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業試驗所與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從國外引進自動化農機具,包含覆膜機、插植機及採收機,建立從整地覆膜、種植、噴藥施肥、中耕翻蔓到採收的機械化管理模式,農試所強調ㄧ貫化栽培模式能提升生產效益,使甘藷產業實現生產鏈全機械化的目標。

整理=編輯部

甘藷為台灣重要的雜糧作物,近年來超商推出的烤甘藷更成為消費者健康飲食的新選擇。由於甘藷產業面臨嚴重缺工問題,且缺乏適當的種植、管理與採收農機,造成產業發展瓶頸。為解決產業危機,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與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從國外引進自動化農機具,包含覆膜機、插植機及採收機,配合甘藷產業現有的農機,建立適合臺灣甘藷栽培的一貫化管理模式,不僅能減少人力需求50%、提升生產效率2倍以上,同時也促進甘藷產業升級與穩定發展。

國產甘藷市場雖蓬勃發展 缺工問提嚴重影響生產效益

農試所表示,近年國內甘藷種植面積維持9千至1萬公頃,年產量約25萬公噸,產值約30億元,甘藷加工產品相當多元,除了在國內暢銷,也外銷至海外15個國家,單單就超商烤甘藷,年販售量就超過4,000萬條,銷售額逾10億元。

甘藷產業雖發展蓬勃,但從種植、田間管理到收穫、分級等作業,都相當仰賴人力;甘藷種植與採收通常為15-20人以上的團隊作業,人力費用約占生產成本3~4成以上,因此缺工問題會嚴重影響生產效率與農民收益。為協助建立全產業鏈機械化生產,農試所嘉義分所與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進國外自動化機械設備,建立從整地覆膜、種植、噴藥施肥、中耕翻蔓到採收的機械化管理模式。

新引進機械減輕人力需求 提高種植作業效率

農試所說明,傳統甘藷栽培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尤其在種植與採收階段,一直欠缺適合臺灣田間環境及栽培模式的機械,此次引進覆膜機、插植機及採收機,配合產業原有的農機,串接建構一貫化生產模式,將可帶動產業轉型。新引進的覆膜機兼具作畦與覆膜的功用,使用於秋冬裏作栽培,有保水、保溫並免除草的優點,相較於以往傳統人力覆膜需要4~5人,1個工作天作業1公頃,新引進的覆膜機可單人作業,1個工作天約可作業1.5公頃,且覆膜的畦面較平整穩定。插植機為單人自走式操作,具有改善插植角度、深度以及植後壓實的功能,評估種苗存活率可達9成5以上,1個工作天約可作業4分地,較傳統插植效率高2倍。

一貫化生產模式 朝向生產鏈全機械化目標邁進

此外,以往從日本及韓國引入的採收機不易與國內甘藷栽培模式相容,導致採收效率無法提升,此次引入丹麥的自動化採收機,不但能有效去除夾雜的土塊與石頭,還能節省一半以上的人力。國內傳統的人工採收方式,採收1公頃,1天約需8~9人,而新引進的採收機人力使用為3人,而採收1公頃,1天約僅需4人。此外,該採收機機身為L型附掛於曳引機,能有效利用空間並縮短採收機長度,也方便轉彎及迴轉,符合臺灣農地偏小的規格限制。農試所強調,ㄧ貫化栽培模式能提升生產效益,使甘藷產業實現生產鏈全機械化的目標,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利器!

甘藷一貫化栽培作業模式及相關農機說明。(圖片來源:農試所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茶改場開發自動焙茶機結合4G科技資料數位化 提升茶葉品質節省茶農烘焙時間!
▶芋頭、蕃薯與台灣料理密不可分!這些經典料理少不了他們的存在!
▶全台最大地瓜產區就在這!雲林水林如何讓地瓜脫貧翻身、成為熱門食材?