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食力》調查,國內營養師有87.3%表示地方政府提撥給營養師執行食育的經費根本不夠!「項目經費分配不均」與「福利補助政策缺乏」是縣市政府推動食育最需改善的地方,然而,地方政府就算想撥預算也一樣頭痛,雖然經費佔比不高,卻只能利用行政獎勵、社區資源、以及局端自主推動。

採訪=林玉婷、羅璿
撰文=羅璿

近9成營養師與多位地方局處首長一致認為「沒錢」是推動食育最大挑戰!而目前沒有法源規範、再加上中央多頭馬車,第一線教師和營養師更得自己變通教學!

萬事起頭難,食育更需錢助起跑,還得東湊西湊、找民間團體合作或向農委會申請補助、獎勵等,這些資源匱乏的難度,第一線人員感受最為深刻。

地方政府、營養師:錢是大問題

根據《食力》調查,國內營養師有87.3%表示地方政府提撥給營養師執行食育的經費根本不夠!有過6成營養師認為「項目經費分配不均」與「福利補助政策缺乏」都是縣市政府推動食育最需改善的地方,僅落後於最大痛點「師資不足」(71%)。經費不足甚至連一般大眾也有感,36.9%國人認為「補助不足」是所居縣市推動食育最需改善的地方之一。

然而,地方政府就算想撥預算也一樣頭痛。「食農教育推廣最大難點就是缺乏經費。」台中市農業局副局長蔡勇勝坦言。就連2012年通過營養午餐自治條例、2020年達到在地蔬菜供給率42%,在標準化學童午餐上名列前茅的台南也面臨同樣困境,台南市教育局局長鄭新輝表示:「(食育)經費佔比不高,只能利用行政獎勵、社區資源、以及局端自主推動。」

無法源,中央難編列農委會拚立法寬列「食育」預算

回到源頭,目前教育部所提供的食育資源只有營養午餐與營養師補助,然而認為營養午餐補助已經足夠的營養師竟只有不到4分之1!而農委會每年雖投入8千萬在推食農教育,卻也同樣面臨尚未立法,而難以投入更多資源之困境。2021年5月6日行政院通過農委會《食農教育法》草案,其中第18條指定中央及地方必須針對食農教育寬列預算。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草案通過後表示希望今年度三讀通過,2022年起預計將食農教育預算從每年8千萬提升到10億元,加速食育推廣。

多少錢做多少事!教師需知資源在哪、變通教學

除了立法有望增加預算,地方政府與學校可以另尋補助來源,譬如與民間團體合作、或透過與其他專案結合推廣,如利用國家發展委員的「老少共學、青銀共好」政策申請補助,或搭配環境保護署的專案申請補助等。高雄農業局代理局長王正一也計劃未來與大學合作,善用「高等教育深耕」(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經費。

最後,其實第一線教師、營養師也可以創意利用現有空間、教具與線上教材推動食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社會發展部副主任王英倩表示,「食農需要費用不算很高。有的老師用小盆子種小麥也可以。」17年教學經驗的台中市善水國中小教務主任鄭春女認為:「經費大多不是問題。」2017年該校創校時利用學校廢棄農場改建老少共學「開心農場」,至今每年僅接受台中市政府2~3萬補助,2019年也成功取得農委會約15萬元的食農補助經費。她表示:「只要願意寫計畫都會有經費,只是需要行政端去指引來源。」

校內的魚菜共生溫室則由一位農業科技背景的校友捐贈。(張偉明攝)

食育初期投入成本看似多,透過讓孩童認識天然作物、食物營養價值,提升健康,都有望以減少掉的健保負擔回歸社會。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說,「據加州健保局統計,每投入1塊錢到營養或食農教育,日後就有10元的健保回饋。」借鏡國外,長遠來看,食育必是一筆好投資。

延伸閱讀
從中央政策到地方創生 台灣食育如何深植人心?
人力不足、體驗機會少是台灣食育的老問題!比起營養知識 全民更注重「惜食」推廣
放慢步調品嚐並了解食物!台東縣長饒慶鈴:食農教育正是慢經濟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