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寶寶米餅
海鮮混充
食驗室
食創獎
新品報告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食聞】新冠疫情震撼消費市場,白肉雞品牌「十八養場」如何靠網路銷售分散衝擊?
【食聞】疫情帶動網路購物成長,雞肉商品趁勢攀上百大熱銷
【食聞】台灣一年吃掉近2.4億隻國產白肉雞!疫情衝擊與消費需求變遷下,雞肉市場有何變化?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聞】連結多元場域資源,打造活力桃園的健康環境
【食聞】用營養餐飲與人情守護做調味 讓桃園長者更加幸福健康升級
【食聞】讓桃園的運動風氣遍地開花,喚醒市民的運動魂
【食聞】阿公阿嬤該怎麼吃?「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要遵守!
食科學
食添加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拉麵的嚼勁怎麼來?「鹼水」的比例是關鍵!
食包裝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比傳統玻璃瓶輕5倍、碳足跡少6倍!全球第一款使用紙裝酒瓶的琴酒即將上市
食加工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甜酒釀的甜味哪裡來?發酵的魔法如何讓它這麼甘甜?
喜歡窩在咖啡廳工作?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更有靈感?
如何分辨水產新鮮度?海鮮專家傳授簡單3步驟挑出鮮魚
農科技
打破春秋產季限制!燈照調節技術讓我們全年都吃得到酸甜新鮮百香果!
一生投入木瓜研究、解決台灣瓜瘟!台灣木瓜界大人物「PAPAYA葉」 教授
雞糞乾燥造粒處理,一舉解決發酵費時和環境氣味問題!
藻渣也能變黃金?水試所在麒麟菜中找到保健新商機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外送也能很環保!美國新創推出「零塑外送」,方便又不留包裝垃圾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即時新聞
樂霏寶寶米餅事件波及代工品牌! 「奮起福」、「米米基地」主動下架接受退換貨
植物油含量超過5%不能叫做巧克力!巧克力正名新制2022年元旦上路
首家群眾募資米餅、卻使用工業用氮氣包裝!6款樂扉寶寶米餅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各式料理任你選,你去百貨美食街吃什麼?」問卷得獎名單出爐
安心消費
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食品丙烯醯胺含量,卡迪那洋芋片天婦羅口味超標,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食事追蹤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你知道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嗎?土魠是俗名不是學名,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產業動態
營收掉了25%卻演起舞台劇,鼎泰豐在打什麼主意?
台灣麥當勞副總裁公開決策心法!如何用每個行銷策略打動消費者?
過年零食吃不過癮?「食驗室」繼續帶你免費吃不停!
暖心暖胃的好甜品!食驗室評測「Swiss Miss棉花糖熱可可粉」:攜帶方便、香味濃郁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運動後吃什麼?除了高蛋白質,營養密度高更重要!
【食聞】「同學,你今天吃什麼?」健康搜查隊出動!直擊學生外食陷阱
元宵節呷甜甜人不圓,繽紛高纖五彩圓讓你好吃又營養!
【食聞】成年人的正確飲食指南:日日實行均衡小技巧,生活更健康!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在地創生
如何顧好「門面」?店面設計提供這三項資訊會更有人氣
ECOCO讓回收變成生活小確幸!環保還能拿回饋,讓回收不再有壓力
太過堅持美味反成敗筆?想成功經營餐廳,重點更在「熱銷」!
點「食」成金!「Food Shift」讓醜蔬果重生、以烹飪課程扭轉貧困人生!
美味食勢
【懶人包】3月好運「旺」起來!各家鳳梨商品一篇報恁知!
痞客邦公布全台TOP10熱門景觀餐廳,浪漫夜景、青山綠水、特色建築超欠拍!
搶攻粉色商機!全家、7-11櫻花季開跑攻陷少女心!
超商龍頭爭搶「瓜迷」!推出優惠新品迎戰世界地瓜日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農教材免費上線!灃食「營養5餐資源網」公布多元食育教材
小孩挑食該怪誰?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挑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想攝取納豆保健,注意食用方式與溫度!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鬼滅之刃」為日本食品業注入「全集中呼吸」!疫情下聯名商品帶動經濟急速成長
醫學營養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蜂王乳效用有那麼大嗎?被吹捧的效能多數未經過人體研究支持
控制血壓、降膽固醇、減重就靠它!得舒飲食6原則及外食菜單推薦
漁農畜牧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產業創新
「生義大利麵」是什麼?怎麼在競爭的義大利麵市場中脫穎而出?
