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巧克力業者的工藝展現,深具職人美學的意義。但需要將精品巧克力重新包裝詮釋、運用展演能力創造深度體驗,增加消費者的興趣及培養新的消費習慣,才能創造精品巧克力的內需市場。屏東可可產業要突顯獨一無二的風土特色,可以從下列3個面向加強:整體定位與價值主張、文化與美學詮釋的能力、整合資源。

撰文=洪震宇(台灣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

除了有面子,更需要裡子的實質影響,才能轉換成為實際收益。就如同本書一再強調「繁榮不是事件,而是一個流程」。如果藉由比賽獲得的知名度擴大市場需求,進一步壯大產業鏈,才是有意義的流程。

如果只把可可產業當成農業,是拚不過熱帶國家的規模與成本,要轉化成為生活美學產業,才能建立屬於台灣獨有的風土經濟學。但如何提升品牌業者的SMART風土創新能力,進而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就是除了比賽拿獎牌之外,政府部門與品牌業者需要強化之處。

可可職人新經濟,創造更多產業價值

美國各大城市現在興起手作工藝的新趨勢,稱為職人新經濟。這些職人包括啤酒精釀師、咖啡烘焙師、酒吧調酒師、理髮師甚至是切肉師,他們結合過去小規模生產的「工匠經濟」與文化展演能力,包括要求真材實料的品質、「在地」重要性,對工藝與火候掌握的技術能力,以及具有社交溝通、展演技術的能力,能對顧客傳遞這個行業的文化知識,也讓自己的工作更酷、更有意義。

這是一種展現工作者SMART風土創新的職人美學。「每一種職業都需要勞動者具備經過充分歷練的五官覺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職人新經濟》這本書強調,「每一個工作場所及其勞動者,都透過其特定的工作習慣、運用的文化知識和哲學立論點,將自家產品與服務拉抬到超越尋常、已進入精深高雅的文化領域。」

巧克力業者的工藝展現,深具職人美學的意義。但如何將精品巧克力重新包裝詮釋、運用展演能力創造深度體驗,增加消費者的興趣及培養新的消費習慣,才能創造這個精品巧克力的內需市場。

「以可可農的角度來看,劣勢就是美感度不足,不只要展現味覺,也要有視覺,因為巧克力是美的東西。專門製作巧克力的烘焙師,他們美學素養的專業訓練就比農民高。」位在屏東內埔、牛角灣巧克力咖啡農園負責人賴錫賢強調,「對農民來講,我們的專業在如何控制品質,能回饋到種植與發酵,但美學不是我們的專長。」

其實美學沒這麼高深,而是如何引發消費者的感受與想像。我們有一個最獨特的「From Tree to Bar」優勢,屏東可可農園也不像茶園需要海拔高度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抵達,客人看到懸掛在可可樹上五顏六色的可可果實,容易引發好奇與親近感。

建立溝通管道 利用難忘的風土體驗吸引消費者

如果能結合SMART風土創新力,設計難忘的風土體驗,進而透過基礎、進階課程,引導消費者品味不同風味的巧克力,就能逐步建立巧克力莊園的職人美學。關鍵在於建立與消費者的溝通能力,降低入門障礙,培養他們對精品巧克力的品味感受能力,提升興趣,才能擴大消費行為。

比方在屏東市近郊創辦「JL Chocolate」的李靜宜,就是一個風土體驗好典範。她連續在2018與2019年得到ICA亞太區競賽多項獎牌,在家裡附近可可果園旁開設一個巧克力館,假日吸引很多人前往消費體驗。她除了種植可可樹、研究巧克力,對室內設計也充滿美學概念,大面落地窗外就是綠樹成蔭的可可園,透過簡單有質感的家具擺設,呈現小巧精緻的風格。

