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農業電商在近年快速成長,農會角色也隨之重新定位。隨著冷鏈物流成熟、消費者網購生鮮習慣形成,以及政府推動數位轉型政策,農會從生產端支持者,進一步轉型為「品牌與行銷平台」。從電商上架、直播銷售、短影音內容,到訂閱制蔬菜箱與跨縣市合作,農會正以數據、品牌與服務重新組構農產供應鏈,打造更穩定與更具競爭力的城市農業品牌。

台灣農業電商的發展經歷了顯著的轉型,並逐漸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通路。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農會積極參與其中,利用品牌再造、電商平台與創新行銷方式推動農業現代化。《獲利的金鑰:品牌再造與創新》一書指出,城市品牌在溝通時需要透過具體的產品及服務,而農會則扮演了中間的重要載體與行銷平台。

數位轉型讓農會角色重塑

隨著消費者生鮮與農產品網購習慣的普及,使得農產品的銷售越來越依賴電商平台。政府透過相關計畫以及補助等政策,鼓勵農業電商的發展,尤其是冷鏈物流的提升,使得農產品能夠更快速且安全地配送到消費者手中,進一步促進了農業電商的成長。在這過程中,農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農會開始建立自有品牌並開設電商平台,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加工品,推動城市農業品牌轉型。

透過電商平台,農會能直接銷售產品給消費者,提高農民收益,農會可採取預購制及訂閱制,讓農民根據訂單數量採收,減少庫存壓力與損耗。自媒體的經營則讓農會可透過官網、社群媒體如Facebook、IG直播銷售,提升品牌曝光度,增加年輕族群對在地農產品的興趣。農會可透過社群推廣銷售「農場體驗活動」,如採果體驗、DIY手作農產品等,促進農村觀光與消費。

自媒體與社群行銷強化品牌曝光、國際化與城市連結

農業電商和自媒體的經營,為農會的農產品提供了更多曝光機會,農會的客群逐漸年輕化,更容易被服務所吸引,這不僅提升了農會的形象,還使農會能夠進一步測試市場需求,創造更多的銷售機會。更重要的是讓農會突破地區限制,讓外地消費者也能購買優質農產品,如高雄的金煌芒果、台東釋迦、嘉義鳳梨等,成為城市行銷的重要推手。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的「富麗米」強調有機、無毒的栽培方式,並取得國際認證,成功透過電商平台以及與大型零售商的合作,擴大銷售市場。農會在富里鄉社區協助農民進行轉型和提升產品質量,農會提供的穩定契作價格及品種指導,幫助農民在轉型過程中減少風險,並且增加收入。高雄為全台蜜棗最大產區,高雄市農業局集結轄內產地農會推出「高雄首選蜜棗禮盒」,起在「高雄首選電商平台」上架預購,期望開拓海內外行銷通路,提升農民收益。

台中市霧峰區農會也在品牌經營上做出了創新,「霧峰香米」不僅進駐電商平台,還透過精緻包裝和高端定位,成功打入市場。成立酒莊以在地栽培的「益全香米」釀造清酒,推出「初霧清酒」系列產品,其中「初霧燒酎」多次獲得德國世界烈酒評鑑金質獎,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自媒體「霧農大叔」透過短影音行銷市霧峰區農會的農產品,創造百萬流量,並提升農會產品與霧峰當地的知名度。

年輕一代的回流也成為農會品牌再造的關鍵策略之一,雲林縣莿桐鄉與自媒體「箣桐 Sandy」品牌結合社群行銷,透過社群等平台分享農業經營故事,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透過60秒短影音介紹農產品,累積龐大的觀看數及追蹤者,內容以「田間實拍」為特色,真實感與互動性強,容易吸引觀眾注意力。最後附上「莿桐田田圈」網購平台連結,直接導流到購買頁面,實現「流量變現」。

電商平台和零售通路的整合,也是農會品牌再造的重要策略之一,除了PChome、momo等大型電商平台的合作外,如農產品物流運輸成本偏高,農業部整合全國農漁會,攜手OKmart打造全國農產物流網「農易送EXPRESS」,透過這一服務,農會能降低物流成本,寄取件服務吸引了更多年輕客群,並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以及萊爾富有跟農業部簽合作,也有「萊鮮生Mr.Hi」的店型,對農民和消費者都有正面影響,也能更好的推動城市農產品牌的溝通與曝光。

不同地區的農特產品進入合作的農會販售,進一步拓展各城市農產品的銷售,這樣的合作讓農會不僅是傳統的農產品販售平台,更成為了城市的連接點。台南鹽水區農會所打造的「意遊未盡農鮮直販所」,推廣鹽水區及全台各地的農產品,定位為以特色農產品的伴手禮採購區,不僅銷售鹽水本地的產品,還上架全台各地的農特產,多樣性吸引不同需求的顧客,並提升整體銷售業績。

下一步:轉型為品牌經營與數據驅動的新電農

未來,農民與農業電商的合作關係將進一步深化,農會將不僅是農產品的生產者,還會轉型為品牌經營者。這一過程中,農民將接受數位技能的培訓,學習直播銷售與社群經營,並且參與各種農業電商課程來提升自己的數位行銷能力。農會積極利用直播電商進行農產品的銷售,例如透過社群平台進行產品介紹,藉此提高產品的曝光度與銷售量。

另一方面,像採取訂閱制的農會,讓消費者每月預購蔬菜箱,確保農民穩定收入的同時,也增強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依賴與忠誠度。台灣的農業電商已經從單純的農產品銷售,轉型為品牌經營與數據驅動的新電農。未來,農會可以更強調品牌農業、社群行銷、數據驅動的永續經營,以及自營門市、大型電商與實體通路的深度合作,推動各城市農業品牌走向更高端與國際化的市場。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農會品牌再造與城市農產行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國產稻米和黃金番薯變身涮嘴零嘴!桃園觀音農會推出三款米糧新品
農漁會商品換新裝!高雄市導入新銳設計力 為15家農漁會改造品牌形象
美濃農會超市變身「未來超市」 實現產地到餐桌的食農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