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永續是種理念、概念,而非單指某一種方法,各國的法律中並沒有明確規範永續農業之定義,要達到永續有多種路徑。

採訪=嚴永龍、劉宜叡
撰文=劉宜叡

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隱憂,即是在同一塊土地上採取單一作物的密集栽培,再加上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長期下來使得土壤平衡遭受嚴重破壞。同時氣候變遷帶來了新的環境壓力,包括氣溫上升、病蟲害、乾旱洪水的發生率提高。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José Graziano da Silva指出,「世界需要的是一種新的作物生產模式,既高效又環保又能滿足經濟需求」。那麼,永續農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永續是一種理念 可以有多種途徑達到目標

永續農業(Sustainable agriculture)在1990年代被美國國會定義為,「集合生物、植物、動物之綜合生產體系,隨不同地區而有不同運作情形,該生產體系除了具經營性,同時可以提高自然資源及環境的素質,循環利用不能再生的資源及農產廢棄物,並以生物循環來控制病蟲害,生產有經濟性利益的農產品,進一步提供能提升生活品質的生產方式。」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教授蔡東纂則認為永續包含5元素:友善(心理層面)、環保(結果導向)、經濟成長、融入社會、彈性操作。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彥蓉也表示:「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用以比喻永續農業,沒有標準的做法,大家都在嘗試!

農業專業列全美前3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開設永續農業研究和教育計劃學程(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rogram),從學程中必修的30個專題可窺得永續農業實際的做法與元素,舉例來說,學生們必須學習保護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可控的環境農業(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覆蓋作物(Cover Crops)、基改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綜合蟲害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有機農業(Organic Farming)、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 )、土壤養分管理(Soil Nutrient Management)、用水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等等,足以證明永續農業所含面向之廣,該議題之複雜性。

由此可知,永續是種理念、概念,而非單指某一種方法,各國的法律中並沒有明確規範永續農業之定義,因此要達到永續其實有多種路徑。但簡單來說,永續農業是一種以農民利潤為導向、產量穩定性、糧食品質高並關注環境永續的農業生產方式。

自然農法跟永續較無關?有機農法不完全是永續?

在購買蔬菜、水果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店家標榜「無毒、有機」;在農夫市集上看到許多「以自然農法耕作」的玉米、胡蘿蔔、小黃瓜;甚至還能聽到農友們彼此討論「草生栽培」的各種好處!

這些讓人一頭霧水、各式各樣的農法名詞,到底是什麼?這些農法也是永續農業嗎?

蔡東纂解釋,自然農法就是不刻意耕作、不施肥、不除草,走一個順其自然、清淨無為的觀念,比較像是「宗教信仰」,其中還有分派別如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或是韓國趙氏自然農法等。目前自然農法產品不像有機產品一樣有官方認證,以蔡東纂提出的永續5元素來看,較缺乏經濟成長、彈性操作的層面,也就是說自然農法其實跟永續的關聯性是不大的。

台灣人最耳熟能詳的有機產品,則需經3個階段的嚴格把關,確認農地與灌溉水質沒有重金屬汙染、栽種過程完全依照推薦使用的資材、產品經檢驗後沒有農藥殘留。但林彥蓉提醒,有機作物栽種的過程中是可以使用生物性肥料的,然而使用生物性肥料來除蟲,其實並沒有兼顧到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因此,要達到永續目的,不能完全靠有機耕作,因為永續更在乎否能夠達到生物多樣性。

至於無毒農法則有許多派別,其中有派別標榜可以使用農藥及部分化學肥料,但使用必須按照標示來使用,而且農作物的採收時間要在安全採收期過後才能採收。另一種派別則是標榜農地和用水,以及使用的資材均不含化學毒性,才能稱做無毒農法。目前台灣消費者對友善環境的農業概念,仍停留在「不噴藥、不施肥、農藥零檢出」。事實上歐盟與美國等國,能在使用化學藥劑的前提下,還能兼顧環境保育與生態平衡。

慣行農法也能永續?蔡東纂:可以優化、再修正!

化學農藥的污名化很嚴重,當然藥劑使用的現況、安全性與可能造成的問題,我們不能避而不談,但同時我們也更要重視大眾對農藥產生無謂的恐慌。蔡東纂說明,慣行農法的概念並不只是農藥而已,最大的缺點是世襲、經驗法則的耕作觀念,聽說或習慣哪個農藥、肥料有效就用,不管噴灑的時間點、不管種植的對象適不適合,以至於施藥量可能越噴越多、施藥種類越加越多。

蔡東纂指出,目前慣行農法的存在還是必要的,只是應該要優化、再修正,讓農民精準用藥、合理化施肥。只要搭配作物生產整合管理,慣行農法也可以友善環境,更務實點來說,有生產效率、農民也能生存下去,畢竟沒錢的生意誰想做,道德勸說在商業模式下是沒有用的,好的理念輔以利益驅動,才能真正貫徹永續的理念。

護土、生物多樣性才是永續指標,比用不用農藥、用不用基改重要!

國際學者對於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的看法有許多激辯。《科技農報》創辦人柴幗馨曾指出,台灣的農業因土地畸零、破碎,且加入WTO以後,某些作物無法比擬進口農產品大規模生產的低價,如果台灣農民想以有機農業、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生產農作物,又要獲得相對應的經濟報酬,是有困難的。

為有機與非有機之爭另覓出路,英國實施田區保護計畫找到的答案便是:「生物多樣性」。土地若可同時做為野生動物的棲地空間,則有利於蜜蜂、蝴蝶和植物的生長,更令人驚訝的是,增加生物多樣性並不會減少農作物產量。

此外,早期總認為雜草生在田間,必欲除之而後快,然而把果園變成公園,在特定作物下種植特定的植被,經適當的整枝修剪配合田間管理,竟然也可以生產高品質水果、賺大錢。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曾研究,果園採草生栽培,除了具水土保持功能,也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割下的草覆蓋在土壤還能增加有機質。其調查結果顯示,草生栽培1年後,土壤孔隙度提高5~10%,且增加土壤的排水性及通氣性,有機質含量還提升0.3~0.5%,有助於果樹生長,顯見透過植被護土、增加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好處更多。

農業是一個沒有畢業年限、課程不斷變動的專業。每年因為氣候、季節、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病蟲害,有不同的調整方式,藉由調整為永續耕作而成為百萬年薪番茄農的劉鑫約認為,永續做法不是不可被變動的,任何事情都不該粗暴地用二分法來區別是敵是友。劉鑫約表示,蔡東纂在輔導農民採行永續作法後,仍時不時到各地做田間診斷並微調耕種方式,永續其實更多的是彈性與在地性,是一個每一年都不一樣的大學問。

採行永續農業,不單單只是一個綠色革命而已,我們的地球要的是常青革命,對環境友善的同時,也能讓農民有所收入,環境與經濟兼具,才能讓農民願意繼續做下去!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永續農業全球正夯!日本與荷蘭等國值得借鏡
種出一張全世界都坐得下的餐桌!永續農業是世界潮流、並非空談!
一場刮了10年的沙塵暴 促使美國走上永續農業之路

參考資料
What i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ave and Grow in practice maize · rice · w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