋恩(Wayne Wu)表示,Halo Top 是他見過最具破壞性的品牌,「他們把能量棒變成了冰淇淋。」
2018/04/2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739118556
在90年代,英國許多零售商開始認知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各自單打獨鬥,您訂一個標準,我訂一個規範,不只是耗費大量的稽核成本,對製造商而言更是困擾。畢竟,工廠就是為了生產出安全有品質食品的地方,結果為了符合各種不同的標準與規範、配合各個零售商的稽核,變成了品保單位大多時間都在扮演工廠導遊的角色,反而減少了實際把關產品的時間。
2018/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118318
看電視、聊天,大家會來點零嘴,如果您喜歡的零嘴是「肉乾」,可能沒想到在台灣整體肉乾市場中,每3片就有1片是由「軒記台灣肉乾王」所生產或代工,許多市面知名品牌產品,其實也都出自軒記,說「王」一點也不為過。
2018/04/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117437
台灣冰品市場近年競爭激烈,原有的冰淇淋市場龍頭哈根達斯(Häagen-Dazs)卻在非夏天旺季的2018年第1季,於台灣冰淇淋市場的佔比率高達4成,甚至創下公司銷售歷史新高。
2018/04/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117251
姚念周博士是樞紐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長年協助各地廠商打進不同國際市場,他表示,與其爭論西進中國或南向東協諸國,倒不如跳出二元對立的框框,思考全球化為台灣食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精進對世界各地的戰略佈局。
2018/04/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115906
ISO22000是由國際標準組織制定,並包含四大主要元素:互相溝通、系統管理、前題方案PRPs(Pre-Requisite Programmes)及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HACCP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2018/04/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115506
據《食力》統計,2016年台灣精釀啤酒的銷售額為3.9億,金色三麥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怡明表示,在酒品方面的業績,金色三麥約佔全台產值30%以上。作為台灣首批精釀啤酒業者,一直致力於推廣精釀啤酒文化,其品牌的發展軌跡,與台灣精釀啤酒市場的興起,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2018/04/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115625
在台灣喝到來自各國、不同風味的啤酒已是習以為常的小確幸,但你能想像早在2002年前,國產啤酒僅有台啤這個選擇嗎? 時光回到1922年的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將酒列為專賣事業,除專賣局外,民間不得產製與銷售,此時啤酒仍不在此限。一直到1933年,啤酒才列入專賣,但委由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生產,再由專賣局全數收購後統一販售。台灣光復後,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接收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改名為「台北第二酒廠(今建國酒廠)」,並將「高砂生啤酒」改名為「台灣啤酒」,開始了漫長台啤獨佔市場的年代。直到2002年台灣加入WTO,因應國際化與自由化,該年1月1日起實施,廢止專賣制度,菸酒回歸稅制,民營酒廠逐漸成立。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酒廠業務之主管機關至今仍隸屬於財政部國庫署。
2018/04/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115318
食物浪費是許多人關注的議題,但是除了讓碗裡的食物吃光光、食物妥善儲藏以外,還有更多能減少食物浪費的方式。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公司在2018年3月公開了新的智慧應用程式「Eden」,預期在5年內能減少20億美元的食物浪費!
2018/03/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593113970
生鮮電商是一門「上游滲透到產地,中間控制物流,末端抓住消費者,最終降低損耗率,提高配送體驗,控制物流成本」的複雜學問。
2018/03/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470112982
馬來西亞於2016年食品及非酒精飲料的消費總額為34.4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1000億元。過去各大廠商只針對當地華人市場發展,但馬來西亞其實約有61.6%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巫裔人,此一客群的食品市場仍有待開發,清真食品的商業潛力實在不可估量。
2018/03/1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culture/paper/5111112813
燒臘又稱燒味,廣義而言,屬於中國粵菜的一種燒烤食品種類,雖然源於廣東,但在港澳以至華南地區也非常流行。一般來說,享用燒臘時會配合白飯、麵、米線或河粉等食糧,亦會用來製作其他菜式。
2018/03/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357111794
現今圍棋領域中, AlphaGo已超越人類, A.I.人工智慧科技又會對食品零售產業帶來哪些新的突破呢?2017年10月《日本經濟新聞(NIKKEI)》曾報導,日本麒麟啤酒株式會社未來將以機器人取代麒麟啤酒的駐廠釀酒師,但在機器人駐場之前,麒麟啤酒這次先導入A.I.科技管理食品飲料商品的配置!
