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品詐欺是指業者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未經聲明而故意使用替代原料或化學物質作為食品原料,除了違反食品標示相關法規,也誤導、欺騙消費者等詐欺嫌疑,更可能對消費者健康產生潛在性的危險。

撰文=黃宜稜

2016年8月4日,美國藥典委員會(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推出食品詐欺資料庫2.0(Food Fraud Database 2.0)。第一版的資料庫發表於2012年,包含約2600筆的食品詐欺資料、超過600種食品原料,是全世界最大且公開的食品詐欺資料庫,截至2015年共吸引198個國家、超過16萬5千人次查詢與超過70萬頁的瀏覽量。

在食品詐欺資料庫2.0中,使用者只要依照特製化設定就可以在新的食品詐欺事件發生時出現自動警報通知,同時也能將感興趣的成分做自動化分析。除此之外,資料庫還提供許多可查詢的資訊,包含歷年來的食品詐欺報告、控管紀錄與分析方法等,這些資料分別來自於科學期刊、媒體發佈、相關監控紀錄、司法紀錄以及世界各地的行業與協會,內容涵蓋成千上萬種原料成分與相關詐欺紀錄。

食品詐欺是一項與全球經濟和公共衛生息息相關的議題,內容以經濟動機摻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為主,是指不肖業者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未經聲明而故意使用替代原料或化學物質作為食品原料,除了違反食品標示相關法規,也有誤導、欺騙消費者等詐欺嫌疑,更可能對消費者健康產生潛在性的危險。

根據美國藥典委員會的報告顯示,食品詐欺佔據全球食品供應的10%,估計每年花費100~150億的檢驗費用,但這些物質通常是例行檢驗中較難被發現的。為了有效規範業者,避免一再出現逃避檢驗、偷工減料、食品標示不合格等問題,因此需要食品詐欺資料庫2.0這類型的工具,讓消費者、製造商與零售業可以隨時掌握相關資訊。

美國藥典委員會主席Jonathan W. DeVries博士在聲明書中表示,藉由這些來自於學術界、製造商與監控機構提供的相關資料,食品詐欺資料庫2.0涵蓋的食品詐欺案例比以往更完整、龐大,相信此次的更新可以協助食品製造商與零售業執行更全面的控管。

DeVries博士進一步補充,業者若想避免食品詐欺事件發生在自身的供應鏈,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加利用食品詐欺資料庫,這是目前美國藥典委員會為了打擊食品詐欺事件所能提供的較全面的作法。將相關資源公開,讓製造商與零售業能使用這個資料庫去保護自身品牌,也讓消費者了解這些業者是符合法規的。

食品詐欺資料庫2.0的另一項優點,是加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食品安全管控的合法性。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SMA)要求食品製造商與零售商必須辨識與分析自身產品中可能有潛在性危險的部分,作為食品安全計畫的一環。食品詐欺資料庫2.0提供過往事件中會對健康產生的具體危害,讓食品製造商與零售商可以從眾多成分中快速辨識,找出有害物質。

美國藥典委員會食品計畫科學部主任Jeffrey Moore博士說,被使用於食品詐欺的物質,可能包含染料工業、塑化劑、過敏源,或其他民眾認為不應該添加於食品中的物質,而針對這些物質做風險評估,瞭解其在食品供應鏈的具體應用與危害,並建立可靠的科學數據,也是食品詐欺資料庫2.0的創新。

億滋國際(前身是美國第1、全球第2大的食品公司,卡夫食品)全球營養研究的前副議長Todd Abraham說,比起以往,現代的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食品相關知識,因此業者若爆發食品詐欺事件,將會對自身品牌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食品詐欺資料庫2.0能夠提供食品製造商檢視過去發生過的詐欺事件,注意這些事件中是哪些成分與原因所導致的,並採取主動措施保護自身品牌,避免下一個食品詐欺事件發生,也讓消費者能對於產品更具有信心。

延伸閱讀:
【食專題】就是他們讓我們吃黑心食品
回顧歷年食安事件:了解四大違法添加類型
許輔:做到安心,減少食安連環爆負能量

參考資料:
New USP Food Fraud Database Helps Industry and Regulators Mitigate Risk of Food Adulteration
USP launches Food Fraud Database 2.0
Regulators Mitigate Risk of Food Adulteration
赴美國藥典委員會(USP)研習食品摻偽資料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