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謝昌衛特聘教授團隊,研發電磁保鮮技術,找出菇蕈、蔬果、肉類等不同產品的保鮮電子參數,並搭配電漿保鮮包裝,達到農產品保鮮期限延長的效果。

整理=編輯部

運用電場效應,達到農產保鮮效果!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謝昌衛特聘教授團隊,研發電磁保鮮技術,找出菇蕈、蔬果、肉類等不同產品的保鮮電子參數,並搭配電漿保鮮包裝。以菇蕈為例,架售期可由6-9天延長至21天,有效延長2倍以上,有助減少數億元的農損。2021年12月14日獲頒「2021國家農業科學獎」。

電場效應+參數調整=調控農產酵素反應

傳統保鮮技術大多利用冷藏或添加化學保鮮藥劑來保鮮,為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提升農產品質及製程優化,該團隊投入新穎物理加工技術的研發。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電場,在倉儲及冰櫃中加入電極板,運用電壓與電流的控制,使得倉儲空間形成不同的電場效應,再透過電子參數的調整,可有效調控農產的酵素反應,達到調節蔬果採後的呼吸、抑制肉品微生物的滋長、減少褐變、避免寒傷等環保又安全的保鮮作用。

活性包裝改變產品儲藏環境

而在運送及販售階段,則研發出活性包裝,透過電漿修飾,在包材表面塗覆天然保鮮劑,改變產品儲藏環境,降低衛生物污染,達到保鮮效果。

電磁保鮮技術可延緩菇蕈儲藏時的品質劣變

食用菇產業為台灣現今具有最完整冷鏈的農產品,然而架售期仍不超過10天,台灣菇蕈產值每年約180億元,其中10-20%的品質劣變耗損,至少造成16-32億的利潤損失風險。

電磁保鮮技術已與生技集團合作,實際應用於菇蕈採後預處理,模組化不同菇蕈的最適保鮮條件,以提供市場高品質產品,結果顯示,能夠延緩菇蕈於儲藏期間的品質劣變,將菇蕈的架售期由6-9天延長至21天,預計成功減少菇蕈產業數億元的運輸銷售耗損。

「電磁保鮮加值服務平台」團隊成員包含興大食生系謝昌衛特聘教授、研究助理張兆凱、碩士生陳柏錕、凃安廷、林希。3年間,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共計48篇國際學術期刊,並獲得15項專利、11項技轉。技術適用於漁獲、蔬果及菇蕈等農產品的預處理、儲運銷售以及延長架售期,減少農產品棄損失,增加農產品的加值應用。目前與農糧署合作輔導農產加工業者,藉此提升業者採用新穎加工技術提升農產品價值的觀念,並同步將技術轉移至產業界,以利農產原料的加值性產品開發。

審稿編輯:李若威

延伸閱讀
新加坡最新研究:每週食用兩次蘑菇,可保持大腦年輕!
2021第二屆國家農業科學獎出爐!大數據分析、畜牧循環經濟團隊備受矚目
苗栗靜思茶園再回春!奈米鈣肥料搭配「枯草桿菌」,讓有機作物逆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