2018/03/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111851
台灣快速邁向高齡、少子與單身化,女性就業人口增加、雙薪家庭比率高,這帶動近6成民眾的開伙型態選擇半加工食品,「冷凍食品」也將成為台灣零售業界的新重點。
2018/03/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111982
隨著職業婦女人數日增,女性在經濟及生活獨立的情形之下,除了注重產品質量和實用性,也追求紓壓、療癒、犒賞、專屬的享受,為女性喜好所設計的酒品、「美健、紓壓」主題的特殊機能食品,都成為食品業近期重要的商業機會。
2018/03/1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109323
每個宣稱或標章都代表了該食品通過某項標準的審核才取得了資格,有一些是使用了特定原料(有機食品、鮮乳標章)、有些是符合特定宗教規範(Halal清真認證、Kosher猶太認證等)、有些是產品經過審核才能使用標章於該產品上(健康食品、TQF、CAS等),故上述類別標準,只要查詢該標章介紹,即可清楚其背後代表意思。
2018/03/0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975109535
在運送香蕉的過程中,香蕉皮可以保護香甜飽滿的果肉不受傷,人們只要一片片地把香蕉皮剝掉就可以吃,但你知道嗎?日本現在推出了連皮都可以吃的香蕉,讓你不用剝皮就能嚐到香蕉完整的好滋味。
2018/03/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109309
全球第一家擁有「無塑商品區」的超市Ekoplaza,於2018年2月28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開幕,約700件無塑膠商品在此販售,包含了肉品、麵包、巧克力、優格等食品。
2018/03/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108828
關於滷味的「化學醬油和加工食品的精華都在滷汁裡面」、「一堆『東西』都會被滷出來」……等網路流言不勝枚舉,千萬年來四處流竄著關於滷味的「秘辛」。雖說如此,有關滷味的滋味、香氣與記憶,都與台灣餐飲日常緊密交織,就算新聞寫得再毒,我們也無從決心捨棄這一味,究竟滷味成分裡有何美味秘辛,讓各路好手皆仍前仆後繼投入滷味產業,甚至 1 年內為台灣締造上百億驚人商機?
2018/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108042
至今仍保留食用現宰雞文化的香港,曾在 1997 年出現首宗禽流感傳人的案例,多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加強針對禽流感的防疫措施,相較於新加坡、紐約等國際化城市,更為全面和嚴格,已屬世界級水平。
2018/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108309
香港重視公共衛生,設有嚴格的食肆(餐廳)及食品製造廠的牌照制度,而且政府會就所有食品業處所的風險類別,訂定稽查次數,檢查衛生情況。
2018/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108373
如果計算台灣和香港兩地人均所得中央食安機關預算額,台灣民眾在2017年每人獲分配116元。反觀香港市民,2017年每人獲分配3485元之多,竟是台灣人均的30倍!
2018/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108478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就是本地食安事務的專責單位,人力資源集中化,而且工作架構相對簡單,避免落入協作失效、溝通不良的管理窠臼,更有效實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制。
2018/02/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108585
為了解決食安問題,香港在2006年就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制 ( Food safety-risk analysis ) 為基礎,在原有的食物環境衛生署下設食物安全中心,包攬大部份的食安業務。
2018/02/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111107311
攝取咖啡因對健康的正負面影響,一直是大眾熱烈討論的議題之一。據研究指出,適量攝取咖啡因能保護大腦免於痴呆症或腦神經退化,然而攝取過量卻可能帶給身體負面的影響,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幼童影響可能更為嚴重。
2018/02/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105573
Kellogg在偶然的機會下將麥漿切成薄片而開啟新商機,兄弟倆不斷試驗將玉米做成薄片、創造出家樂氏玉米片美味配方,自此永久改變了許多人吃早餐的習慣。
2018/02/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105197
烘焙業所需資金成本障礙低,但烘焙產品生產量少、多樣性與變化性大,如何作出市場差異性、看準未來趨勢,不斷走在市場前端推陳出新,就是致勝的關鍵,到底2018年烘焙界有哪些食材是明日之星呢?《食力》帶你看仔細!
