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隨著疫情升溫、電商採購需求也變強,物流的重要性隨之浮上檯面。造就momo購物網與PChome電商營收規模差距擴大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兩大關鍵:倉儲策略大不同、擅長品類影響業績。

撰文=程倚華、陳映璇

台灣新冠狀病毒本土疫情爆發,帶動了一波宅經濟熱潮,2021年5月中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績年增高達27.1%,其中momo富邦媒5月營收更創81.3億元創歷史次高,年增率46.7%,表現優於產業,但也有不少電商受物流塞車之苦,究竟做對哪些事能搶到這波三級警戒商機?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數據指出,由於受到疫情帶動宅經濟的影響,在2021年5月中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年增達27.1%,但民眾在家防疫忙購物,也造成了一波物流塞車亂象,過去6小時到貨及24小時到貨服務全告失靈,但因全台自主居家帶動生活用品採購需求湧出,各電商仍雨露均沾。

以momo購物網與PChome網路家庭這兩大台灣電商龍頭的5月營收來看,momo富邦媒5月單月全公司合併營收約為81.3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46.7%;而PChome的5月份合併營收則為40.35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3.1%。特別值得注意的是,PChome在5月的成長率遠低於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市場整體數字,甚至,5月單月營收只剩momo富邦媒的一半。

PChome由於出貨效率不佳,原先主打的24h(小時)服務甚至被網友稱為「240h」。更有媒體記者實測,在下單同樣品項的狀況下,PChome在訂單完成後10日都顯示尚未出貨,PChome的物流出貨速度並未跟上訂單需求,PChome則回應指出,5月營收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在於出貨遞延,部分營收將會延至6月認列。

隨著疫情升溫、電商採購需求也變強,物流的重要性隨之浮上檯面。這波宅經濟與物流壅塞,也造就電商營收規模差距擴大現象,專家指出,背後的原因可能有2關鍵。

momo購物網在5月創下單月全公司合併營收新台幣81.3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46.7%的好成績。(圖片來源:數位時代提供)

關鍵一:倉儲策略大不同,「衛星倉」發揮效果

對於台灣兩大電商龍頭PChome、momo因疫情造成不同的出貨塞車情況,其中PChome主打的24h(小時)出貨,過去發貨速度領先momo,但在疫情下卻失靈,為何不同電商有如此不同表現差異?經營倉儲品牌「物流共和國」的永聯物流開發商務發展副總龐君禮指出一大原因來自「倉庫」的策略安排。他觀察PChome採取集中式出貨,倉儲大倉多集中在桃園;momo除了大型倉儲,還在各縣市多設立分散式衛星倉。

未來流通研究所的資料,PChome全台擁有15座倉儲設施,總面積超過7.7.萬坪,momo全台已擁有35座自有倉儲設施,合計倉儲面積超過9.5萬坪,今年並曾宣佈要增加10座衛星倉。換言之,PChome在倉儲的集中度比momo高。

龐君禮表示,PChome出發點應是不想讓消費者收到很多包裹,雖然有助於作業效率提升、更可以減少過多紙箱包裝,讓成本下降,但潛在的風險在於:當包裹集中,若訂單量大增時,可能出現爆倉的問題。

momo策略就不太一樣,偏向把倉庫供給點放在接近客戶的地方,「他們從客戶服務的觀點出發,在這次量大時候就發揮效用,」龐君禮認為,momo把倉儲的工作量分散在全台,倉儲廣的挑戰在於:如何透過大數據分析,把商品放在「對」的地方,其次分散出貨的成本及紙箱量也是必增加。

舉例來說,momo在北部的倉儲規模較大,中部、南部的規模則不到總倉的10分之1。因此商品就要挑得很準,假設放10萬種商品,就要對於中、南部消費者下的訂單達到9成以上吻合準確度,最好去總倉調貨的貨品只佔10%。

除了倉儲的布點策略,龐君禮認為,「物流倉儲塞車不會是『儲存量』造成的,是『作業能力』造成的,」,或許因防疫為避免物流人員群聚,導致作業量能減少,因此專家也建議未來在物流倉儲可透過導入自動化機器人,來提升整體的人力作業效率。

在6月初時,黑貓宅急便、嘉里大榮等物流業者短時間暫停低溫包裹配送。(圖片來源:數位時代提供)

關鍵二:擅長品類影響業績,產品組合:momo生鮮食品高

除了倉儲管理的策略不同之外,在最後一哩路的人力調度也是快速到貨的關鍵。而常溫商品與這一次疫情之下爆賣的生鮮食品在物流配送的程序要求不同,也考驗電商平台調度力。

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認為,「雙11的大單往往是美妝服飾、3C、生活用品這些都是電商領域中銷售量比較大的品類,但今年疫情出現的爆量品類是生鮮食品,以及比較多居家、辦公環境增進的用品。」這些不同的品項,對於物流的要求也不同。

她觀察,「這次塞車塞比較大的都是生鮮食品,這本來就不是電商的強項。」這也是在6月初時,黑貓宅急便、嘉里大榮等物流業者短時間暫停低溫包裹配送的原因。

物流業者宅配通總經理徐慶懿就觀察到,升三級警戒後,整個常溫貨量增加逾2成,過去常溫車隊都可以支援低溫,但2021年完全沒辦法,光配送常溫商品就忙不過來。

低溫貨量則成長逾5成以上,許多民眾宅在家,帶動居家料理風潮,從網購訂不少低溫食品,「當常溫無法支援低溫,低溫也爆量,就必須採取限收的措施,」徐慶懿說,低溫成長主要來自企業客戶與便利商店,以往超商一天正常服務4000~5000件,但疫情期間暴增到上萬件,難以控制,宅配通也自6月21日起暫停受理超商低溫代收業務,以確保配送的品質。

而且也由於生鮮電商所需的冷鏈物流設備建置成本較高,大約是常溫的3~4倍,而且最後一哩路配送時常有配送無人收貨、必須重複配送的問題,為送貨車隊帶來很大的挑戰。生鮮商品對於產品效期也更為敏感,也無法在倉庫中存放太久、延後出貨時間。在此狀況下,物流業者會優先派遣人力配送低溫包裹,因此也會擠壓到常溫商品的配送,造成整體物流大塞車。

戴凡真提出數據指出,在PChome的銷售佔比中,有高達7成是3C品類,食品類別非常少,大約僅有5%左右;而momo的生鮮食品品類佔比大約有14%~15%。「以二者的營業額比重來看,食品生鮮營收規模有差5倍之多。」在此情況下,「momo在低溫設備、運送上,以及人手的磨練,都會比PChome多很多,我覺得PChome這次衝擊比較大,主要是品類跟經驗的問題。」

戴凡真觀察,以國際情勢來看,疫情稍微趨緩、邁入「微解封」狀態的國家,依然有3~4成的生鮮需求會留在電商通路上,其餘6~7成轉回線下通路。

戴凡真認為,在目前的疫情情況下,消費者對於物流速度與服務的要求不會如同以往那麼高,「所以我不認為物流業者要把低溫冷藏拉到很多倍,可以提升一些、多準備3~4成,但不用拉到滿。」她這樣建議。

【本文獲數位時代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網購需求奔天高!momo業績已是對手2倍,專家點出2關鍵讓電商平台大者恆大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疫情如何衝擊台灣流通產業!6月電商物流大幅成長,高價餐廳跌幅擴大
一張圖看懂2020年餐飲版圖變化:日本品牌搶進、連鎖與資本化加速、疫情高壓測試
疫情給全球供應鏈的壓力測試!電商物流業要升級,必先解決這些產業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