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與台灣共處地震帶上,不過相比台灣,日本國內較有防災意識。不只許多家庭皆備有「防災包」應對天災,官方也推薦4樣「非常食」,包含α米、乾糧、罐頭和水,其防災食品技術已發展十分純熟,值得台灣學習取經。

自從403花蓮地震後,一個多月過去大小餘震仍是不斷,讓很多人相當的恐懼,年紀大一點人不免回想起921地震時的恐怖。也因此媒體與民眾又關注起日本的防災策略,我們正好可以留意一下日本的防災食物學。

台灣食物取得便利、對加工品的迷思 防災意識較日本低

日本與台灣在地震上的地緣關係非常緊密,地震發生的強度與頻率可以說是難兄難弟。但是不同的是,日本人民普遍對防災意識較高,願意投入較多在防災成本上。而反觀台灣人,可能骨子裡具有移民心態,隨遇而安的心情比較明顯,所以對於防災儲備比較不積極,此外,台灣人飲食實在太方便,走出巷口24小時幾乎都有得吃,所以很少有儲備糧食的習慣,不像日本購物不那麼方便,所以反倒有儲備物資的觀念。

此外,台灣因為奇怪的食農教育氾濫,普遍有一種迷思,對於加工食品充滿懷疑的態度,尤其是可以保存數年的食物,心裡都會狐疑是不是用了防腐劑或什麼不天然的添加物,這更大大的阻礙了長效期保存性食物的科技發展。(其實長效期的食物對減少食物浪費是有好處的,台灣很多食物浪費就是從此來)

所以說,日本在儲備防災食品上是先進很多的,我們倒是可以從其整體防災食物取得很好的借鏡。

防災包需要準備哪些項目?

依照日本防災士的規劃,建議每個人平日在家裡就做好防災包的準備,才能在天災發生時抓了就走。而這防災包最核心該準備的包括以下,尤其是考慮受困救災的黃金72小時,水與食物至少要準備3天份,才能堅持下去等待救援。

1、飲用水 (一人一天3公升,共3日份)

2、防災食(一人3日份,防災食一定要是可保存的食物,至於有哪些請見下文)

3、行動電源

4、哨子

5、保暖毯(鋁箔的更佳)

6、收音機

7、鞋子與拖鞋

8、手套

9、膠帶

10、急救箱(OK繃、消毒劑、止血帶一定要充足)

當然如果行有餘力,再加上一些項目,可以讓逃難時更加安心與便利:

1、小型帳篷

2、身分證件、保單的影本

3、小玩具娃娃(有小朋友的家庭)

4、紙尿布(有嬰幼兒或老人的家庭)

5、紙鈔

日本官方推薦的4樣「非常食」

「非常食」或是「防災食」是日本運用食品科技精心研發的成果,考慮到貯藏的食安與方便性,許多非常食的保存期限已經拉到5年以上。而要讓包裝食品可以保存這麼久又不會變質、腐敗,甚至還可以盡可能保持其美味,這個是需要運用到許多高科技的滅菌、乾燥技術對食物本身加以加工處理,而產品使用的包材也要選用更能隔絕氧氣、微生物等外界不良條件的。

日本內閣府防災辦公室特別推薦以下種類食物是防災食的首選:

1、α米

日本與台灣一樣以米為主食,所以如果能在災難時可以吃到米飯,是最能補充體力的食物。要克服米的保存問題,日本提出的解決方案是α米。所謂α米是米飯經過特別加工處理讓米α化,即使乾燥後再復原仍能保持柔軟的口感。我們每天吃的米飯是透過煮飯將生米變得柔軟可口,這是因為生米中的β澱粉經過煮飯變成α澱粉。但是米飯冷掉後再加熱會老化,口感就不好吃了,而如果經過α化,既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經過加工處理與適合的鋁袋包裝,現在的α米能夠保存5年。

防災α米可以做成粥或是什錦飯(加入添加了調味過的乾燥材料,如雞肉、胡蘿蔔、牛蒡等),特點是注入冷水(15℃)泡40至50分鐘即可食用,設想在災難發生後,取得熱水可能不太容易,所以用冷水可以泡出米飯來,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熱量。當然如果有熱水可以用,那就只要泡5分鐘就好,飯粒會更軟,較接進平常吃粥或飯的口感。

所以這類產品雖然是防災用,但是各種口味如咖哩飯、什錦飯、蝦仁炒飯等等陸續推出,所以現在在登山或是露營界也很受到歡迎。

日本這類即食防災α米產品最知名的當屬尾西公司出品的系列產品。尾西公司也是為了軍用糧食開始進行乾燥米飯的研究,從1944年就推出α米產品,至今是日本α米市占率第一名。成功將其產品帶去南極探險隊使用、以及給太空人食用,所以獲得「宇宙日本食」的認證。

尾西公司推出的防災α米產品,只需將水注入便能還原米飯口感。(圖片來源:尾西即食飯官網截圖)

