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宋朝文人蘇東坡因為酒量不好,家裡卻又很多別人送的酒,因此便想到把這些酒倒在一起,也就是混酒,並取名為「雪堂義樽」。

撰文=李開周(《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

當年蘇東坡惹朝廷不滿,被發放到黃州務農,工資停了,獎金沒了,津貼更不用說。他又不會經商,全靠幾十畝薄地養活家小,秋收冬種,春耕夏鋤,成天累得半死,可是家裡卻不缺好酒。

那些好酒當然不是他花錢買的,他買不起;也不是行賄者送的,因為他已不是長官,別人用不著巴結他;更不是他自己釀的,因為蘇東坡雖然懂酒,但不會釀酒。他曾經異想天開,用糯米摻蜂蜜來釀酒,以為釀出來肯定肯定很甜,誰知蜂蜜腐敗變酸,糯米長滿綠毛,成品酒五彩斑斕,好像臭水溝。他不甘心嘗了一口,把腸胃喝壞了,唏哩嘩啦拉到雙腿發軟。

那麼蘇東坡是從哪兒弄來的好酒呢?還是別人送的。他是大文豪,文章和詩詞馳天下,好多人仰慕他,所以送酒給他喝,包括黃州周邊4、5個城市的官員,都把各自轄區內最有名的好酒寄到他家去。

蘇東坡是很愛喝酒的,可惜酒量太窄,「飲酒終日,不過五合」,花一天時間去喝,只能喝半升(五合為半升,宋朝半升約300毫升),最多相當於一瓶易開罐啤酒。由於量窄,所以喝得少,由於喝得少,所以剩得多,但又捨不得賣掉。

他家北牆下有一長排酒罈子,每個罈子都裝著大半罈名酒。到了夏天,罈子密封不好,蒼蠅、蚊子亂飛,蘇東坡怕酒壞掉,找了一個大缸,把剩酒統統倒進去,蓋上蓋子,封上黃泥,什麼時候來了客人,就從缸裡舀酒待客。蘇東坡在黃州時給自己蓋過3間簡易房,房間四壁畫滿雪景,美其名曰「雪堂」,那一缸混合酒就存放在雪堂裡,故此為它取名「雪堂義樽」。

其實蘇東坡應該順手從雞尾巴上拔根毛,「嘩啦嘩啦」把酒攪均,然後改名叫「雞尾酒」,我們知道大約700年後,紐約某酒館一個名叫貝特西・弗拉納根的侍從把幾種剩酒倒進一個大容器裡,冒充新酒給客人喝,結果雞尾酒就橫空出世了。

延伸閱讀:
隨身攜帶的啤酒粉,泡完直接開喝!
貴的酒比較好喝?其實是腦的活動影響你
無酒精啤酒跟真的啤酒一樣 怎麼做出來的?

內容來源=《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由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