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說到嘉義美食,火雞肉飯與白醋涼麵,早已成為台灣飲食地圖上不可缺少的座標。這些看似尋常的庶民料理,不僅填滿了嘉義人的日常,也深深扎根於在地的食農脈絡,編織出嘉義獨特的飲食文化。
撰文=食力企劃
火雞肉飯:養殖繁榮帶來的庶民滋味
嘉義市遠近馳名的美食小吃「火雞肉飯」,不僅許多知名店家生意興隆,嘉義市政府也持續以各種活動推廣這項地方代表性料理。回顧歷史,二次世界大戰後,駐台美軍因飲食習慣將火雞帶入嘉義市及嘉義縣水上鄉,帶動了當地的養殖風氣。
根據嘉義市政府出版的《嘉遊火雞肉飯,食安我嘉最讚》專書記載,嘉義當地耆老口述「第一商場」的元老師傅林添壽,曾將拜拜用的雞肉切絲鋪在白飯上,再淋上滷汁販售,意外獲得顧客好評,成為嘉義雞肉飯的濫觴。
早期雞肉飯多以肉雞製作,但火雞因體型較大、肉量豐富,成本更為實惠。於是,嘉義小吃業者開始以火雞取代肉雞,創造出香氣濃郁、口感扎實的「火雞肉飯」。在戰後經濟復甦初期,這樣一碗價格親民、營養飽足的餐點,成為勞動階級最實際的溫飽來源,也逐漸發展為嘉義最具代表性的庶民美食之一。

白醋涼麵:歷史在餐桌上的記憶軌跡
另一項嘉義經典小吃「白醋涼麵」,看似簡單卻蘊藏深厚歷史脈絡。這款以沙拉醬調味的涼麵,帶著酸甜滑順的風味,是許多嘉義人從小記憶中的家鄉味。而涼麵中最關鍵的靈魂調味—白醋沙拉醬,正是出自嘉義在地品牌恩德發公司。
恩德發創辦人蔡水獺早年承襲日本師傅傳授的美乃滋秘方,並結合台灣人口味進行改良,研製出「白雪沙拉醬」,也成為嘉義餐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恩德發公司窗口表示,白醋涼麵的誕生據傳是嘉義市空軍市場內外省老闆販售麻醬涼麵,因覺得夏天吃麻醬過於厚重,偶然改以白醋沙拉醬搭配後,意外發現滋味清爽、風味獨特,從此開啟了嘉義白醋涼麵的新篇章。
白雪沙拉醬堅持使用新鮮雞蛋和釀造醋製作,彈性跟Q度明顯之外,加熱後比較不容易化成水,可以運用到許多料理中,而這種甜中帶酸的口感也逐漸融入地方飲食文化,從涼麵、皮蛋豆腐到火雞肉飯,都能見到白醋沙拉醬的蹤影。味覺的延伸與轉化,成為嘉義飲食史上最具象徵性的融合記憶之一。

嘉義市美食與食農文化的連結
火雞肉飯與白醋涼麵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嘉義食農文化與產業發展的縮影,火雞養殖的繁榮帶動了地方農業經濟,食品加工產業的成長則促成調味文化的創新與多元化。當人們在嘉義街頭吃下一碗熱騰騰的火雞肉飯,或在夏日午後細細品味白醋涼麵的清爽時,其實也在品嚐這座城市長年積累的產業智慧與土地情感。這些庶民料理不只是嘉義的日常滋味,更是一種從土地生產、飲食加工、到餐桌消費的完整故事,展現了嘉義在地食農文化的真實樣貌。
【本文由嘉義市政府專案委託製作】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超高齡社會再造竹林商機是否有機會?嘉義USR計畫攜手農民成為生態保育與綠金經濟第一陣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