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英國顧問公司PG Economics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基改作物的應用使農藥使用量減少了5億8140萬公斤(8.2%),並將除草劑和殺蟲劑對環境的衝擊降低了18.5%。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林基興也強調,種植基改作物所使用的農藥多為毒性較弱的「嘉磷塞」,因此總農藥毒性其實是下降的。

撰文=張家穎

自1996年基改作物開始商業化種植以來,農藥的使用量究竟是上升或下降一直是各界爭論不休的問題;支持基改作物的人認為,具有抗蟲基因的基改作物能夠使殺蟲劑的使用量下降,但反對基改作物的一方卻認為基改作物有抗除草劑特性,會使農民不再需要節制使用除草劑,而導致除草劑使用量大增。究竟農藥的使用量在基改作物商業化之後呈現什麼樣的變化呢?

以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最大、佔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比例近4成的美國為例,自1996年以來,最重要的兩項基改糧食作物:大豆、玉米之基改品種的種植面積,佔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比例便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目前無論是大豆或玉米,基改品種的種植面積皆佔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9成以上。

而每英畝大豆田、玉米田的農藥使用量,最高峰分別出現在1980年代的前、後期;在1996年基改品種的種植面積比例快速上升之後,每英畝農地的農藥使用量並未隨之快速上漲,玉米田的農藥使用量反而有明顯下降趨勢,到2002年之後才稍有上漲。也顯示農民並未如外界想像的一般,種植基改作物之後就大量噴藥;一來使用農藥仍需成本,二來若使用過多農藥導致殘留量超標,也會影響到農作物銷售,對農民不利。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林基興也在《基改食品免驚啦!》一書中強調,即便美國的農藥使用量稍有上漲,但因種植基改作物所使用的農藥多為毒性較弱的「嘉磷塞」,因此在嘉磷塞大量取代了其他農藥之後,總農藥毒性其實是下降的。

英國顧問公司PG Economics的研究報告〈1996-2014年基改作物應用的環境影響:農藥使用及碳排放影響(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 use 1996–2014: Impacts on pesticide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便發現,基改作物的應用使農藥使用量減少了5億8140萬公斤(8.2%),並將除草劑和殺蟲劑對環境的衝擊降低了18.5%。而某些國家在種植抗除草劑基改大豆時,農藥使用量的確上升了,但是從「對環境整體衝擊」的面向來看,其實對各國的衝擊都是下降的。

另外,林基興也在書中說明,反對基改的民眾常提到的「超級雜草」,其實只是可容忍某特定除草劑的植物,在農夫開始使用農藥時原本就會演化出抵抗力更強的物種,這同樣會發生在傳統農作物的種植上,解決方法是搭配不同農藥或其他防治法。因此,林基興表示,基改作物其實沒比非基改更傷環境。

(本文章由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分會專案委託製作,但確保不干預新聞取材與內容獨立性。)

參考資料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 ISAAA Brief 51-2015
美國農業部(USDA): Recent Trends in GE Adoption(查詢時間:2016年10月)
美國農業部(USDA): Pesticide Use in U.S. Agriculture: 21 Selected Crops, 1960-2008
▶林基興(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著。《基改食品免驚啦!》。
PG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 use 1996–2014: Impacts on pesticide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