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TV
Menu
食力 foodNEXT
登入/註冊
繁中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English
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韓國料理
食育
防疫
食創獎
食驗室
食專題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榜單揭曉!花蓮縣二連霸 六都整體排名較2021年提升
從每次的消費選擇關懷土地!花蓮連霸農業環境冠軍 屏東宜蘭大躍進
全台3分之2縣市校園營養師超負荷!教育文化榜單大洗牌 台南市奪冠
台灣近3成小學生過胖!懂擇食還要會運動 台北市榮登全台健康營養模範生
2022韓式料理喜好度大調查
在台店數近3年成長3倍!韓式料理如何從移民飲食搖身變成時尚美食?
7成民眾每月必吃一次以上韓式料理!最愛韓式烤肉、炸雞、泡菜鍋!
韓流帶動韓食消費力!韓國躍升台灣人最愛去國家第4名 刺激韓式餐飲來台展店
愛看韓劇、追韓星而被征服!韓流愛好者讓韓式料理商機在台湧現
泥火山下的古村落崛起!彌陀小
【地方困境】近山靠海也擁有史前古文明!高雄彌陀漁村為何仍面臨產業與觀光發展受限的挑戰?
【環境改造】全面改造彌陀漁港、升級餐飲產業 創造「海岸村恰恰好」的休閒體驗
【漁業轉型】提升養殖與加工環境 彌陀導入智能與漁電吸引人才回流
【創業機會】把養殖「傳統產業」變成「傳承產業」!百大漁青張博仁成立漁人隊、打造漁創客基地
台東Action!從慢思維到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 :打破場域疆界 讓藝術品化為框景!引領新視角重新認識台東縱谷之美
台灣好基金會: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以慢活精神落腳台東 攜手在地共創豐厚成果
比西里岸文化教育促進會:在地青年化身淨海潛水員 成就守護珊瑚礁與海洋的力量 喚起社區的愛海意識和行動
台東慢食節:用創意慢食料理形塑台東嶄新魅力!乘載在地人文風土 拉近餐桌與產地距離
【特別企劃】幸福米抵「嘉」,
【食聞】不只讓吃的人幸福,也讓農民幸福!「幸福嘉義米」為嘉義在地農民開創新錢景
【食聞】米界精品「幸福嘉義米」的美味關鍵,來自於「管很多」的水稻專家!
【食聞】以幸福嘉義米打造酥脆美味米磚!奮起福米餅店身體力行為在地農業打造正向循環
米飯為人體貢獻了哪些營養?
揭開校園午餐餐費的黑盒子
當所有成本都在漲價 為何校園午餐餐費這麼難漲?
【政策不一致】一個台灣兩種午餐制度!校園午餐該是福利政策還是教育政策?
【收費無依據】22縣市有N種價格!中央、地方、學校互踢皮球 餐費機制為何這麼亂?
【用途不透明】家長質疑黑幕多、業者學校辦餐苦哈哈!餐費怎麼訂才透明?
食科學
食添加
植物肉=全素?號稱「Vegan」的植物肉,未必素食者都能吃!
加工肉品免用容易致癌的亞硝酸鹽?蔓越莓果渣有潛力取代使用
終止白色糖果爭議!歐盟2022年將禁口香糖常用色素「二氧化鈦E171」使用!
高蛋白可樂不是夢!無動物成分的雞蛋蛋白誕生
食包裝
紙杯改造大作戰!從日本包裝大賽獲獎作品拆解包材怎麼越做越環保
取自海洋更要重視海中塑膠污染!美國海鮮公司Bumble Bee以可100%回收的紙板包裝取代塑膠
美國麥當勞成功開發出100%回收材料製成的塑膠杯!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希望它做得更多?
