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首次發現禽流感,至今已15年,不僅無法擺脫陰霾,疫情還年年上演,為何禽流感無法完全根治?未來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採訪·撰文=編輯部

根據《食力》統計2018年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事件排行榜中,年年發生的「禽流感」議題,在2018年的討論聲量有198,253,雖然相較於2017年聲量457,141,討論聲量已減少許多,但仍然登上排行榜第4名。

相信民眾對於「禽流感」這個關鍵字並不陌生,已並非是新的事件,台灣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首次發現禽流感,至今已15年,不僅無法擺脫陰霾,疫情還年年上演,為何禽流感無法完全根治?未來又會造成什麼影響?2018年12月又發生了什麼事,讓原本每月持平的疫情討論,帶起一波討論、讓一般民眾再一次關注到禽流感?

中國家禽混養造成病毒重組 候鳥夾帶病毒來台防不勝防

根據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禽流感為RNA病毒,共有8段基因,容易變異、重組,變成新病毒,堪稱「禽流感病毒大本營」的中國長江流域,就是因為雞、鴨、鵝混養,造成病毒互相傳染及變異,又因為每年候鳥遷移途經台灣,與家禽接觸後將病毒傳入,導致台灣每年禽流感疫情防不勝防。

中國禽傳人疫情嚇人 連同非洲豬瘟帶起討論

《食力》觀察到Facebook網友討論禽流感議題的趨勢,2018年12月23日因中國非洲豬瘟疫情肆虐,FB粉絲專頁《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我是中壢人》等相繼在當日轉貼了《自由時報》於2018年9月2日報導的「豬瘟、羊炭疽後驚爆 中國證實首例人感染H7N4禽流感」文章,呼籲中國各類疫情肆虐,不只是豬肉,羊肉、雞肉都可能帶來疫病,因此不管是哪一種肉品,都不能攜帶回台。貼文一出讓禽流感議題聲量連帶直趨而上,在當日達到8178,這起在2018年9月在中國證實首例人感染H7N4禽流感的新聞也重新被拉出來討論。

目前台灣的禽流感會不會傳染給人?

禽流感顧名思義就是禽類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可以分為低病原型(LPAI)和高病原型(HPAI)。H5和H7亞型的毒株在高病原型和低病原型中都有發現,H9型只發現在低致病型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 ,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雞群常常全部死亡 ,目前台灣只要發現是高病原性禽流感,就會全場撲殺。

但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林榮信提醒,其實低病原性禽流感也有潛藏的危險性,因為家禽染病不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死亡,既不容易發現,又會影響整個禽群的免疫力,建議家禽業者要有完善的防疫計劃,並確切執行每個防疫細節,切勿掉以輕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禽流感病毒能長期存活在受感染的禽類糞便、水、紙巾中,且在低溫環境中存活時間更久,如在水中22℃可生存4天,0℃以下生存30天,在冷凍物體中更可無限期生存。但是人類食用感染到禽流感病毒的肉類,只要充分加熱煮熟禽肉蛋類(中心溫度達攝氏70度C以上)再食用,就沒有問題。

至於禽流感病毒這麼多種,會不會傳染給人類呢?賴秀穗補充,2017年傳入台灣的H5N6病毒就是高病原型病毒,是會傳染給人類的,2016年在中國就有共計16人感染、11人死亡。當時傳入台灣時,馬上實施全國禁宰禁運7天,7天後就已經沒有病毒,但此後屠宰家禽需經過篩選,避免家禽體內還殘有禽流感病毒,也針對飼養場進行篩選,若有疫情一律全部撲殺,實施後僅不到一個月就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解除疫情,且慶幸的是在2018年已經沒有案例發生。

另外,H7N9病毒也會透過飛沫傳染給人類,2017年就有1名台商因感染此病毒死亡。至於中國2018年9月發現的H7N4病毒,為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7N4的個案,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分子溯源分析都認為,該病毒很可能源自於野禽,推測患者應該是接觸過野外散養的家禽而感染,所幸病患經觀察治療後已無大礙。

2018年廢棄禽屍多!增加禽流感擴散風險!

根據禽流感資訊專區資料顯示,2018年因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而撲殺的禽場數從2017年的182場降為98場,家禽撲殺數量也從171萬2530隻減少為69萬801隻。其中禽場數量居全台之冠的雲林縣,也是2018年全台灣因禽流感而撲殺最多的地方,共有61個禽場遭撲殺,類型含括陸禽、鴨、鵝,顯示出雲林縣為禽流感疫情最嚴重的縣市。而從疫情分佈地圖看來,桃園、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都有撲殺案例,顯示禽流感疫情貫穿南北、西半部主要飼養場無一倖免。

雖然2018年的總撲殺量減少,但卻爆發了多起亂丟棄家禽屍體並驗出禽流感的案例,包括嘉義、雲林、屏東、桃園等地都有案例發生,其中2018年12月22日在嘉義中埔鄉深坑村野溪遭人丟棄的16隻雞屍中,驗出了H5N2禽流感病毒,大幅增加了禽流感疫情擴散風險,讓防疫產生漏洞,禽流感議題聲量也在此日達到22762,為整年最高峰,顯示民眾對此事件相當重視。

當H5N2禽流感病毒在地化 如何後續處理?