2018/0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975399237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從農藥到動植物疾病防治,管理正是食的源頭,目前持續或陸續推動政策,從農藥管理制度到專業人員素質提升,如2017年開始農藥業者必須呈報販售記錄等,與2016年底開始實施的鮮禽蛋使用一次性裝載容器或包材,都與民眾食的安全有密切關係。
2017/1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975398132
台灣線上購物與超商銷額占比分別為4%、10%,但在銷額成長的部分,線上購物30%遠勝超商的8%。電商通路成長快速,未來的某一日,超商會因此走入歷史嗎?
2017/1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593798170
在包裝飲料的類別中,很多人可能猜不到銷售量的冠軍竟然會是包裝水!綜觀飲料銷售量排行榜前10名中,包裝水就占了9名,包裝水如何能夠這麼熱銷?而咖啡、茶葉類別的排行榜中,無糖的罐裝咖啡與濾掛式咖啡展露頭角,人們對於咖啡的品味正持續的轉變中!
2017/1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975398237
您在網路上購買過食品嗎?隨著科技與物流的進步,大家或許都曾在網路上購買食品,甚至自己也在網路上賣過食品,那麼您是否知道,2017年流行哪些食品,這些食品又反映出什麼樣消費趨勢呢?《食力》與全台瀏覽人數最多的綜合型網路購物平台Yahoo奇摩購物中心合作,推出2017網購食品銷售量排行榜,5大品項的前10名一次看個夠!
2017/12/0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852997649
Eataly是世界最大的義大利食品零售帝國,跨足餐廳、烘焙坊、零售業、及烹飪學校。這次打造的主題樂園前所未有,不僅結合位於園址上的波隆那農產中心CAAB,還在10幾公頃的土地上闢出農場、果園、食品工廠、商店市集、餐廳、教育、活動會場等區域,將義大利過去、現在、未來的美食美酒呈現於世界舞台。ㄧ邊用色香味創造食客的美味回憶,一邊用文化、優質食物、專業技術融合成「食的循環」,述說義式美食的歷史、工匠精神、熱情、和獨創性。
2017/11/23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357995794
液蛋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有點陌生的名詞,但簡單講它就是去掉蛋殼的蛋,也就是俗稱的打蛋,目前市面上已有少數的超市和量販通路可以看到如同牛奶新鮮屋包裝的零售商品。但事實上,液蛋在食品業的使用相當廣泛,大多是以瓶裝或塑膠袋裝或桶裝等業務包裝型態,提供給烘焙食品業者,鮮食製造廠,學校或團膳食品業者製作如炒蛋、煎蛋、歐姆蛋、蛋糕、蛋捲、 糕點等產品,再供應至消費端。
2017/1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616194063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國產帶殼花生的價格近 10 年呈上升趨勢,由 2007 年平均價格每公斤 40 元,上升至 2016 年的 68 元,整體升幅竟有 20 元之多,足足漲價70%。
2017/10/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593791370
為解決浪費問題,目前全球最具公信力、規模最大的全球性會員制行業組織消費者商品論壇(Consumer Goods Form,CGF)2017年9月20日宣布計劃,要在2020年前要統一食品日期標示。
2017/09/29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357990394
麵包依照糖與油的比例可以分為四大類,分別是糖與油含量皆低於4%的「硬式麵包及餐包」、含量介於4~10%的「軟式麵包及餐包」、大於10%以上的「甜麵包」,以及「特殊麵包」。
2017/09/0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357987292
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包裝上面會有「本公司榮獲ISO22000、HACCP驗證、Halal驗證」;食品公司的老闆在新聞裡說:「我們的今年目標是拿到FSSC22000的驗證」;巷口買雞排的時候,老闆娘說「我們雞肉是有SGS的啦!」到底 這些各式各樣的名詞,他的功能是什麼?
2017/08/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739586959
「變」是今日全球食品產業感受強烈的關鍵字,考驗著食品產業生態圈內所有企業及組織的創新能耐,以及抓取商機的彈性與速度,不僅能創造出更多新的巿場機會,也帶來極大挑戰。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廖啓成所長評析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的三大新趨勢與新挑戰,帶您掌握食品產業新商機!
