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嘉義縣東石鄉因牡蠣撐起地方產業經濟,養活一大群人、也形成獨有的產業鏈。然而自2017年開始,國內整體牡蠣產量逐年下降,國內業者進口越南牡蠣數量在2020年比起2017年爆增10倍,東石在地也紛紛出現國內業者混充分裝越南蚵的疑慮。自2021年開始,進口越南蚵也遭檢出超標污染物質。東石蚵農除了承受盤商任意喊價、收益不穩定,越南牡蠣不只價格較低、也難以追溯來源,不只東石蚵的在地品牌印象恐將受創,消費市場存在食安隱憂。

採訪·撰文=張語屏

每年7月至9月,就是嘉義縣盛產牡蠣(俗名稱「蚵仔」)的季節,因此每到中秋節盛行的烤肉活動,烤爐架上也都能看到帶殻牡蠣。台灣將近4年少有颱風影響,2023年7月底的一場中度颱風,為原本已逐年減產的情形,火上加油。

盛產期間 颱風襲台影響嘉義東石牡蠣產量

嘉義縣政府表示,2023年7月底才剛進入牡蠣盛產期,整體牡蠣養殖初步估計受到颱風災害損失達1億元,而在地以「浮筏式蚵棚」養殖的被害棚數有5000棚,「平掛式蚵棚」被害養殖面積250公頃。

嘉義產量逐年減少、進口量增加 2020年越南突成最大進口國

但就算近幾年颱風並未襲台,嘉義縣的牡蠣產量仍是逐年減少。根據農業部漁業署統計,2021年嘉義縣申報牡蠣放養戶為337戶,產量為17954公噸、2020年放養戶為418戶,產量為19243公噸,回溯於2012年至2021年,10年來的養殖數量是每況愈下。

反觀牡蠣的進口量則是連年增加。根據財政部關務署海關進出口統計,2012年進口(含復進口)所有牡蠣總量為997.54公噸,2022年的進口量為5217公噸;而在此10年間原本多以美國、日本及韓國為牡蠣最大進口國,自2020年開始,越南卻突然成為最大宗進口國,令台灣蚵農憂心忡忡。

台灣於越南進口牡蠣數量,從2020年進口1358公噸、2021年1786公噸,到2022年已到3024公噸,近3年來已占進口總量50%以上,越南成為最大進口國。

國民美食促進蚵肉需求 嘉義東石產量最大、剖蚵殻產業集中

而台灣知名小吃包含蚵仔煎、蚵仔麵線、湯品、或烤蚵等餐飲業者,仰賴大量剖殻後的蚵肉(牡蠣肉),嘉義縣東石鄉是國內牡蠣產量最多的鄉鎮,因此發展出規模化的產業鏈,全國的蚵仔產業的剖殻作業,大多集中運往到東石鄉處理。因此逐年減少的牡蠣產量、年增的進口數量,成為東石蚵農相當關注的狀況。

結構性的產業衰退 國內牡蠣業者混充越南牡蠣、自己打擊自己

2022年9月12日在「嘉義牡蠣溯源輔導說明會」,東石的黃姓蚵農向《食力》反應,如今的養殖戶、剖蚵殻的婦女年齡層偏高,下一代接手的也不多,自產自銷的小型蚵農出現人力斷層,再加上近幾年因水域出現大量牡蠣天敵「蚵螺」、導致大量死亡,影響產量。

黃姓蚵農也表示,越南的牡蠣品種和台灣一樣,於2020年之後,雖然了解進口自越南的牡蠣成本低,但不知為何數量明顯增加,卻也從未聽聞市面打著越南牡蠣銷售,只知道有盤商混充進口蚵肉分裝到透明袋,沒人看得出來,藉此賺取成本價差。

越南進口牡蠣價格比國產價低、盤商任意喊價 蚵農權益風險高

「價格低是一個問題,進口越南的價格大概每斤約100到120元,今(2022)年東石蚵都快破200元了吧。」黃姓蚵農無奈透露,一般盤商來產地收購是用籃數計算,卻都只能任由隨意喊價,沒有固定的時價架構,好時以一籃1000左右買走,不好時一籃低於600元都有,若又加上天災影響,收益相當不穩定。

