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新北市政府正在推行的「新北惜食分享網」,希望能建立消費大眾愛惜食物的行動風潮。局長林奇宏指出「惜食不只是節省物力、環保、公益,更大的願景是,重新建購業者與民眾對食品、食材消費的信心」,因為打擊食物浪費不僅是愛惜資源、也與你我息息相關。

撰文=編輯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估,一個台灣人平均每年就會產生96公斤廚餘。究竟這些廚餘到底從哪來?其實像是產地生產過剩、供貨到消費端時需求不對等、或當誤解食品包裝上「有效期限」與「最佳賞味期限」時,皆會造成食物尚未過期但提早被丟棄的可能。打擊食物浪費如今已是全球各國迫不容緩、嚴陣以待的全民議題,台灣同樣不能置身事外!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惜食行動重新形塑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事實上食物浪費牽涉層面廣泛,而剩食丟棄更衍伸出公益與食品安全界線的討論。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與《食力》分享,2016年新北市政府已成立「新北惜食分享網」,聯合企業、餐廳、學校等單位,結合新北市各局處專業分工進行行動,像是教育局的「空盤運動」、農業局的「格外好農產品」、衛生局的「舞春打包」等專案。而新北市衛生局為了讓消費大眾對推行愛惜食物的行動更加正向肯定,也將分享食材定位為「惜食」而非「廚餘」,林奇宏表示組織各局處單位,透過「新北惜食分享網」把消費者、生產者、監督者拉到一塊,正能共建溝通交流的節點!

「惜食不只是節省物力、環保、公益,更大的願景是,重新建構業者與民眾對食品、食材消費的信心」林奇宏點出,自油安事件爆發以來,提高了全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與重視,使得大規模的違規事件越來越少,然而台灣食品消費市場的秩序怎麼重建?「過去衛生單位去各大工廠進行查察,一直扮演黑臉的角色」林奇宏表示,然而光光只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民眾如若不提升對食品風險的認識、業者不落實自主管理,秩序永遠都不會重建,甚至陷入惡性循環。

即期品並非逾期品!剩料做公益,仍以最高安全品質把關!

什麼是剩食?林奇宏解釋,剩食又稱作即期品,目前法規上並無強制規範「即期品」的處理方式,即將到期的食品上可能會出現兩種食品標示,一個是最好在什麼時間點之前食用完畢的「最佳賞味期限」,另一則是代表在此日期之後就不宜再食用、即一般常見的「有效期限」。介於兩個日期之間的就是目前新北市衛生單位定義的即期品。

林奇宏也強調《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逾期品」是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違者依同法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因此即期品和逾期品其實是不同的!

民眾最擔心的不外乎是:「剩食安全嗎?」林奇宏分享,惜食的風氣和習慣要建立起來,需要時間,然而如果發生了食物中毒或汙染案件,「剩食公益化」的美意顯然就大打折扣,因此衛生單位的態度是「循序漸進」,先以包裝食品打頭陣。

林奇宏解釋,新北市衛生局會輔導有意願捐贈的食品廠商,到廠對生產線進行評估,確認在哪個生產環可以做食材移出,以及確認移出後食材的包裝、運輸、儲存等條件是否符合規定,再讓不符規格大小卻有相同品質的肉品下腳料或醜蔬,提供給社會局的「惜食分享廚房」及「共餐據點」,減少浪費的同時也幫助弱勢有溫暖的一餐。



「舞春打包」的概念不在打包,而是反思!

在過去傳統文化裡,大魚大肉擺滿一桌不僅象徵圓滿,更要顯得「澎湃」以表示誠意,然而往往造成很多菜未被食用完畢。「舞春」打包就是取自台語「有餘」的諧音,林奇宏笑著表示,事實上衛生局「舞春打包」的重要概念不是在吃完後打包的動作、而是消費者在點菜的時候,「適量即可,不夠再點」的新消費思維。透過餐後需要打包食物的活動,進一步提醒民眾反思「是否點太多?」的飲食消費觀念。林奇宏則提醒惜福的打包者,要注意注意食品保存及復熱溫度,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熱存溫度需高於60度C,冷藏溫度需低於7度C,避免細菌在7~60度C之間快速生長繁殖。

再來,打包的菜餚也能二度變身、豐富你的餐盤,新北市衛生局與台灣年輕廚師協會理事長黃景龍師傅與料理夢想家潘瑋翔師傅,以及新北市營養師公會合作,將常見的辦桌菜色,例如佛跳牆、紅蟳米糕等變身成為輕鬆料理的家常菜色,「新北惜食分享網」平台還提供清冰箱、為平日便當增色的簡易食譜,快去看看如何用輕鬆有趣的食譜,成為你我惜食的第一步吧!

(本文章由新北市衛生局專案委託製作。)

延伸閱讀:
每年13億噸的食物浪費 可以餵飽30億人!
減少剩食與保存期限的兩難課題
家中食品「過期」就不能食用嗎?

參考資料:
新北惜食分享網
【舞春打包 餐餐惜福】惜食小叮嚀1-預防食品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