高端化油品商機浮現!疫情下的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朝兩極化發展
腸道健康好夥伴! 益生元、益生菌持續主導創新消化健康產品
日本青年回流務農,開拓農業新商機
飲食文化
義大利第一位米其林三星女主廚,她如何顛覆餐酒搭配的刻板印象?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英國新創推出環保回收家電!適用7種回收材質、一鍵壓縮免麻煩
香港高級社交圈磨出的高超廚藝!「隱世廚神」名菜在台灣也吃得到
食力特派
力求自助助人!台灣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食品史上的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
第一時間就出面道歉?看了西雅圖咖啡新品上市新聞稿,我們有話要說
因應疫情急驚風到來,食藥署如何積極輔導與審查、成就國家防疫隊?
食驗室
Facebook
Twitter
line
食品科學
吳博元
知名國際企業研發幕僚。曾獲選為臺大優秀青年、食科學會創新產業競賽獎,參與許多國內產學合作,致力於新穎食品、飲品的開發者,希望傳播正確的食品觀念,讓臺灣這塊寶島的優良農產品、食品能夠走向國際。
14
文章
HOME
食專欄
專欄作家
Featured Sections
專欄文章
燕麥奶大勢崛起,但它的健康、環保價值真的如宣稱說的那麼好嗎?
2020/11/18
燕麥奶在2020年討論度正夯,適合素食者、乳糖不耐症飲用者、有降低膽固醇需求客群飲用,經對比後發現熱量上牛奶稍高些,但在3大營養成分上卻有很大的差異。目前台灣大品牌燕麥奶皆為進口原料,因此環保的訴求將會大打折扣。
熟成紅茶好喝的秘密?專家帶你從原料端看行銷手法!
2020/11/06
紅碎茶是目前全世界主要生產的紅茶類別,因市場需求量極大,生產需求也逐步提升,製作商也會大量儲備紅碎茶,而台灣的進口紅茶從乾燥、生產,再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紅茶也自然地陳化熟成,成了消費者手上的「熟成紅茶」。
你喝的鮮奶茶是真材實料嗎?簡單3步驟教你辨識!
2019/11/26
大家最喜歡喝的超商鮮奶茶為什麼跟自己泡的、咖啡廳喝的味道差這麼多?到底誰才是真材實料?3個步驟教你簡單判斷喝下去的究竟是紅茶、鮮奶調配成的鮮奶茶?還是添加物滿滿的「組合鮮奶茶」?
蝶豆花安全性的待解之謎,食藥署須盡快解決!
2019/05/14
對於食品從業者來說,蝶豆花於市場流通,並非短期內發生的事情,因「使用方便性高」、「視覺渲染強度高」,使得蝶豆花原料在這兩年內,更容易被消費者觸及。業者也常因市場走向、商品變化速度快,不得不在似懂非懂、鋌而走險的狀態下使用此原料。
哈密瓜的「瓜味」到底是哪來?怎麼去除呢?
2018/07/01
「壬烯醇/醛類」是瓜類主要特徵香氣分子。根據日本研究指出,有2個方法可有效降低瓜味:一是以70度C的溫度加熱10分鐘,二是利用「蛋白質」來協助適合鮮食的瓜果類降低瓜味的感受,例如將哈密瓜與豆漿打成果昔。
舌尖上的刺激!為什麼跳跳糖能嘴裡跳舞?
2018/06/13
跳跳糖一定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糖果之一,但你可知道跳跳糖是怎麼造成這種「跳跳」的刺激感呢?這篇文章將會簡單介紹跳跳糖的基本製程,告訴你跳跳糖的奧秘所在!
高粱酒,真的是越「老」越好喝嗎?
2018/03/20
新酒與老酒最大的嗆辣差別,關鍵在於「乙醛」的濃度高低!適量的乙醛,會使高粱酒帶水果香氣及微弱的甜味,但過多便會產生刺激感、澀味。高粱新酒(剛經過蒸餾出來,尚未經過陳化的高粱酒),乙醛含量偏高,因而產生令人不愉悅的嗆辣感,同時會抑制品飲者對於其他香氣分子的感知能力。
你喝的金萱茶是真的金萱茶嗎?
2017/10/24
目前市面上手搖飲料主打金萱茶的品項越來越多,深受消費者喜愛,各家飲料大廠使用之金萱茶葉品質也一直在變化,讓許多人飲用到極富「牛奶糖香」、「奶油香氣」的金萱茶,但這真的是金萱茶嗎?為何許多嗜茶多年的行家,會如此批評現今市面上流通的「飲料茶」,許多根本並非是「天然金萱茶」,而有可能是「添加香料的金萱茶」?!
「我喝啤酒容易醉!」這可能是真的!
