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植物牛肉在亞洲不像海鮮、豬肉有龐大的消費量,也因此植物肉廠商正計劃在中國投入更多關於雞、豬肉的生產計畫。

採訪=蔡幸儒、黃欣培、黃敬翔
撰文=黃敬翔

雖然植物肉是基於大豆、豌豆等植物性原料製成,但風靡歐美的Beyond Meat與Impossible Foods兩家公司目前販售的主力產品,都配合西方的飲食文化,以漢堡肉、絞肉為主,其外觀、質地、口感、風味也都近似牛肉,並以媲美真正牛肉作為賣點。

不過,當這些擬真的牛肉漢堡排要進入亞洲市場時,勢必都會碰上同一個阻礙,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以豬肉、雞肉為最大眾,且飲食型態遠比歐美來得複雜許多的社會!

亞洲飲食文化以豬、雞為主!植物牛肉市場可能性受限

「亞洲與歐美的植物肉市場,其實大不相同。」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解釋,歐美飲食單純,多以漢堡、排餐、沙拉為主。「但是亞洲的飲食文化多元且豐富,色香味口感等細節要求更嚴厲,植物肉作為替代品的角色,發展難度更高。」此外,她指出歐美植物肉多以牛肉為主,對於台灣來說更是小眾。

根據《2018臺灣養豬統計手冊》的統計,台灣人吃最多的肉類為豬肉,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吃掉36.5公斤,第二名則是平均消費量34.26公斤的禽肉,第三名才輪到牛肉(5.88公斤)。即使以全世界來說,根據美國農業部對外農業局(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的統計,全世界肉類消費量排名也依序是豬肉、禽肉、再來才是牛肉與羊肉。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牛肉口感為主的植物肉,單是在台灣市場就可能先天受限。牛肉的消費量原本就不高,即使消費者全轉為使用植物牛肉,市場仍僅於此。因此,如何在地化創新,成為植物肉亞洲巿場拓展關鍵。

兩大公司正不斷研發!雞、豬肉產品將成下一波植物肉趨勢

「(進入中國市場後)我們確實意識到我們先前推出的都是西式的產品。」2020年7月,Beyond Meat首席成長官(CGO) Chuck Muth於在中國「FBIF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表示,「我們了解到牛肉在中國不像海鮮、豬肉有那麼大的消費量,因此我們的確需要思考看看其他品項的發展機會。」他表示,目前已經有計劃在中國投入生產計畫,雖然無法透露更多細節,但勢必會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飲食喜好做調整。

其實,Beyond Meat不是沒嘗試過仿作其他肉品,2012年推出市面的第一支產品就是雞肉產品「Beyond Chicken」,隔年更進一步拓展到全美Whole Foods Market販售。然而時至今日,除了2019年8月曾跟美國肯德基合作、於亞特蘭大分店推出炸雞試水溫外,Beyond Meat的雞肉產品已經完全消失於零售通路。根據Beyond Meat的官網說明,從消費者的反饋中,他們發現原先的雞肉產品無法像深受歡迎的漢堡排、牛絞肉一樣,帶來好的體驗,因此暫時停產雞肉產品。不過,他們也透露「有一支由廚師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正努力儘快將更好、更美味的Beyond Chicken Strips帶回零售貨架以及餐廳菜單上。」

另一方面,Impossible Foods在官網上也透露,正持續進行豬肉產品「Impossible Pork」的開發,預計將會是牛肉後的下一個產品,目前還在進行最後的測試調整中。

本土廠商也搶推漢堡排?別忘了在地化才是最大優勢!