2017/08/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975385535
Inscatech這類安派食品偵探蒐集情資的行業被認為錢景看好,據《彭博社》報導「分子標記」、「遺傳指紋」等基因技術,也成為了Inscatech正著手開發期望未來幫助天然作物認證、從假貨中分辨出真實產品的趨勢技術。
2017/08/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234584404
也許你沒聽過今口香調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但肯定吃過他們生產的蛋餅和調理食品!這間創立於1989年的公司,是將蛋餅皮生產線自動化的先驅,位於台中的工廠供應了全台5萬家早餐店的原物料,一天最高的產量多達22萬片蛋餅皮。造就這蛋餅王國的吳淵泉,人稱「餅皮大王」,原本是廚師,在1989年轉而投入食品製造業,建立「金品」與「急食鮮」兩個品牌,在這近30年的歲月裡,從早餐成品、半成品供應商,一路發展出各種冷凍調理食品、醬料,產品遍佈全球11個國家的商用市場與零售通路,奠定了「義大利麵專家」、「百醬達人」的地位。
2017/08/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357983997
剩食銀行、搶救醜蔬果的概念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不過台灣礙於法規與習慣,食品業者即使是沒賣完的食物也不太敢將其贈送給需要的慈善機構或民眾,而外型較醜陋、不容易被購買的蔬果更是在農場就直接被銷毀,因此以往大多只有數量不多且勢力較分散的團體在默默努力,如今家樂福推出第一個量販業與社會企業合作開發之反食物浪費品牌「O‘Gaspi鄰鄉良食」,能否讓台灣透過大企業以身作則,進而帶動整體食品業者關心剩食議題,或許是個可以持續關注的動向。
2017/07/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81985
吃起來咔滋咔滋的洋芋片,擁有讓人一口接一口的魔法,根據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BCG在2016年公告的資料可知,儘管全球的經濟都不太景氣,但休閒零食的新品與商機依舊逐年創下新高,分析消費者購買休閒零食的主要原因則是「為了療癒、想獲得心靈的滿足」,其中消費者最喜愛的療癒類零食以巧克力與洋芋片為主,而洋芋片更直接被美國跨國零售企業沃爾瑪(Wal-Mart Stores)譽為2017年最有發展性的休閒零食,足可見洋芋片在全球的無限商機。
2017/07/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80585
「保力達B」和「維士比」產品因為含有酒精,不屬於能量飲料、而屬於含酒精提神飲料嗎?也不是。是含8%酒精濃度的內服液劑,屬於指示用藥,依法只能在藥局販售。根據《藥事法第27條》規定,凡申請為藥商者,應申請直轄市或縣 (市) 衛生主管機關核准登記,繳納執照費,領得許可執照後,方准營業,未申請藥商而販賣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者,依同法第92條規定處罰3-200萬元罰鍰。
2017/06/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739577352
據統計,台灣零售通路的冰品市場規模超過40億元,每年更持續有3%的整體成長。自萊爾富超商2015年率先推出冰沙產品以來,2017年萊爾富、全家、7-ELEVEN三大超商皆推出冰沙新品,超商冰品大戰儼然從霜淇淋轉換到冰沙!