2、乾糧

乾糧本來是為軍隊的口糧而研發的攜帶食品,主要由小麥粉製成的麵糰發酵後烤製而成,糖和脂肪含量低,適合作為保存食品。 乾糧給人的印象是硬的,但最近的產品有些像餅乾一樣的口感,所以反倒是很多軍武迷很熱衷於買各國野戰口糧MRE來吃,並加以評比。但是乾糧近來因為技術進步所以衍生出很多種變形,近來很多麵包罐頭、蛋糕罐頭就是屬於此類,這類罐頭不僅可以保存5年,而且吃起來的口感依然是膨膨鬆鬆,不輸給新鮮麵包或蛋糕。只是這類麵包比較乾燥,食用時要配水或飲料比較好。

如這個可保存5年的L-137麵包罐頭,Akimoto是這款麵包罐頭的出品者,而且特別使用了日本另一個大型食品公司House所開發的L-137乳酸菌,可以增進防疫力。日本麵包罐頭的發明者就是Akimoto這家公司,他們發明麵包罐頭的契機是在阪神大地震時,Akimoto身為普通的麵包工廠,曾經捐了很多麵包到災區,但是災區因為交通不變、又缺冷藏設備或是電,所以大量送去的麵包最後因為無法保存而報廢,因此才痛定思痛,嘗試開發麵包罐頭。在此之前,Akimoto的麵包罐頭效期只有3年,直到這次的L-137麵包才有突破性的技術,讓效期可以長達5年。而我之前從日本買到的熊貓咖啡口味麵包罐頭,送給朋友吃,回饋都說好吃,不遜於平常買到的新鮮麵包。

Akimoto出產的麵包罐頭,最長可以放置5年。(圖片來源:Akimoto官網

3、罐頭

一般罐頭罐頭有經過滅菌,是相對安全的一種保存方式,普通的罐頭保存期限大約為2至3年,但有些經過特殊加工的罐頭可以用作長期保存的儲備食品。

只是現在因為加工與包材的進步,罐頭的長相已經不像以前以樣只限於馬口鐵罐頭,現在有不同的變形如鋁箔軟袋(調理包形式),或是玻璃罐裝等等的長相,所以內容物也是包羅萬象,讓防災餐也可以吃得很美味。參考前文:罐頭不含防腐劑-食安謠言破解

4、水

日本現在防災用的保特瓶裝的包裝飲用水許多已經可以保存5年以上,所以家庭可以就可以儲存一兩箱在家裡,日常就從舊的開始使用,確保總是有足夠的水量。由於其他防災食品為了保存,所以主要是乾燥的,因此建議儲備水搭著吃很重要。尤其是受困時,可以幾天不吃食物,但是水可不能不喝,所以水的重要性其實更高過其他食物。

台灣可以從日本的「防災食」學習到什麼?

如前面分析,台灣對防災食不如日本熱衷,日本除了官方推動之外,業界也努力把自家的產品可以進化為防災食的研發,而通路也紛紛設立非常食專區,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真的具有防災意識,所以會購買防災食在家中做準備,因此拉動整個市場,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而反觀台灣,目前仍不太重視這一塊準備工作,對於防災食的觀念多半還停留在泡麵、餅乾上。

所以日本推薦的幾款非常食,台灣都沒有類似的產品,如麵包罐頭、長保存期限的罐頭、長保存期限的保特瓶包裝飲用水等都望之闕如,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台灣市場上唯一成功可做為防災食的米飯,來自專家甫洲米食推出的輕旅人乾燥飯,不僅100%使用台灣米,而且粥飯兩用。目前雖然行銷以登山為主打市場,但是也很適合運用在防災上。

甫洲米食推出的「輕旅人乾燥飯」。(圖片來源:甫洲米食官網

開發防災食品的5大優點

1、落實防災準備

平常就可以囤積防災食品於一些高風險地區,不需要臨時用高成本的空投方式援助,對於建立台灣面對氣候變遷下的的韌性是有幫助的。

2、開展食品的新應用市場

讓國產原料如米、乾燥蔬菜可以有新市場的成長。有鑑於日本現在也在大力拓展非常食的外銷,台灣如果也有這類防災食品,其實還有機會外銷到天災常發生的東南亞、甚至日本等國家。

3、提升食品技術

如果廠商有市場,就會有意願投入加工米、罐頭等先進技術與製程,提升台灣技術水準。

4、減少食物浪費,降低剩食

延長保存期限有助於減少食物廢棄,所以有利減少剩食、降低碳排。

5、正確的食農教育

這類防災食品其實受透過先進加工技術達到延長保存期限的目的,不是依靠許多謠傳中的防腐劑,藉由實際體驗這類產品,可以保存又很可口,不要讓食農教育成為妖魔化食品的洗腦工具。

【本文獲韋恩的食農生活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從日本的防災食物學,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防災策略、食品產業與食農教育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兼具功能、美味與多樣性!2022日本防災大賞揭曉 義大利麵、炊飯、配菜通通有
紅豆糯米飯、丹麥麵包、親子丼!日本「防災食品」怎麼將美味極大化?
不只要儲存罐頭泡麵!把握這些原則,養成急難糧食儲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