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漢來美食重返吃到飽市場,推出高端品牌「島語」,儘管客單價約1800元,卻依舊一位難求。憑藉「主廚店長制」打造連鎖不複製特色,並以「大帶小」模式發揮集團綜效,成功兼顧成本與靈活性。

撰文=莊彙翌

你是否曾為了訂位「島語」傷透腦筋?這家自2023年底開幕後屢屢爆滿的高端buffet餐廳,是漢來美食(簡稱漢來)沉潛9年後,重返buffet市場的最新代表作。

漢來成立於高雄,除了buffet品牌「漢來海港」,漢來進一步推出升級品牌「島語」,切入高價位市場,平均客單價約落在1,800元,比漢來海港多出近千元,卻仍讓消費者趨之若鶩,一位難求。為什麼漢來會沉寂9年後重新搶攻buffet市場?他們看上了什麼?

「主廚店長制」兼顧成本與特色 讓品牌連鎖卻不複製

漢來美食行銷企劃部副總吳若寧表示,五星級飯店的必要配置,就是要有全日型餐廳供應住客的早餐,並服務外部消費者的午、晚餐,因此「規格不可能太差」。

再加上,近年同業打造出客單價最高4,000元的高端buffet品牌,漢來美食西餐品牌總經理劉子銘認為,市場氛圍已經從「物超所值」轉向「物有所值」,消費者願意付出更高價格,享受到更高等級的食物、環境和服務,是時候開一間比漢來海港更高價位的buffet。

對漢來來說,進入高端buffet的門檻並不高,過去經營buffet的「主廚店長制」,為他們打下制度基礎。漢來每一間buffet的主廚,都是該分店的店長。

「我們的核心價值就在這裡(廚師),」吳若寧解釋,主廚本身就已經有一定的經驗值,他們在漢來,既要控管食材成本,也要到外場負責動線、洞察消費者需求,看哪些菜色被消費者喜歡、哪些不是,以此調整菜單。

「主廚店長制」讓漢來旗下每一間buffet都有各自的特色,有1~2成菜色是由各店去決定,因而建立「連鎖不複製」的體制,讓分店在面對消費者的即時回饋和口味變化時,能更靈活應對。

「以大帶小」發揮集團綜效 平衡成本壓力、降低營運風險

不過,為什麼漢來前面9年,在台灣都不開buffet?其實是基於市場飽和及降低營運風險的考量。

時間回到2016年,當時漢來評估buffet的市場需求,是「百萬人口的城市,可以有一家大型自助餐廳」。吳若寧表示,通常一線城市是展店的首要考量,在六都已有7家店的情況下,buffet品牌上能著墨的事情不多。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漢來營收的2大支柱,來自宴會廳和buffet餐廳。它們的共同點,是店面所需的坪數要大,以buffet來說約莫400坪;其次,投入的人力及金錢成本要多,單一家buffet,可能就需要100位正職員工,還不包含計時人員,對成本管理錙銖必較的餐飲業來說,開一家店「壓力很大」,「我們必須要改善營收來源布局,不要全部都押在比重高的品牌上。」吳若寧說。

劉子銘表示,2017年漢來美食掛牌上櫃,有了獲利及成本控管的壓力,因此開始轉往發展其他品牌,包括「上海湯包」、「上菜」等中式料理。對公司來說,進軍中菜市場,消費者接受度高,單一價格也使成本相對好控制;對公司來說,就可以分散營運風險,平衡buffet帶來的成本壓力。

截至2025年7月為止,漢來花了近10年時間,打造18個自有品牌、代理1家(名人坊)的集團品牌布局,總計51個據點。手上擁有多品牌的漢來,在跟百貨業者溝通設點時,也更有彈性,只要約70~100坪的店面就能進駐,解決過去開店坪數一定要大的痛點。

漢來因此延伸出「大帶小」的展店模式,也就是一間在設buffet品牌的百貨公司內,盡可能帶2~3家中小型的連鎖品牌,比如台北SOGO敦化店有漢來海港,同時也有漢來名人坊。這些店的後勤人員可以互相支援,同時共享集團食材,在運輸及材料運用上,都能更好地調配資源,發揮集團綜效。

2024年漢來美食年營收59.3億元,相較去年成長20.5%,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原因來自台北漢來大飯店開幕,宴會廳和島語推升業績成長。延續這股攻勢,漢來預計在2025年要在全台開出4家島語,箭指六都的龐大人口,包括高雄漢神百貨、桃園台茂、台中洲際購物中心、台北大巨蛋,形成一波展店浪潮。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事隔9年推出全新吃到飽品牌!漢來「島語」如何搶攻高價buffet市場?

審稿編輯:余麗姿

延伸閱讀
高物價時代Buffet如何突圍?饗賓、漢來、欣葉誰能搶佔聚餐熱潮?
全台最貴Buffet強勢入局!揭秘價格戰之外的社群狂潮如何炒熱?
【剩食管控】Buffet的剩食救星!「AI廚餘機」怎麼幫助晶華酒店栢麗廳監控剩食狀況、制定減量目標?
不得遲到、選菜色,卻一位難求!初魚如何將無菜單料理規模化經營?
一鍋撐起 7 成營收!築間火鍋如何讓回客率超過 7 成、連 4 年營收創新高?
鼎泰豐成全美最會賺餐廳,但美國店「謀厚呷閣貴」?談連鎖餐飲打國際盃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