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賣場如同一場博覽會,全聯整合資源、策劃購物主題,從商品促銷改為主題行銷、從生活中發覺靈感、為消費者創造樂趣,也為自己帶來商機。

撰文= 謝其濬(作家)

記者會上,全聯先生穿上圍裙,化身為「阿翔師」。他打開全聯所開發的「配菜料理包」,只要簡單拌炒,短短幾分鐘,就能端上一盤香氣十足的蔥爆豬肉絲。

2014年6月的這場記者會,主要是宣導「週三家庭日」的生活提案,延續多年前「爸爸回家吃晚飯」的口號。全聯總部也從自身做起,6點準時熄燈,讓員工回家吃晚飯,從餐桌開始經營家庭的幸福感。

全聯推廣「週三家庭日」,就是希望消費者減少外食的次數,多在家開伙,進而帶動全聯生鮮商品的業績。

不同於過去以價格做為訴求,「週三家庭日」的重心在價值的傳遞。這是全聯在行銷上的新嘗試,而背後的操盤手,便是新的行銷團隊。

從商品促銷改為主題行銷

和許多本土的傳統通路一樣,全聯原本是一個不重視品牌行銷、不擅長價值論述的企業。不過,從2006年起,全聯跟奧美廣告合作,透過一系列電視廣告,打開了品牌知名度;2014年,徐重仁出任全聯總裁,行銷部又有一番新氣象。

劉鴻徵表示,全聯是通路,沒有自己的產品,過去靠著便宜打下江山,只吸引到一群固定的客人,時間久了,業績也會遇到天花板。而新行銷團隊的任務就是,為全聯開創新市場、新商機、新客群。

為了開創新商機,新的行銷團隊開始調整以往做法,將原本的商品促銷,轉變為主題行銷。

也就是說,全聯透過主題行銷做生活提案,要和消費者溝通的是主題,而非銷售單一商品。

一般的通路行銷,在不同檔期,各大賣場會針對商品推出促銷活動,像是買1送1、第2件6折等,有促銷的商品,業績就會成長,但是沒有促銷的同類型商品,業績就會衰退。此消彼長,從店的角度來看,整體業績並沒有成長。

團體戰的方式做主題行銷

主題行銷的做法,是將多品牌的同類商品聚焦在單一主題,透過策展的規劃,加強宣傳力道。這個主題,可以是某一種類型的產品,像是咖啡可以辦「咖啡大賞」、衛生棉可以辦「棉棉博覽會」,或是像「健康美麗節」,把保健品、保養品、美妝品串連在一起促銷。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可以提高更多商品的能見度。在這段時期,消費者只要想購買該類型的產品,就會到全聯購買,進而拉抬整體的買氣,將有限的行銷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

但是,廠商規模不同,行銷資源難免有差別,如何平衡?

全聯副總經理林弘斌表示,資源多的廠商,廣告畫面就多一點,至於資源少的廠商,仍有曝光的機會。大家都願意一起把市場的餅做大,達到共好的效益。

全聯走向主題行銷,也是市場競爭激烈、商品供過於求之下,必須採取的策略。

零售業的消費行為,通常受季節和節慶影響,但是,在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鋪天蓋地的訊息爭搶消費者的注意力,光靠時令需求已經不夠,賣場得不斷創造議題,勾引消費者的目光,才能吸引顧客來店。

主題行銷,正是透過議題設定,創造讓顧客感興趣的內容,有計畫地呈現商品資訊,爭取顧客注意力,進而產生購買動機。

1年4季都有新鮮事

全聯按來客分析,2週是採購週期的最大公約數,因此每2週換檔,全年共有24個檔期。行銷活動的主題大概分為3大類型:「節令型主題」,像是農曆新年、中元節、中秋節等;「素材型主題」,譬如泡麵博覽會、飲料啤酒節、咖啡大賞等;「生活型態主題」,像是在家吃早餐、週三家庭日、銀髮樂齡週等。

以時間來分,1年4季,每季又各有重點檔期:第1季有農曆新年,第2季有生鮮百店慶,第3季有中元節,第4季有超級週年慶;至於在業績比較淡的月份,則可以發想其他創意主題。

每一個主題,既彼此拉抬,又吸引不同類型商品需求的消費客群,讓賣場始終保持熱度。

舉例來說,生鮮商品是全聯新的成長引擎,為了帶動這一塊市場的業績,行銷團隊推出了生活型態的主題,從廣宣、活動到DM、網頁,無不卯足全力助攻。

從生活中發掘商機

電視廣告是全聯行銷的利器之一,全聯自2011年起,由奧美拍了一系列生鮮相關的廣告,希望改變民眾認為超市生鮮食品新鮮度比不上傳統市場的傳統觀念。

2014年,在〈全聯大冰箱〉,全聯先生走訪生鮮處理廠,揭露全聯處理生鮮商品的流程,以現場的設備、溫度、處理手法,強調鮮度絕對有保證。

2015年的〈奇異果摸彩篇〉、〈挑選鮭魚篇〉,則是從商品(紐西蘭奇異果與挪威鮭魚)切入,讓消費者了解,全聯的生鮮食品都是由產地直接送達,絕對新鮮。

這一系列強調讓生鮮品質看得見的廣告播出後,原本有點停滯的生鮮業績,又被拉抬上來。接下來,便是以活動號召消費者回家做晚飯。

行銷團隊分析競爭環境,認為全聯在生鮮市場上所面臨的最大對手,不是超商或量販店等同業,而是龐大的外食產業和忙碌的生活型態。

在台灣,餐飲業蓬勃發展,外食太方便,三餐老是在外解決的老外一族愈來愈多,大家不煮飯,自然就沒有生鮮採購的需求,也就造成全聯業績成長的瓶頸。

因此,行銷團隊推出「週三家庭日」,以家人相聚的美好價值,鼓勵消費者回家做菜。不僅在門市以POP吸引顧客,在臉書及LINE等社群網站上,也每週推播符合營養搭配的折扣商品。

