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俗話說孤掌難鳴,食育光靠公部門推動難免稍顯不足,民間的參與不僅可以帶來多元觀點,也能透過各自專精的面向,讓食育推動更完整。

採訪=林玉婷、羅璿、謝承學
撰文=謝承學

台灣食育推動不僅有政府、學校的參與,有許多民間團體也希望透過自身力量投入,讓台灣食育之路的走得更順更快,從向政府倡議,到深入各縣市學校推廣,雖然對於食育推廣的重點不盡相同,但多年來卻也慢慢為台灣社會綿密鋪出一張食育網。

有資源但為什麼效果有限?主管機關積極度是關鍵

不過,民間團體雖然深感台灣食育推動的重要,積極注入自身力量、資源,若想讓推廣力道更大更廣,與政府合作就能加速推廣,但是這也取決於主管機關的積極度,否則只能一間一間學校自行去洽談合作。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以「營養5餐」計畫推動校園午餐革新,資深經理葉俊甫坦言基金會預算有限,要快速拓點需要大量人力、資源,主管機關的支持很重要。例如嘉義市長黃敏惠希望從教育著手打造食育示範城市,就與灃食教育基金會合作,2020年從4所示範校開始培養,規劃未來全市國小都會導入灃食「營養5餐」計畫,不僅讓灃食的資源有發展空間,也讓嘉義市在食育推廣上加速進程。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則表示,該基金會一直致力於以教案作為進入校園推動食育的媒介,目前也與屏東縣、雲林縣、新竹縣、高雄市的教育局、處合作,協助當地學校推動食育,但她也同樣強調主關機關、校方的積極程度,如果地方政府沒有意願合作,就比較難全面推廣。

單點鎖定學校需求,深度扎根

雖然跟主管機關合作可以加速食育推動,但也有不少民間組織轉向針對學校需求,針對每間學校的差異來客製化食育合作計畫,做更深度的扎根。例如台灣好基金會就深耕偏鄉地區小學,從2013年起發起「神農計畫」,將「學校四周都是田」這樣看似劣勢之處轉化爲當地豐富的自然教學資源,並讓當地的青年農夫作為學童的老師,使外部資源成功進入學校系統,校田也成為學童校園生活的一部分,校田更不會因基金會退出校園而荒廢,反而持續深化學童的食育。

他們是校廚不是廚工!全國廚藝大賽較勁

除了進入校園推廣食育外,有些民間團體也相當重視在校園午餐中的關鍵人物「校廚」。「之前沒有一個全國性的舞台,學校午餐的重要性在台灣沒受到重視。」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指出,台灣校廚的地位低,大多時候被稱為「廚工」,不僅薪資普遍低,甚至因寒暑假沒有薪水,收入不穩定,都是讓校園午餐品質難以提升的原因之一。對此,葉俊甫也坦言,如果校廚待遇不好,就不會努力去做、改善,「雖然很難加薪,但要讓他們覺得這工作是有成就感的。」

因此,為了讓校廚的專業、重要性有表現的舞台,大享食育協會借鑑日本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的經驗,自2018年起發起台灣史上首次「全國學校午餐大賽」,年年舉辦至今已三屆,讓台灣社會能看見校廚和營養師為校園午餐的付出。而灃食教育基金會2019年開始也發起「灃食SUPER校廚大賽」,提供校廚展現料理經驗與創意的機會,強調校園午餐不只要讓學童吃飽,還能吃出營養與文化,爾後更與多位優秀主廚合作,出版百道校餐及名廚夢幻餐點食譜,並為合作校的校廚進行廚藝培訓,讓校園午餐美味更升級!

在2020第三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中,參賽校廚盡全力只為拿出最好的表現。(圖片來源:大享食育協會提供)

找到雙方合作的平衡點,才能減少推動阻力

「當老師、校方理解到這對孩子是有益的,都會很支持」葉俊甫表示,在民間要進入學校時,溝通很重要但也很辛苦,且需要顧慮執行者–教師的意願。對此,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也認為必須讓校方、教師知道合作不會使教師的負擔變重,例如她笑稱,老師們都很怕要交成果報告。唯有暸解彼此需求,找到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才能減少民間機構進入校園推廣食育的阻力,也確保公部門與民間能將資源整合,讓台灣食育更好。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跟著孩子學「食育」玩出食農生活力!
不做就來不及了!台灣需要推動食育的5個原因
食育還能怎麼推?喚醒島國人沈睡的海洋基因!從懂得怎麼吃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