越南多次檢出超標物質 雖然邊境即擋下、仍有食安風險

而東石出現牡蠣混充消息,不只令蚵農感到商譽受損,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也有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21年1月26日開始至2023年3月21日,邊境檢驗越南蚵肉等產品已約有14次檢出諾羅病毒、超標的重金屬元素、過量無機砷等因不符合規定而退運或銷毀的狀況。

啟動水產品溯源條碼 仍難解同種的外來混貨問題

因此從2022年開始,嘉義縣政府開始推動牡蠣QR Code水產品溯源條碼,以及申請成為剖蚵殻示範場域,由在地蚵農主動申並提供獎金補助。東石的李姓蚵農表示,溯源必須建立,才不會被剝削,嘉義區漁會推廣部幹事陳宏聰也認同其重要性,但仍無法解決外來蚵混貨或冒充東石蚵的問題。

嘉義縣政府漁業科科長張建成表示,2022年至2023年推動溯源條碼一年以來,已有57戶蚵農加入水產品溯源條碼,也有7個示範場域以提升剖蚵作業環境。

「因為國際貿易的自由化,我們無法限制進口商品,加上越南進口的牡犡種類和台灣牡犡一樣、無法區分,更難以保證未來低價進口的蚵仔是否會愈來愈多混充為東石蚵,但站在政府立場,會希望在地業者的產品也能具有競爭力,同時保障消費者的食品衛生安全。」張建成說。

萬事起頭難 在尚有競爭力時建立溯源觀念

張建成也坦言,申請溯源條碼對生產者而言一定認為很繁雜,因為蚵農大多會認為平常方式也可以賣,目前要克服的仍是說服生產者加入,「但提供溯源的重要觀念,才能穩固競爭力,因此趁目前尚有競爭力時,及時做好溯源的系統,該標示就標示,從生產環境與品質、運送保鮮、剖蚵的環節都能做許多提升。若因進口混貨嚴重發生問題,對蚵農本身商譽才不會嚴重打擊。」

國立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水生生物科學系專案副研究員陳哲俊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溯源規範,其實是產銷履歷,由於嘉義縣牡蠣養殖環境條件都相似,可以批次做產銷履歷的申請,但礙於行政作業頻繁、需有專人專做,這部份就比較難推動,因此先以水產溯源條碼開始,申請流程比較簡易。

若未有鑑定產地來源方法 進口的牡蠣肉就會悄然流通到市面上

陳哲俊透露,台灣曾經試著以DNA來做為台灣與外來牡蠣的判定方式,卻因為同屬葡萄牙牡蠣種類,除非有很特殊的環境因素或檢出問題,否則根本難以分辨。

嘉義區漁會推廣部幹事陳宏聰表示,東石蚵是台灣知名物產,也是在地人引以為傲的產業,建立溯源概念固然重要,若目前仍難以分辨出產地來源,且當進口商進口之後,批貨給中下游的盤商業者做分裝後,就會銷往各大小通路,而在賣場裡那些一袋袋包水的牡蠣產品,並無標示或根據實際來源的產地證據,漁業署或食藥署又該如何追溯與查證?而目前的溯源條碼,對東石蚵農雖能自清,對於不肖業者又有哪些法律管制力量?

嘉義縣東石鄉面對牡蠣產量逐年減少、蚵農長期受到國內盤商隨意喊價、受到剝削,又因越南進口牡蠣價格較低,而近年有頻繁於邊境檢出越南牡蠣微生物、重金屬污染物等超標,東石及台灣的牡蠣產業皆受到國內業者混充越南牡蠣的威脅,而當消費者也看不出來,東石的牡蠣產業和食安問題,便隨時存在潛在隱憂。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蚵農隨季風「幫牡蠣搬家」!為何嘉義東石蚵最知名?
越南大量養殖台灣同種牡蠣!進口量大增可能讓嘉義東石蚵遭不肖業者「狸貓換太子」?
開發產地鑑別技術才是關鍵?保障正港東石「蚵」班出身 還差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