誰說紅酒就該是玻璃瓶加軟木塞!比玻璃更輕更耐摔的環保鋁瓶裝紅酒瓶上市
食加工
綠葉植物也能萃取出植物性蛋白質?負責光合作用的「RuBisCO」成為植物基生力軍
燕麥殼藏有豐富「木糖」可製成木糖醇! 芬蘭食品公司Fazer斥資近百億研發
雞硬骨也能吃?芬蘭新創開發新加工技術 讓雞塊增加鈣質
【食聞】植物基食品必備!植物萃取天然色素EXBERRY® 讓食材擁有逼真可口色澤
食追溯
氣溫再升高 山葵怕熱將缺席!未來吃壽司恐怕再也沒有它
撒胡椒前請注意!歐盟首個香料詐欺報告顯示17%有摻混詐欺疑慮
一個沒有真肉的世界?培養肉、3D列印肉等著引發下一次的食物革命
混茶葉、混咖啡、混橄欖油業者請注意!低成本又好用的產地檢測方法問世
食科普
【食聞】農作物為什麼一定要用農藥?又是誰在把關民眾吃得安全?
肌苷酸是鮮味關鍵?生魚片熟成階段一次看!
夏秋之際就要吃萬壽果!想吃新鮮、甜美木瓜就這樣挑
中華料理離不開蒜 竟是張騫通西域帶回的外來種!
農科技
讓紅龍果跟曬傷說掰掰!高雄農改場導入物聯網自動灌溉系統為紅龍果「消暑」
香瓜也刮起韓風?台南農改場育成色澤亮黃、全果可食的「臺南15號」
更小更甜、市場更多元!「小寶木瓜」適合小家庭、「金愛E芒果」糖度超高外銷更持久
【投書】快篩與標準檢驗有何差異?帶你從新冠快篩了解食品與農殘快篩之術
食新聞
謠言拆解
索馬利亞進口香蕉有蟲,吃了會死?防檢局:台灣無進口且台灣香蕉無此病蟲害
吃了添加「胺基乙酸」的超商三角飯糰,並不會讓你想睡覺!
雞塊跟漢堡肉非來路不明!放一百萬個心吃吧!
吃炸雞會性早熟、速食店養6條腿的雞?那些年關於雞的謠言,信了你就輸了
國際食事
牛羊打嗝放屁也要被課稅?紐西蘭計畫徵收「甲烷排放稅」 盼能減少5.5%畜牧碳排
2050年再也看不到塑膠罐裝番茄醬? 龍頭品牌卡夫亨氏投入紙包裝懷抱
養殖肉領頭羊GOOD Meat將進軍亞洲市場!新加坡工廠將於2023年正式營運
百事可樂公布最新燕麥基因序列 盼能帶領燕麥基因進化潮、解決全球糧食危機
即時新聞
【食聞】6月26日臺北圓山花博園區「用藥安全路 藥師來照護」園遊會
最高裁罰400萬!2024年起包裝食品須全面更新營養宣稱、標示單位
衛福部公告變更農藥殘留標準!動物產品、進口農產品,共修訂68項、刪除31項殘留容許量
2022年7月上路!注脂肉、健康標示、環保杯優惠等9大食安新制一次看
安心消費
【食聞】不只人怕熱 藥品更怕熱!從保存到運輸都離不開低溫的嬌貴體質
手搖飲放心喝!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85件飲冰品產品 均符合衛生標準
花生、玉米安心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真菌毒素 30件食品均合格
【食聞】掌握健康真簡單?世界食安日教你3招 讓你食安不求人
食事追蹤
台灣人最愛這味!吃鹹酥雞必點雞排、甜不辣配啤酒
美食街環境限制多!建立好管理系統 才能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目標2035年碳足跡歸零!芬蘭最大乳品公司Valio如何兼顧環境永續與動物福利?
食農成為新創團隊關注焦點 卻有這些難以突破的痛點待克服!
產業動態
攜手400家餐飲、引進米其林餐廳 新光三越12年來打造全台最大美食聚落!
7-11發揮綠「食」力! 架構最大農漁蔬果供應鏈 3大策略落實低碳永續飲食
欣葉、晶宴、石研室都在做!新冠疫情下首次面臨營收衰退的餐飲業如何藉「5S+」翻轉?
外送和永續能不能共存?foodpanda、RE-THINK攜手環境友善店家年減16萬公斤廢棄物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食聞】別被騙還傻傻分不清楚!「注脂肉」和「重組肉」到底怎麼辨識?
全球兒童、青少年過重比超過18.4%!WHO建議各國應控管食品行銷廣告
炎炎夏日避免熱傷害!每日喝水至少1440mL、小口慢喝是關鍵
【食聞】究竟是補能量還是補糖?能量飲每天別喝超過一瓶!
