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隨著時代與環境變化,食品廣告的型態也變化多端,以全台食品公司立案數量最多的台北市來說,從2019~2021年食品廣告的違規案件來看,前3名分別為「增強免疫、減肥瘦身、照顧眼睛」。

採訪⋅撰文=李依文

在資訊取得容易的2022年,每年推出的新產品多達上千件,品牌要取得消費者青睞就必須透過廣告溝通,然而,為了要走進人心時,常會發生廣告用詞違規的現象,也就是過於誇大宣稱療效,因而誤導消費者。

為了避免民眾因食品廣告用詞被誤導,全台灣各地方衛生局各自建立監測系統督管轄區域內的食品業者,稽核的依據則會根據食品公司登記來追查。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非登不可」平台公開統計資訊來看,台北市內登記的食品公司業者數量高達3萬7992家,是全台數量最多的縣市。台北市在管理業者上除了定期稽查外,也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網站上,公開透明揭露每月的食品、健康食品違規廣告處罰案,且每半年、1年進行年度案件分析,從2019~2021年食品廣告的違規件數上來看分別是485件、381件、336件,雖說數量有逐年逐漸下降的趨勢,但也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哪些食品廣告容易發生廣告違規的現象?

連年位居前三名的食品廣告禁詞:增強免疫、減肥瘦身、照顧眼睛

食品廣告的核心價值總歸來說就是:不具有療效。因此在廣告用詞上不能宣稱,或是使用容易產生誤解的字詞。在食品廣告違規案件上來看,2019、2020、2021年的罰款額度分別為2543萬、2147萬、1847萬元,在「食品、藥物及化粧品違規廣告」罰金總額上來看,3年間食品受罰的金額比例約莫落在4成左右。

根據台北市裁罰的案件統計資料顯示,「提升抵抗力」、「減肥瘦身」、「顧眼睛」在2019~2021年間的違規案件數中位居前三名。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視察董若傑分析其中原因,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提升抵抗力」從2019年的第二名(68件),連續2020年(87件)、2021年(64件)躍升第一。「顧眼睛」則與現代人大量使用3C產品有關,至於減肥瘦身長期都是受關注的議題,總歸來說這些廣告也與消費市場需求之間緊密相連。

康普茶能治新冠,葉黃素是護眼神器?

廣告誇大不實聽似遙遠卻一點也不。

就拿常見的討論來說,以大家在乎的新冠疫情,確實出現不少神奇食療的討論,如:喝康普茶、吃泡菜就能治療。又或者時下對於愛美、注重身材而帶起的「168減重法」,吃「膠原蛋白」就能皮白貌美?又或是重度追劇,上班族需要保護眼睛就把葉黃素的功能捧的好似護眼神物。骨質疏鬆也要怪給咖啡?以及大家聽到最最害怕的吃什麼會引起「器官病變」,像是想解便秘吃番瀉葉,居然會腸子會發黑?

這些令人看了讓人處於困惑與害怕的詞語,也說明了消費者必須具有自主辨識的能力。

一般食品不具任何療效!唯「健康食品」才具效用

至於食品廣告為何這麼容易發生違規情事?原因倒是不難想像,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上來說有許多討論,好比「纖維素能幫助消化。」屬於事實,但若是說詞變成「纖維素能幫助消化,預防大腸癌。」就屬誇大不實。飲食的攝取對於健康雖然確實會有所影響,但並不會直接造成效用或是療效,消費者必須清楚認知到:「食物就是純粹的食物,一般食品也就純屬食品」,無法如藥品般具備療效。

唯一能夠談及療效的食品,需要獲得嚴格的「健康食品」認證,也就是包裝上常看見的小綠人標誌。但這也不代表取得認證後就能誇大宣傳,而是得要根據廠商最初在13項內容中獲得認證的項目,且符合其認證範圍的可以使用的詞語範圍。除了取得健康食品認證外的食品,都稱之為一般食品,不能宣稱療效。

目前公告的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共有13項,分別為:

(1)骨質保健、(2)調節血脂、(3)不易形成體脂肪、(4)護肝、(5)免疫調節、(6)延緩衰老、(7)胃腸功能改善、(8)調節血糖、(9)抗疲勞、(10)輔助調節血壓、(11)輔助調整過敏體質、(12)牙齒保健、(13)促進鐵可利用率

食品上市不會經過廣告事前審查,業者需自負責任

相較於藥品、醫療器材等對人體產生直接性的危害較大。食品本身的危害程度並沒有這麼高,也因此上市前沒有廣告事前審查的機制存在。此外。廣告事前審查機制也有可能會限制產業的發展速度,好比過去化妝品推出新品時廣告需通過事前審查,卻也在2017年後正式開放,但這也說明業主的自主管理與認知需要跟進。「業者自我審查的能力很重要,公開違規內容的字句也是希望能有所依循。」董若傑表示,廣告用詞的正確性傳達基本上全落在業者身上。

董若傑說明,即使《食品及相關產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不實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系列中有規範內容,但文字能發揮的空間與彈性其實相當大,台北市衛生局除了定期內部教育訓練員工外,對外同樣開課輔導外,希望通過稽查後的資訊揭露讓業者與民眾更雙向了解食品廣告用詞的界線。


經過衛生福利部檢驗具有特定療效的食品,會發給「衛署健食字號」或「衛署健食規字號」健康食品標章。

消費者可認明食品標章、業者需跟進法規資訊更新

除了主管機關監控,消費者其實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認知,食物並沒有這麼神奇。雖說廣告用詞確實會跟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更迭,最重要核心不會改變:「食物不具有療效」。若真有保健功效也是講求科學證據的健康食品認證才可信,並非廣告幾言幾句就能代表食品具有特殊功能,食物終歸只是食物,為滿足人類最基礎的生存需求。而法規規範的廣告用詞範圍相當明確,食品業者也應該負起責任跟進法規資訊,切勿觸法並誤導消費者。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喝康普茶、吃泡菜治療新冠肺炎?健康飲食只能調節免疫力!
你也想靠「168」減重嗎?別傻了!最新研究指出限制熱量才是根本之道
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的葉黃素產品,「葉黃素」與「葉黃素酯」有什麼差別?
把膠原蛋白吃下去、抹上去 皮膚就Q彈水嫩?專家:攏是假!
別把骨質疏鬆怪給咖啡!並無證據顯示喝咖啡影響營養素吸收
便秘吃「番瀉葉」,會讓腸子變黑?破解「黑腸症」恐怖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