賴秀穗說明,台灣規定高病原性的病毒一定要撲殺,但不論是高病原性或低病原性的禽流感病毒,若變成「在地化的感染」,要清除就非常困難,自2015年,台灣出現三種禽流感病毒,分別為H5N8、H5N3及H5N2,前兩個病毒存在於鵝、鴨之中,當時幾乎都已撲殺光了,現大都已清除,目前僅剩H5N2病毒還存在台灣,且已「在地化」。

賴秀穗表示,因為H5N2病毒有太多的宿主,可以存在於各種家禽鳥類之中,要清除是不太可能的,雖然此病毒有致死的可能性,但並非百分之百致死率,死亡率不是那麼高,所以若一群雞裡面有感染此病毒,可能會有一部份的雞死亡,但另一部份的雞帶了病毒卻沒有死,因此造成病毒不斷地傳播,持續感染下去。

賴秀穗強調,病毒的清除一定要非常有魄力且持續性執行,雖然H5N2已經在地化,但是做好運載家禽、飼料車輛及飼養場人員進出的清潔管制,也能夠降低感染機會,並且避免其他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發生。

業者應主動通報疫情 莫因恐慌而亂丟棄

禽流感疫情目前已在台灣在地化,面對每年各地不斷有疫情爆發,賴秀穗表示若要防止疫情擴散,得先從業者開始,一發現疑似疫情的症狀應該要立即通報,才能及時將病毒清除,否則就怕像1997年養豬產業發生的口蹄疫一樣,業者因害怕損失,不敢主動通報政府處理,導致未能及時防疫、讓疫情迅速擴散到全台,更延伸往後21年的漫長防疫之路。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說明,在2018年的98件禽流感案例中,只有一半是主動通報,另一半是在抽驗檢查時發現而撲殺,但李宜謙也表示,委會在2018年8月推動禽流感保險,將全部家禽、水禽都納入保險範圍,除了有撲殺補償6成的成本以外,保險又另外補2成,希望對業者後續的生產設備及防疫措施有幫助。實施相關補償措施後,已有提高了業者的主動通報率。

李宜謙進一步說明,政府鼓勵家禽業者投保保險,但在業者投保前,必須先經過生物安全評估,通過的飼養場才能投保,所以有投保的飼養場環境已有一定程度的保障,也是間接促進業者改善飼養場的生物安全,若真的不幸感染到禽流感,也防堵了一些業者也許會因原本的補償金額不夠而不通報的情況。至於未通過基本生物安全評估的飼養場,也會列在名單上並由農委會畜牧處輔導改善。

抑制禽流感疫情!往全面改為封閉式飼養場前進

禽流感疫情的傳入及擴散主要就是因為候鳥挾帶了病毒與家禽接觸,故若要防疫,由開放式飼養場改為封閉式飼養場將能阻止與候鳥的接觸。李宜謙表示目前白肉雞已幾乎都是室內飼養,以土雞來說,除了不到5%還會放到室外去運動之外,大致上已都改為封閉式飼養場飼養,並且99%都做好基本的生物安全,但比較麻煩的是水禽的部分,目前還有一半的鴨、鵝是在開放式的飼養場,對此李宜謙說明將會協助業者持續轉型,提供補助、協助辦理貸款等措施將飼養場生物設備做好。

改為封閉式飼養場後有大幅降低禽流感疫情的爆發,面對近年來禽流感疫情的衝擊,業者觀念也改變,加強飼養場的環境衛生安全。相較往年,2018年的禽流感疫情看起來改善許多,賴秀穗也強調雖然禽流感已在地化,但目前疫情是可控制的,不過也千萬別因此掉以輕心,業者還是要加強控管飼養場的生物安全,做好消毒設備、衣物更換等SOP,政府也須以配套措施嚴格監督,民眾也應多接收疫情與病毒資訊,如發現死亡禽鳥類屍體時,請勿擅自撿拾處理,防堵疫情全民動員,不容疏忽!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邊境擋得住中國來的大閘蟹,但擋得了廠商「偷跑」嗎?
當食物源頭在國外,牽涉到的不只是食安還有「外交」!
擔心外患侵台?滅了「短視近利」的心眼才能阻止問題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