2017/06/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098777126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最終被丟棄在垃圾掩埋廠裡,相當於每年浪費13億公噸的食物被送進填埋場。許多食品零售業者願意提供折扣價格,出售即將過期下架的食品
2017/05/0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739572857
世界衛生組織1975年11月公布《良好作業規範》,是食物、藥品、醫療產品生產和質量的管理法規,1989年台灣也將GMP標準納入了管制規範,並在1994年5月6日由媽媽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文林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成立「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
2017/05/0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593772176
在大衛.柯特萊特(David T. Courtwright)所寫的《上癮五百年》一書指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癮品不是尼古丁,也不是酒精,而是咖啡因。
2017/04/2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4975371233
人們對包裝所產生的環境影響之關注程度遠超過了對其用處和益處的重視。如果沒有包裝,有多少食物會在被食用前因變質而被迫丟棄?因生產那些未曾被食用的食物,又會產生多少不必要的環境影響?包裝食物的目的是為了節省資源,而不是浪費資源。
2017/04/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593768674
沃爾瑪在中國成立沃爾瑪食品安全合作中心,召集了中國及國際學者,計畫共同研究食品安全問題,要在未來5年內投資2500萬美元幫助中國的食品安全升級,該中心已於2017年3月29日正式開始運作。
2017/04/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975368436
食物的損耗有許多種,並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階段中,從種植、生產、加工、配銷,到零售和消費。在貧困國家,因氣候影響,最嚴重的損失出現在早期階段,但更多是由以下原因所造成:農耕技術、儲存設備、包裝和基礎設施的缺乏、 不公平的政策,以及教育不佳和知識與諮詢的欠缺等。
2017/03/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616168367
澳洲的牛奶不適症人口逐年增加,不僅導致牛奶市場漸漸被植物奶佔領,也讓無乳糖牛奶在2016年創下4300萬澳幣的銷售。然而,引起不適症狀的主兇只有乳糖嗎?紐西蘭「a2MC牛奶公司(The a2 Milk Company)」告訴大眾,酪蛋白也是誘因。
2017/03/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739566355
身為生產者或消費者的你,還在追求「有機」與「公平交易」嗎?要緊跟上日漸細微與多元的消費意識形態,「有機」與「公平交易」兩大標籤有必要進化,因為未來15年內,生態與生產道德認證標章的力量將超越法規,而且該數量可望成長66%。
2017/03/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593765274
中國傳統中藥阿膠和人參、鹿茸並稱三大滋補品,近幾年東阿阿膠置入《甄嬛傳》等電視劇中,帶動了整個阿膠產業,2006年東阿阿膠零售價從1公斤人民幣100多元,如今已上漲至近1公斤人民幣4000元,10年超過40倍的瘋狂成長,因「驢皮」是阿膠的唯一原料,中國阿膠生產商因此開啟了全球的找驢之旅。
2017/02/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739563155
食物貿易遍及全球。由於氣候、自然資源、勞動力、原料等差異,產生了所謂的「國際分工」現象。如此,食物的種類和可取性就不再受制於產季或當地適應性的限制。
2017/02/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357961898
法國知名連鎖超市Super U宣布,產品內若含有消費者經常感到有安全疑慮的90種物質,將不得在Super U上架販售,此舉引發歐洲正反兩面的爭論。
2017/02/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852961143
2015年中國經濟的趨緩加上健康意識抬頭,中國巧克力市場開始萎縮,巧克力商品要如何重新找出在中國市場的出路?
2017/02/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098761329
全球食品產業隨著飲食生態圈、科技演進、食品研發技術更新、消費者喜好變化,在2016年可以感受明顯的變動,而台灣食品業如何掌握全球趨勢並反思則更顯重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產業技術前瞻研究知識服務計畫(以下簡稱食品所ITIS計畫)研究並發布2017年全球食品產業十大趨勢預測,提供食品產業現況並供業者針對趨勢思考及因應。
2017/02/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4357960698
安全、營養的食品是一項人權,是一項重大的消費者議題,也是全球性的生存問題。
2017/01/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357959596
聯華實業採取的專線專磨的方式生產麵粉,使高、中、低 筋麵粉不同筋性的麵粉皆能有差異化的專屬製程,是國內唯一擁有三條磨粉設備的製造廠,1992年1月30日更成為台灣首家通過GMP食品良好作業規範的麵粉廠。
2017/0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098757122
食物浪費一直是世界各國欲面對及改善的食物問題,而美國也不例外,為推廣民眾對於食品食用期限標示有認知,同時能正確食用免於食物被丟棄,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 FSIS)於2016年12月發布新的食品標籤指南,鼓勵食品製造商和零售商應使用最佳賞味期限(Best if Used by)標示,並倡導肉類、蛋品以及奶品產品使用此標示。
2016/12/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357955891
超級市場是民眾日常採買食物的好去處,隨著超市帶來的便利性及發展性,開始產生非常多變成呈現方式,也能窺見由傳統只著重商品部門,開始演變出許多如烘培麵包區、販售料理的熟食部、起士乳酪部門等。根據美國德利烘培協會( International Dairy Deli Bakery Association,IDDBA)進行的特色零售及市場趨勢研究,發現美國超市內的熟食部,占超市銷售額37%的比重,相較2013年又略成長1.4%。
2016/12/3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4593756077
18世紀一位法國廚師發明了罐頭,不過當時的罐頭要用鑿子與鐵鎚才能撬開,開罐器直到19世紀中才被發明,19世紀末美國成功將罐頭製造與食物填充自動化,成為了全世界罐頭產業的第一大國。
2016/12/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739553158
美國約有25個第三方食品認證,可保障消費者所吃的食品與製造商的成分聲明一致,其中最常見的為有機認證、無麩質認證與公平交易。
2016/12/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234552803
食品業二代接班並不如外界認為的簡單,新舊世代觀念的差異,如何與舊有團隊磨合,成功推動改革與創新,三皇生技董事長王亭坤如何做到?
