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葡萄王現任董事長曾盛麟,一上任便大幅改革公司組織文化。透過加入系統數位化與引入新人,同時完善規劃旗下3大事業體各司其職,整合上中下游研發產銷一條龍。因此葡萄王能畫出屬於自身的微笑曲線,年收屢創新高。

採訪.撰文=盧廷羲

從組織改革下手 創新文化獲董事信任

葡萄王生技1969年成立,比現任董事長曾盛麟還大2歲。在家中排行老么的他,在英國念博士、工作,待了15年,壓根沒想過會接班。就連創辦人曾水照,幾次三番要兒子回來,曾盛麟還給父親出考題:「你應該思考,葡萄王最缺什麼人才,再看看我曾盛麟,是不是可以勝任。」

2010年,曾盛麟加入葡萄王,沒多久就迎來震撼教育,甚至覺得「誤上賊船」。一間上市的製造業公司,開會用粉筆寫黑板,鮮少人使用電腦、PowerPoint,也沒有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連檔案都存在3.5寸磁碟片裡,而曾盛麟的電腦已經沒有磁碟機了。

訪談各部門主管,了解組織的作業方式後,他成立改革小組,推動數位化和制度化,並引進新人才,建立創新文化,目的是讓團隊與時俱進。「我們 2019 年就加入 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是台灣第四家,比台積電還早一年。」

2014年父親病危,董事會推選曾盛麟為新任董事長,短短幾年間就憑藉戰功獲得信任。「我回來前,公司業績也在成長,但是公司市值提高,股東或董事的資產也提高。當公司股價高、營收成長,媒體來採訪,新聞多了,他們就覺得,好像這個二代把公司改的還不錯。」

收益屢創新高 打造葡萄王的「微笑曲線」

葡萄王旗下有3大事業體,曾盛麟主力放在台灣葡萄王,推行品牌再造,也拓展代工業務;上海葡萄王轉型以代工為主力,用毛利低也接單的策略,填滿產能,2021年轉虧為盈;直銷品牌葡眾(葡萄王子公司,做生科、營養食品直銷)則是由姊姊曾美菁掌管,穩定成長。

2022年,葡萄王營收103.9億元,年增6.05%,寫下歷史新高。「我們每年都創新高,破百億是重要里程碑。我們 2023 年也還會成長 2% 左右。」

談到營收屢創新高的關鍵,曾盛麟主要歸因於組織文化的轉變,勇於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的DNA,「公司有動能,一直往前走,每個子公司之間,也會互相影響,這是我們成長很大的關鍵因素。」

展望未來,葡萄王的核心競爭力,是歷時半世紀積累勾勒的一道獨特「微笑曲線」。從產品製造和品牌起家,逐步擴及研發和代工,建構起獨特的產業型態,也形成差異化,創造競爭優勢,「同樣是益生菌,我會加入特色原料,只有葡萄王才能生產,沒有區隔,大家就比價錢了。」

改革守舊風氣 系統資料數位化 規劃人才接班

Q:在英國發展15年,原本沒打算回家接班?

A:我2010年進公司,2012年是執行副總,2014年11月接班(出任董事長),將近10年了。我在家排行老么,接班不在我的規畫裡。在英國讀完碩士、博士後,我父親(創辦人)幾次找我回來,我沒有說不要,只說我想在英國闖闖看。

我們家都會到熱帶國家過農曆年,他們從台灣飛,我從英國飛。我記得2009年,父親提到回來吧,我就說,我想了解要我回去做什麼?父親說,就董事長特助啊。我又問,董事長特助是祕書嗎?我跟我爸說,你應該思考葡萄王最缺什麼人才,再看看我是不是可以勝任。如果我的缺在公司有人做了,我沒辦法發揮也對公司沒貢獻。

2010年,父親有備而來。他說葡萄王轉型做保健品,品質很好,葡眾(葡萄王子公司)成長很快,想讓更多人知道、購買產品。這就連結到我學的行銷,而且是我沒接觸過的產業2010年9月第三個禮拜,我回來台灣,10月進葡萄王,當董事長特助。

Q:剛進公司有什麼觀察?

