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的「教育與文化」構面由台南市拿下冠軍。透過學習食物的來源,我們可以更加了解食物的價值、文化。學習的場域不應僅侷限於農田,也應該擴展至社區、長者,提高全民對營養的知識,但營養師的人力不足仍是推廣飲食教育的一大阻礙。

採訪·撰文=編輯部

食農教育在社會和學校教育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學習食物的來源、農業的過程和糧食系統的運作,更加了解、尊重食物的價值。食農教育可以幫助消費者認識食物的種植、生產和加工過程,並了解糧食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相關問題,有助於培養對食物的珍惜和永續農業的意識,並引導消費者選擇健康、永續的飲食習慣,與食農教育多個面向環環相扣。「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112~116年)」的其中兩項主軸分別提到「普及食農教育推廣」、「整合資源,建構食農教育推動體系」,可見除了把食農教育導入校園之外,無論是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抑或是全面落實食農教育都十分重要。

台南奪教育文化二連冠 新北市、宜蘭縣逆襲進榜!

在《食力》2023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台南市延續多年來在民間團體、公部門食農教育的推廣,除了在教案推廣指標「食農教育平台上的教案」以14個教案數維持全台第6,也在教案推廣指標「食農教育推廣計畫」13個獲獎團體中佔了3個席次,獲獎的作品也都是推廣台南在地食材,如柑橘、玉米、蓮子,可見台南市在「推廣在地食材」一直有很積極的作為。

而新北市在「教育與文化」分項排名中進步了13名,最突出的增進是在教案採用指標「採用民間全國性基金會(台灣好、灃食)教材學校比例」中,從2022年的全台第10名提高至第5名,在校園午餐指標「2023大享食育學會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中,也續寫2022年的好成績,維持全台第2,凸顯新北市在過去1年裡對於食育資源運用和校園午餐改革上的推動,第一線學校端的投入是最主要的貢獻來源。

再來看到2023年度在「教育與文化」分項中進步14個名次、可謂逆風翻盤的宜蘭縣,校園營養師的數量從2022年的5名增加至2023年的21名,食育資源指標「校園營養師師生比」的名次也從全台第21名衝到第4名。另外在2023年新增且加權1.5的食育推廣指標「參與食米學園計畫學校」上,宜蘭縣參與食米學園計畫的學校佔全縣10.26%,為全台第1。在2023年新增的第2項社區食育資源指標「社區營養教案、短片圖文獲獎」中,宜蘭縣也名列前茅獲全台排名第3,顯示宜蘭縣一擺過去低迷,2022年在食農教育推廣上不遺餘力,因此在「教育與文化」分項中才能有全台進步最大並獲得第4名的肯定。

台灣人平均1天吃不到1碗白飯!食米教育培養不僅是吃米也是生活力!

​近20年來,台灣人每年的吃米量逐漸下滑,平均1天吃不到1碗白飯,而透過食米教育可以提高學童對米食的認識,以及保護和傳承米食文化。透過食米教育,我們可以建立更加健康、永續和豐富多樣的飲食體系。因此​2023食育力城市調查中也將農糧署「推動食米學園計畫」最新一屆2022年的參與名單新增至本次的指標評比中,食米學園計劃強調將飲食的知識體現在身體的實踐能力上,透過動手做、親自參與農事或料理的過程來學習生活知識與生活力,像是認識稻米的種類與製程、體驗米食料理製作、插秧與收割的實作,同時也符合「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112~116年)」中「全面落實食農教育議題於學校教育」的行動策略。


透過食米教育可以提高學童對米食的認識,以及保護和傳承米食文化。

擴展社區食農教育增進長者的健康與福祉

食農教育不止在校園推廣,還應該擴展至社區、長者。隨著中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增加,社區幫助長者了解適合他們年齡和健康狀況的飲食需求,並提供有關均衡飲食和健康食物的知識,有助於促進長者的整體健康,預防營養不良和慢性疾病,因此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在「教育與文化」項目中也新增了「社區營養教案、短片圖文獲獎」的指標,期望鼓勵縣市投注社區長者營養健康照護、提高社區居民對營養的知識,也契合到「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112~116年)」中「發展飲食健康推廣策略」的行動策略。

第一線營養師人力擴增16%但仍不足 地方政府是否重視很重要

而在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食力》發現在「校園營養師」的數據上有顯著的進步,全台校園營養師的總人數從2022年的530人增加至647人,其中以高雄市(+33人)、嘉義縣(+21人)、台中市(+17人)增加最多,嘉義縣則以每位營養師所分配負責的學生減少3473名,因而晉升了15個名次拿下全台第2。不過現階段的人數還是不足以應付營養師繁忙的工作量,根據《食力》2023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問卷,只有32.6%的在職營養師對「營養師對於所執業縣市的營養師人力改善」感到滿意。此外,也有66.7%的營養師認為現在各縣市提撥給執行飲食推廣教育的經費不足夠。雖然《食農教育法》通過讓60.7%的營養師認為有助於推廣飲食教育,但這兩大因素仍然會讓營養師在食育推廣上覺得窒礙難行。

「《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後,政策、人力、法規是最應該要先完備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到。但現階段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人數尚未足夠,食農教育在學校中的地位仍然不夠重視,課程內容結合的彈性有限。面臨人力不足、資源不足的挑戰,透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強人力培養和資源整合,提升食農教育的品質和影響力是接下來的目標。

審稿編輯:林玉婷

【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1季刊《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榜單揭曉!揭竿土地到餐桌的味覺革命》

延伸閱讀
【健康與營養】學童過胖過瘦比持續增加 營養不均情況要注意!金門縣躍升全台健康營養之冠
【食安與衛生】安全是飲食的基礎 把關食安是每個人的責任!基隆市奪下食安冠軍 宜蘭首次進榜
▶【民調解析】《食農教育法》通過一週年 推廣滿意度反降低?近8成對飲食健康推廣最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