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北市衛生局於2018年12月10日在「iMAP食藥粧網路地圖」官網推出「健康風險專區」,讓民眾掌握適當的安全攝食量,做到多樣性及適量攝食,達到食品攝食風險管控。

整理=編輯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以人人都是食安專家為出發點,於2018年12月10日在「iMAP食藥粧網路地圖」官網推出「健康風險專區」,教導民眾依抽驗結果試算不符規定蔬果之每日可接受攝食量,讓民眾看得懂數據,瞭解正確健康風險概念,不需過度擔心。

下架抽驗違規產品 輔導正確施藥

北市衛生局於2018年12月10日公布10月抽驗90件蔬果產品的檢驗結果,檢驗生鮮蔬果374項殘留農藥含量,檢驗結果共1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6.7%,此次抽驗的90件蔬果產品中,共有「百香果」2件及「彩色甜椒」1件檢出3項殘留農藥;「菜豆」、「油麥菜」、「茄子」、「火龍果」各1件檢出2項殘留農藥;「木瓜」、「小黃瓜」、「油麥菜」、「敏豆」、「絲瓜」、「橘子」、「牛奶蕃茄」、「香蕉」各1件檢出1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針對不符規定產品,北市衛生局表示抽驗地點的產品得下架不得販售,經追查產品來源屬其他縣市,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移請所轄衛生局溯源處辦及農政單位輔導農民正確田間施藥。此次檢驗不符合規定的「橘子」檢測出殘留農藥殺蟲劑第滅寧0.06 ppm(標準:0.05 ppm以下),以體重60公斤計算,則每天須攝食約8公斤重的橘子,才會超過對第滅寧的每日可接受攝食量,民眾勿過度擔心。

「健康風險專區」施行 管控食品攝食風險

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以往公布抽驗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檢驗結果,民眾只能知道有沒有符合規定,無法正確解讀該結果與身體健康的關聯性,食藥粧網路地圖自2016年8月上線迄今,瀏覽人次突破60萬人次,現推出「健康風險專區」以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抽驗不符規定蔬果殘留農藥含量等進行計算,讓民眾掌握適當的安全攝食量,做到多樣性及適量攝食,降低長時間累積在身體所造成的影響,達到食品攝食風險管控。

臺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姜至剛教授表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制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時,會參考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國人飲食習慣以及田間農藥測試,再參考國際組織的標準值,來訂定我國的安全容許劑量,作為行政上之管制點,並不是會造成健康危害之臨界點。食物從農場到餐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太可能有所謂零風險的物質,關鍵在於攝食劑量,即使健康安全的食品,也會因攝食劑量問題而產生危害安全的風險,重要的是做到風險分散,避免長期慢性暴露帶來的危害。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開放農藥殘留容許量是食安開倒車?別急著下定論!
農藥是「藥」還是「毒」? 農藥殘留真的很可怕嗎?
農委會:10項行動策略 讓未來農藥用量減半

參考資料
食藥粧網路地圖「健康風險專區」-示意圖
10710-蔬果抽驗結果不符合規定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