A:一開始其實滿興奮也有點緊張,但是很快就覺得有點誤上賊船。學習不一樣的東西是有趣,可是公司怎麼這麼老舊:大概只有3分之1的人用電腦,開會也沒做簡報,用的還是寫粉筆的那種黑板;email也只有3分之1的人用,對外聯絡都用傳真。要編預算,財務部的人還拿3.5吋磁碟片給我資料,可是我的電腦根本沒有磁碟機了。這給我很大的震撼教育。

一個製造業公司也沒有ERP系統,所有排程都在廠長的筆記本裡,用人腦排。這很厲害,不過東西一多就沒辦法接上。 假設有人要訂5000瓶靈芝王,業務同仁會印出一張訂單,給我父親核准,再交給採購部門,打開Excel表,看大概什麼價錢,要備哪些料,到資材課去配⋯⋯所有資料都沒有跟別人相容。這麼長的文書流浪,只訂了瓶子,瓶標沒進來,就斷貨了。

在人才方面,最大問題是接班斷層,有些部門主管什麼都自己來,但是都快60歲了,下面的人不到40歲,卻還在當助理,沒有培養第二把交椅。公司甚至沒有行銷部門,行銷功能掛在業務下面。

Q:千頭萬緒,怎麼決定先做什麼?

A: 東西方文化不一樣,我在英國面試,公司會問你的長期計畫是什麼?這讓我訓練自己,要自己規畫怎麼做、做什麼。我想更深入了解公司,發掘潛在問題,就用3個月,到每個部門訪問主管,了解他們的作業方向,之後做了個簡報給父親,資訊化是表面上看到的問題,根本問題是沒有系統。

我要做變革,朝2個地方發展,一個是數位化,一個是人資。我本來掛董事長特助,是幕僚職,可是我第一個主管職是人資室主任,人事加資訊幫公司制度化。我建立了一個改革小組,沒有全部找新人,也需要舊的人support(支持),大家就知道裡面有新人舊人,從最簡單的慢慢改起。

改革過程中,有些新人會太激進。有個新主管,跟比較年長的同事說話比較用力。我告訴他,你講的很有道理,可是你的態度會讓人覺得你跟他們是對立的,既然不同派為什麼要聽你講!推動變革時,新人血氣方剛我就拉他們一下,不要衝太快;舊人就推他們一下,不要原地不動。要做改變,我比較不會下命令,想要他們buy in(接受),懂得為什麼做起來才有感。

品牌再造與工廠轉型 帶動營收上漲

Q:如何贏得同仁和家族的信任?

A:我回來的時候已經38歲,在外面工作過,如果是我第一份工作,同事可能會覺得,我就是皇太子嘛,我不會聽到真正的聲音。不過,頭兩年還是滿辛苦的,招募進來一些新人,幾乎每一個都會在前3個月遞辭呈,說待不下去這樣的公司,女生是哭,男生是流眼淚。我雖然安慰他們,殊不知轉過頭,自己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因為要做的實在太多。在董事會裡,我輩份最輕,講話大家也不一定聽。後來,我決定先做出成績再說。父親還算支持我,第一年盯比較緊,差不多第二年開始,我已經有點像在做總經理的角色,只是還掛特助跟執行副總。

在董事會看來,是股價起來了,但是我沒有刻意炒。我只是覺得投資人很重要,就自己做簡報,多跟投資人、外資或國內投資人溝通。公司本來體質就很好,只要資訊透明,投資人就有信心。我不敢說,業績每年成長一定是我的功勞,因為我回來前,業績也在成長,但是公司市值提高,股東或董事的資產當然也提高。當公司股價高、營收成長,媒體就來採訪,新聞多了,他們就覺得,好像這個二代把公司改得還不錯。

Q:營收接連創新高的關鍵?

A: 整個組織的文化、體質或制度,我覺得是最大主軸,再從上面去發展。剛開始當然比較守舊,不太願意改變,因為做了20年公司又在成長,會覺得我有什麼好改,現在大家已經比較願意嘗試創新事物,與時俱進。

我一開始以台灣葡萄王為主,對外,做品牌再造(rebranding),把品牌變年輕,推出新廣告,讓消費者覺得老品牌逐漸在轉型。對內,加入新人公司就會動起來。有營業單位的同事說,以前公司傍晚5點下班有鐘聲(像下課鐘),可是好像4點50分已經在準備;現在到5點半、6點,大家還充滿活力。當然也有人覺得公司愈來愈忙,事情會愈來愈多。另外,又增加代工部門,為台灣和海外公司代工產品。

葡眾是傳銷公司,原本就經營得很好,也是我們最大的代工(ODM)客戶,業績一度占整體營收的93%,我只是把占比拉回來一點,現在約80%。同時,看到台灣葡萄王愈來越愈年輕、引進財務或人資人才,也帶動葡眾改變,這是正向的影響。

至於上海葡萄王,我先審視問題在哪裡。當時2個營業單位分別做代工和品牌。代工小賺,一個月6~7張發票,產能沒有滿,賺的錢不夠彌補品牌的投資。所以我先止血,把品牌業務close(關掉)。做品牌確實利潤高,可是要先養活自己才做品牌。我說,現在沒資格挑客戶,唯一原則是不要負毛利,只有3%都接,把產能塞滿為止。2015年,營收獲利都創新高,還是有點賠,因為平均毛利個位數。隔年產能已經塞滿,毛利升高口碑也出來,就可以選客戶。2021年第一季,已經累計獲利了。

老品牌轉型吸引年輕人 平衡營收來源分散風險

Q:老品牌如何年輕化?

