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寶寶米餅
海鮮混充
食驗室
食創獎
新品報告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台灣海鮮混充層出不窮,從漁獲到餐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管理權未落實】為什麼海鮮標示那麼亂?竄改保存期限、海域不明都是灰色地帶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品牌老化、畜牧污染、包裝陳舊等六大困境纏身!飲食產業如何升級再造?
【細分市場】素食商機人人搶,統一超卻大費周章用13種鮮食分類,解決素食者外食需求
【綠能經濟】70歲彰化養豬大王把糞尿變綠金,每年減少超過3萬噸溫室氣體
【數位升級】上市70年第一次不投電視廣告!黑松沙士打出成功的全數位化行銷處女戰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推動潔淨標章,最難的不只是成本
500項商品、700項原料大變身!全家用3年掀起Clean Label少添加革命
【食聞】「減法思維」讓涼麵更美味!全家鮮食研發秘密大公開
【食品創新】與其等待,不如自己動手做! 全家從通路直接跳下來開發少添加食品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網購食品趨勢檔不住,電商銷售成長率狂飆、遠超實體通路!
「宅在家」時勢推升網購買氣!4成民眾養成每月固定購買習慣
55%民眾曾因網路開箱影片而入坑!臉書直播成為「宅食品」聲量討論王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獨家揭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數位轉型策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食聞】新冠疫情震撼消費市場,白肉雞品牌「十八養場」如何靠網路銷售分散衝擊?
【食聞】疫情帶動網路購物成長,雞肉商品趁勢攀上百大熱銷
【食聞】台灣一年吃掉近2.4億隻國產白肉雞!疫情衝擊與消費需求變遷下,雞肉市場有何變化?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聞】連結多元場域資源,打造活力桃園的健康環境
【食聞】用營養餐飲與人情守護做調味 讓桃園長者更加幸福健康升級
【食聞】讓桃園的運動風氣遍地開花,喚醒市民的運動魂
【食聞】阿公阿嬤該怎麼吃?「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要遵守!
食科學
食添加
「二氧化碳」將列食品添加物管理!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顏色越漂亮越讓人想吃?感官實驗證實視覺刺激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拉麵的嚼勁怎麼來?「鹼水」的比例是關鍵!
食包裝
千篇一律的葡萄莊園設計太老套了!這12款小清新葡萄酒包裝讓你未飲先醉
鋁罐包裝、紙吸管、互動式......飲料包裝設計如何再創新?
啤酒食裝秀拼顏值!這13款啤酒包裝美到讓你捨不得喝
比傳統玻璃瓶輕5倍、碳足跡少6倍!全球第一款使用紙裝酒瓶的琴酒即將上市
食加工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食聞】優格戰國時代來臨,你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發酵的「天然濃」嗎?
想吃什麼,一台食物列印機通通搞定?該如何達到印刷可食的境界?
食追溯
巧克力名列生產里程最高的食物之一!一張圖帶你看懂巧克力產業鏈
不在全球主要可可生長帶!最北可可生產國「台灣」靠什麼本事躍上國際舞台?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學習如何與土地生命友善共存!3部精選電影揭開食物背後的旅程
食科普
帶人蔘與堅果風味的蜂蜜?冬季超稀有、低溫難採收的「鴨腳木苦蜂蜜」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甜酒釀的甜味哪裡來?發酵的魔法如何讓它這麼甘甜?
喜歡窩在咖啡廳工作?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更有靈感?
農科技
後疫情時代食農更要攜手合作!第4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報名起跑
打破春秋產季限制!燈照調節技術讓我們全年都吃得到酸甜新鮮百香果!
一生投入木瓜研究、解決台灣瓜瘟!台灣木瓜界大人物「PAPAYA葉」 教授
雞糞乾燥造粒處理,一舉解決發酵費時和環境氣味問題!
食新聞
謠言拆解
食物掉下去馬上撿起來吃就沒問題?別再相信5秒原則了!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切開蕃茄,果肉竟是綠色的?不會中毒別驚慌
【食聞】別再以訛傳訛!雞肉生長不需要生長激素,也不會吃到瘦肉精!
國際食事
外送也能很環保!美國新創推出「零塑外送」,方便又不留包裝垃圾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一口啤酒、一口洋芋片救地球!英國新創與百事聯手打造永續商機
還有什麼比揉肚子更享受?美國推出毛小孩也可以吃的冰淇淋!
