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劉晉儒,剛從史瓦濟蘭外交替代退役;因看到非洲缺乏集中交易市場,農產品價格混亂,希望可在MIT業師指導下與隊友一起打造拍賣交易系統。從全球上千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是本屆11位台灣入圍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因創業構想明確且有雄心,獲得好食好事基金會全額學費補助。

撰文=陳文嫺

隨著「跨界與創新」的思維在各個產業蔓延,新創事業的觸角在「科技」的融入下,已翻轉了包括金融、製造業…等,甚至法律服務等的產業生態。而全球的飲食與農業現今也面臨了多重挑戰,好食好事基金會看準未來國際食農領域將在科技與創新技術的整合下掀起下一波產業革命,2017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合作,在台灣啟動「Beyond Food 超越食農好食好事」計畫,引進全球著名的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MIT Bootcamp),集結全球好手,期待激盪出許多食農創業的火花。

要參加這個MIT Bootcamp可不容易,需要通過層層關卡,例如:報名時就需要錄製一則控制於一分鐘內、介紹自己的影片。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評審認識你並且了解參與動機著實不容易,而且當然,得是全英文的。而本次從全球上千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還獲得好食好事基金會全額學費補助的學員劉晉儒(23歲),同時也是本屆台灣11位入圍者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學員。

Thinking Locally, Acting Globally

畢業於台大農經系,大學時曾至日本東北大學農學部交換一年,外交替代役派到聖多美及非洲史瓦濟蘭進行國際農業合作計畫。目前劉晉儒剛從史瓦濟蘭外交替代退役;因看到非洲缺乏集中交易市場,農產品價格混亂,希望可在MIT業師指導下與隊友一起打造拍賣交易系統。劉晉儒表示:「台灣的農業問題也如非洲一般需要被關注,台灣的農業面臨著高地價、高齡化、小規模、低收益的壓力及挑戰,未來將向台灣農民推廣於MIT Bootcamp的所見所學。」

期待可以建立農產品拍賣交易平台,解決市場價格紊亂的問題,劉晉儒甫參與活動便將這個動機帶至Bootcamp與其他學員討論,集結成隊伍後,發現每個人想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如何在過程中找到彼此都有興趣也有共識的議題,就是一個大考驗。

再造異鄉遊子的媽媽味 創業過程不斷接受挑戰

劉晉儒的團隊成員來自各地,有韓國裔美國人、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何立倫、波蘭人,還有在google上班的印度人。有些人認為價格就交給市場決定、但劉晉儒則是希望那隻看不見的手可以透明化,但是這個問題實在太大。在經過了幾天的討論、以及業師的挑戰下,團隊的題目也不斷調整,最後決定將議題換個方向,並且收攏聚焦為「解決亞洲上班族飲食不均的問題」。

然而,事情卻沒這麼順利,在Bootcamp的市場調查期間,因為沒辦法有效接觸到設定的目標族群——上班族,也因此不斷受到業師質疑及挑戰。在成果發表的前一天晚上總算定案,計畫為「Mama Cooks」,希望建置一個線上平台、由各地的媽媽協助提供具有媽媽味的餐點,由平台協助配送給有訂購的異鄉遊子,這樣不管是大學生或上班族,都能享用到媽媽味的餐點。

即使這個計畫若要落地執行,還需要進行更細部的調整及實驗,但以這短短幾天能有這樣的成果,已是難得可貴,此提案還闖入第二關、成為Bootcamp最終5個提案比賽之一。更重要的是,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專業背景的夥伴,進行溝通及協力合作的過程,還有來自業師及MIT校友的挑戰及建議,這些經驗都是好食好事基金會引進Bootcamp期待帶給所有學員的衝擊與學習。

問到劉晉儒的下一步會是什麼?為了創業計畫忙了好幾天沒睡覺的他,笑著說:「大家現在只想好好睡覺。」但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持續關注著農業議題的劉晉儒,未來勢必會在這個領域持續努力。他也給予未來想參與MIT Bootcamp的學員一些建議,要清楚自己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要知道這個問題為什麼發生?而又會產生哪些影響?「要走出去,不要只是坐在家裡或辦公室自己想」,他認為這也是MIT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