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農教育不只學校才能做!致力整合地方資源,也能讓消費飲食變得更有意義、更好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長期投入農村社區再生與食農教育,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以「農村食樂節」啟動第1屆「農村食農教育推動年會」。

採訪·撰文=張語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簡稱水保局)辦理首屆「農村食農教育推動年會」,2022年10月15日至10月23日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以「農村食樂節」展開各式食農活動,認識台灣農漁業青年與學術團隊深入在地、落實食農生活與知識素養,同時看見一級農漁產業躍升六級產業的進化故事。

首屆農村食樂節不僅有室內研討課程,也有戶外DIY體驗、食農市集、農漁設計教材遊戲與展示等及農產加工品近30個攤位,吸引關心食農議題民眾與親子參與。

民眾玩了才知道!原來黃綠色外表的鬼頭刀無毒可食

體驗完花蓮「洄遊吧」所規劃設計「台灣魚之島食魚撲克牌」桌遊的主婦受訪表示,「從不知道台灣還有這麼多魚種和季節魚種,長久以來也誤會了有黃綠色外皮的鬼頭刀是有毒魚種,原來是安心可食的東部洄遊魚。」

洄遊吧營運長黃土人以2022年推出的「食魚撲克牌」與民眾遊戲互動,意外破解東部洄遊魚種鬼頭刀無毒可食的事實。(張語屏攝)

洄遊吧創辦人黃紋綺表示,洄遊吧所設計的食魚遊程體驗,包含觀看海場捕撈到牽罟上岸漁法、漁市場呈現的產業樣態,讓民眾摸魚識魚煮魚,每年推出新教材與食材料理包,希望拓寬消費大眾對台灣海鮮與海洋的視野,了解魚類也有產季、魚類料理方式也需要被重視。

透過食農教材了解日常所知與不認識的台灣魚種、各季可食用的魚、東部與西部的魚及認識各種捕撈漁法,引發熱烈迴響。(張語屏攝)

好看又有趣的食農繪本 更易傳達理念

為了守護農民賴德肇花費20年在苗栗大湖武榮社區,打造被樹林圍繞著的無農藥草莓園理念,馬建安園藝技師事務所負責人馬建安認為,《草莓園偵探社》繪本的推出,是重要的紀錄。

馬建安看見賴德肇堅持有機種植,「農民願意與生態專家與學術團隊合作,透過生物防治與野生動物共存實屬難得,生物安全人也安全,友善草莓產量雖然僅有慣行農法種植的的5分之一,但價格也可獲得5倍以上。」

馬建安表示,由於8成學童家庭都是新二代、家中也都以慣型農法種植大湖草莓,藉由食農繪本的推出,希望能影響在地武榮國小學童對於農田必須把鳥趕走的偏見。

「雖視作物不同有其考量,但草莓能善用生物鏈法則,架棲架引來黑翅鳶、大冠鷲、鳳頭蒼鷹、領角鴞等猛禽日夜監測,自然驅逐田中會吃草莓的白頭翁、紅嘴黑鵯鳥類。」馬建安驚歎,在友善農法的草莓園,竟能看見從樹林穿梭的白鼻心、藍腹鷴、山羌、深山竹雞、石虎、八色鳥、台灣彌猴、山豬、食蟹獴、穿山甲等豐富珍貴的生態,協助解決田間害蟲。

繪本《草莓園偵探社》,將在2022年11月由水保局出版,也可在各大圖書館借閱。(張語屏攝)

食農教育讓民眾更容易看到農漁村的內涵

水保局農村建設組正工程司羅光傑表示,水保局在台灣有6個分區,多年來不斷推動食農教育,食農教育法在2022年5月4日正式通過後,有法源依據更能名正言順地大力推動,集結各項資源,盼讓各地民眾看見農漁村內涵。

「食農教育除了重視學校教育,其實也包含社區長者與兒童照護。而一直以來輔導的青年回鄉與人力培育紮根計畫,青農與漁青也陸續規劃了深度農村食農體驗遊程、友善環境生產體驗,奠定農村與里山特色產業經濟。」羅光傑說。

水保局農村建設組正工程司羅光傑表示食農法的通過,讓水保局多年來執行的食農教育活動有法源依據,持續讓各地民眾看見台灣農漁村內涵。(張語屏攝)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教授吳振發認為,學術資源以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可深入社區也能跨領域跨校合作,例如結合高齡者肌少症、帕金森氏症患者、農村肥胖婦女等議題,由教授與學生共同設計園藝治療活動,提升社區長者健康,也讓學生實際介入社會問題。

強化全民連結飲食、環境與農業

高雄市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對於農村食農教育的推行,認為具有啟發性,整合有利社區資源,解放受限於都市計畫區、農業區域的灰色地帶,不要因行政分立而放棄社區實際問題。吳振發也回應,以往在都市做農業計畫,資源難以媒合,縣市政府能主動積極整合,才能帶動地方。

食農教育旨在強化全民在飲食、環境與農業的連結,提升健康也傳承飲食文化,水保局也表示2022年是「農村食農教育推動年會」元年,未來將持續每年辦理,藉由校園與地方及政府等資源整合多管齊下,期盼提升國民飲食素養與農漁村產業經濟。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將山海天地的人文風土擺上桌!大地餐桌不只吃時令 農食整合與文化體驗才是重點!
【社區串連】結合社區與在地農家 「大山北月」從在地食材到產地旅行 發揚大山背柑橘文化
懶人料理蘊藏食魚教育 洄遊吧的創業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