不過,將場景拉回到台灣後可發現,無論是弘陽食品與三石天合國際合作建立的國內第一植物肉品牌「VVeat」,或是穀物加工大廠「鈺統食品」的植物肉品牌「三機」,首波推出的主力產品卻也都是漢堡排,直接與已進軍台灣、在零售通路銷售排行前三名的Beyond Meat直球對決。弘陽事業發展經理謝一誠對此解釋,這是為了讓人們知道,國外辦得到,台灣也能做得出來。但下一步便會開始針對台灣的飲食習慣做開發,回到熟悉的主戰場,「這也是我們比Beyond Meat更靈活的地方。」

鎖定亞洲市場!Omnipork新豬肉更受歡迎

由香港Green Monday與加拿大食物科技研發團隊研發出的「Omnipork新豬肉」,便是屬於這樣的定位,不僅定調自己是豬肉的替代食材,更瞄準亞洲市場設計。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表示,「以美國來說,豬肉通常做火腿、培根。但我們認為飲食是帶有地域性色彩的,Omnipork新豬肉就是為了要符合亞洲市場需求而開發。」

除此之外,新豬肉的第一款產品便是絞肉,這是因為楊大偉與其團隊觀察到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常常將豬絞肉融入在鍋貼、義大利麵、打拋豬飯、小籠包、水餃、中秋月餅等各式品項的料理中,變化性更高、可應用的情境也更多元,透過更多的料理方式也能讓產品滲透進更廣泛的族群。《2020食品產業年鑑》就點名新豬肉,認為其在地創新活化,走入消費者生活,未來發展潛力大。

國內植物肉代理商河洛企業同樣也與Green Monday取得了新豬肉的代理權,河洛總監傅怡維表示目前在向通路推廣時,新豬肉明顯比Beyond Meat更受業者歡迎,除了價格因素外,也是因為它是因應亞洲口味做開發,特別受到中式料理餐廳歡迎。他透露,目前新豬肉每個月都維持著一個40呎貨櫃的進貨量,而Beyond Meat產品也只有一個20呎貨櫃。家樂福與JASONS Market Place提供的植物肉銷售排行中,新豬肉也穩居第一,顯見其在台灣市場更受歡迎。


Green Monday新品「新餐肉」、「新肉絲」受米其林餐廳青睞,推出高檔蔬食料理,再掀蔬食熱潮。

植物肉原料成本高,「食材」比加工品好賣!

至於產品的銷售型態,翻開河洛的產品型錄,裡頭除了Beyond Meat外,還有模擬雞肉和魚肉的「Alpha Nugget樂樂雞」和「Gardein魚柳條」。不過,後兩者都屬於完成度較高的冷凍調理食品、僅需加熱即可食,不屬於需要烹調的「食材」定位。傅怡維指出,這樣的定位與售價,比真的雞塊、魚柳條昂貴,讓這兩款產品在推廣上比較難進入餐飲通路,只能留在高級超市中。由此可見,能在日常料理中扮演「食材」角色的植物肉產品,在推廣上更有優勢。

想攻下亞太市場,豬肉不可或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院高級助理研究曾志超於《台商應加速搶食人造肉商機》一文中指出,華人口味與西方差異極大,並建議台灣廠商可避開競爭激烈且歐美大企業擅長的肉品,如漢堡肉排等,而應專攻華人利基市場的植物肉品,例如紅燒肉、中式香腸、內臟、魚肉與生魚片等產品。雖然國外品牌已經為植物肉市場塑造典範,成功靠漢堡排走向世界,然而台灣的飲食文化多以豬肉與雞肉為主,對於比歐美更熟悉本地飲食文化的素食大廠們,這將會是一大機會點。

新豬肉的成功,說明台灣市場其實相當期待亞洲口味的植物肉產品,而這一塊的確存在很大的開發空間。雖然目前市面上的植物肉產品多以西式為主,但隨著亞太市場的開發、技術的演變,未來勢必會有越來越多在地化、多元的植物肉品項問世。也許不遠的未來,我們就可以看到滿桌奢華的滿漢全席,無論豬腳、牛排、宮保雞丁都可以由植物肉製成的景象。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就是鮭魚但是植物性的 以色列新創Plantish推出同樣營養的素鮭魚片
二代拚轉型、催生第一片MIT植物肉!台灣最大素食製造商弘陽的直球對決
引進Beyond Meat、推出新豬肉!亞洲綠色飲食革命的幕後推手:Green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