2016/12/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098752322
在你投入創業之前,務必先認識幾種常見的食品製作模式,以及你在這個過程可能會扮演一個或多個角色。繼續往下閱讀,找出你日後會成為純手作創業家、營運推手,還是社區推手?
2016/11/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616150665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為目前全球金融業者致力於發展的核心技術,擁有絕佳的安全性,與不易被竄改的特性,因此有許多專家也紛紛建議食品業者導入區塊鏈,更有效管理食品的追溯追蹤。
2016/11/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852949844
在眾多創業型態裡,食品創業屬於較低門檻、易入門的產業,因此一直是許多青年創業的首選,你也想投入食品創業嗎?美國知名食品創業者告訴你,投入食品創業的12個好理由。
2016/11/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4593747775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為了減少食品浪費,許多日本廠商重新檢討製造方法,或改良包裝容器,下了許多工夫來延長賞味期限和產品新鮮度。
2016/10/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357945094
醋飲比起飲料有容易被囤貨的特性,回購時間拉長,再加上需要兌水的動作,使得醋飲難以在消費年齡層中,往下拉攏國、高中生等真正喜愛消費飲料的主力客群,因此「即飲醋」的開發潛力逐漸被廣誠生技重視。
2016/09/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470342987
巧克力常被認為是會發胖的甜食,讓人想吃又怕受傷害!現在日本巧克力產品訴求走向健康化,廠商藉由加入能抑制脂肪吸收或能調整腸胃的成分,希望能夠減少消費者認為「吃甜食會變胖」的顧慮,進一步吸引女性消費者的目光。
2016/09/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470340587
食品詐欺是指業者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未經聲明而故意使用替代原料或化學物質作為食品原料,除了違反食品標示相關法規,也誤導、欺騙消費者等詐欺嫌疑,更可能對消費者健康產生潛在性的危險。
2016/08/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098740020
大衛·艾奇森醫學博士(Dr. David Acheson),曾於2002年擔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副局長等聯邦政府職位,2013年正式成立艾奇森集團(Acheson Group)輔導食品公司落實風險控管,身為美國食安專家同時也是2011年最新《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起草人之一,《食力》透過專訪大衛·艾奇森,請他暢論美國即將上路的FSMA推行重點,並針對台灣食安管理現況提出建議與看法。
2016/08/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234538504
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的統計數字顯示,每年供人類食用的糧食產量中,有三分之一(約13億公噸)遭到耗損或浪費。在已發展國家中,每年糧食耗損/浪費高達6800億美元,開發中國家則為3100億美元。
2016/07/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098736223
2002年通過的公眾健康安全暨生物恐怖準備與回應法案(簡稱生物反恐法)是美國食品登錄的開端,規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作為美國衛生安全的主管機構,而該法案目的在於保障公眾食品免於恐怖攻擊的威脅。
2016/07/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616134661
潔淨標示(Clean Label)起源於2011年的英國,先由部分零售通路商發起,擴展到英國甚至歐盟主要通路商跟進,因此對食品業者造成壓力迫使產業與技術再升級,強調是希望食品加工除非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減少食品添加物
2016/06/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111131211
壽司都是在室溫中製作、存放,但美國康乃狄克州的衛生機關認為此作法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造成人體食用後的健康危害。目前當地衛生機關正在進行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HACCP),並期望在2016年10月之前通過關於壽司醋飯保存的法規。
2016/06/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739529252
為讓消費者可清楚判讀食品產地來源,澳洲特別設計「袋鼠標章」及「澳洲原料所占比例圖」(Kangaroo logo & bar chart)於外包裝標示,給予消費者於購買食品時能明確判斷,各國商品入關也須配合此規定。
2016/05/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234526402
近年來食物浪費在世界各國都是非常受到注目的議題,國際上除了有許多由民眾自發性建立的食物銀行之外,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針對此議題建立資訊平台,並獲得七大工業國(G7)響應;法國甚至立法禁止超商丟棄食品。
