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粽葉曾有二氧化硫殘留過量的食安問題,為了防止食用到二氧化硫殘留過量的粽子,挑選粽子時需留心粽葉的色澤與氣味,若仍擔心則可在使用前先以熱水加熱去除二氧化硫。

撰文=曹皕晴

粽子,是端午節慶不可或缺的食物,而由於內含食材多樣,其實有許多食用上的安全性需瞭解並把關。其中位於粽子最外層的粽葉,看似是最天然的竹葉等葉類,但過去曾有業者為了維持並保有葉子的青翠顏色,而以亞硫酸鹽類加以處理,但若使用過量殘餘二氧化硫,可能引發嘔吐等不適症狀。

亞硫酸鹽類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此能使食材留有較好的外觀色澤,使用於粽葉主要運用在乾燥葉子的加工處理,主要是為了保存葉子的顏色,並為了去除葉子上原有的黑斑,使葉子賣相較佳,會使用亞硫酸鹽類防止葉子轉為褐色。

但若是二氧化硫殘留過量,食用後可能會引發嘔吐、過敏等情況影響人體健康,2015年桃園市衛生局曾針對粽葉進行抽驗,抽查結果22件粽葉中有7件二氧化硫殘留超標,標準值為每公斤不得超過0.03克含量(≦0.03g/kg),此使二氧化硫粽葉殘留疑慮成為端午節必須留意的食安問題。

但若劑量使用上加以注意,基本上民眾則無須過度緊張,且二氧化硫屬於水溶性,在製作粽子前粽葉多會重新經過浸泡或刷洗,甚至在製程後端的粽子蒸煮過程間,也能稀釋二氧化硫含量,使粽葉可能殘留的二氧化硫含量減低,而相關單位對粽葉的抽驗,多以經過蒸煮後的粽葉進行查驗,以確保最終食用上的安全性。

此外在中國曾發生將粽葉染色製成「返青粽葉」等事件,不肖業者為了使粽葉在蒸煮後仍能保有鮮綠色,便透過添加硫酸銅及氯化銅等工業原料對粽葉進行染色,一般正常的原色葉子經由高溫蒸煮後,水會呈現出淡黃色,而此種「返青粽葉」,在經過加熱後水會呈現出淡綠色,此即為染色的證明,但在台灣並未有類似事件發生過。

民眾若擔心則可以透過眼睛觀察與鼻子吸聞兩種方式幫助辨別,首先以眼睛觀察粽子的粽葉顏色與色澤,不論是生粽葉或是經蒸煮後的粽葉,粽葉顏色都不應過於鮮豔翠綠,而粽葉沖洗時或蒸煮後殘留的水不應帶有鮮綠色,若為綠色便可能為染色製作;接著,透過吸聞粽葉的氣味來辨識安全性,如發現粽葉帶有刺鼻或不正常的氣味,則有不當製作的可能,民眾須留意且不食用。

若在家自行包粽子時仍擔心二氧化硫殘留,則可於包製前將粽葉以熱水煮滾一段時間,若是直接購買粽子回家食用,重要條件仍為選擇有信譽的店家及觀看標示,減少購買來路不明的粽子產品才安心。

延伸閱讀:
回顧歷年食安事件:了解四大違法添加類型
賣場攤商散裝蝦不合格率高,通路自主管理仍需加強
台北市衛生局抽驗年菜食材金針、竹笙及木耳14件不合格

參考資料: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
「返青粽葉」銅超標百倍 恐致腎衰竭
健康包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