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SONY自從在美國被控訴違法著作權法後,開始瞭解到軟體對於硬體的重要性,開始將公司重心投入內容行銷事業,致使公司在數位化浪潮下成功轉型。

談到SONY,讓你聯想到的會是什麼?電視、音響、隨身聽、手機、個人電腦還是遊戲機?根據文化、國籍還有年齡,應該可以從你身邊的朋友得到五花八門各種不同的回答。不過這應該也是SONY厲害的地方,大約每隔幾年,SONY就可開發一個跟過去主力不同分類的新產品線,而且這個新分類的產品線還能在新市場,吸引跟過去不同使用情境的消費者族群。

雖然是不同分類的產品,但基本上都是以製造技術為競爭優勢的電子製品,SONY就以這樣綜合機電製造商的身份縱橫了市場70多年。但其實SONY已經跟我們認識的製造業SONY不同了,最近這幾年,SONY透過調整事業群,SONY已經從製造業的SONY轉身成為服務內容業王國的SONY了。

近20年SONY電子事業逐漸被服務類事業取代

觀察SONY在20年前,2000年度各個事業部的營業額占比,到最近2020年度各個事業部營業額的占比變化,就可以看出祖產電子事業 ( 家電,電機,電子等產品 ) 的影響力已經被其他事業部所取代。

電子事業在2000年度包辦SONY將近7成的營業額,但是到2020年度之剩下約兩成,而在2000年營業額占比還不到1成,刻板印象停留在小朋友市場的遊戲業務,在2020年已經變身成巨大的遊戲及網路服務綜合事業,並在SONY全事業體中的營業額占比躍居首位的3成,再加上占比接近2成的金額業務,以及兩個加起來也接近2成的音樂事業,電影事業,SONY的服務類事業的營業額占比已經接近SONY整體的7成,從消費者的使用情境來看,SONY已經變成不折不扣的巨型娛樂服務供應鍊集團。

内容行銷致使SONY事業結構產生變化

為何SONY會有如此大的事業結構變化,推測這個跟多年前的一個策略有關,就是大規模進入内容行銷事業(content business)這個決定。什麽是内容行銷事業(content business)?

内容行銷事業簡單來説,就是將硬體播放出來的聲音、文字及影像具體化,比如歌曲、電影與游戲等商品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實SONY早在1968年就開始了SONY音樂的業務,但讓内容行銷事業起爆的一個關鍵在於SONY的BETA錄影機訴訟事件!

1976年的官司讓SONY了解軟體的重要性!

1976年在美國被控訴違法著作權法(消費者用錄影帶錄電視節目的行爲),雖然纏鬥多年後SONY獲得勝訴,但也讓SONY瞭解到光是靠技術製造播放硬體還不夠,還需要配合在硬體上播放的軟體,才能獲得最大商業綜效,這也開啓之後巨資收購美國哥倫比亞影業等一連串的内容行銷事業版圖。

那進入内容行銷事業(content business),對SONY整體帶來了什麽影響?

娛樂服務部門讓SONY更開放、創意

1980年當時SONY的旗下事業,如果分成電子事業以及娛樂服務事業來看的話,電子事業因為歷史悠久,市場地位也一直處於世界優等生,所以事業部文化在氣勢上就會比較強勢剛直。

而娛樂服務事業在資本市場就是於一個後起的新公司,不少員工當時是從不同文化的外部公司而來,又因為沒太多實績,員工也比較年輕,所以不少地方都要處處配合別人,造就了娛樂服務事業的高柔軟事業文化,也讓公司處於一個自由開放的風氣,才能之後孕育出那麽多有開創性想法的組織架構。

「交織融合」的企業理念加速不同部門間的配合

SONY的企業理念裡有提到一個關鍵字“Interweaving“、「交織融合」 。而娛樂服務事業的自由開放風氣跟產品特性,更加速這些不同領域事業的融合。

用最近火紅的「鬼滅の刃」舉例,從透過SONY旗下的Anipiex公司,企劃藝術家(漫畫作者)的作品成爲電視卡通,然後再製作成日本電影史上驚人的日幣400億票房卡通電影,而主題曲再由SONY MUSIC旗下的藝人演唱,將來再進展到電玩作品的數位收益等,這一連串事業的「交織融合」 ,都是來自娛樂服務事業旗下不同的事業,無形的綜效力更牽動引導消費者進入不同的SONY事業領域中。

新型態消費頻率帶來全新商機

以製造電子產品爲銷售主力的時代,包括筆記型電腦、電視機、音響,在日本高品質的製作力下,要產品要在自然情況故障並不是那麽容易,所以要靠這些電子產品要再做到同樣消費者的生意,都需要等很多年。

而娛樂服務事業下的產品,大幅度的縮短了消費頻率。在音樂事業,當喜歡的藝人有新歌發表,就會推生出消費動機,並串流技術,讓取得商品的方法更方便後,消費者掏出錢的機會就更大了。

而同樣的模式也發生在游戲事業,以及電影事業,藉由,新作品,串流技術,會員制等,製造出更多不同的消費情景,讓生意變得不再是多年一次,而是一年多次的全新模式。

這三個内容行銷事業(content business)的新商業基底,除了帶來收益上的變化之外,在銷售數量以及占有率上,也恢復了過去SONY綜合電器時代的品牌榮光。 從數字上來看,送到市場的電影出版品超過3500部,PS4的全球累計銷售數超過1億1百萬台,在音樂出版市場的排行更為世界第一,不只是復活,更是建立了强固的新SONY娛樂媒體王國。

具開創視野的老闆、員工也是轉行成功的重要因素

SONY能從剛性的製造業,成功轉身成感性的娛樂服務事業,除了歸功於當初進入軟性事業的決策外,在每一個階段,具開創格局的領導人以及員工,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世界的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才正要開始,SONY將交織融合更多創意DNA,期待可以帶給消費者更多感動跟新消費體驗。

最近SONY重整這些事業部成爲不同的新事業公司,同時,一樣是電機製造商的日本東芝也分割旗下事業部成爲不同的事業公司,大家對這個企業分割的話題有興趣嗎?還是想聼Panasonic跟SONY的對照故事?

延伸閱讀
從日本企業Skylark看餐飲品牌發展!關鍵在多品牌開發策略與品牌業態轉換
從小卡車超市到辦公室柑仔店,日本實體通路如何把店舖搬到你身邊?
台式「古早味蛋糕汽水」在日本刮起旋風!特殊口味食品開發的四大動機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