2016/05/0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852925745
從莎莉菲隆(Sally Fallon)的書《營養學傳統》(Nourishing Traditions,暫譯)中,認識到浸泡堅果、種籽和穀物的健康飲食方法有多神奇。在菲隆說服我之前,我都直接把這些食物吞下去,不久就鬧肚子痛並感覺疲倦和飽脹。
2016/04/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616124969
英國的汽水市場將會在未來兩年內和兩年後有所調整――價格和含糖容量的調整,英國財務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上月底提出,將在2018年4月針對「汽泡飲品」開徵糖稅(Sugar Tax),藉此希望解決英國孩童體重過重問題
2016/04/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234523602
想像一籃籃的蔬菜疊放在超市的倉庫裡,架上的蔬菜還沒賣完,周轉不夠快,這些還可以吃的蔬菜很有可能就這樣進了垃圾掩埋場。不過現在有一個APP可以媒合過剩的食物與有需求的組織。
2016/03/1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others/paper/4593720571
金針、竹笙與筍單等製品的脫水蔬菜類連續四年不合格率最高,而被查驗不合格項目多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顯示金針乾製品加工過程有使用食品添加物過量之問題,而其中金針乾製品根據食藥署公佈之數據,於2012年合格率為57.7%,至2015年合格率已達83.1%。
2016/03/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234519500
未經處理的天然鹽,含有不均勻的礦物質,可能有重金屬污染,甚至有不肖業會用再生鹽混充食用鹽,這些都是選用食鹽時,需要特別留意的細節。
2016/02/1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470317481
食品業者登錄是現代食品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對於本來就規避登記或永遠不會主動登錄的地下工廠、流動攤販,這些「幽靈業者」該如何管理? 正是食安治理上的黑洞。
2016/02/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4593716879
當超市愈來愈普及,傳統的肉鋪必須改變,轉型成熟食店、變成批發商或是加入量販通路,都是在賣生肉之外,增加新的生存模式。
2016/01/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593715374
英國發生馬肉混摻食安事件發生後,食品安全專家克理斯・艾略特(Chris Elliot)提出八項建議,供英國政府參考作為重振食品安全的措施。
2016/01/0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975312031
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第1項規定「食品業者應實施自主管理,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因此2015年12月30日衛福部食藥署預告,食用油脂、肉類加工食品、乳品加工食品、水產品食品、食品添加物、特殊營養食品、黃豆、玉米、小麥、麵粉、澱粉、食鹽、糖、醬油、茶葉、茶葉飲料及非百貨公司之綜合零售業者等17類食品業者,將於2016年7月底前分階段要求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
2016/01/0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placemaking/paper/4616111867
日本政府為了防止稻米的非法流通、強化監視體制,在2009年施行了稻米產銷履歷法。生產者、流通業者、零售業者以及餐飲業等與稻米流通相關的業者,都有義務記錄、保存與買賣稻米相關的資料。
2016/01/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593711974
相較於我們付錢讓專業人士種各種可以賣給我們的食物,如果我們吃的食物全部都是自己種的,難道不會耗費更多地球資源?向大型的專業生產者購買食物,會不會是比較永續的做法?
2015/12/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616111562
2015年即將結束迎接新一年的到來,衛福部食藥署公告2016年7月31日前,自主管理強制性檢驗新增兩類食品業者,分別食用油脂輸入業者與零售通路商,強制性檢驗實施業者類別總計為17類品項。
2015/12/3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739511455
看看近年歐洲與美國的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制度,進一步思考,如何透過標示讓消費者能有風險判斷能力而做出選擇。
2015/12/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098710829
硼砂雖然在傳統食品加工上曾經常被使用,但因為食用對人體有危害,已經被禁止使用於食品中,應以合法食品添加物三偏磷酸鈉取代。
2015/09/2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2593715672
被視為是「食品身分證」的產銷履歷,日前由農委會與嘉義縣政府稽查人員於全聯超市發現,嘉義戴姓業者的產銷履歷牡蠣外包裝上,由於標籤內容與資訊系統對應資料不符,追查發現業者擅自偽造印製產銷履歷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