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每年清明過後,一直到端午節前夕,是春雨、梅雨季,甚至早生颱風季節的紊亂週期。2017年曾發生水果價格一路探底的量價齊跌怪象。當時在台灣出口外銷農產品中占重要地位的台灣鳳梨,曾傳出有海南島種植的「台農17號金鑽鳳梨」搶走國內外銷市場訂單導致價格暴跌的假消息,究竟是訂單被搶、市值降低所致,還是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系統性失靈問題?更需關注的是,生產面積擴大造成供給過剩的結構性影響。

撰文=焦鈞(曾任職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產地記者發出的鳳梨價格重挫消息,好事者則加碼報導香蕉價格也走低,甚至傳出有海南島種植的「台農17號金鑽鳳梨」搶走國內外銷市場訂單的假消息。不過,深究當下水果價格波動,周期性變動仍是主因,更需關注的是,生產面積擴大造成供給過剩的結構性影響。但,不論是周期性或長期結構因素使然,這波農產品價格波動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系統性失靈」問題?

量價齊跌的怪象:氣候?消費疲軟?

每年清明過後,一直到端午節前夕,對傳統市場屬於「小月」;同一時期,就天候因素也是春雨、梅雨季,甚至早生颱風季節的紊亂週期。特別是水果多為一年生作物,如遇前一年冬季豪雨,或春雨提早(或延後),都會影響隔年(或當年)的水果生長週期。

2017年從清明過後,進入長期無雨水階段,更恐怖的是5月下旬連創新高溫紀錄,不要說人受不了了,產地水果絕對像吹氣球一樣,長得既快又甜美(水果成長期如果雨水少,甜度自然就高)。縱使從屏東一路往北,高雄、台南、嘉義到雲林,水果產期均已調節錯開,但大自然的反常,顯然再次讓農政單位措手不及,使得水果價格一路探底。

到底是西瓜大出便宜,使得消費者熱到只想吃西瓜,連帶其他水果銷量受影響?還是,產地瘋狂搶種使得鳳梨價格拉不起來?即使是這兩者因素交互影響,與2017年同期量價相比(見下圖),價量齊跌的現象仍很難找到真實原因。背後是否體現「消費力道」疲軟,仍需其他相關統計數據方能佐證!

從上圖可知,清明過後水果到貨量(以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統計數據為依據,是探討台北消費地區買氣強弱的指標),與2017年同期相比幾乎全面下滑7、8成以上(玉荷包也減收近6成)——雨水不來,也是產量萎縮的原因其一(豪雨造成農損,反倒使得價格飆漲)。依照市場供需法則理應到貨量減少會使價格上揚,但與2017年同期相比,除了芒果這一品項之外,其餘主要國產夏季水果的批發均價,皆下挫10到30個百分點,出現價量齊跌的現象。

南部搶種鳳梨,似已出現系統性失靈的前兆

從南部生產地傳回的訊息是,特別是嘉南平原的鳳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且一路從台三線丘陵地向高鐵兩旁平原地區擴張。受到上述國內價格周期性波動下跌影響,不少鳳梨田直接「廢耕」不採收。

這等現象卻被特定媒體引導成為「外銷訂單銳減,鳳梨價格崩盤」的邏輯。從官方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屏東地區鳳梨外銷(主要集中在清明節前後)整體數量仍正常成長,並沒有出現所謂中國市場萎縮的問題。特定媒體甚至以「海南島有綠營民代背景台商種植金鑽鳳梨搶台灣外銷市場」為操作,更是不知所云。從下圖中可以清楚得知,2018年同期與2017年相比,仍是穩定的正成長,戳破國內鳳梨價格低迷與外銷出口之間的關連性。

生產端面積逐年擴大,出口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絕非明智之舉,一旦出現非市場正常因素干擾,產品出口受阻回銷國內,絕對會是雪崩式的價格波動。這時候,啟動農業國家隊資源絕對有其必要,如何布局其他市場,特別是日本、美西與加拿大等高端消費市場,除了要克服運輸期帶來的產品保鮮/價格比之外,還要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跨國公司大軍團競爭。採取出口中國市場的金鑽鳳梨「品規更提升、價值更拉高」的兩手策略,「出口這把利劍」才能發揮其功效。


內容來源=《走出島國農業困境》,巨流圖書出版

延伸閱讀

鳳梨如何「全利用」?從外皮到果肉 全身上下都是寶!
台灣鳳梨面臨外銷危機怎麼辦?看看紐西蘭怎麼推奇異果?
菜價不穩,全民叫苦連天!僅靠抓出「菜蟲」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