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2018年的《台灣連鎖店年鑑》,連鎖餐飲業中火鍋店的店數最多、展店速度最快,因火鍋店的餐飲門檻低,不需考驗烹飪技術。此外,火鍋店的模式也搭上了「體驗式經濟」的潮流,讓顧客能自己動手煮,感受下廚的樂趣。

撰文=曾昱翔

台灣人非常愛吃火鍋。不管是平價的個人小火鍋、涮涮鍋,到價格高昂的吃到飽、單點式火鍋。只要是火鍋,就能讓台灣人趨之若鶩,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現象。也因此,火鍋店一家一家的開,根據2018年的《台灣連鎖店年鑑》,全台灣的連鎖餐飲業裡,超過4成是火鍋業,總共1834家店。而且不只店數多,展店速度也是業界最快,2016~2017一年裡,連鎖火鍋店數就增加了10%,更比連鎖餐飲業排行第2的西式餐廳整整多了1144家!

全台灣的連鎖餐飲業裡超過4成為火鍋業。

餐廳夢不容易 烹飪技術為一大門檻

許多人都有個餐廳夢。在台灣,餐館業的家數與營業額,向來都是餐飲業裡最大的占比來源。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的統計,2017年餐館業的營業家數高達10萬3969家,而營業額則是4149.12億元。如此驚人的商機,也造成了越來越多人都想開餐廳的風氣。

不過,開餐廳並不容易。除了一般商店會遇到的各種經營問題之外,還有個很大的門檻:烹飪技術。要是你煮的菜不好吃,客人的反應會非常強烈明顯,很快也就沒生意了。而且烹飪的技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一個廚師需要經過多年的努力學習和不斷地試誤摸索,才可能學有所成。對半路出家的人來說,這並非易事。那麼,如果一個人真的很想開餐廳,但又對料理一竅不通,該怎麼辦呢?其實還有一個選項很適合:火鍋店。

烹飪門檻低 只需準備食材與設備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劉孆婷分享,火鍋店和其他餐飲業有個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的烹飪門檻幾乎等於零,因此就算完全不會做菜的人也能夠開火鍋店。一般的餐廳,老闆可能自己就是廚師,有著自己獨特的手藝;也可能請廚師來負責料理,口味、菜色等也需要考慮再三。只是這樣的成本自然就不會低。中餐廳至少需要聘請廚師、廚房助手;西餐廳更複雜,還需要大廚、二廚等編制。火鍋業卻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只要把食材準備好、烹煮的設備設置好,消費者就可以自己把想要的食材放進鍋裡,完成烹煮任務。劉孆婷就提到,她認識一位餐廳老闆,在開業之初要決定餐廳類型時,就遇到了這樣的抉擇。由於自己對料理不在行,卻又沒辦法負擔這些成本,綜合考慮下就決定開了火鍋店。

火鍋店比一般餐飲更省後場人力成本。

體驗式經濟當道 自己動手,你就是主廚

這樣讓顧客自己煮自己吃的做法,也剛好搭上現在最熱門的潮流:「體驗式經濟」。什麼是體驗式經濟?美國學者Joseph Pine和James Gilmore於1994年出版的《體驗經濟》一書裡,就已經預言了這種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極致下,服務業的必然變形。當一家公司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讓消費者完全投入的時候,「體驗」就出現了。

簡單地說,現代消費者想要的,不再只是商品或是單純的服務,他們渴望的是一種參與式體驗。店家提供環境和器材,消費者則從單純的Consumer(顧客),轉變而成Prosumer(生產消費者)。人們所購買的服務是由店家和他們一起完成的。

餐飲業體驗式經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吃到飽火鍋店。鍋子和電磁爐都在面前,食材走幾步路就能拿到,想吃什麼肉或菜、想怎麼煮、想煮多久,你就是你自己的大廚。再也沒有什麼料理比這更簡單、更有自主性、更令人興奮了。美食文化研究家、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助理教授李迺澔也表示,火鍋有自己下廚的樂趣,一切又幫你準備好,這對不愛和不常下廚的台灣人而言,有種「似廚非廚」的解放樂趣。

沒有技術侷限 食材和服務是決勝點

不過,雖然說現在的消費者喜歡自己來,這並不代表火鍋業者不用注意各種烹煮上的細節。要是食材的品質不到位、人員的服務不夠周到,消費者也不會這樣輕易買單。尤其是當幾乎所有的火鍋店都是採取體驗式經濟時,食材和服務,就會是兩樣重大考驗的要件。

劉孆婷就提到,許多連鎖火鍋店的業者,都會採取一整套完整的食材供應系統。舉蔬菜為例,總部從購買、清洗、截切、包裝,最後使用冷鏈貨車分送到各分店,是一套非常完整且嚴謹的流程。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每一間店都收到品質一致的蔬菜,維持顧客對食材的良好體驗。

開業門檻雖低 仍需注意各種細節

由於沒有太高的烹飪要求,火鍋業的開業門檻較其他店家低了許多,其實是一種相對來說更容易成功的餐廳類型。不過劉孆婷也提醒,要是沒有做好後場食材、人員服務品質與整體經營成本的管控,開店簡單,但要能成功在這塊龐大市場生存下來,並不容易。

延伸閱讀
吃火鍋一定要喝湯的湯控看過來!母湯錯過的「雞湯大叔」法式經典
外國人最愛的火鍋店!選址瞄準旅遊族群,馬辣大賺觀光財
專家不藏私教你火鍋店經營術! 用「7P營銷理論」贏得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