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2022年台灣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18.1%,亞洲之冠。建立正確的飲食態度,飲食教育絶不可忽視,愈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態度,不僅降低慢性疾病風險,還可以培養獨立思考與自我照顧的能力。

兒童和青少年是家庭、社會、國家未來的主幹,其健康極為重要,而今年輕一代的健康早已隨著科技進步,生活型態改變而亮起警示燈,其中體重過重和肥胖是世界衞生組織(WHO)和許多國家的重要健康議題。根據2022年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18.1%,亞洲之冠。無論醫療專業人員或民眾都有一個共識:肥胖兒童將來會成為心臟血管疾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潛在患者。

推動飲食教育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力

學校是教導食物和健康教育的最佳環境,因而有所謂的食育(食物教育)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年輕一代認識食物、珍惜食物、選擇食物的能力、食農作物生態環境和社會問題等人人必須具備的擇食訊息,以及加工食品相關問題,建構自我獨立思考和判斷力,才能在複雜的食物供應環境中選擇和實踐健康飲食。因此愈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態度,維持健康的體重,攝取所需的營養素,除了降低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也能夠改善認知功能、減少缺課、改善情緒、及提高學習成績,進而提升自信心。

教育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策略 人人都需要「飲食教育」

一個社會的健康體系好比是不宜游泳的一條急流,當地政府就應該在 「上游」立一個警示告牌,以減少意外發生,這也就是政策法規的制定。「中游」乃是教導游泳的生存技能,預防在河流中溺水的機率,「飲食教育」就是教導年輕一代免於在複雜的食品大環境中溺水,同時預防日後的慢性疾病。一旦出現慢性疾病,就好比進入河流的「下游」 為時已晚。然而,目前大部分國家的社會醫療重心,卻放在救援已經溺水的下游者,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食育就好比在中游給予學習自救技能,具有預防醫學的重要角色與功能。

食育目的在提高「健康識能」、降低「食盲」

「食育」一詞,早於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依據日本食育基本法,食育是指每個人在面對飲食環境的變化時,能夠對食物適切的做出判斷,實踐終身健全的飲食生活,以增進身心健康。簡單地説,食育的目的是提高「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或是降低「食盲」,然而現今的教育和保健醫療體系似乎忽略了「文盲無害,食盲有害健康」,掃除食盲對各年齡層的個體、家庭和社區至關重要。

如何掃除食盲提升健康識能?養成孩童時期的正確飲食習慣是關鍵

「健康識能」或稱健康素養,指的是能夠獲得醫療保健資訊,並且能閱讀、理解,進而適度應用健康資訊來進行相關的決擇,也可以遵循醫療專業人士指示接受適當治療。美國至少有88%的人是所謂的「健康知識盲」,只有12%的人精通健康知識。目前雖沒有亞洲人的健康識能相關研究數據以供參考,但不見得會優於歐美國家。健康識能高低與健康狀況的關係相比較,識能較低的人會使用較多的醫療保健資源和費用。然而,「素養」著重在「知識」層面的評估,並不相等於「行為」或「態度」。雖然健康行為和知識有絶對密切關係,但飲食行為的養成與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密不可分。童年更是形成可能持續到成年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常說3歲定一生,而飲食習慣更是在5歲定調,千萬不要扼殺2~5歲的孩子需要吃多少的自我調節能力。有研究證據顯示,從小學到青春期的食育有可能將正面的健康意識、烹飪技巧和可持續行為延續到成年期。

肥胖防治策略不僅是熱量計算、控制飲食和運動

政府相關單位和醫療機構不斷提出肥胖防治策略,重點不外乎是強調熱量計算、控制飲食和運動。然而飲食和生活行為的改變,絶不能狹隘地將重點放在掌控熱量的進與出,這僅僅是數字導向。必須積極地指引父母如何正確地培養孩子的「飲食態度」來加以改善飲食「品質」,這才是根本之道。父母是孩子飲食內容最重要的守門人及飲食行為和態度的模板,至今無論哪一個國家都沒有太多的專業人士將重點放在教導父母(尤其是年輕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態度,但基於已有的行為心理研究結果,也不難總結出培養孩子正確飲食態度的方式。

「態度」是改變的開始 正確飲食態度是培養自我照顧的第一步

任何人在成年後大都無法以健康為由的方式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通常需要經歷某些創傷性事件或打擊才能迅速改變。再者,需要先影響個人生活中的優先順序,才可能進一步影響其「態度」,態度的改變才有可能改變或修改行為。換言之,不是單靠知識的傳授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飲食行為。

然而父母在家裡所給予的食育更是意義非凡,因為正確的飲食態度是培養自我照顧的第一步,正確的飲食攝取讓孩子的學習更得心應手,教導孩子珍惜食物和感恩,餐桌是人生第一個學習場所,飲食是最好的溝通管道,飲食傳遞愛和關懷的訊息,進餐的過程是品格教育和禮儀的塑造,選擇食物的同時也培養尊重和獨立思考。

培養孩子飲食態度第一步 來自雙手和自家㕑房

外食絶不可能培養正確的飲食態度。最健康的飲食來自雙手和自家廚房,即使現代人生活忙碌,自家廚房是開始培養孩子正確飲食態度的第一步,無他人和他處可以取代。

1、每天至少一次為自己和家人親手準備一餐飲食

2、每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參與餐點的準備

3、每兩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前往市場共同採購新鮮食材

4、每一季節至少一次邀請親朋好友共同品嚐自己做的菜餚,絶不是外帶的熟食

5、每一學期至少一次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共餐,務必讓孩子參與莱單設計分享最喜歡的菜

6、暑寒假或假日,讓孩子參與購物的同時,由孩子記錄所支付的金額,進一步和孩子一起歸類食物或是食品的花費,以瞭解日常飲食內容,加以對照飲食指南的重點。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還在計算食物熱量和克數?10大重點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哪些食品讓你的健康不自覺中受影響?NOVA食品分類法帶你輕鬆辨識!
「吃」是生命基本的天性 但「認識真正的食物」是所有人必學的課程

參考資料
▶Cullen, T., Hatch, J., Martin, W., Higgins, J. W., & Sheppard, R. (2015). Food Literacy:Definition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dietet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76(3),
140–145.
▶Pai, H.L., and Contento, I.R. (2014). Parental perceptions, feeding practices, feeding styles, and
level of accultur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relation to their school-age child’s weight Status.
Appetite, 80, 174-182
▶Sutter, C., Metcalfe, J. J., Tucker, L., Lohrmann, D. K., Koch, P. A., Allegrante, J. P., &
DeSorbo-Quinn, A. (2019). Defining Food Education Standards through Consensus: The Pilot
Light Food Education Summit.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89(12), 994–1003.
▶《教養從餐桌上開始》白小良著(2015)大邑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