當消費者的「二廚」

不過,成功的主題行銷,除了具備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意,背後必得有深具競爭力的商品,才能讓人氣轉為買氣,又以買氣帶動人氣,不斷互相強化。

當時全聯發現,對於多數民眾來說,做菜這件事,最麻煩的,其實是事前洗洗切切的備料工夫。因此,全聯將自己定位在二廚的角色,幫客人做好備料工作,降低動手做的門檻。

商品部開發了多款的「好菜料理包」,生鮮食材與配料一應俱全。劉鴻徵說,「我們計算過時間,用料理包做1道菜,比泡1碗麵還快。」

然而,原本以為這樣的改變,可以滿足消費者輕鬆做菜的需求,不料卻在推出後遇到2大問題。

一來,料理包的人工成本高,所以賣得比較貴;其次,婆婆媽媽普遍認為,會用來做為料理包的食材,品質應該比較差,購買意願不高。

由於市場反應不佳,之後也就無疾而終。

用「調味」帶動食材銷售

但是,團隊沒有放棄初衷。既然大方向抓對了,只要調整做法,一定能完成目標。

商品部轉而向日本超市取經。

2015年的全聯,夏季主打醬料包,冬季則是火鍋湯底,兩者都締造了亮麗的銷售成績。

「很多人認為,做菜最難的是調味,」全聯行銷團隊發現,從二廚的角度出發,把調味用的醬料包和熬好的湯底準備好,就可以帶動下廚的樂趣。

而且,醬料包不僅要好用,也要好吃,魅力才到位。全聯找來名廚、名店與他們合作拿手好菜,例如,川菜名廚郭主義的私房菜蟹黃豆腐、椒汁白肉、宮保雞丁;在多項國際食品展揚名的「雙人徐」功夫媽媽醬料包,包括:糖醋醬、魚香醬等。

有了醬料包,消費者只要備齊食材,在家也能做出餐廳等級的好菜。

這樣的訴求,對於家庭主婦來說,實在很有吸引力。以咖哩醬料包來說,2018年的銷售仍然有超過10%的成長。

不做菜的年輕人也下廚了

至於火鍋湯底,打中的族群就更寬廣了。

台灣人愛吃火鍋,但是自己煮鍋時,常是用開水當湯底,比起外面餐廳的鍋,實在少一味;全聯的火鍋祭,除了促銷鍋物食材,更推廣「不要再用白開水煮鍋」的概念,推出台、日、泰、韓各式湯底,甚至包括以道地川味火鍋聞名的「海底撈」、北海道必訪拉麵名店「山頭火」、「太和殿」麻辣紅湯的湯底,讓消費者煮鍋時,有更多口味可以選擇。

這個湯底,學生在宿舍煮鍋可以用、年輕人聚餐煮鍋可以用、全家圍坐餐桌前可以用,成功帶起火鍋湯底的熱潮,3年來銷量成長了10倍。

不論是醬料包或火鍋湯底,推出後不但商品熱賣,也帶動相關生鮮食材的銷售,並吸引原本不下廚的年輕人開始做菜,可以說一舉數得。

整合資源,集中力道

有了響亮的宣言及熱門商品,行銷團隊也在《全聯生活誌》上,以分區主題配合推廣生鮮。譬如在生鮮蔬果分區裡,配合秋天推出的南瓜咖哩季,版面上就有相搭的食譜:南瓜燉飯、咖哩壽喜燒、咖哩醬南瓜泥沙拉、咖哩牛肉飯。漂亮的照片、簡易的做法搭配相關的商品促銷,許多媽媽看了心動,就去買回食材跟著做。

《全聯生活誌》的前身,是會員DM。會員DM每期印量高達四百萬份,但是每一檔都刊登了近千個促銷品項,主題性不明顯,不僅消費者看得眼花撩亂,也難以發揮最佳行銷效應。

團隊討論之後,決定全新改版。《全聯生活誌》以雜誌的概念呈現,雖然仍舊花花綠綠,非常熱鬧,但是以各種主題為資訊分類,例如:健康美麗節、棉棉博覽會,或是卡友特惠價、超級品牌月,以及家庭清潔、生鮮蔬果等。這樣一來,不但比較能吸引消費者閱讀,引導購物,也能建立在市場上發聲的管道。

全聯的網頁上也設置了好菜食譜網站,如今已蒐集數百道中、外食譜,每個料理步驟都搭配圖文解說;另外,在門市的生鮮食材旁也會提供簡易食譜,希望透過「料理其實很簡單」、「自己料理才心安」、「在家吃最有幸福感」、「做菜也有成就感」等訴求,讓消費者更願意買菜回家做。

猶如媒體以話題新聞吸引讀者,在商品世界,全聯以創意主題,有節奏地倡導新生活型態、製造購物樂趣,達成了與消費者的雙贏。

內容來源=《全聯:不平凡的日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顛覆「菜市場肉品才新鮮」的印象 全聯成為全台最大生鮮超市的歷程
素人演出為何能一砲打響品牌名聲?「全聯先生」的成功學
受困的美食王國,台灣食品業要如何衝出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