即時新聞
芒果季即將到來!春季濕度高溫差大,農友應注意病蟲害防範
樂霏寶寶米餅事件波及代工品牌! 「奮起福」、「米米基地」主動下架接受退換貨
植物油含量超過5%不能叫做巧克力!巧克力正名新制2022年元旦上路
首家群眾募資米餅、卻使用工業用氮氣包裝!6款樂扉寶寶米餅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安心消費
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食品丙烯醯胺含量,卡迪那洋芋片天婦羅口味超標,即日起接受退換貨
元宵節想安心吃湯圓?注意衛生、有效期限、適當保存溫度!
包裝火鍋湯底稽查結果出爐,8件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公布校園午餐團膳業者稽查結果,1件驗出大腸桿菌
食事追蹤
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
植物沒有奶,到底能不能稱「植物『奶』」?歐盟擬立法禁止相關行銷用語
餐飲外送興起卻讓澳洲垃圾量年增20%!研究發現:漢堡套餐比中式料理包裝碳足跡更高
你知道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嗎?土魠是俗名不是學名,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產業動態
超商超市都賣現煮咖啡,台灣可口可樂為何還要逆勢引進罐裝咖啡新品牌?
從小茶攤歇腳亭起家,聯發國際餐飲如何打造年營收9億的跨國餐飲王朝?
冷飯也好吃!食驗室評測「京都產牛奶皇后米」:口感Q彈、米香清甜
營收掉了25%卻演起舞台劇,鼎泰豐在打什麼主意?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運動後吃什麼?除了高蛋白質,營養密度高更重要!
【食聞】「同學,你今天吃什麼?」健康搜查隊出動!直擊學生外食陷阱
元宵節呷甜甜人不圓,繽紛高纖五彩圓讓你好吃又營養!
【食聞】成年人的正確飲食指南:日日實行均衡小技巧,生活更健康!
飲食文化
喝下年糕湯就多一歲?朝鮮時期開放新年殺牛、從此湯頭增添牛滋味!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在地創生
如何顧好「門面」?店面設計提供這三項資訊會更有人氣
ECOCO讓回收變成生活小確幸!環保還能拿回饋,讓回收不再有壓力
太過堅持美味反成敗筆?想成功經營餐廳,重點更在「熱銷」!
點「食」成金!「Food Shift」讓醜蔬果重生、以烹飪課程扭轉貧困人生!
美味食勢
不用出國也能一嚐異國風味!Nespresso聯手法式餐廳 MiraWan推出環遊世界咖啡甜點組合!
京站餐廳春季新裝開幕!夯堡等知名店家推出多款優惠
【懶人包】3月好運「旺」起來!各家鳳梨商品一篇報恁知!
痞客邦公布全台TOP10熱門景觀餐廳,浪漫夜景、青山綠水、特色建築超欠拍!
節氣飲食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霜降食 白柚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聞】秋日進補聰明吃,營養師說這樣補超清爽
食農教育
讓孩子動手玩「食」驗!透過繪本和桌遊培養孩子的選食力
消費者怎麼發揮監督力量?食魚教育不可少
食農教材免費上線!灃食「營養5餐資源網」公布多元食育教材
小孩挑食該怪誰?研究發現:嚴厲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挑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鳳梨不只代表旺來,在英國還曾是炫富的象徵!
想攝取納豆保健,注意食用方式與溫度!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醫學營養
銀鮭回游至近郊溪流時,為何總在雨後大量死亡?科學家發現跟輪胎有關!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蜂王乳效用有那麼大嗎?被吹捧的效能多數未經過人體研究支持
漁農畜牧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為什麼喝功能性優酪乳可以抗過敏?
產銷履歷,3個大眾質疑的原因
新手務農必看!前人的辛酸踩雷史變成你的寶貴知識
產業創新
看似優良品牌卻爆發食安問題?我們該記取的教訓:工廠認證不能當神主牌!
「生義大利麵」是什麼?怎麼在競爭的義大利麵市場中脫穎而出?
高端化油品商機浮現!疫情下的飲食新常態,亞太區食用油朝兩極化發展
植物奶搶食傳統乳製品市場,創新風味升級帶來新機會!
