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疫情衝擊下,國際旅遊機會減少,但台灣觀光旅遊的產業,但戶外開闊場地像是露營等型態的觀光方式,消費者仍然保持一定的熱度的興趣。室外的觀光產業重新出發勢在必行,但在機會來臨的同時,在管理和品質上的挑戰也會浮現。

在疫情爆發前,不少消費者就對於休閒農業的農業體驗,以及可以透過實際採收甚至料理的戶外娛樂空間,有著不少興趣。這段時間雖然國內的觀光旅遊產業受到衝擊,但戶外開闊場地甚至像是露營等型態的觀光方式,消費者仍然保持一定的熱度的興趣。

室外旅遊大熱門!休閒農業的安全管理、業者品質具挑戰

在連續本土零確診的樂觀發展下,觀光產業的重新出發勢在必行。過去較屬於本土國內旅遊型態為主的休閒農業,也可說是具有相當的機會,但在機會來臨的同時,在管理和品質上的挑戰也會浮現。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的「全國休閒農場許可家數」,符合標準的有339家,另外全臺劃定93區休閒農業區。然而若是以2019年來看,超過2760萬體驗人次、108億的商業產值,以現有符合標準的休息農場或園區,加上處在模糊地帶的未登錄業者,是勉強足夠提供服務的。但若市場在今年持續成長,甚至有更多的消費者願意參與休閒農業型態的旅行,那就必須在安全管理及業者品質提升上加把勁。

休閒農場的價值,可以說是保存了農業行為與特殊在地文化,而對於經歷了疫情的消費者,或許會認為戶外的旅遊方式比較安心,也希望能認識更與自身健康有關的事情。因此除了傳統耕作農場外,畜牧或是漁業養殖都可能會讓消費者產生興趣。但消費者也會評估整體的旅遊行程,當中願意付出的時間精力及支出等最為重要考量。

休閒農場主打1天行程 觀光客回訪意願低

另外台灣休閒農業的規模,多半為小而美的經營型態,雖然可以符合「觀賞」以及「體驗」的基本需求,但多半是以一天為主的行程。兩天以上包含住宿或是可供露營條件的休閒農業場域就相對減少許多。而在場域的精緻度與豐富性上,也相對來說有不少提升的空間。以筆者自己之前輔導的休閒農業業者來說,能讓前往的觀光客擁有高滿意度及回訪意願的仍屬少數。

從多元就業方案、農村再生條例等計畫支持下來,雖然扶植了不少經營休閒農業的業者或非營利組織,但必須依靠政府資源才能生存的比例仍然不少。現在的地方創生計畫,雖然對休閒農業的品質與整體發展提升有所助益,但是在體驗的活動不容易創新、場域大小的限制,以及只有極少數業者能整合其他在地資源一起成長的情況下,一般消費者很容易在幾次休閒農業旅行後,就失去了新鮮感及期待。

觀光工廠同值性高 吸引國外觀光客需做出品牌特色

過去因為觀光工廠的大量通過評鑑,以及同質性的產業主題及體驗模式,導致了不少消費者逐漸不太積極的前往觀光工廠消費。同樣的休閒農業的熱潮,或許短期可以因為內需的提升,幫助觀光產業帶來生機,但要做到長期吸引國際觀光客遠道來訪,就必須更有整體性的建立區隔差異化及品牌特色,進而串連在地城市一起來發展規劃。從國外特別前往台灣的觀光客,若是能透過休閒農業認識更多不同面向的台灣品牌,也是增加國際對於台灣的好感度。

用團體戰的方式,或許可以幫助觀光產業,在國際上創造不同的亮點,也能使台灣的在地農業包含生產及銷售,有機會同時達到質與量的提升。在日本的精緻農旅,以及對岸的規模經濟農旅中間,台灣的休閒農業必須找到能夠讓國際觀光客認識、國內消費者支持的策略,才能讓找到有別於過去倚靠陸客及傳統觀光消費模式的新機會。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疫情風波過後,休閒農業的新機會】

延伸閱讀
體驗正港台灣精神!會讓你手髒的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
乘「鐵牛力阿卡」迺農村!親子食農教育也能這樣玩!
用透明製程挑戰市場亂象!走進橘之鄉,才知道蜜餞最真的滋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