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食力特派

2016 年元月總統大選前夕,《食力》在2015 年12月份透過網路針對三大政黨國民黨、民進黨與親民黨候選人提出的「食安政策」進行網路票選,發現民眾最認同的食安政策前三名分別是「修改《食安法》:對生產者課以更重法律及賠償責任,督促生產者自主管理,對中小微型食品業者進行教育、輔導、協助」、「強化品牌廠商產品責任法,對產品所有流程負責,出事負最大賠償責任,促使品牌廠商嚴管製造流程。」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生產、包裝、運銷、分銷到食用,利用雲端資料庫管理,並建立條碼履歷落實追蹤。」

但是對照現行政府極力推動的「擴增人力、鼓勵舉報:充實中央與地方查緝檢驗人力,提供高額檢舉獎金。」「10 倍市場查驗:投入更多預算,培育高階食品分析人才,提升檢驗的技術跟能量,為食品安全把關」卻是民眾最無感的政策口號,也由此可見,政府覺得應該要做的,卻未必是人民需要的。

除了網路調查之外,《食力》在從成立至今半年時間,編輯團隊參與各個公協會、地方衛生局甚至食藥署舉辦對業者的政策法規說明會時,聽聞現場業者、學者與主管機關間的互動討論,也能深刻感受到:台灣的食安政策數度調整,新法規的制定有著無法與國際法規接軌、倉促實施、不同規模、不同業別各有不同適用條款等問題,讓不少業者對於政策變動感到無所適從。

2016 年台灣進入政黨輪替的新局面,食藥署也頒佈和實施多項新制度與新系統希望讓台灣的食品安全管理更進步。但是在食品產業普遍瀰漫民意難懂官威的氛圍下,食力想從現象面、法規面、資訊系統整合面來探討,如果政策不夠好?台灣的食安治理真的會更好嘛?


特刊Vol.目錄
03 編者言 不要成為黑心食品的共犯

06 困境篇
食安問題是產業創新的動力與壓力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

08 五非不可,能讓食品更安心嗎?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食品添加物小組召集人許庭禎

10 政府跟產業都要換腦袋!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康照洲

12 重建食安治理體系是一場抗戰
台灣大學食品安全中心執行長暨園藝系教授許輔

14 檢視篇
政府不進步
台灣食安沒有下一步!

16 食品業到底有多大?非登不可有用嗎?
22 做好源頭管理靠非追不可 能追到什麼?
28 強制自主檢驗就能防弊嘛?非驗不可能驗什麼?

國外篇
32 台灣需要專責風險評估機構
36 歐盟食品安全制度 把食品知情權還給消費者

觀點篇
38 陳陸宏:食安法兩年五改,要如何重建民眾信任?
40 吳焜裕:為什麼台灣需要毒物管理機構?

食鋪精選
45 這是味覺復興的時代
47 吃對方法,油脂攝取不過量
49 從麵粉到澱粉 口感的科學秘密
51 火鍋湯很營養,但痛風患者勿近?
53 散裝火鍋料疑慮多,先清洗再下鍋

57 一分錢一分貨 拆解雞腿便當
67 TPP 來了!你該知道進口品與國產農產品的差別

食品人的悲歌
69 負面報導讓信任瓦解,只能轉型自救求活路
71 現在的食安法是要滅企業不是管產品
73 不人性的政府登錄系統 大幅減損品管效率

75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40 年
81 亡羊補牢40 年 台灣食品安全三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