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董氏基金會調查市售115件包裝豆製飲品,糖分最高前10名產品,糖分竟然多於蛋白質!

撰文=編輯部

華人飲用豆漿的歷史悠久,台灣的豆漿市場更因為2008年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之後,民眾就從原以牛奶為大宗的飲用習慣,漸漸轉移至豆漿、米漿,加上豆漿原料「黃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減緩更年期不適,也吸引了女性族群。但根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簡稱董氏基金會)調查市面上共115件包裝豆製飲品資料顯示,添加糖分最高的前10名產品,內含的糖分含量竟然遠遠高過所富含的蛋白質量,讓人以為喝下健康,但事實上卻暗藏糖分危機!

偽營養飲品!包裝豆製飲品的一半熱量來自於添加糖

從包裝標示看來,市售產品都只有標示「糖」的含量,董氏基金會表示,為了確切了解產品除了原料中含的天然糖份外,是否有額外再添加糖,因此將產品全都送驗後發現,多數市售產品都有再額外加入糖,含量大約是每瓶多了14.9~27.5克。其中前3名含糖量高的豆製飲品,每瓶添加糖量約23.4公克~27.5 公克,相當於每日飲用兩瓶就快超過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糖攝取50公克以下!

根據研究,過多的糖分攝取除了容易蛀牙外,亦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風險,並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加速身體老化,並在許多研究報告中指出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雖然每個人的口味習慣有所不同,但下次或許在你張口喝下香濃的豆製飲品前,仔細瞧瞧它的食品標示,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需要喝下這杯熱量可能一半來自於糖的偽營養飲品?

調製豆奶比起豆奶 更容易加入糖來調味

目前市面上的豆製飲品並非全都是純豆漿。根據CNS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的定義,可將其分為「豆奶」與「調製豆奶」。豆奶是指大豆經加工處理後製成並包裝之乳狀飲料,其粗蛋白含量需高於2.6%以上。而調製豆奶則是以含50%以上之豆奶為原料,以大豆或大豆蛋白產品經加工處理後製成並包裝之乳狀飲料,加工時可額外添加營養劑及風味原料,粗蛋白含量大約在2.0%以上,例如市售常見的統一蜜豆奶。

雖然豆奶和調製豆奶兩者的粗蛋白含量基礎都有2%以上,但調製豆奶更有可能加入更多的糖來調味。所以此次董氏基金會檢驗出的添加糖含量前10名中,就有不少是屬於調製豆奶。

想控制糖分攝取 可優先選擇無糖且高蛋白質豆漿

但要真正攝取到大豆的營養,建議消費者還是要以蛋白質含量作為主要考量,且優先選擇無糖的豆漿。

根據食藥署《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規範,因為大豆本身就含有天然糖份,所以糖分含量小於0.5公克/100毫升即可標示為「無糖」。建議消費者多重比較,並以糖分含量較低,而蛋白含量較高的豆製飲品做為選擇。

法規只規範「糖量」、未規範「甜度」,有錯嗎?

此外,董氏基金會表示目前市面上豆製飲品,亦常出現「微甜」的行銷字樣,表示主管機關並沒有針對「甜度」做規範,讓業者有鑽漏洞的空間,呼籲為了避免誤導消費者,產品標示「微甜」的定義應符合「微糖」小於2.5公克/100毫升之規範。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此回應,甜度「微甜」屬於消費者個人口感,不需符合規範中「微糖」之定義,法規也難以定義。

的確,甜度本來就可能因溫度和個人不同而有不同味覺感受,難以做明確規範。但建議消費者學會看懂食品營養成分標示,在購買時以成份表上的「糖」含量來做評斷,成人應控制在每日糖攝取50公克以下,以免以為喝下健康的飲品,卻反而攝取了過多的糖份,得不償失!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以為只有蛋白質?大豆功能多到超乎想像!
包裝冰豆漿為什麼可以保存10幾天?喝多好不好?
看到食品添加物先別怕!專家教你看懂食品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