飲食文化
台東的土地會黏人,美食也會!台東慢食節展現台灣種子的風土與創新美味
酒才是餐廳主角!義大利米其林三星女主廚如何顛覆餐酒搭配的刻板印象?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英國新創推出環保回收家電!適用7種回收材質、一鍵壓縮免麻煩
食力特派
力求自助助人!台灣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食品史上的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與浪費問題宣傳日
第一時間就出面道歉?看了西雅圖咖啡新品上市新聞稿,我們有話要說
因應疫情急驚風到來,食藥署如何積極輔導與審查、成就國家防疫隊?
食驗室
Facebook
Twitter
line
食品科學
陳雨德
第一位同時榮獲中、港、台三地自釀啤酒賽事大獎的冠軍,39歲退而不休、開啟釀酒人/三鐵玩家/視障陪跑員/家庭主夫等多重斜槓人生。同時更是台灣年度自釀比賽獲獎最多(共12獎項)玩家,中國「大師盃」總決賽得獎最多(共3獎項)的台灣代表選手。此外,更具有「啤酒評審認證協會」認證之啤酒比賽評審資格!
11
文章
HOME
食專欄
專欄作家
Featured Sections
專欄文章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2021/02/21
一般以酵母區分啤酒類型,可分為拉格和愛爾兩種,兩種啤酒各有不同的風味,在城鎮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衝擊下,又開發出混和兩者特色的混合型啤酒:一為 Kolsch(科隆)和Altbier(德式老啤酒);二為Steam Beer(蒸氣啤酒)。
啤酒可不是夏日專屬!這4種冬季啤酒喝了讓你更溫暖
2020/11/03
傳統上冬季啤酒的特性都屬於高酒精量、豐厚的酒體、帶有辛香料、外觀深沉,帶給人們一種冬季保暖劑的作用,另外,Eisbock為目前全世界最高酒精度的啤酒類型,最高到67.5%。
想自己釀啤酒並不難!先過了「避免細菌感染」這一關,就海闊天空了
2020/10/20
自釀啤酒新鮮人需要注意那些事情?讓過來人給你一些建議!先以「不感染」為目標,詳細記錄每一次的釀酒條件,且從「經典啤酒類型」開始練習,在自釀啤酒這條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向前邁進!
麥芽、啤酒花、酵母不只是啤酒三劍客!除了啤酒,還能做成洗髮精和營養食品
2020/08/06
啤酒的原料其實衍生出不少有益的產品,像是黑麥汁營養價值高,不少孕婦會食用;啤酒花因本身具有香氣又能抑制细菌,蠻適合製成洗髮精;啤酒酵母粉則是富含維生素B群,可以防止貧血。
大熱天好想喝啤酒啊!5款夏日啤酒推薦給你
2020/06/13
台灣炙熱的夏日,較適合飲用風味淡、酒精含量低的淡啤酒以保持均衡和解渴;另外,「比利時農夫啤酒」使用的酵母可以在室溫發酵,最高溫達32度,適合在炎炎夏日享受自釀啤酒的樂趣。
不怕別人偷學嗎?這5間啤酒廠居然自己把配方公諸於世!
2020/03/16
同樣的啤酒釀造製程,可能因為用到另一套設備,而有完全不同的風味結果,不過在國外仍有不少啤酒廠,例如:Brew Dog、Stone Brewing、Modern Times Beer、Founders Brewery、Avery Brewing等酒廠,都願意大方地公開自家配方,提供業界業交流參考。
台灣在地啤酒花能否成為本土精釀啤酒的特色?面對這三大挑戰還得加把勁!
2020/02/05
儘管台灣過去在台中農改場有啤酒花種植的紀錄,近年來在花蓮洛韶聚落也開始試種啤酒花。但要生產出具有台灣特色的啤酒花並發展成完整的產業,目前除了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投入時間及成本過高外,如何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啤酒花也需要產官學共同努力。
想喝懂精釀啤酒到底怎麼做?你喝酒是「裝懂」還是真懂「品飲」?
2019/12/06
對於許多初入精釀啤酒界的學者來說,從品飲紀錄、瞭解啤酒類型、依循著他人的品飲紀錄學習,到甚至直接找群精釀啤酒同好來場「一支會」都是不錯的入門學習方式!
啤酒怎麼「品」?職人4步驟教你如何品飲啤酒!
2019/11/14
什麼?原來啤酒也能「品」?還對啤酒抱著就是要一口乾錯誤觀念的你別再大口灌酒啦!就讓台灣第一位中、港、台自釀啤酒冠軍陳雨德來教教你,怎麼以4個步驟簡單品飲不同風味的啤酒吧!
