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年漁業署在推廣產銷履歷及擴大海鮮食品的檢驗上不遺餘力,卻經常不敵網路或出版品不實謠言的詆毀,這些動機不明的文章往往沒有科學舉證,卻用推銷恐懼讓消費者對於養殖水產品卻步,撰文者是為了自己的生意打擊同類型產品,還是另有所圖,但消費者至少要懂得分辨資訊的真假,不該淪為某些商人推銷恐懼的對象。

撰文=蓋玉軒(水產科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理事)

時序正逢盛夏,這個時節台灣沿近海的捕撈魚類不論種類還是漁獲量都處在青黃不接的狀態,在近海捕撈淡季裡,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便以養殖魚類與冷凍漁獲為主。而這個時間點,也正是販賣恐懼最好的時機。

近期有兩本書不約而同以極為惡意的攻擊標題在網路上流傳:一篇是〈「海鮮的美味輓歌」 養殖蝦吃到飽、抗生素吃到飽〉另一篇標題則是〈八大水產毒素驚人,蝦子、文蛤上榜〉,兩篇文章很巧合的都是為了打書,雖然兩本書一舊一新,但抹黑手法倒是如出一轍,內容大抵不脫「養殖魚蝦貝充滿了各式各樣汙染,養殖戶抗生素當飼料餵、經銷商濫用保鮮劑及抑菌劑」等毫無根據的抹黑與汙衊。但養殖水產品或是海鮮真有如此恐怖嗎?

謠言需要科學證據破解,消費者也要以科學精神分辨是非,才不會讓不肖業者牽著鼻子走,所以就讓我們將這2篇文章裡頭各個謠言逐個擊破。

抗生素吃的比飼料多的蝦子?

蝦子抗生素吃得比飼料多?蝦子在養殖時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按這2篇文章的描述,原來蝦子吃抗生素是會長大的,這是從事水產研究多年的筆者無法理解的事。關於抗生素在養殖蝦的使用上,僅僅是過去傳統養殖戶在蝦病發生時,因為不了解病因,所以有濫用抗生素的行為,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早已找出蝦疾病的致病原,況且,投用抗生素對蝦類養殖的幫助微乎其微,再加上抗生素價格相當昂貴,對養殖戶而言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學界與官方的努力下,養殖戶使用益生菌與天然的吸附劑等來改善水質已行之有年,而新式養殖模式著重預防勝於治療,也早為養殖界採用。天下並沒有白吃的午餐,若只需加入抗生素就能成功養殖,養殖戶又何必費心照顧?據說撰文的白佩玉小姐自己也養蝦賣蝦,身為養殖業者應該很清楚才是。

此外,書中提及養殖蝦類使用魚粉產生的環境永續問題,也是錯誤百出。因養殖品種不同,飼料蛋白質需求也不同,魚粉單價非常昂貴,飼料價格決定在魚粉的使用量,而養殖蝦類的飼料中魚粉比例為:斑節蝦>草蝦>白蝦,養殖戶若仔細計算成本,就不會在飼料中添加過多魚粉來增加養殖成本。而養殖白蝦使用的魚粉相較之下已經非常低。再者,如果以永續生產的角度切入,蝦類並非一般人主要食物來源,消費者就算天天吃、認真吃,又能消費多少白蝦、草蝦與斑節蝦?養殖蝦造成環境永續問題恐怕是作者自行腦補後的不實指控,與現況完全不符。

文蛤使用漂白劑,重金屬含量高?

雲嘉地區養殖文蛤這一年來才遭受重大損失,產業尚未復甦,就被白佩玉小姐撰文攻擊,白小姐的動機是否是為了推銷自家販售的水產品,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關於養殖文蛤,白小姐恐怕了解很有限。

文蛤養殖產區都面臨「海水取得不易」的問題,這意指養殖文蛤的水體流動率很低,但文蛤為濾食性生物,水中的有機物質與藻類是文蛤的主要食物來源,如果養殖池水或土地遭受汙染,重金屬便會經由食物吸附後累積在文蛤體中,但既然養殖池水流動率低,自然就不會有高量的累積產生。

至於文蛤為何需要漂白劑?這是因為文蛤在養殖過程中底部會累積較多有機物質,經過厭氧菌代謝成硫化氫累積,造成文蛤外殼變黑。而硫化氫是什麼?大家可上網查查,極小量的硫化氫帶有臭味,很容易被嗅出,就連你我平常放的屁中也有硫化氫的存在。硫化氫雖具毒性但氧化非常快速,因此在收成文蛤後的篩選及曝氣吐沙期間,黑色物質就會逐漸淡去。

的確坊間仍有少數業者因為趕著上市販賣,為了文蛤賣相而使用少量過氧化氫漂白外殼,但文蛤一離開水中環境就會將雙殼緊閉,就算浸泡雙氧水約5~10秒的時間,也不會攝入雙氧水,況且雙氧水加入水中後會快速分解成水及氧氣,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若是消費者非常介意,目前市面上也有品牌文蛤如牛奶文蛤、spa文蛤等商品,通過產銷履歷無使用任何漂白劑。這種用極少數例子誣衊整個文蛤產業的行徑實在惡毒又令人不齒。

頭足類重金屬汙染最嚴重?多吃易致癌?

