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0年7月起,若要在自家產品的包裝上標示「非基因改造」字樣者,只限於經國內查驗登記核准的5種基改作物(黃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根),也就是說在當食品製造業者、餐飲業者有供應這5種類型的產品且為非基改來源時,使得標示「非基因改造」等字樣。

撰文=編輯部

在台灣,「基改」常是各大媒體關注焦點,不僅有民眾對基改食品表示健康疑慮,也多有環保團體指控基改食品危害環境,許多食品製造業者或食品添加物業者,為與「基改」進行切割,多會在自家產品上自主標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等字樣。卻也出現未開放基改食品原料進口的產品也標示「非基改」,造成民眾誤解沒標示者即是基改食品,甚至以為國內市場已核准其他基因改造食品的販售。

衛福部2018年6月14日預告修正「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之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規定」草案,預告修正的新草案中,未來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業者,若想在食品包裝自主標示「非基改」等字樣,將限於經國內通過查驗登記許可的基改作物,預定2020年7月1日實施。

衛福部在現行法規中規定包裝食品、散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含有基改原料者,應依規定於包裝上標示,而餐飲場所供應食品若含基改原料(如火鍋店供應的基改豆皮),應於菜單或掛牌等方式告知。目前全球已商業化並上市的基改作物有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苜蓿、甜菜根、木瓜、馬鈴薯及南瓜,一共9種作物;而目前進口台灣並通過查驗登記許可的基改作物一共有5種,分別是:黃豆、玉米、棉花、油菜及甜菜根。

衛福部以往規定,「國際上已審核通過可種植或作為食品原料使用的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得以自主標示「非基改」等字樣,近期新草案則將範圍規定限於「經國內查驗登記核准於食品使用的基因改造原料」,也就是目前台灣查驗核准的黃豆、玉米、棉花、油菜及甜菜根等五類基改作物,未來業者若在此5種品項外的產品標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等字樣,衛福部除將依食安法第52條規定,通知限期回收改正,更可對違規業者開罰4萬至400萬元不等的罰鍰。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基改馬鈴薯申請來台 別恐慌!看看科學證據怎麼說
新出爐「基改瘦肉豬」!研究學家也想問:有人要吃嗎?
【基改爭議】安全爭議停不了 基改食品退出校園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