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後疫情時代,市集的發展應該會更加蓬勃,可是真正具有專業規劃的主辦方與人才相對較少,整體性的行銷思維在攤主身上也不常見;有別於過去的商圈及夜市,疫情減少了體驗或主題活動,進而造成了消費者感到無趣,也因此如何更了解消費者及攤主的需求,思考市集品牌的轉型與再造,成了主辦方的新挑戰。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不少群聚及室內商業活動都受到影響,其中也包含了傳統的夜市及近年來崛起的主題市集。而在整體情勢好轉的情況下,許多主題市集又開始湧現商機及人潮。

3大主題市集更添節慶、娛樂元素

事實上「市集」的概念,就是指買方、賣方與參觀者聚集,並且可以進行交易與服務的場域,以台灣近年來的3大主題市集,分別是創意市集、農民市集以及二手市集。有別於過去的商圈及夜市,因為主題明確所以除了商業行為外,在主辦方的規劃下,常常會有更多節慶及娛樂活動的元素,來增加市集的熱鬧程度。

也因為3大主題的區別,我們去逛市集的時候,有時會有一種「高度同溫層」的感覺,例如創意市集常常攤主之間討論,關於創意產品銷售的其他機會,農民市集的會見到快收攤時,都是原住民族部落的參觀者與攤主,一起在空曠處聊天交流的畫面。而二手市集則可見到不少攤主,自己也消費者的身分,會到別的攤位去尋寶順便交朋友。

疫情減少體驗活動 市集面臨轉型新挑戰

但是因為進入市集銷售普遍門檻較低,還是會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並且有些市集因為主題固定,攤主銷售的產品也越來越類似,疫情時也減少了相關體驗或主題活動,進而造成了消費者感到無趣,也因此如何更了解消費者及攤主的需求,思考市集品牌的轉型與再造,成了主辦方的新挑戰。

讓人回味的市集能夠透過動線的設計、攤主制度規範、良好的購物體驗以及延伸服務,讓消費者得到實質的購買需求滿足,也能夠就算只是逛逛,也會有新奇好玩的期待。像是二手市集中的舊物盛典、台北蚤之市,或是農民市集的花博農民市集、希望廣場農民市集,以及創意市集的小蝸牛市集、MLD 台鋁高雄文創市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經營方式,來維持攤主的品質與消費者的體驗經驗。

農民也能辦市集!帶動教育認知 達成食農教育

比起傳統的「武場」夜市型態,「文場」的主題市集,更容易帶動消費者的體驗與教育認知,像是在農夫市集與攤主交流後,生產者與消費者就有機會建立較直接的互動,提升對於農產品的信任感,農夫也能夠從與消費者的互動中,做產品及服務的調整,也更能達到食農教育的溝通效果。

二手物品交流、節慶活動 市集朝多元化發展

另外二手市集所買賣的商品,多半是古老且具有歷史的,二手商品可分為服飾配件、玩具公仔、家庭電器、藝術品、古董收藏和其他物品,這時越是具有知識背景的攤主,越有機會將自己的物件銷售出去,同時也能滿足具有好奇心的消費者,甚至不少人是自己也喜歡買,所以會透過市集的過程轉換身分,可以買到喜歡的,又能為舊愛的物件找到新主人。

而創意市集的發展得較為多元,常常與地方的城市節慶活動、政府標案的主題需求綁再一起,不少攤主也會在販售自己製作的產品外,以課程教授及延伸的服務為主,不論是金工還是皮雕甚至是手沖咖啡,也讓創意市集的面貌較為豐富,但在商業與創意的平衡下,消費者常常則會猶豫是否售價過高的問題。

透過「元行銷」為消費者思考 持續品牌發展

在後疫情時代,市集的發展應該會更加蓬勃,可是真正具有專業規劃的主辦方與人才相對較少,整體性的行銷思維在攤主身上也不常見,另外產品及服務的品質仍然是部分市集經營的挑戰,只有更完整的「元行銷」思維與規劃,以及真正站在消費者需求的面向來思考時,才能上這些開始有趣的市集,透過品牌經營持續發展下去。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新商機崛起-主題市集的發展與挑戰》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延伸閱讀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兼具環保、商機的二手市場是如何崛起的?
農產加值、小農升級!全台12家農水產加值打樣中心共展成果 共創農食產業新商機
蓋亞那工作坊:用雙腳雙手完成小米料理!復興小米、打造月光下的食農體驗 傳承布農族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