頭足類中的許多物種是台灣夏季的重點漁貨,台灣自行捕獲的頭足類以透抽(小卷)為最大宗,花枝及軟絲數量較少,而魷魚則為遠洋漁獲,是整箱在船上冷凍的產品。頭足類近年來捕獲量日趨減少,這是值得永續漁業關注的情形。

台灣的透抽種類大致有2~3種,皆是短暫1年至2年生活史的物種,既然生活時間短暫,自然體內累積的重金屬就有限,絕不是該文所說的含高量重金屬,況且,以國人的食用習慣來看,食用透抽時多半會將易累積毒素的內臟去除,只食用肉的部分,更沒有重金屬含量的疑慮,此類的錯誤資訊從何而來不得而知,恐怕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是道聽塗說還是自行想像出來的。

含有重金屬及輻射的秋刀魚?

白佩玉小姐的書中提及秋刀魚有重金屬及輻射汙染,而且難以檢測出來,這是胡說八道。秋刀魚是海洋魚類食物鏈中的低階的物種,捕獲量大、經濟實惠同時營養價值高,是最佳的永續魚類。且魚隻會隨著洋流遷徙,一邊攝食浮游生物成長,秋刀魚壽命約為0~2歲,因此體內重金屬累積量也較低,一般重金屬含量高的物種多為肉食性的大型魚種如鮪魚、旗魚及鯊魚等,孕婦及幼童必須注意食用量(鮪魚罐頭亦然)。

秋刀魚為北太平洋洄游性魚類,喜好生活在較低溫的水域,也因此多在日本北海道及俄羅斯千島群島的東側海域活動,捕獲時皆為同一批大量撈捕,目前所檢測的秋刀魚輻射含量皆非常的低,遠比讀者盯著手機的輻射量還低,並沒有食用安全上的疑慮。

常上市場購買海鮮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秋刀魚因為難以保鮮加上又是遠洋漁貨,因此皆是以冷凍裝箱販售,每逢秋季,日系超市或是日本料理店都會進口來自日本的冰鮮漁貨,因保鮮期短所以價格較為昂貴,每尾售價都超過百元以上,可做生魚片及握壽司等料理食用。保存良好的冷凍商品價格較為低廉,但亦不失為是良好選擇。

有趣的是,白小姐也販賣她所抹黑的秋刀魚,在她自己的網站上販售號稱是來自熱帶印度洋的秋刀魚,但全世界大概只有白小姐賣的秋刀魚是熱帶魚類,根據前文所提的秋刀魚介紹,還真讓人搞不清楚她賣的漁獲是從哪裡來的。順帶一提,印度洋海域是捕獲大目鮪及黃鰭鮪的主要區域之一,釣餌使用的就是秋刀魚。

至於剩下的不實謠言,因為能打臉的地方實在太多,無法在一篇文章內結束,留待下篇再一一擊破。

近年漁業署在推廣產銷履歷及擴大海鮮食品的檢驗上不遺餘力,養殖水產品的重金屬殘留問題隨著養殖技術與產銷履歷的推廣,幾乎是微乎其微(至於野外環境的濾食性貝類消費者仍須多加留意),除了上市的海鮮食品鑑驗外,源頭管理上也會在未上市前進行抽樣或至養殖戶突擊檢查,歷年都有公開資料可供查詢,但儘管主管機關與養殖戶在養殖技術與產品品質上如此努力,卻經常不敵網路或其他出版品流傳刊登的各種不實謠言的詆毀,這些動機不明的文章往往沒有任何科學舉證,卻用推銷恐懼讓消費者對於養殖水產品卻步,進而打擊國內養殖戶,撰文者是為了自己的生意打擊同類型產品,還是另有所圖,恐怕只有自己清楚,但消費者至少要懂得分辨資訊的真假,不該淪為某些商人推銷恐懼的對象。

最後,筆者查了一下作者白佩玉小姐網站販售的「無毒」漁貨,發現產品均號稱來自印尼,好像台灣及日本的漁船保鮮或冷藏技術比不上印尼,印尼海鮮漁貨全都好棒棒。但舉世皆知,東南亞漁場一向是最血汗的海鮮產地,船上雇用的幾乎都是來自緬甸及柬埔寨的黑戶漁工,勞動條件與環境極其惡劣。從來路不明的國家進口便宜海鮮再包裝成「無毒」高價賣給台灣民眾,消費者知情後若還願意買單,也算令人大開眼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自由評論網》,原文標題:「恐懼行銷是門好生意:那些你不該相信的海鮮謠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恐懼行銷是門好生意(二)賣「無毒」為了賺誰的錢?
蝦頭變黑就是不新鮮?那可不一定
CAS認證水產品 原料生產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