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品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單單只是原料大亂兜(A+B=C)而已,還包括加工技術、品質把關、法規、行銷等環節,每個過程都可能是創新的節點。

撰文=劉宜叡

2018年遠景貿易所主辦的「遇見×預見台灣食品新世代研討會」,邀請英敏特(MiNTEL)、東方線上、食力foodNEXT,共同針對食產業創新、消費者趨勢剖析,並回顧2017評選台灣年度10大優秀的創新食品及5大創新保健食品。親臨現場的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徐詮亮表示,看到業界各位先進共襄盛舉的盛況,可見大家對食品創新議題的關注度之高。徐詮亮與《食力》分享自身的經驗,從學術界的角度談談對食品產業創新研發的看法。

徐詮亮感性地說:「身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有好的發展,同時為食品業界培養一批新生代的生力軍,帶入更多的活水」。他認為,最好的食品創新訓練就是參加比賽,以食品產業創新競賽為例,學生們必須講述開發動機、產品原料與特色、製造流程、GMP精神、市場潛力等項目,從競賽的流程評估的指標來看就可以對食品創新概念略知一二。食品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單單只是原料大亂兜(A+B=C)而已,還包括加工技術、品質把關、法規、行銷等環節,每個過程都可能是創新的節點。

徐詮亮分享2011年時,學生林文懿與鄭孟純在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台灣食品產業創新競賽」奪冠的創新案例,設計的構想來自:「期末考週,準備考試到凌晨2點,想喝珍珠奶茶卻沒有地方買!」進而開發了熱水沖泡的珍珠奶茶。 徐詮亮解釋 ,學生設計的產品「藕Q茶香溢」,選用蓮藕粉製作珍珠,熱水一沖就能喝到有琥珀色珍珠的奶茶。想的很容易,實踐起來卻有難度,關鍵技術就是乾燥珍珠復水後的口感要如何才不會黏糊糊,而這必須靠選擇適當的澱粉原料以及加工的乾燥參數,這些都是產品創新很重要的節點。

東海大學副教授梁志弘也分享校內創新競賽的實例,學生喜歡喝咖啡,進而想要自學拉花,無奈手藝不太佳,拉不出美麗有細緻的圖文,因此發想出用巧克力薄片的方式,替代拉花,將形狀設計成東海大學的著名景點路思義教堂,把巧克力薄片輕放在沖泡好的拿鐵咖啡上,巧克力遇熱後便會慢慢融化擴散,形成另類版的拉花表現方式。

徐詮亮與梁志弘2位教授異口同聲的表示學生創新能量十足,好的創意、無人發現的新缺口,就是從生活中去發現,每個人本身就是消費者,從自己的生活情境來開發一個產品,是最有機會打入市場的,簡單的說,就是從生活中的不滿足開始創造。

延伸閱讀
食品業也講大數據 商品資料庫如何翻轉食品創新
東方線上:食安風暴時代的吸睛產品有3特徵
不創新就等死 食品業已走在改變的十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