飲食文化
「北京全聚德烤鴨」聞名世界 美味秘密是讓鴨子「只吃不動」?
什麼是庄仔頭總鋪師?早年只有少爺才吃得起 辦桌又稱「阿舍菜」
日本鰻魚師傅的職人精神:追求江戶前傳統做法、燒烤一生
1個煎餃有2個鍋貼大!正宗北京菜 長條餡餅「褡褳火燒」
在地創生
賣到法國的台東源天然「黑纖米」!擴大200公頃友善契作面積 、力推地方創生
【地方困境】近山靠海也擁有史前古文明!高雄彌陀漁村為何仍面臨產業與觀光發展受限的挑戰?
【環境改造】全面改造彌陀漁港、升級餐飲產業 創造「海岸村恰恰好」的休閒體驗
【漁業轉型】提升養殖與加工環境 彌陀導入智能與漁電吸引人才回流
美味食勢
1年份啤酒免費喝!7/31前上傳自拍照至「SAPPORO BEER」官網 豐富啤酒周邊等你拿
榴槤醬也能搭起司!必勝客全新泰式風味「榴芒水金金比薩」搶先上市
網友激推下飯神醬上市!康寶「私廚料理醬」推糖醋里肌、辣子雞丁新口味
【食聞】「鮮味炒手」讓料理更好吃!家政煮廚金基師不藏私的開胃料理大法
節氣飲食
中秋烤肉必備的秋刀魚產季來了!吃當季最肥美,擴大抽檢確保食魚安全
維生素A是蘋果的60倍!品嚐「黃金莓」的初夏酸甜滋味,現在正是時候
⿇油糯米雞飯讓你補過冬!口感Q彈、補身抗寒冬
中秋節除了柚子與月餅,吃芋頭還象徵富餘好日子!
食農教育
灃食營養5餐計畫跨足宜蘭!選定蘇澳育英國小為示範校 開啟飲食教育新想像
食育推動困難多!若主管機關不夠積極 民間想參與效果也有限
人體工學、美感設計一次到位!台東縣政府X台東設計中心首推「極輕量護脊書包」
推動六級化食農教育 宜蘭縣長林姿妙:讓縣民成為專家、全縣都是特色場域!
食專欄
食品科學
沙士、薑汁啤酒最初都被當作藥品使用?3大「類啤酒」製作過程、歷史淵源大公開
養樂多、斯蒂爾頓起司都靠它聞名!號稱改善睡眠品質的「精神益生菌」竟會讓人做惡夢?
防疫消毒使用紫外線UV殺菌燈要注意!直接照射人體將對眼睛、皮膚造成嚴重傷害
喝膩一般的康普茶嗎?更有趣、新奇的6種喝法一次看!
醫學營養
確診康復卻還有腦霧、頭痛、咳嗽症狀?這樣吃有望緩解「長新冠」症狀
高醣飲食最健康真的假的?最理想的醣類攝入量究竟是多少
確診後如何加速恢復體力、降低長新冠可能性?中醫師建議吃「粥」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其實不然!初乳腥味重、口感差 免疫球蛋白更無法被人體吸收
漁農畜牧
【食聞】2022花蓮食農博覽匯聚食農經驗 落實向下扎根
【食聞】大榮花園有機玫瑰救生態 打造友善無害環境
【食聞】木日光推廣柚香文化 與點心大廠乖乖合作發揚食農之光
【食聞】宇還地有機農場從科技圈回歸土地 實踐科技農夫夢
產業創新
碳酸飲料能健腦、集中注意力?協助調適壓力的「適應劑」成碳酸飲料市場發展新方向
八方雲集、歇腳亭都在做!台灣餐飲品牌如何順利插旗國際市場?
2022亞太地區肉類替代品消費趨勢出爐!近6成消費者每週食用2次以上
收入和組成形態改變推升新住民消費力!為國內旅遊、餐飲注入活水
飲食文化
吃和牛卻不見牛的和牛宴!米其林餐廳Ephernité如何賦予和牛作為主菜外的價值?
座落在城市郊區、山坡地的土雞肉料理聖殿—台灣土雞城!
三杯雞來自江西?5位台籍師傅以「關鍵食材」證明源自台灣南部農村
早期以現場宰殺秀為賣點!台灣傳統滋補品 「鱉食」料理的起落
食力特派
【線上收聽】還在水煮青菜?用微波加熱更營養!
