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品安全絕非增設「食品安全技師」就能夠解決,現階段提供更多進修管道與課程,讓現有人員持續加強專業,才是真正能守護食安的立即之道。

讀者投稿=Hedda(食品技師)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在台灣,越界稱專家是稀鬆平常事,見怪不怪。近來有號稱「食安立委」的吳焜裕委員大打食安名號,大張旗鼓修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並欲強設「食品安全技師」守護食品安全。不具食品專業的食安立委,就真懂食安嗎?多了食安技師,就真能讓食安落實嗎?

疑點1:食品專業人員不懂食安,食安立委才懂食安?

根據立法院公報第108卷第9期的委員會紀錄,吳委員認為現今的食品專業人員,學習的都是食品科學與科技,未接受過食品安全的訓練,根本不懂食品安全,然而,吳委員學化工、環境科學,卻以食安自居,豈不更是越界吃乾抹淨?事實上,食品科學系把食品衛生安全為必修課程、專技高考食品技師考試亦將食品衛生安全與法規列為獨立考科,並非吳委員所敘述食品人不懂食安。這些課程與資格與白紙黑字一查就有,究竟,吳委員將事實扭曲,欲求為何?

疑點2:受過公共衛生學院訓練,才懂食品安全?

吳委員認為,只有在公共衛生學院底下的食品安全研究所訓練出來的學生,因為能夠完成疾病的預防,才能達到保護健康目標,進而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近年新設立的食品安全研究所,固然針對食品安全而設立,其立意值得鼓勵。然而「食品安全」若要完整守護,必須擁有良好的食品知識基礎,食品科學相關學生或業界人士,修習食品安全課程者,程度絕對不分軒輊,或更能掌握食安。

在吳委員提出的法案修正附帶決議第2案中亦提到:「鼓勵取得食品安全技師證照之資深食品安全人員成立輔導機構或單位,協助輔導中小食品產業,促進我國食品業者良好自主管理。」事實上,目前業界亦已有顧問業者,可作此服務,那麼,吳委員大張旗鼓,是想為誰鋪路呢?

再回頭看看吳委員在各校公共衛生學院的職位,似乎不難理解,為什麼吳委員如此堅持只有公衛學院底下訓練的人才,才能守護食品安全。

守護台灣食安的心法:培訓現有專業人員,精進食安能力

醫學系畢業後有專科訓練,讓醫師朝各領域精研,增加專業能力;「食品」的內容包山包海,更也應該如此。舉例來說,水產品罐頭製作、飯店衛生管理、添加物配方、食品檢驗分析,各種領域都有獨特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若要有效率地增加更多食安人才,政府應提供更多食品安全輔導課程,讓食品業界人士與相關科系學生能持續進修深研,所學內容能即時應用於工作中,快速提升民間的食安實力。而不是憑空從公共衛生學院空降沒有任何食品背景訓練的人來把關食安。

亦曾耳聞不少企業抱怨專技人員考試通過的食品技師,與產業所需不符,試問,食品相關行業如此多元,教學本難面面俱到,而校園所學的實務課程,亦確實有所不足!產官學三者,都必須付出更多實際的代價,才能讓台灣擁有真正的食品安全人才,絕非透過食安立委爭取一個食安技師的職位,就能滿足一切,能滿足的,恐怕只是討好特定人士的幻想!若產業界只顧著節省人力成本、政府政策持續搖擺、學校仍舊閉門造車,有再多種類的食品安全技師,也不可能達到食品安全的目標。

再回顧一下,2018年的專技人員聘用資格修法,放寬後部份業別資本額達3千萬者,才有需要聘請專技人員,說白了,大家都喜歡節省,多成立一個食安技師,究竟又有誰會聘用呢?

不要忘記:許多食安問題,出在人的「良心」

實際在業界,也不少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明知原料過期或違法不能使用、工廠有明顯安全問題待改善,但老闆只想賺錢,要員工繼續使用原料、忽略安全問題,身為員工的你,要瀟灑離開不做違法事,還是閉眼咬牙先做,只為養活一家老小?如2018年的回收蛋重製販售事件、2014年的餿水油事件,2011年塑化劑事件,這些大型食安事件,不就都是「良心」問題?而這也絕不是靠增加食安技師,就能夠解決的。

不論吳委員強硬要求增設食安技師真正目的為何,政府提供現有專技人員、從業人員更多食品安全相關訓練,才是有效而更容易施行的方式。食安技師名目華麗,在食品業普遍低薪的情況,即使考上,能實際受聘用從業者,也不知會有多少?還不如先提供更多進修管道與課程,讓現有人員持續加強專業,才是真正能守護食安的立即之道。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品專業人才畢業後,然後呢?
【認識食品人】營養午餐食品技師 為您的心肝寶貝把關
【認識食品人】出廠前先過我這一關 肉品廠的食安守門員

參考資料
立法院第9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