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往昔人們是跟豬住在一起的,由此可知豬跟中國人的關係匪淺,飼養上不需要過多空間的豬,才是農耕民族的好朋友。即便豬與人類,特別是和農耕民族有如此深厚的關係,卻還是受到人們的輕視,是許多負面意義的代名詞。

撰文= 陳舜臣(歷史小說作家)、蔡錦墩

便宜內臟的魅力

中國人很愛吃內臟,有時甚至賣得比肉還貴。因此光從這一點來看,能夠以便宜價格吃到內臟的日本,就宛如天堂一般。

再更早一個世代的華僑,據說還會直接前往屠宰場,取得不用錢的內臟。

不過,即便是那個世代的華僑,也還不至於前往屠宰場,說出:分點血給我吧。

這樣的話。

到了最近,喜愛品嚐牛、豬內臟的日本人也逐漸增加了。再加上作為藥品的原料,製藥公司大量進貨,內臟的價格也不總是那麼便宜了。

不過,不論內臟愛好者如何增加,喜愛品嚐動物之血的人依然寥寥無幾。

(圖片提供=玉山社出版)

嚐血並非野蠻

依照中國的營養學說,吃血補血,因此豬血受到重視也是相當容易理解的。

不過,這指的當然不是直接生飲豬血,再怎麼說,那不但令人感到噁心,味道也不好。

新鮮的血加上些許鹽,使其凝結,再做成糕狀的食材。切塊後,加入豆腐、蔬菜及其他的調味料一同燉煮,據說對改善貧血有顯著的效果。

外國人聽了總是蹙眉,認為這樣的風俗相當野蠻,孫文卻反駁了外國人的這種意見。

身為醫生的孫文認為,所謂野蠻指的是不科學。人人皆吃肉,卻認為血是令人反胃的,這樣的想法只是偏見罷了。血含有鐵質,對身體很有幫助,此一風俗不但不野蠻,還是極度符合「科學與衛生」的。

這在孫文的著作《建國大綱》中也有記載。

只要外國人一說這是「野蠻」,便立刻回答「沒錯,的確如此」,接著努力地想要停止原有的風俗習慣,這是多麼缺乏自主性的行為啊。

老外看了會怎麼想?這簡直是國恥啊。

比起激動地這麼想,更該做的是不在意外國人的目光,認真地思考、檢視事情的本質不是嗎。

愛國的孫文,從科學的角度強調「吃血」這件事絕非野蠻之舉。

比起將活跳跳的蝦子直接拋入口中,把凝結成糕狀的血燉煮而食,到底哪一種才比較野蠻呢?

話題有一點岔開了。

必須回到豬的話題。

從豬舍變成家

如同前述,中文將豬(日文為「豚」)寫為「豬」,而豚字其實是豬之子的意思。也就是說「豕」即為豬之意。

而豕字上方再加上一個宀,就會變成「家」字。若以造字法而言,這不就是豬舍的意思了嗎。

要說明「家」這個字,必須先理解,往昔人們是跟豬住在一起的。由此可知,豬跟中國人的關係匪淺。

飼養牛、羊,需要廣大的草原。然而對於勤奮的農耕民族而言,讓寬廣的平原上長滿茂密的牧草,實在是太浪費了。相信一定會立刻將其開墾為耕地。

飼養上不需要過多空間的豬,才是農耕民族的好朋友。只要架上連小孩子也能跨過的低矮柵欄,豬隻就無法脫逃了,至於豬的食物,也只要拿人類吃剩的菜飯即可。

此外,豬很能生。小豬會不斷地增加。

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期望子孫滿堂的人,希望能像多產的豬一樣,因而造了「家」字。

受到輕視的豬隻

即便豬與人類,特別是和農耕民族有如此深厚的關係,卻還是受到人們的輕視。豬是愚蠢、廢物的代名詞。

對於遲鈍、無禮之人,稱之為「豚魚」;對於沒出息的兒子,則稱為「豬兒」。

豬卑狗險。(豬卑賤,狗陰險)

這句就算了,甚至還會用在占卜上:

豬來貧、狗來富。(豬出現代表會貧窮,狗出現則代表財富)豬豈不是一無是處了嗎。

此外,一遇上喜慶、祭神之日,豬隻總是率先作為祭品被宰殺。在古代,奴隸或戰俘會被斬首當作祭品,奉獻給神明。

東坡肉與宋詩

岔開一下話題,據了解古代的神明厭惡朝天鼻的豬、白額之牛及患有痔瘡的人,因此他們無法作為祭神的祭品。要是遇上了被斬首的危機,看來只好多費點工夫讓自己患上痔瘡了。

很悲傷地,豬也極少於詩歌中登場。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是難以作為詩題的名字啊。

也許是為豬感到同情,宋代的大詩人蘇軾,倒是寫了幾篇「吃豬肉」詩,但也只是玩鬧之作罷了。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其後還有幾句,在此省略。

蘇軾號東坡,文中的黃州指的是現今的黃岡,面對武昌的土地。他在45歲時受恩赦出獄,被流放到此地,之後又流放到惠州(廣東),也許當時每天只能吃到豬肉吧。

香港一帶的餐廳中有一道菜名為「東坡肉」,將切成方形的大塊豬肉,如同蘇軾詩中所說,加入醬油、酒、豆腐、香料等材料,再花費時間慢慢燉煮。

據說即便是年長、沒有牙齒的人,也能品嚐這道東坡肉,放入口中就會化開一般軟嫩無比。

內容來源=《美味方丈記》,玉山社出版

少數趁「冷」吃才好吃的食物!前菜拼盤中的聖品「海蜇皮」
老字號台畜打造「現代化肉品生產基地」,推優質MIT肉品搶攻肉肉控的胃!
只知道筍干封肉?辦桌一定要知道的「大封、小封、雞封」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