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京冠生技在2025年9月3日臺灣智慧農漁週論壇中,提出逆境固態發酵技術,將豆渣、茶渣、咖啡渣等升級為具功能性的飼料與保健產品,建構一條龍循環模式。未來將持續與產官學與國際夥伴合作,推動循環經濟。
整理=編輯部
農業副產物浪費與減碳壓力,正考驗台灣食品產業的韌性與創新力。身為綠色經濟領航者的京冠生技,2025年9月3日攜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於「台灣智慧農漁週」舉辦《台灣食農循環經濟創造—我思.我行》論壇,集結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循環台灣基金會及產業領袖,共同探討循環經濟的落地路徑。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強調:「循環經濟不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國家競爭力與產業進化升級的關鍵指標。我們樂見產業上下游攜手前行,打造更友善且有經濟價值的食品循環生態圈。」在這樣的趨勢下,京冠生技承擔起推動產業轉型的「造山者」使命,以專利技術與跨域合作扮演關鍵角色,將副產物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解方,為台灣農食循環經濟建構從國內落地到國際接軌的全新可能。
從廢棄物到規模化商機 以專利技術打造一條龍循環模式
台灣農食產業長期面臨副產物過剩問題,面對每年產生的46萬噸豆渣、27萬噸茶渣與近10萬噸咖啡渣,若缺乏有效處理,將成為環境與產業的雙重壓力。京冠生技以獨家專利「逆境固態發酵技術」,將綠豆皮、豆渣、茶渣、咖啡渣等再製為機能性動物飼料原料與保健產品,建構從「源頭收料、技術轉化到應用落地」的一條龍模式。
京冠生技也與永鴻國際生技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其全球動保服務網絡,推動「咖啡渣高值產品」進入抗藥性解方的國際新市場。(圖片來源:京冠生技提供)
以咖啡渣為例,過去多被視為廢棄物,食品工廠平均需支付每公斤3元的處理成本,如今透過京冠技術轉化,已能成為具抗菌效果的飼料添加劑。未來隨著三廠建置完成,年產能可望達到10萬噸副產物,創造約40億元產值,象徵京冠生技已從實驗室研發走向規模化發展的關鍵轉折。不僅如此,京冠也將豆渣升級為功能性產品「益豆肽」。豆渣在台灣市場行情每公斤僅約0.5元,多用於低價飼料或堆肥,透過專利發酵技術,卻能轉化為富含免疫調節活性肽與有機酸的高值產品。在蛋雞飼養場的田間試驗中,使用「益豆肽」後產蛋率平均提升2.7%,相當於每月每萬羽多出8,100顆雞蛋,具體展現副產物升級所帶來的應用成效。
循環產品落地下游畜牧應用 開啟出口新商機
京冠生技的創新成果不僅解決了上游副產物的浪費問題,也成功落地下游應用市場。旗下綠豆皮醇萃取物系列產品長期應用於豬、雞等飼養場域,在提升免疫力、保護肝臟、促進傷口修復以及抗病毒等方面展現穩定成效。近期取得美國發明專利(US 12,318,421 B2),並榮獲2025新加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不僅驗證技術可行性,也為京冠生技拓展海外市場奠定基礎。
全球動物飼料添加劑市場規模高達500至600億美元,隨著永續消費與低碳飼養需求攀升,京冠生技正以專利技術為核心,將過去價值低微的副產物轉化為具功能性的飼料新原料,開拓實際且具規模化的出口商機。
邀集合作夥伴簽署MOU 推動低碳永續邁向國際市場
論壇上,京冠生技宣布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及屏東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副產物轉化與畜牧應用,打造「六堆黑豬」循環飼料示範場域,成為台灣農業循環經濟的新案例。同時,京冠生技也與永鴻國際生技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透過其全球動保服務網絡,推動「咖啡渣高值產品」進入抗藥性解方的國際新市場,展現循環經濟由在地落地到國際化輸出的雙軌進程。
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表示:「無廢創生不是口號,而是我們的日常修煉。京冠希望成為推動農食循環經濟向上攀升的『造山者』,把原本沒有價值的副產物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讓永續與產業找到雙贏的新高度。」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京冠生技讓咖啡渣升級變黃金!如何打造年產值40億的農業循環鏈?
▶京冠生技打造「啡」凡價值!廢棄咖啡渣也能變身細菌抗藥性解方?
▶讓永續走進日常的「每一杯」!打造超過800億年產值的台灣咖啡產業如何讓廢棄物升級再造、從源頭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