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蓋亞那」在布農族語中,指的是吊掛的物件,代表文化的傳承,工作坊主理人Ibu引領著家人與族人,走過10年光景,復興小米文化的初衷仍然進行著。

撰文=郭思妤

位於台東關山的「蓋亞那工作坊」,是布農族崁頂部落文化傳承的一大主力。起初以布農族手工藝品為主軸,主理人之一的天國爸看見小米在部落裡日漸消失,毅然決然於2011年開啟艱辛的小米復耕計畫。11年過去,小米田由一開始的兩分地,拓展到現在的三甲地。不僅讓傳統作物在部落重生,更帶來部落年輕人、退休族人的回流。

11年過去,蓋亞那的小米田由一開始的兩分地,拓展到現在的三甲地。(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提供)

「小米體驗」帶著旅人處理小米 了解小米文化

成功復育小米之後,蓋亞那工作坊設計了「小米體驗」,讓時間回流倒轉,來到布農族人在沒有機器的時代,引領旅人學習處理小米的方式。而在學習處理小米之前,必須先認識布農族最著名的「工作曆」。工作曆記載著一整年布農族小米的祭典儀式,是唯一流傳下來的象形文字。工作曆對布農族有極大的傳承意義,蓋亞那負責人Ibu說,「沒有工作曆就不會有小米文化,沒有小米文化就不會有工作曆。」

蓋亞那工作坊設計了「小米體驗」,引領旅人學習處理小米的方式。(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提供)

90分鐘的小米體驗是一場紮實的食農教育,從小米脫粒開始,赤裸著雙腳踩踏讓小米從梗子上落下,踩下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生命能量。接著舉起木杵搗小米脫殼,再用篩子篩小米,讓風吹走小米殼,兩個步驟都是讓人汗流浹背的體力活。辛勞的工作最後換得美味的小米飯,Ibu說「你會了解到我們為什麼要煮這頓小米飯給你吃。它好吃的背後,有更深厚的文化意涵。」

小米體驗是一場紮實的食農教育,從小米脫粒,接著舉起木杵搗小米脫殼,再用篩子篩小米,讓風吹走小米殼,每個步驟都是讓人汗流浹背的體力活。(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提供)

「月光下的小米鞦韆餐桌」 讓民眾深入體驗部落飲食與文化

蓋亞那工作坊也不定期舉辦「月光下的小米鞦韆餐桌」體驗,將小米體驗結合野菜採集、布農族泡菜製作,晚餐時間更安排了八部合音、微劇場演出,讓旅人透過五感,體會部落的飲食與文化。

蓋亞那工作坊也不定期舉辦「月光下的小米鞦韆餐桌」體驗,讓旅人透過五感,體會部落的飲食與文化。(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提供)

「蓋亞那(Kaiana)」在布農族語中,指的是吊掛的物件,代表文化的傳承。蓋亞那工作坊在Ibu和父母、族人的協力之下,走過10多年光景,讓對布農族具有重要意涵的小米在崁頂部落生生不息,同時打造完整豐富的部落飲食文化體驗,發揚布農族的傳統。

蓋亞那也種植紅藜,每年5月舉辦「母親我愛藜市集」。(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提供)

蓋亞那工作坊
獎項|2022 ACTION TAITUNG AWARD「Creativity in Action 創意實驗力」
官方網站

【本文獲Shopping Design授權刊登,原文出自Action Taitung 特別企劃

延伸閱讀
池上禾穀坊:導入區塊鏈培育稻米 創造香氣遠播的新農業!憑科技與實力 有機米在傳統中拓荒銷往全世界
獵人學校 x 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打破傳統教育框架!在入冬的第一道冷鋒來時開課 攜孩子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 :打破場域疆界 讓藝術品化為框景 引領新視角重新認識台東縱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