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煮飯很簡單,可是要把飯煮得好並不容易,時常想煮出鬆軟的米飯,卻常常煮出黏糊糊的白飯,一起了解米飯的科學原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煮飯一點都不難。

撰文=蓋.克羅斯比(科學編輯)、美國實驗廚房編輯群

煮飯很簡單,可是要把飯煮得好並不容易。很多厲害的廚師都承認,他們完全不會煮米飯,不是把米煮得太焦、就是煮得太糊。即使想煮出鬆軟的米飯時,卻常常煮出黏糊糊的白飯。如果在不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可即時食用的半熟米或沖泡飯等產品,理論上在烹煮過程中可以減少不確定的因素,但是口感和味道卻不理想。不過,一旦了解米飯的科學原理,你就會發現,煮飯一點都不難。

日常食用的「白米」 是精製過後的產物

米飯是「水稻的種子」。當水稻收成時,從中由一層外殼保護著的稻穀,在去掉外殼後,我們會留下「糙米」。它是由「米糠」包圍著一層富含油脂與酵素的細胞,這層細胞稱為糊粉層、以及胚與胚乳這3個部分組成。數千年來,經過半煮熟的全穀米,再碾壓以去掉米糠和胚,最後只留下含有澱粉的胚乳。這樣經過半煮熟、精磨的米,就是日常我們稱的「白米」,這也是食譜中最常用到的米飯。

讓水分滲入、控制澱粉粒作用 才能煮出好吃的米飯

白米和馬鈴薯、義大利麵一樣,在料理時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控制澱粉」。只不過馬鈴薯和義大利麵烹煮時,為了洗掉多餘的澱粉,通常會浸泡在大量的水裡;但是烹煮米飯時,需要的是更精確的煮法。如果只是煮沸直至米粒吸足了水分,將會煮去米飯的精緻風味,使它變得濕軟浮腫。煮米時,需測量添加的水分並蓋上鍋蓋。「鍋蓋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水分是被米粒吸收,而不是被蒸發掉」。倘若烹煮時蒸發太多的水,米會在還沒變軟前燒焦。

「澱粉粒」是米的主要成份,當它在室溫下不會吸收水分,但是把米泡在水中加溫時,水分子移動快速,其能量會開始解除澱粉分子之間的鏈結,讓水滲入其中。於是澱粉粒開始膨脹,釋出有黏性的澱粉分子,像膠水般把米黏在一起,使米飯變軟、變黏,或者說,變得「很澱粉」。

你喜歡粒粒分明還是黏呼呼的米粒?直鏈澱粉與蛋白質是關鍵

米飯和馬鈴薯一樣,內含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其中的「直鏈鏈粉和蛋白質含量,決定米飯煮熟後的口感」,是屬粒粒分明又蓬鬆,還是黏呼呼的。雖然有些例外情形,但是直鏈澱粉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米,像是長粒米,大多能煮出的粒粒分明、輕盈、蓬鬆的飯粒。反觀直鏈澱粉和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像是義大利阿柏瑞歐米,煮出來的米就較濕軟、容易黏在一起。

由於直鏈澱粉和蛋白質含量不同,長粒米的澱粉膨脹、膠化的溫度約落在158℉,比中粒米的144℉還要高。能在較低溫度膠化的澱粉粒,其直鏈澱粉含量少,但釋出的直鏈澱粉卻比較多,也因為如此才能讓米黏在一起。

長、中與短粒米 內容比例與用途大不相同

長粒米裡含有約22%的直鏈澱粉、8.5%的蛋白質,米粒的長度是寬度的4~5倍。長粒米烹煮時需要的水最多,煮熟後粒粒分明,冷卻時會變硬,這是因為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的緣故。當我們在做香料飯(pilaf)時,比較喜歡用長粒米。

中粒米含有約18%的直鏈澱粉、6.5%的蛋白質,米粒的長度是寬度的2~3倍。烹煮時需要的水較少,煮熟後飯粒很軟、有點黏性。像阿柏瑞歐米(Arborio)這類中粒米是燉飯(risotto)的最佳選擇,因為能夠煮得很綿密又不黏。

短粒米含有約15%的直鏈澱粉和6%的蛋白質,米粒幾乎是圓形的。這種米粒在烹煮時需要的水份最少,煮熟後可能會又黏又軟。短粒米適合做壽司,因為在做壽司時,就需要米粒們是黏在一起的。

煮米前泡水真的可以讓米煮得更快、更好吃嗎?泡水反而容易煮過頭造成米粒破裂

據稱煮米前泡水可以讓米煮得更快、更好吃,為了確認這麼做是否真有其事,我們設計了簡單的實驗:有些食譜要求將白米浸泡在水中3小時,我們如法泡製此說法。將一批糙米浸泡同樣的時間,然後根據後文「簡單香料飯」的步驟烹煮,但稍微減少水分。另外再煮一批沒有浸泡過的白米,但在烹煮之前先洗過,以正常水量、使用同樣的步驟烹煮。這項實驗中分別使用長粒白米和印度香米(basmati rice)。

不管是那種米,只要泡過水,結果都是煮過頭、膨脹,米粒爆開來。

內容來源:《料理的科學(二版):好廚藝必備百科全書,完整收錄50個烹調原理與密技》,大寫出版社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米苔目你吃鹹還是吃甜?為何用舊米做才適合?
你知道壽司、碗粿跟粄條適合用哪種米嗎?
吃飯為何不易變胖?白米裡的營養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