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水試所在大鵬灣發現2種新紀錄種牡蠣,未來將朝雙線牡蠣的生殖生物學特性、成長速度、生態耐受性及風味等作進一步研究,以增加養殖牡蠣的多樣化,除可提高漁民的收入外,也可避免引進外來種所產生的生態風險。

整理=編輯部

牡蠣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性貝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為探究台灣產牡蠣資源與分布現況,自2008年起,進行牡蠣物種分布的基礎調查,成功利用生命條碼(DNA barcoding)的分子生物技術,將過去被誤鑑為「太平洋牡蠣 Magallana gigas」的台灣蚵仔正名為「葡萄牙牡蠣 Magallana angulata」。後續發現在潮間帶的牡蠣物種高達3屬14種,並以屏東縣大鵬灣的物種多樣性最高, 其中更發現了矮牡蠣(Ostrea stentina)及雙線牡蠣(Magallana bilineata)兩個台灣新紀錄種,更新台灣生物多樣性。


矮牡蠣(Ostrea stentina)。(圖片來源=農委會水試所)

矮牡蠣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加勒比海、紐西蘭及地中海沿岸,屬小型牡蠣,殼扁且薄,外型呈卵狀三角形。近年在日本鹿兒島也發現本種,日本學者懷疑為外來種。在大鵬灣發現的矮牡蠣是否亦為外來種,則需收集更多資料以釐清其分布範圍。

雙線牡蠣(Magallana bilineata)。(圖片來源=農委會水試所)

雙線牡蠣分布於南中國海、菲律賓、印尼、印度及馬達加斯加沿岸,在印度為重要的經濟性貝類。該物種與台灣常見的葡萄牙牡蠣相比,其上下殼均較厚實,閉殼肌痕呈深紫色。調查發現該種牡蠣在大鵬灣具有穩定的族群,且依分布海域推測雙線牡蠣應為台灣原生物種。

目前全球的牡蠣共有4亞科19屬83種。由於牡蠣的外殼形態因生長環境的不同而易產生變異,故難以辨識種類。水試所為了解我國牡蠣的種類及分布,在各地區進行廣泛的採集調查。將採集樣本以外部形態鑑定及DNA序列交叉比對,發現台灣的潮間帶牡蠣種類高達3屬14種,更新台灣的牡蠣多樣性並更正多數同種異名或誤鑑的種類。

屏東縣東港鎮的大鵬灣是由潟湖及紅樹林混在的濕地水域,具有相當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早期大鵬灣內滿布魚塭與蚵棚,周邊居民幾乎以牡蠣養殖維生。1997年,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成立,將大鵬灣的定位從漁業生產轉型為觀光景點,並全面徵收灣內的蚵架和箱網,僅留有少數供遊憩用的浮棚式蚵架。由於具特殊的生態環境,並曾有興盛的養蚵產業,在該水域內仍留有豐富的牡蠣種類與族群。在水試所本次調查中,大鵬灣共發現7種牡蠣,其中的矮牡蠣及雙線牡蠣確認為台灣新紀錄種。

目前台灣的養殖牡蠣皆為葡萄牙牡蠣,而雙線牡蠣屬於中大型牡蠣,大小與葡萄牙牡蠣相符。目前調查中採集到最大的樣本殼長可達近20公分,深具潛力,可開發成為台灣新興的養殖貝類;未來將朝雙線牡蠣的生殖生物學特性、成長速度、生態耐受性及風味等作進一步研究,以增加養殖牡蠣的多樣化,除可提高漁民的收入外,也可避免引進外來種所產生的生態風險。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當海洋枯竭成為事實,養殖貝類就是機會——貝類4大明日之星
吃下一隻戴奧辛大閘蟹就超標?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食聞】高雄首創輔導清真認證 27項優質水產品進軍清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