【線上收聽】荔枝籽不要丟!還可以做沙拉醬增稠劑?
【線上收聽】甜度高的糖,熱量就一定比較高嗎?
【線上收聽】疫情打亂生活 也可能讓你失控吃!
食驗室
Facebook
Twitter
line
食品科學
周志輝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榮譽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學博士,德州農工大學食品加工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家。
11
文章
HOME
食專欄
專欄作家
Featured Sections
專欄文章
只有做「動物實驗」的「健康食品」,真的不能相信嗎?
2018/04/02
2018年3月30日,民意代表與民間動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強調國際間食品「健康宣稱(health claim)研究」要用人體試驗,進一步質疑我國部分以動物實驗佐證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對人體是否有效。但其實歐美健康宣稱的觀念,與我們國內的健康食品(health food,有衛福部小綠人標章)是不盡相同的。
為減少食物浪費 德國擬取消日期標示
2016/08/10
我個人一直都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研究深感興趣,對有關食物浪費的議題或新聞都會特別注意,雖然很多未開發國家的糧食短缺並非由食物浪費直接造成,但無意識的浪費食物無論是對環保或資源分配利用都會帶來嚴重的衝擊。
家中食品「過期」就不能食用嗎?
2016/04/10
之前介紹了食品包裝標示有效日期的重要性,同時也剖析了該期限與安全未必有一定的關聯性。以市售的包裝食鹽為例,有效日期一般三到五年,站在法規的立場,這些產品一旦過期,丟棄也實在是無可厚非。
食品有效期限與安全未必有一定關聯
2016/04/05
產品能保存多久其實沒有定律。有效日期較為嚴謹的推定方式,是可透過長期的保存試驗,考量分析微生物、營養成分、風味、色澤或質地等變化,綜合判斷儲存期間的相關變化,來決定產品合適的保存期。
精力湯在功效上,其實就只是一杯蔬果汁
2016/02/19
繼前一篇的生機飲食後,接著就來聊聊精力湯,很多人都相信喝上一杯精力湯,就能攝取日常所需的完整營養,有助改善健康及淨化身體。在這股養生風潮下,近年一個有趣的現象,市場上也突然多了許多蔬果攪拌機的產品,馬力越大越受推崇,很多人都會以為只要把食物攪成汁一喝,就能把營養快速的完全吸收。
生機飲食與健康並無絕對的因果關係
2016/02/15
坊間有許多不同的養生飲食方式,生機飲食是備受推崇的方式之一,生機一詞也成為許多養生專家或達人口中可以養生健體的密技,再加上一些抽象的排毒、抗老化或抗癌的言論,似乎只要扯上生機兩字就等於健康。問題是坊間的養生專家這麼多,對生機飲食的詮釋又各有不同,在這些飲食概念的背後還有那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社會充斥著集體的食物恐慌
2015/12/21
我們每天都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健康資訊,像微波爐煮食有害、烘烤食物會致癌、烹調要用蒸的、甚至連喝水都有時間規定!食物只要跟煎炸、油、糖、加工或添加物扯上關係,幾乎都被歸類為不健康,坊間這麼多危言聳聽的食安資訊,社會醞釀著一股恐懼的情緒,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自製香腸真的能不添加亞硝酸鹽嗎?
2015/12/04
既然大家都害怕亞硝酸鹽,那為何香腸、培根或臘肉等加工肉品仍要添加?目的無非是為了抑制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的生長,避免肉毒桿菌中毒,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因肉毒桿菌污染而中毒死亡的案例。
中藥入菜,各地觀點略有不同
2015/11/26
每到立冬又到了進補時節,最近看到幾則談到中藥進補的新聞,提醒大眾購買中藥要注意農藥殘留和真菌毒素,更要看清楚證照,鼓勵民眾應向領有政府核准證照的中藥販賣業者購買中藥,這些新聞對消費者都有很好的提醒效果,但有些標題也經常使民眾以為又有中藥材出問題,但細讀後才看到政府本來就有定期主動抽檢,而抽驗結果也確認樣品都符合規定。
麵粉雪白是靠漂白嘛?加了黃豆粉的麵粉不好嘛?