她的廚房就在館中。李靜宜在這裡研發出多種風味的巧克力,例如從100%到68%的濃度,以及75%巧克力加上巧克力碎粒。她經常旅行國外,帶回各國的巧克力;她開設的巧克力課程,包含自己手作巧克力,還有認識不同產區風土的巧克力,讓消費者充分了解巧克力的背景和製作過程。消費者特地來屏東認識可可產業,需要整合更多資源,才能一面滿足消費者旅行的需求,一面提升地方產業鏈,創造更多價值。

「JL Chocolate」開設巧克力課程,包含自己手作巧克力,還有認識不同產區風土的巧克力,讓消費者充分了解巧克力的背景和製作過程。(圖片來源:JL Chocolate臉書官方粉絲專頁

可可除了做成巧克力 還有更多可能性擴大產業鏈

屏東潮州有個「林后可可園」,他們的產品不是吃的巧克力,而是運用萃取出的可可脂製成保養品,保留可可的香氣與可可脂的營養,希望擴大可可產業鏈,帶動更多商機。林后可可品牌也得到2020年ICA亞太區可可脂類的銀牌。

他們也推動果園觀光的行程。走入林后可可園,先品嚐可可茶,跟著可可農瑞哥穿梭在整理乾淨的農園中,練習剪下可可果,也了解可可果園的種植與管理特色。

林后可可園嘗試推動更多莊園與可可手作的體驗,但體驗內容略微單薄,必須呈現可可的知識面與感官面,才能引發消費者更多興趣,同時也跟潮州在地風土文化連結有限,這也是屏東可可產業需要強化之處。

林后可可園讓消費者體驗利用可可脂製成護唇膏。(圖片來源:林后可可園臉書官方粉絲專頁

但要如何連結果園體驗、巧克力的風味體驗,以及結合在地旅行?除了農園與巧克力風味課程之外,在地的故事、風土特色、餐食、午茶點心、帶路人引導,都是需要進一步構思與整合。

政府需結合企業 帶動屏東可可產業

長期而言,政府需要結合企業投資來帶動屏東可可產業的提升。在屏東長期推廣咖啡與可可產業、教導咖啡與可可製作流程的李松源牧師,提出很好的建議。他認為要有一個大型莊園當示範亮點,周圍是大面積的可可園,以及發酵、烘焙、去殼與日曬的處理廠,另外是巧克力製作室與門市,這個莊園可以帶動巧克力品味教育與體驗,同時也是比賽場所,甚至可提供觀光住宿。

這個莊園對內是可可農的製作與學習平台,小品牌業者可以在此學習品牌經營的能力,直接面對消費大眾培養職人美學,也成為其他可可莊園的參考示範點。對外則是與大眾溝通的場所,讓旅人在此學習、體驗不同階段的精品巧克力課程,甚至認識與巧克力結合的不同風土食材,也能以此莊園為據點,規劃連結各地小莊園的深度旅行。

透過強化可可莊園示範點,以及培養品牌業者的技術與溝通能力,同時發展屏東各個可可莊園的旅行,未來才能針對國際觀光客,提供更好的亮點,讓台灣「From Tree to Bar」的可可產業優勢,成為真正的獨一無二的國際亮點。

可可產業的風土經濟學商業模式

屏東可可產業要突顯獨一無二的風土特色。因此,我建議有3個方向要加強:

1、整體定位與價值主張

透過社群媒體、大眾媒體突顯可可產業的故事,強化風土條件、風味獨特與各種風格品牌,讓大眾清楚明瞭屏東可可產業的獨特性。

2、文化與美學詮釋的能力

透過培訓與輔導,建立品牌業者職人美學能力,幫助他們在展演、社交溝通上,能傳遞自己的品牌特色,以及品質細節。

3、整合資源

突顯不同可可莊園特色差異,甚至邀請企業投資具有社會、商業與創造力(SBC)價值的示範莊園,建立體驗與創新平台。

內容來源=《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遠流出版

延伸閱讀
一口也停不下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巧克力上癮?
你吃的巧克力從何而來?看酸澀可可豆如何大變身!
吃黑巧克力就不會胖?破解巧克力的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