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育不僅是飲食知識的累積,包含飲食文化、飲食習慣都是食育的一部分,食育作為一種素養教育,不只透過學校教育學習,更要融入生活。

採訪=林玉婷、謝承學、李若威
撰文=謝承學

如果說食育的「食」指的是對農業、食物的了解,那「育」代表的就是教育,而食育作為一種生活素養,從營養知識的學習到飲食文化的養成都是食育的一環。要學好食育,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學得完整,家庭教育也不可或缺。

在校園食育部分,學校是學童最主要的學習場合,最重要的教導者則是教師與營養師,從小開始培養孩童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挑選食物的能力,同時了解在地飲食文化,才能讓食育成為受用一生的學習。

「教育與文化」構面為2021《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關注的四項構面之一、共由8項指標組成,評比出的分項冠軍為宜蘭縣。目前並未有法源規範在校園一定得要推廣食育,因此第一線教育者和營養師的主動投入更顯珍貴,若有縣市政府的支援則更有助力。

營養師作為校園食育執行者 人力是否充足很重要

說到校園食育的執行者,莫過於營養師,根據《學校衛生法》第23-1條:「學校營養師職責如下:⋯⋯三、健康飲食教育之實施。⋯⋯。」營養師為校園健康飲食教育的執行者,而本法同條也訂定了每40班要有1位校園營養師:「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四十班以上者,應至少置營養師一人。」也可以將這視為校園營養師與學生比的最低標準,而校園營養師與學生比越大代表營養師負責的學生數較少,代表在飲食教育上成效可能較佳,因此將其作為最能反映投入飲食教育成效的指標。

但根據2021《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結果顯示,有約9成的營養師認為人手不足。進一步調查各縣市校園營養師人數,並計算出各縣市每一位校園營養師負責的學生數量後發現,依照法定標準「每40班設置1名營養師」,以每班30人計算,大約每位營養師須負責1200名學生,但實際上大多數縣市的營養師負擔的人數都超過這個數量,彰化縣每一位校園營養師甚至平均分到將近8000位學生,反映多數校園營養師所負擔的工作量都過大,更可能影響執行品質。

而在實務執行上,各縣市依預算、人力等現實考量,最後聘請的營養師數量也不盡相同,但仍可以反映縣市政府對於食育教育推動的積極度。而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表示,單就校園營養師與學生比或許還低估了,「因為校方讓營養師做太多庶務」,大量壓縮營養師執行校園食育的時間。

營養師是校園午餐的靈魂人物,除了開菜單、把關飲食安全,還要負擔營養教育重責。(張偉明攝)

食育怎麼教?資源整合後推廣更有力

無論教師或營養師在進行飲食教育時,一定會面臨到「要教什麼?」、「要怎麼教?」的問題。確實,食育面向廣泛,不像國英數等一般學科有教科書,這時教案、教材就成為教學者很重要的教學資源。

然而,儘管目前全國各縣市都在推食育,但光是有沒有專屬食育教學資源的網站就可以看出縣市政府對食育的重視與積極程度,食育網上通常會有各學校對食育有熱忱的教師、營養師分享的教學經驗或教案,同時也是縣市政府公開食育資訊如校園午餐菜單、食材的地方。為了鼓勵校方更積極參與,農委會也舉辦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徵選活動,希望能激發更多食育教學計畫產出。

在食育教育上,除了有公部門的努力,台灣有許多同樣對於推動食育相當積極的民間團體,透過與學校合作的方式或是舉辦各式食育活動來推廣,例如台灣好基金會、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大享食育協會,儘管對於食育推動的想像不盡相同,但都是深感食育的重要,無私地貢獻自身心力、資源。

事實上,為了結合各界資源,讓食農教育更全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於2018年建置「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供全台食育第一線教學人員與相關推廣單位更便利迅速地交流教學資源等,與所有關心食育的人、團體交流互動。而農委會為了推動全民食農教育運動,鼓勵健康飲食生活,因此從2020年開始舉辦「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選拔活動,以表揚對推廣食農教育具有貢獻之團體,期待有更多資源投入食農教育之推廣,帶動全民提升食農素養。

學校教就夠了嗎?家庭也有潛移默化效果

食育在學校學就夠了嗎?其實在家也是學習食育的好時機。食育作為素養教育的一種,更強調融入生活,因此從生活習慣的養成都與食育有關。在生活習慣的部分,其實除了如何挑選食物,最能體現食育的就是「在家吃飯」。

許多家長都認為食育是學校的事,但其實「父母怎麼吃,孩子就怎麼吃」,在現今雙薪家庭影響下,除了校園午餐,孩子通常都以外食為主,不僅高鹽高油、營養也不一定均衡。但在食育推廣中很重要的是「家庭的潛移默化」,否則即使學童在校學習、出了學校仍難貫徹,若能每週利用幾天全家一起吃飯,從發想、採買食材到烹煮,由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完成,長久以來,無論是食物如何挑選、烹煮,還是不挑食不剩食,甚至是餐桌禮儀,其實只要每週花一點時間就可以有所成長。

食育不只是紙上談兵 更要融入生活

「單純的教育是沒有效的,一定要搭配生活的體驗」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學校系統化的教育當然重要,從教材的選擇到教學的方式都會影響學生對食育的學習成效,此外,回到家以後的家庭食育也不可或缺,學校的食育教育有限,但家庭食育則是一輩子的。

此外,要完整地學習食育,不是單純的營養教育而已,從個人的飲食習慣、到整體的飲食文化傳承,都是食育的一環。食育作為生活素養教育,既會影響一生、更該終生學習。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學會正確擇食很重要!養成內在能力,創造健康的飲食Fashion
飲食基本原則不能忘!從食育培養正確食安觀念
22縣市食育推廣僅約4成民眾滿意!體驗機會不夠、場域不足是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