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受到新冠肺炎和烏俄戰爭的影響,全球葵花油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在市場價格和需求居高不下的情況,給了油品詐欺者最佳的時機,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Chris Elliott警告,在食品公司缺油製造食品的困境下,油品摻假或混充的食品詐欺事件可能會增加。

撰文=謝承學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運輸斷鏈,再加上烏俄戰爭導致葵花油主要出口國烏克蘭難以供應,對此,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Food Security)所長Chris Elliott警告,在食品公司缺少葵花油製造食品的情況下,不僅需要重新更改食品配方,若標示未跟上成分替換的速度,可能違反標籤標示法規或引發食物過敏事件,但其中他認為風險最大的是油品摻假或混充,「食品詐欺事件可能會增加。」

葵花油需求、價錢雙雙上升,但供應不足

歐洲食品安全局的首席科學家Kate Halliwell表示,他們觀察到市場上葵花油和其加工品如乳化劑都面臨供應不足的情況,而根據全球市調公司Kantar的零售市場數據顯示,隨著消費者意識到供應量有限、且對於售價將提高已有心理準備,消費購買力在供應量不足下,食用油市場規模仍在4月成長17%,葵花油更是成長27%。事實上,英國已經有超市開始實施食用油限購的措施,擔心消費者過度囤積導致供應更加短缺。

其他油品無法完全取代葵花油,短缺恐成油品詐欺溫床

在價格上漲和供應短缺的情況下,食品諮詢公司FOCOS的董事總經理Bert Popping警告,並非所有的葵花油供應都可以被其他油取代,尤其英國為例,葵花油是該地最受歡迎的油炸用油選擇,同時他指出,過去就曾發生葵花油摻雜其他油品的詐欺事件,他認為在價格飆升但供應短缺下,正是詐欺者蠢蠢欲動的時候。

混充、低價充高價油、添加非食用級原料 都是油品詐欺

一般來說,油品詐欺有以下三種類型:
1、混充其他食用油:例如將葵花籽混充大豆或花生油,而這可能導致過敏食用的消費者出現過敏反應。

2、添加非食用油品:Bert Popping表示,在油品中加入不可食用的石蠟油(paraffin oil)、蓖麻油(Castor Oil)是歐洲常見的油品詐欺案件。

3、以劣質品混充成,或者以低價油充當高價油販售:將品質較低劣的原料混充,或者以低價油充當高價油,如過去台灣曾發生將較低價的葵花油和棉籽油混充進橄欖油中,且還添加未經許可的著色劑銅葉綠素作為較高價的橄欖油販售。

食品業正面臨原料供應問題,更換供應商應審慎確保安全

「有鑑於當前的危機,食品業最好重新審視原料供應的脆弱性。」Bert Popping表示,雖然在每次詐欺案發生後,都能快速找到快速的檢驗方法,但這些詐欺者總是推陳出新。在葵花油供應不足且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且新冠肺炎疫情也還在持續,食品詐欺風險將會更高。同時,他也呼籲這段期間食品行業如果因應供需問題而更換新的供應商,需要重複抽查其安全性與品質,以免發生食安事件。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撒胡椒前請注意!歐盟首個香料詐欺報告顯示17%有摻混詐欺疑慮
混茶葉、混咖啡、混橄欖油業者請注意!低成本又好用的產地檢測方法問世
海鮮水產也可溯源!微量元素分析讓海鮮詐欺無所遁形

參考資料
‘This is the time fraudsters kick in’: Food fraud warnings as sunflower oil runs d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