A: 要讓品牌或產品變年輕,要花很長時間。像康貝特,曾經是第一品牌,因為業績下滑,一度連我父親都不想做了,只是同仁覺得可惜。我招募行銷人員時,有一個考題是,如何讓康貝特東山再起?很多人回答,要改包裝。我反問,買康貝特的人是45歲以上的族群,有些情懷,包裝一改他可能就不認識、找不到。就算包裝改得比較炫,年輕人還是覺得這是爸爸年代的產品,就放回去。改了包裝,沒吸引到新族群,又流失原本的族群。所以,要先把品牌變成年輕人可以接受的品牌,再改包裝。後來,玻璃瓶的康貝特會做一些品牌聯名(像是七龍珠),也有年輕人喝,年齡層至少降低10歲。

在產品策略,整體來說舊品比較多,靈芝王、樟芝王、益菌王、康貝特,是4大主力產品。推新產品也不是愈多愈好,像我們有生物科技研究所,研發出新原料就用來製作新品。可是慢慢發現,一年7支真的太多,每一支都要行銷廣告,現在一年大概2至3支。產品特色最重要,沒有區隔大家就比價錢了。我們會做競品分析,找出差異點,加入一個葡萄王才有的原料,特色就出來了。

Q:為什麼要「拉回」葡眾的營收占比?

A:葡眾和葡萄王的關係,有點像7-11,既是通路,也有自有品牌。葡眾大部分產品,都是葡萄王研發生產的,我們不會壓抑葡眾的成長。只是,公司營收太仰賴某個單位或地域,風險就高。現在葡眾占公司營收約 80%,影響力還是很大,葡眾業績不好,整體也不好。我要的是一個均衡點,公司多元發展,可以在市場變動時,互相 cover(支持)。

品牌、研發、產銷一條龍 3大事業體互相影響成長

Q:台灣葡萄王有品牌,為什麼做代工?

A: 我們大概2018年開始做代工,每年成長滿快的。幾個原因,公司業績成長,中壢廠不足以應付,就蓋平鎮廠。蓋廠時預留了很多產能,就要思考怎麼把產能塞滿。我們做代工,現在不做OEM(代工生產,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是做ODM(原廠委託設計,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因為我有品牌,可以跟客戶分享經驗值;另一方面,我們的競爭廠商幫人家做代工,要買別人的原料,我們自己生產原料,更有競爭力。

現在葡萄王整個事業體,代工大概占業績的30%。台灣葡萄王未來要在品牌上成長,可能要到海外發展,行銷費用會增加,也有風險。代工業務只要多一個新的國家(客戶),成長力道會變大,是成長動能之一。

Q:從原料、代工到品牌,已經建立起研發產銷一條龍?

A: 在康貝特時期,我們就是一個工廠,也做品牌,等於有中游端、下游端,可是關鍵原料(像維他命)還是跟別人買。後來我們設立生物科技研究所(開發原料)和創新研發中心(開發配方),上游、中游、下游一條龍,拉出了差異化,形成「微笑曲線」。

有些公司只有品牌,沒有中游和上游;有些是有上游和中游,品牌比較弱。我們從中下游,向上游延伸,這是關鍵組合,已經變成缺一不可。品牌要花時間,也要很多投資,在一開始,品牌確實有加分。葡眾還沒起來之前,很多人聽到直銷就反感,一講是葡萄王子公司,就比較放心。代工也是,你有品牌很多人會主動找你,說你這個產品很成功,我也想做類似的。這種模式是先生產和先發展品牌,再做代工,也是我們的競爭優勢吧。

透過整合上下中游,打造研發產銷一條龍,畫出葡萄王的「微笑曲線」。(圖片來源:經理人提供)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接班前開會只用黑板、交資料拿磁碟片!葡萄王二代怎麼說服「資深老將」也投入轉型?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娘家、威德、葡萄王為何成為益生菌品牌領頭羊?從「4C分析」解鎖消費者為何買單?
【產業先鋒】2022年營收破百億創新高!葡萄王如何透過直銷、研發與代工廠自建產業一條龍?
該如何贏得消費者信任?新進保健品牌的行銷第一課
一年爆增 200 億市場規模!未來最受歡迎的食品,可能是「兩大類」健康產品
從 30 億成長到 300 億!連 17 年營收成長,紡織大廠旭榮的兩大成功關鍵
手搖飲就它敢凍漲!茶之魔手生意不受疫情、通膨影響,靠的是 20 年層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