2015/11/23
你該知道的食事》日前媒體自行送驗各家麵粉,結果是「麵粉驗出黃豆,過敏兒誤食恐傷身」引起民眾對麵粉的恐慌。但雪白麵粉是最好的嘛?麵粉加黃豆粉目的是什麼呢?
解讀華人飲食文化 食物沒有零風險 需要科學把關
2015/09/20
一盤說是自家灌的無添加香腸,務必試試。但我卻一口都沒嚐。 為什麼?因為食品添加物亞硝酸鹽是要拿來抑制肉毒桿菌的,一點點的亞硝酸鹽和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讓我選擇,我會選亞硝酸鹽......
分類精選文章
碳酸飲料能健腦、集中注意力?協助調適壓力的「適應劑」成碳酸飲料市場發展新方向
近年來,碳酸飲料逐漸透過成分創新來滿足消費者對健腦的需求。除了適應性藥物外,適應劑是可以改善認知功能的物質和補充劑。含有這些成分的產品通過正確結合各種成分的益處、消費者的教育、經驗證的功效和良好的口感,有潛力成為更加主流的產品。
沙士、薑汁啤酒最初都被當作藥品使用?3大「類啤酒」製作過程、歷史淵源大公開
無酒精啤酒、薑汁啤酒與一般啤酒在製作過程上差異並不大,然而各自的起源地與歷史卻有截然不同,如相傳薑汁啤酒是英國18世紀的鄉村配方能治癒感冒,或當時美國人將沙士作為解渴飲料但傳到大陸後因為有利尿、促汗、解熱功能反而成為利尿解熱的藥品。
八方雲集、歇腳亭都在做!台灣餐飲品牌如何順利插旗國際市場?
近年來餐飲業雖然遇到疫情,卻在逆境中大放異彩,包含八方雲集、歇腳亭在美國市場的開拓動作積極,而華人區域、旅遊景點成台灣品牌進駐美國時可參考之指標。
【線上收聽】還在水煮青菜?用微波加熱更營養!
研究顯示用微波爐燙來青菜,不僅更快速還可以保留更多的營養素!為啥微波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確診康復卻還有腦霧、頭痛、咳嗽症狀?這樣吃有望緩解「長新冠」症狀
許多人在確診康復後,卻仍然有腦霧、頭痛、肌肉痠痛、咳嗽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營養師建議,作息正常、飲食均衡,多吃Omega-3、維生素B等營養素的食物,有助於緩解長新冠症狀。
2022亞太地區肉類替代品消費趨勢出爐!近6成消費者每週食用2次以上
Innova市場洞察於2021年對中國、印度、印尼、美國、英國、墨西哥、巴西等10國的消費者進行肉類、乳製品、替代蛋白飲食習慣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肉類的飲食習慣,亞太地區主要有「控制、但不完全排除」以及「無肉飲食」2種。
編輯選文
壓力大讓73%美國人每天至少吃1次零食!原型食物成時下最流行飲食法
6年讓80歲荔枝園成為無毒防治典範!青農許倫肇:轉型需要耐心、更要勇敢擁抱科技
精緻餐飲突破疫情內用困境!MUME一週玩出米其林外帶 再創極致體驗
養殖肉領頭羊GOOD Meat將進軍亞洲市場!新加坡工廠將於2023年正式營運
解決氣候變遷造成的減產問題!細胞培養可可 將補足需求不斷增長的巧克力市場
收入和組成形態改變推升新住民消費力!為國內旅遊、餐飲注入活水
防疫消毒使用紫外線UV殺菌燈要注意!直接照射人體將對眼睛、皮膚造成嚴重傷害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2022韓式料理喜好度大調查
泥火山下的古村落崛起!彌陀小
台東Action!從慢思維到
【特別企劃】幸福米抵「嘉」,
揭開校園午餐餐費的黑盒子
食科學
食添加
食包裝
食加工
食追溯
食科普
農科技
食新聞
謠言拆解
國際食事
即時新聞
安心消費
食事追蹤
產業動態
食生活
健康營養
飲食文化
在地創生
美味食勢
節氣飲食
食農教育
食專欄
食品科學
醫學營養
漁農畜牧
產業創新
飲食文化
食力特派
食驗室
登入/註冊
Facebook
Youtube
[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
|
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 ?
立即註冊新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