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0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引發社會議論擔心「萊克多巴胺」和「狂牛症」等問題,但事實上此議題一直是政治和經濟議題,在食安部分不須太擔心。

撰文=林玉婷

2020年8月28日下午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包括開放進口30月齡以上的牛肉,以及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進口,並責成相關部門訂定比照日韓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標準。同時,為了保護國內養豬產業,也將設立100億元的「養豬產業基金」,讓台灣豬肉更有競爭力、外銷到全世界。

蔡英文今昔發言,將懸宕10多年、歷經多次主政黨輪替都無法有定論的美豬美牛進口爭議,下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農委會也表示,已把預告公文送到行政院,將在2021年1月1日生效。但此政策一出,再次引發社會議論,也有許多消費者因為不明白事件歷程而感到擔心,《食力》一一為您說明。

低價美豬進口,可能衝擊台灣養豬業?

如今政府已確定擴大開放美牛和美豬進口後,有許多人以為過去沒有開放美國豬肉、如今才要開放,低價且量大的美國豬肉若進口,會為國內養豬產業帶來巨大衝擊?

但事實上,我國早於2005年就已經全面開放豬肉進口,近20年來進口的美國豬肉產品更達50萬公噸,其中以「冷凍肉」及「雜碎」為最大宗、每年占比約98~99%,其餘項目如「生鮮冷藏肉」、「調製肉」、「肉罐頭」,但進口數量非常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舉數據說明,目前我國的進口豬肉以加拿大為大宗,西班牙次之,美豬僅佔進口量的13%。

此外,近10年來,國內豬肉的自給率皆在9成左右,並沒有明顯受到開放進口外國豬肉的衝擊。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吳勇初曾接受《食力》採訪時也說明,國人消費仍以溫體豬肉為主,一般進口豬肉多為冷凍肉,通常流入食品加工或餐飲團膳等通路,作為業務用原料。

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亦曾表示,國產豬肉與低價進口豬肉的價差約在新台幣每公斤20元左右,但國產豬肉在口感與風味上都比低價進口豬肉來得好,可見市場區隔已十分明顯。換句話說,就算是使用了萊克多巴胺、價格比目前更低的低價進口豬肉,仍無法輕易取代台灣消費者喜愛的國產豬肉。

為什麼要特別討論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

但是,特別把「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點出來,可能讓很多消費者擔心動物用藥問題。但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不需要太擔心。

俗稱瘦肉精的「乙型受體素(β-agonists)」是好幾十種不同成分的藥物統稱,瘦肉精一般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但因能提高畜禽的瘦肉比例,減少飼料成本,並使賣相更好、提高售價,增加養豬戶的利潤,因此也被應用於畜禽飼養。「萊克多巴胺」是其中一種毒性較低的類型。

其中,因不當使用而曾在國際上引發食物中毒事件的瘦肉精包含克崙特羅、沙丁胺醇等毒性較強的種類,歐盟也因此於1996年便禁止瘦肉精用於非治療用途。而萊克多巴胺則是美國藥商禮來公司後來研發出的新種類,因毒性較低,於1999年在美國通過核准,可添加於飼料中。

因此,討論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是否可以進口,並不是因為它的毒性很強、需要禁止,而是因為它是瘦肉精種類中毒性較低的類型,也是美國已經通過可添加於飼料中的瘦肉精,由此國際上對於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容許量標準才有多元的討論。而其他毒性較強的類型,在國際上因為本就禁用所以較沒有爭議。

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有毒、會傷身?

目前管理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準則為2012年7月5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簡稱CODEX)通過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之最大殘留容許量標準。

依照日本、澳洲,及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簡稱JECFA)評估,成人每公斤體重之萊克多巴胺每日安全攝食量(ADI)為1微克(即一百萬分之一公克),60公斤重的成人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即為60微克,也就是天天吃、吃一輩子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的量。在這種情形下,若依CODEX所訂定的最大殘留容許量標準(MRL)來看,需要一天吃下60塊排骨,或30碗豬肝湯,或11碗麻油腰子(豬腎)湯,才會超過每日安全攝食量。即使台灣人喜食內臟,也不大可能在一天之中吃下這麼大量。

但為了消費者安心,陳吉仲也表示,未來政府會要求包括超市、大賣場、餐廳、便當店、小吃店、傳統市場、攤販......等等所有的消費通路,不論是生鮮、加工或是餐飲食品,都必須強制標示進口肉品的產地,讓消費者可以簡單、清楚地辨認與選擇豬肉來源。

美國牛肉的狂牛症疑慮?

至於開放進口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有消費者擔心狂牛症的問題。根據醫學專家林慶順教授解釋,狂牛症現在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發生率幾乎是零。且人類感染狂牛症的案例不多,最近7年來是零案例。在台灣和美國也都沒有本土的狂牛症案例。

政治歸政治,食安歸食安

過去10幾年,台灣對此議題的討論始終原地踏步、流於口水戰,在沒有任何研究和科學根基之下持續一味抵制進口,在國際貿易上很難讓各國信服。歐盟就曾因未依循CODEX制定的殘留標準,在沒有充分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嚴格禁止含賀爾蒙的美、加牛肉進口,而被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敗訴。

台灣身為WTO成員,如今開放進口其實是與國際接軌的一步,也有機會把自2012年起懸宕至今仍未完成的相關健康風險評估和殘留標準訂定更加推進。

但既然政府已經確定開放的政策方向,在正式進口之前,就該明確地把相關安全評估標準和配套措施向國人有更完整的報告。政治歸政治、食安歸食安,此議題不該作為政治操作的籌碼,真正用科學角度來討論,才不致流於無謂的恐慌。


延伸閱讀:
市面上美牛這麼多,你敢放心吃嗎?用數據分析給你聽!
美豬瘦肉精讓你擔心受怕?專家:瘦肉精爭議是政治問題 不是食安問題!
動物用藥與瘦肉精讓你無法安心吃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