2017/04/21
在台灣聚餐場合,難免都會有以酒佐餐的情況,不論是餐前白酒、餐中佐酒,或後來一杯烈酒,總會遇到有朋友會說:「我喝啤酒容易醉!、我喝調酒容易醉!」的情形產生,難道他們所說的,都只是為了躲酒、少喝的藉口嗎?讓這篇文章為您做一番詳細的科學平反解說!
毒石灰冬瓜茶到底為何違法?添加石灰目的是什麼?
2017/03/13
冬瓜茶一直都是台灣人民夏季首選的沁涼飲品之一,近期有不肖商人使用非食用級石灰製作冬瓜茶磚等產品,引起民眾恐慌。本文希望討論石灰在冬瓜茶製程中的重要性,並且讓讀者了解適當且合法的使用石灰,是沒有食品安全上的疑慮的。
明明不是糖!為何有甜味?阿斯巴甜如何騙過你的舌頭?
2017/03/08
目前市面上的飲料產品,為了降低消費者對於「降低熱量」的需求,推出低熱量的飲品,但在進行飲品優化時,不希望降低飲用者對於「甜味」的感受,以免喪失好不容易建立的既有客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飲料廠商無不開始測試代糖,希望能夠跟上消費潮流。而目前在市面上使用的人工代糖,就屬阿斯巴甜使用量最大。
茶第一泡不喝要倒掉 其實農藥殘留並無關!
2017/02/11
第一泡茶是否飲用與會不會喝下農藥並無直接關係。散茶包裝前可能會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難免會有塵埃,且預先用沖洗有助於茶葉的舒展,更能夠展現茶葉的精華本質。
抹茶控必看!綠茶、抹茶不再傻傻搞不清
2016/12/29
抹茶粉與綠茶粉乍看相似,但其實正統抹茶從栽種、殺菁到研磨,製法與綠茶仍有些不同之處。
茶飲專家告訴你 泡杯好茶的5大秘訣
2016/12/25
為何在家泡製的茶,沒有外面購買的手搖杯、瓶裝茶飲來的好喝、鮮甜嗎?到底茶飲好喝的關鍵秘訣是什麼,瞭解這5個秘訣帶您進入手泡好茶的新境界!
分類精選文章
「生義大利麵」是什麼?怎麼在競爭的義大利麵市場中脫穎而出?
餐飲業競爭激烈,把握差異化的4大重點:差異的觸及性、差異的稀有性、差異的可視性、差異的實感性,讓消費者將餐廳持續擺在記憶第一位,才能讓餐廳長久經營。
義大利第一位米其林三星女主廚,她如何顛覆餐酒搭配的刻板印象?
位於佛羅倫斯市中心的Enoteca Pinchiorri米其林三星餐廳,酒藏超過4000種品牌,數量超過10萬瓶以上。主廚Annie Feolde與侍酒師Giorgio Pinchiorri將酒成為餐廳的主角,食物則是配角,大大顛覆了以往大家對餐配酒的想像。
高端化油品商機浮現!疫情下的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朝兩極化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帶來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市場亦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亞太區消費者對食用油的選擇也趨向兩極:收入及開支緊縮,部分消費者的選擇更趨經濟實惠,而煮食機會增加及抗疫需要,則使部分消費者衍生出較強的健康意識、而願意購買高端化的油品。
植物奶搶食傳統乳製品市場,創新風味升級帶來新機會!
在健康以及環保兩大趨勢下,植物基商品近年來受到歡迎,根據調查,植物蛋白商品比起傳統乳製品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大豆異黃酮結有植物性雌激素之稱,不少人都擔心從飲食中攝取會增加婦科癌症的發生風險,但目前為止許多研究文獻指出,吃豆製產品並不會增加疾病風險,也不會直接讓我們體內的雌激素含量變多,適度飲食反而能有助降低多項婦科癌症發生風險。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理科太太推出的「太空人維他命」產品在2021年2月24日開始於募資平台上開賣,僅一天就募得千萬,直至2月28日已破三千萬,效用號稱可以1瓶抵12瓶,讓你的狀況「好到爆炸」!但其實真正厲害的是行銷手法,綜合維他命的龐大利益引發各大藥廠爭相投入,但只要是均衡飲食的人,再攝取維他命所得的營養早已經超過日常所需。
編輯選文
精煉百年終結果 台灣可可與巧克力產業才正要開始打天下!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亞太區巧克力市場銷售下滑!疫情下的情人節,送人不如送自己!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培養肉可望上市?以色列新創推出史上第一款「牛細胞」培養的肋眼牛排
時間小偷「快一點」如何用科技化點單幫4500家早餐、飲料、便當店偷時間?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