啤酒打開瓶蓋就要一飲而盡!放久小心變味又變質!
2019/10/22
你知道嗎?市面上各式碳酸飲料當中,唯有啤酒開瓶後一定要一飲而盡!否則除了氣泡感消失外,還會有香氣流失、變質、滋生細菌的問題!
精釀啤酒怎麼喝才好喝?讓自釀啤酒大賽冠軍告訴你!
2019/09/02
在啤酒中放入冰塊,溶出的冰水會不斷稀釋啤酒。在過度低溫的情況下飲用啤酒,更會麻痺你的味覺五感,讓你感受不到啤酒應有的底蘊及層次,也會徹底鎖死香氣。所以喝啤酒時,盡量不要放入冰塊或是長時間冰鎮,才能體會到酒體的最佳風味。
分類精選文章
看似優良品牌卻爆發食安問題?我們該記取的教訓:工廠認證不能當神主牌!
網路知名廠商「樂扉寶寶米餅」使用工業氮氣來填充嬰幼兒食品引發食安風暴,除了工廠名稱掛上「有機工廠」有誤導之嫌,生產及採購機制也仍需進行檢討。儘管業者宣稱有拿到相關驗證,但驗證仍有許多漏網之處,盼業者能自律地負起品牌責任。
鳳梨不只代表旺來,在英國還曾是炫富的象徵!
鳳梨原產於南美洲,維多利亞時代才開始能從海外輸入鳳梨,高昂的運費成本讓鳳梨當然是身價不凡。當時上流人士舉辦宴會派對,莫不以在大廳陳列一顆金黃的鳳梨作為富貴的象徵。因為鳳梨如此珍貴,所以英國建築或花園的裝飾,也大量運用了鳳梨元素,象徵富貴以及好客的意思。
台東的土地會黏人,美食也會!台東慢食節展現台灣種子的風土與創新美味
台東慢食節,淵源可追溯至2012年的「縱谷區健康居遊產業輔導及整合計畫」,台東慢食節自2017年開始舉辦,配合慢食的理念並連結台東在飲食地文化,配合環保現場也提供餐具租借和洗碗站等服務。2020年11月台東慢食節以「有種餐桌」為主題,重點在於台東的種子與「保種」,小米、旱稻、油芒、高粱、花生、玉米、樹豆、愛玉、洛神、木鱉果等等,帶大家品味食材背後的知識與品系。將台灣種子加入料理之中,搭配出美味又創新的在地滋味。
銀鮭回游至近郊溪流時,為何總在雨後大量死亡?科學家發現跟輪胎有關!
輪胎所含的一種叫做6PPD的化學物質會和臭氧發生反應,形成6PPD-醌化合物,目的在延長輪胎的壽命。這種化合物對銀鮭有非常強的毒性,約每公升1微克的濃度就可致命。
「生義大利麵」是什麼?怎麼在競爭的義大利麵市場中脫穎而出?
餐飲業競爭激烈,把握差異化的4大重點:差異的觸及性、差異的稀有性、差異的可視性、差異的實感性,讓消費者將餐廳持續擺在記憶第一位,才能讓餐廳長久經營。
酒才是餐廳主角!義大利米其林三星女主廚如何顛覆餐酒搭配的刻板印象?
位於佛羅倫斯市中心的Enoteca Pinchiorri米其林三星餐廳,酒藏超過4000種品牌,數量超過10萬瓶以上。主廚Annie Feolde與侍酒師Giorgio Pinchiorri將酒成為餐廳的主角,食物則是配角,大大顛覆了以往大家對餐配酒的想像。
編輯選文
什麼是混合型啤酒?「蒸氣啤酒」真的會冒煙嗎?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子宮肌瘤、乳癌、乳腺瘤等婦科病患可以吃嗎?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飆破三千萬!1瓶真能抵12瓶嗎?
寶寶米餅用工業氮氣充填錯在哪?工業級、食品級氮氣純度不同、價差一倍!
第三波精品巧克力風潮吹入台灣,該如何跟精品咖啡學習?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濫「漁」充數!拆解真假海鮮混
飲食產業6大困境如何解?食創
【特別企劃】包裝食品與添加物
2020網購食品大調查
【特別企劃】疫情與消費變遷之
【特別企劃】讓健康的種子萌芽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